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配电网合环过程中产生的合环电流可能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问题,先通过对合环稳态电流与暂态电流的分析推导出安全合环的简化判据,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考虑负荷概率分布的中压配电网安全合环决策方法。其中,采用半不变量法计算合环稳态电流的概率分布特性,并在综合考虑安全性与时效性的基础上进行合环决策;对于输入变量的半不变量难以通过传统数值方法求取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历史负荷数据求取其半不变量的方法。最后通过对上海市浦东新区局部配电网的仿真计算,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保证合环操作的顺利进行,提出了一种10 kV配电网的合环电流计算方法,重点对合环冲击电流计算过程进行改进,将最大电流出现时刻和所在相纳入考虑。首先,通过理论分析推导,介绍了所提的10 k V配电网合环前稳态电流和合环冲击电流的计算方法;然后,给出了合环操作判定条件的流程;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搭建了10 kV配电网的合环仿真模型,对理论分析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计算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对实际工程中合环电流计算和合环操作判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4.
为了提高配电网合环操作质量,避免配电线路出现过流保护误动,确保配电网的顺利运行,研究配电网合环信号相角差的评估方法,为配电网合环操作提供理论基础。分析10 kV配电网合环转电影响因素,利用叠加定理塑造配电网合环等值电路,给出配电网合环信号相角差运算条件,分析并获取配电网电压向量取值范围,得到不同合环方式母线电压相角差评估过程,获取夏大、夏小两种情况下不同合环方式的相角差分布结果,以及不同情况下的合环方式和合环运算采取的母线电压取值方案。仿真实验结果说明,所提方法具有较高的配电网合环信号相角差评估准确度,稳定性较高,提高合环操作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传统阻抗法在运算配网合环潮流时,受到冗余电压数据的干扰,存在计算结果精度不高,消耗时间较长的问题。因此提出基于前推回代的合环潮流计算方法,采用前推回代方法基于冗余电压干扰下的辐射状配网合环系统结构,基于节点迭代过程的运算结果,判断节点是否具备合环条件并对其进行调整和改进,当相邻两次迭代节点电压差模分量的最大值小于给定收敛值,说明迭代过程结束,获取节点电压值。采用三相潮流计算方法,获取配网合环中的网格参数,并对各节点电压进行初始化设置,对配网合环末端进行回推计算得到支路功率的分布情况,获取配网合环潮流计算值。实验结果说明,所提方法提高配网合环潮流计算精度,具有较高的收敛效率和运算效率。 相似文献
6.
7.
中压配电网合环操作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合环稳态电流与合环冲击电流,将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巨大影响。为验证在实际工程中合环判别的适用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合环电流的中压配电网合环判定方法。首先,对叠加法和公式法两种合环稳态电流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推导了最佳频率下合环冲击电流的解析公式。然后,结合合环的稳态电流与冲击电流构建合环判别指标,以实现判定电网合环是否成功。借助DIgSILENT/PowerFactory仿真软件,案例分析在一个西南某地区实际中压配电系统中开展,仿真结果表明,构建的合环判别指标能快速高效地判断配电网是否能进行合环。 相似文献
8.
9.
为充分发挥含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合环运行配电网高可靠性和促进新能源消纳等优势,研究了其继电保护策略。分析了解环定时限过流保护和方向定时限过流保护原理和动作特性,基于投资经济、有效隔离故障原则,提出了一种针对含DG合环配电网的纵联过流保护策略,并给出了纵联通信方式的选择方法。仿真分析了所提策略应用的保护动作和故障隔离情况,验证了其有效性。结果表明:纵联过流保护策略无需上下游保护间的动作时限配合,可在很短时间内隔离合环配电网任一处故障,且隔离范围小,至多损失一条母线负荷,不切除DG,有效提升了合环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和DG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多配网环境中存在电压幅值低、电子传输时间长的现象,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新型多配电网线路并发合环电压差计算方法。按照配电网的网架规划情况,对电路元件进行选址定容处理,实现线路的整体负荷预测,完成多配电网线路环境的重构操作。在此基础上,处置电网环境中的并发分闸节点,并根据合环等效模拟结果,计算电网线路的正弦稳态值,实现多配电网线路并发合环电压差计算方法的顺利应用。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与常规空载电压差计算手段相比,应用新型并发合环电压差计算方法后,多配网环境中的电压幅值稳步提升,电子传输时长也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
12.
13.
基于RBF网络的冷却塔运行特性数学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双现有的冷却塔运行性能评价方法进行了综述,指出其各自存在的问题。采用人工神经网络中相对成熟的RBF网络建立了冷却塔特性的数学模型,并与常规的线性和非线性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RBF网络能更准确地反映冷却塔的性能。为评价冷却塔运行性能,提供了一种更准确、更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