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EH4电磁成像系统在新疆某缺水地区寻找地下水的应用,通过对该区的EH4电磁资料进行分析和反演处理,获得了该区的电阻率断面图,从图中不仅能够反映出含水地层与隔水地层的电阻率差异,而且得出此工作区内第四系与侏罗系的电性地层界线,解释了含水构造和断裂分布情况。根据以往的找水经验,工作区内断裂构造是很好的导水通道,此工作为下一步水文地质详查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甚低频电磁法(VLF-EM)和EH4连续电导率成像系统(EH4)的组合运用对浅覆盖区萤石矿床的勘查效果,以内蒙古林西县水头萤石矿床为例,开展隐伏-半隐伏萤石矿体的定位预测工作。在野外地质勘查的基础上,通过对VLF-EM和EH4原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解译,并结合地质事实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VLF-EM可以快速判定浅部(一般60 m)低阻带展布特征和定位构造格局,EH4能够探明构造低阻带在深部空间(可达1 000 m左右)的延伸变化信息;两者的有效组合,一浅一深,可以做到相互检验和优势互补,结合地面地质调查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能够有效地预测隐伏-半隐伏萤石矿体。  相似文献   

3.
为查清叙永至古蔺铁路大村段桥梁地下存在的隐伏岩溶、断层、暗河等复杂工程地质问题,应用EH4电磁成像系统进行勘探.通过与已知的地质和钻孔资料结果的对比,证实了EH4电磁成像系统反演结果与实际资料地质情况较为吻合,由此表明EH4电磁成像系统在研究一些复杂地质灾害方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铁路桥梁工程地质的研究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为油砂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该区多处发现油砂露头,因此,深入、系统地开展该地区油砂特征和成藏模式分析,对该地区下一步的油砂勘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红山嘴地区油砂为例,采用物理和化学实验的方法,分析了该区油砂的物理特征及油砂含油率特征,初步计算出该区油砂油的地质资源量;通过对地质、构造活动等方面的研究和分析,探讨了研究区油砂的富集模式,发现该区砂体空间展布和物性较好,为有利的油气储集空间,多期构造活动为油砂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不整合面和断裂体系非常发育,对该区油气的运移起着控制作用,这两个主控因素对该区油砂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EH4技术是基于电磁原理的地球物理测深手段,该方法在探测地下构造方面优势明显。本文介绍了EH4的方法原理,以及在洪兰—神山头地区铀矿地质调查项目中的应用。本次工作采用人工源,只进行标量测量。此次EH4的测量结果,清晰地反映了构造的倾向、倾角等产状信息,为下一步的勘探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6.
宁夏六盘山中南段地区断裂构造较为发育,成矿地质条件有利。通过对研究区域内物化探资料的分析,结合该区新的钻孔资料等,以相同的地质背景、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背景,在该区圈定找铅锌、铜矿远景区一处。  相似文献   

7.
EH4技术是基于电磁原理的地球物理测深方法,它具有双源型的电磁法数据自动采集和处理系统,它是CSAMT和MT的结合体,在国内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EH4方法的原理,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等,以及在江苏省溧阳市桂林山地区铀矿地质调查项目中的应用。此次EH4的测量结果清晰地反映了构造分布及其产状情况,为后续工作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8.
阿尔泰南缘地球物理场特征与矿床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疆阿尔泰南缘地球物理特征-深部构造-已知大型矿床分布规律的系统研究,认为该地区不同属性的地质块体受3组基底的构造控制,即EW向,NE向和NW向3组基底构造系,并认为该地区已知大型-超大型矿床同样受这3组深部构造系的控制,最后对阿尔泰地区进行了大型,超大型多金属矿床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水域高密度地震映像勘查方法,论述了该方法中震源技术、GPS定位及测量技术、数据采集技术和资料处理技术不同于常规浅层地震反射波法的特点。通过对造船厂的海上地震勘察,并结合地质钻孔资料对地震映像时间剖面进行了综合处理、分析和解释,作出了地震波探测解释剖面图、覆盖层厚度分布等值线图和基岩埋深等值线图,查明了该区水下地形的起伏和变化情况,覆盖层的分层、深度和分布情况以及基岩面的埋深、起伏与构造情况,为整个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地震映像资料解释结果与海上钻孔资料基本一致,地震映像法是一种用于海上探测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近海工程物探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亚肯地区是天山南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地区。该区气藏气体成分主要为凝析气,气藏分布受与断裂伴生的构造或构造带控制。成藏条件分析表明,该区油源丰富,发育多套储盖组合,多种类型圈闭发育且成排成带分布,成藏地质条件配置较好,具有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区天然气成藏的2种模式:即天然气沿不整合面、断层和砂体长距离运移构造圈闭成藏模式,天然气沿砂体侧向运移地层超覆圈闭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1.
浅层地震是工程地质勘察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其特有的高分辨率特性有利于确定地层界面、基岩起伏变化的形态。针对不同的地质情况,采用相应的野外观测方法,经过资料的解释、处理得到较好的效果。本文主要介绍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在某过江通道勘察中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2.
大地电磁在北天山冲断带阿什里地区的地质勘探成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北天山前缘推覆断褶带构造非常复杂,目前还是地震勘探的空白区,但油气勘探前景非常有利,应用大地电磁测深(MT)法进行勘探,采用多种手段建立测区的电性层层序关系,根据采集的MT资料结合工区已有的重力、磁法、地震及钻井资料,对工区进行了综合地质解释,基本搞清楚了区内基底埋深、地层起伏、断裂展布规律及构造格架,为选区、评价、布署地震勘探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大巴山褶皱带MT电性特征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巴山大地电磁(MT)区域大剖面资料,详细分析了该区的MT电性特征,并推断了本区的深大断裂及地质构造。结合地震、地质资料对大巴山褶皱带进行了进一步特征分析,研究了本区基本构造特征,划分了大巴山褶皱带及南缘构造单元,预测了该区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4.
以往根据大地地温平均梯度划分,邯郸地区一直被作为非地热异常区而没有被重视,致使地热研究程度低。本文以邯郸汽贸城区的地热资源勘查为例,主要利用重力与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的综合应用,说明此综合物探技术在实现对地热存储条件和热储空间分布的勘查与有利地热井区预测的综合效果。该方法充分利用重力法对基底构造平面异常的显示优势和电磁法对剖面构造异常的刻画优势,从而形成对地热异常体的三维显示与定位。最后,讨论了综合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今后地热勘查新突破中的应用前景。本文研究内容为邯郸地区进一步开展深部地热开发提供了依据,也对丰富地热勘查理论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CSAMT在复杂地质结构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测地下复杂地质构造情况,经过实地踏勘以及方法可行性试验后,可采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利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为勘察手段,在对野外资料进行圆滑滤波以及静态校正后,以卡尼亚电阻率二维反演剖面为实际勘察资料,在作出电阻率二维反演剖面的基础上,作出了地质推断解释剖面。结合工区地质平面图资料以及物性参数,对地下复杂地质结构进行了推断解释。在重点勘探1000m深度范围内划分了断裂构造,圈定了岩体,划分了地质界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深入找矿提供了依据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隐伏断裂勘察中的综合地球物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城市工程建设规划提供基础地质资料,需查明区内断裂的准确位置、产状以及覆盖层厚度。利用反射波法地震勘探、瞬变电磁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进行勘察工作。虽然区内人文干扰和电磁干扰严重,但是野外施工时采用了多种手段以保证观测数据的可信度,三种物探方法的数据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处理,分析反演结果并结合已知地质资料,给出了区内断裂的准确位置等信息。进行隐伏断裂勘察时不能只采用单一的物探方法,必须采用综合物探的方法,才能准确地反映出隐伏断裂的位置、产状等信息。  相似文献   

17.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在北京城市地质调查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随着社会发展,城市规模也在扩大,为了适应城市有序发展需要,一些城市的地质调查工作已经开始。由于城市环境的特殊性,地质调查难度相应很大,好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难度较大的是地层划分和地质构造探测等深部地质问题。北京市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刚刚开始,在此之前,采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方法在北京市及周边地区的地热资源、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等深部地质调查工作中做过大量工作,文中利用部分应用实例,介绍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在北京市基础地质调查中的作用以及在地层划分和深部地质构造勘查等方面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Based on previous evaluating methods, a new method which combines GIS with Fussy Clustering algorithm is proposed and applied in evaluating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research area of XuZHou City in this paper.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of engineering ge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major problems are discussed, including stability of basement rock, sandy soil liquefaction and cultural stratum. According to effecting factors of these problems, the stability of every engineering geological problem in the worked area is classified into different classes. Then, the Fussy Clustering method is used in assessing all conditions of engineering geological environment. Finally, the evaluation is fulfilled in the whole studied area. The calculating result shows the method is feasible.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应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CSAMT)解决地表覆盖层较厚地区深部地热勘査的问题。利用该方法抗干扰及高分辨率的优势,消除了覆盖层的影响,并在总结勘查区区域地层构造、地质构造、地热地质、地球物理条件等基础上,根据CSAMT反演电性结果推断出地层及断裂构造的分布情况。根据异常设计钻孔,钻探证实了该方法寻找深部地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Based on first-hand material from the geological exploration of petroleum, we made a detailed study of the tectonic development in the Early Cretaceou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basement rifts in the Songliao Basin. The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epoch and the tectono-paleogeography of the basin were expound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its early stages, the Songliao Basin was characterized by a detached faulted basin in which mainly lake facies developed among mountains. It became gradually one lake during the late stages of the Early Cretaceous. During this period, the fault activity in the Songliao Basin changed from a turbulent to a quiet development, the water area from small separated lakes to one large lake, in which the sedimentary facies were divided into asymmetric eastern and western parts. In the basin a volcanic clastic rock-alluvial fan system developed and a fan delta-lake-small delta-river system was mainly deposited. Our research also shows that the basement rifts not only controlled the distribution of fault depressions and the tectonic development in the Early Cretaceous, but had also an effect on the orientation of sedimentation, source area and fiver system, which determine the tectonopaleogeography of the Early Cretaceo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