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优势频带分频相位分析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断裂系统的精细解释是构造落实和岩性分析的基础,基于相干体、倾角/方位角等属性进行断层解释通常受到地震资料品质和相干参数选取的限制,应用效果差别较大。本文提出了基于优势频带分频相位体分析技术进行断层识别的新方法,通过观察不同频率的相位滞后分布,较好地实现宽频带地震资料的断裂系统识别,实际资料试算结果表明分频相位体包含了更多的地层不连续性的信息,具有较高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2.
在诸多断裂刻画的案例中,往往是利用相干体对断裂进行刻画与描述,但是相干体在一定程度上对断裂的识别不够精细准确.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导向滤波的分频相干体的断层自动提取技术(Auto Fault Extraction,AFE),并针对特定工区改进了断裂识别的技术流程.首先在原始地震记录的基础上使用频谱分解技术生成多个分频数据...  相似文献   

3.
多属性相干方法识别微小断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地震资料分辨率的影响.在常规地震剖面上直接解释小断层往往比较困难。为了提高对小断层解释的精度和合理性,本文介绍了基于地震子体的综合相干系数、倾角和方位角的多属性相干方法。在计算相干系数的同时,将倾角和方位角考虑进去,得到多属性的相干图件。实际资料的处理表明:与常规的相干方法相比,多属性相干方法更能突出地震波形不相干的地方,提高对小断层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4.
东营凹陷八面河断裂带沙河街组具备形成岩性、构造-岩性等隐蔽性圈闭的有利条件,如何有效地识别这些圈闭是该区增储上产的关键。利用全三维解释、优势分频相位,结合三维可视化识别"三小"构造;开展储层标定、二维模型正演分析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在沉积古地貌分析基础上,结合频谱成像、地震属性、地震反演成果,识别河道砂、滩坝砂岩性油藏,发现一批岩性、岩性-构造圈闭,扩大了八面河地区含油范围。钻井证实该技术流程适应该区隐蔽性圈闭识别。  相似文献   

5.
基于方差相干体的断层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断层和断裂带的有效探测和识别是地震资料解释中的重要环节。作为近些年兴起的新技术,运用地震数据体提取出能反映多种构造信息的属性体,在构造复杂区的构造沉积演化、断裂系统组合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加准确和有效地对断层与裂缝进行识别,在相干和方差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方差相干体的概念。并以新疆某区块实际资料为例,对比了方差和相干的多属性融合技术与相干属性体、方差属性体相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方差相干体技术能准确地反映地层构造形态和断裂分布情况,对较大断裂的识别有很好的效果;同时,对原始地震数据中的噪声也具有很好的压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小数N频率合成器中模拟相位内插技术,分析了小数分频产生的尾数调制、剩余相差和相位误差补偿模型.给出了补偿技术应用于小数N频率合成器中的方法、实际应用中的关键点以及模拟相位内插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采用两次相干化处理实现对解线频调步进频率的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成像算法.首先对回波进行相干化预处理,以估计运动目标的参数,并对相干化后的回波进行补偿;之后,采用相位相干化技术对残留相位误差进行校正,并利用时域带宽拼接技术获得目标的高分辨一维距离像.最后利用传统方位成像算法获得目标的高分辨ISAR图像.仿真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水下甚低频(VLF)最小频移键控(MSK)信号受脉冲噪声、海水衰减和海面起伏的共同影响。为了降低对相位同步的要求,提高解调算法的适应性,该文研究了水下甚低频MSK信号的差分解调算法,建立了甚低频MSK调制信号在海水中的传播模型。考虑脉冲噪声处理算法的影响,基于最大似然(ML)原理推导了水下甚低频MSK信号多符号差分解调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水下甚低频MSK信号最大似然多符号差分解调算法在相位同步下可获得逼近相干解调的性能,在相位不同步下可获得优于相干解调的性能,具有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从Pegg-Barnett的相位态定义出发,推导了一般玻色子的相位相干态表达式,研究了相位相干态的统计特性,并计算了相位的概率分布及量子涨落.结果表明,在相位相干态下大角度的相位出现的概率比较大,其量子涨落也比较大.  相似文献   

10.
断层识别与定量解释方法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油气勘探中,断层识别在地震资料解释扮演重要的角色,断层解释的准确性和合理性直接影响构造成图的精度和开发方案的设计。准确预测断层发育带是评价裂缝型储层的前提,更是提高裂缝型油气藏勘探效率和开发水平的关键。本文综合近几年SEG年会相关文献,介绍了国内外断层解释方法的新进展,重点阐述了国内外最新的断层识别与定量解释方法:如连续相位谱体积曲率属性、3D Radon变换滤波、倾斜引导面模型、方向约束蚁群算法、改进的AFE TM 技术等新方法在断层识别与自动化识别上的应用改善,以及断层垂直断距与消断层作用成像提取层位技术等在断层定量与精细解释上方面的新方法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数据传输速率,本文把分数阶傅立叶变换(FrFT)角度看作一种时频联合资源,通过设计最优分配准则提出IEEE802.11g无线局域网(WLAN)中基于FrFT角分多址(ADMA)的多流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发送端通过不同角度的逆分数阶傅立叶变换(IFrFT)对多个数据流进行调制,由于每个数据流中不同子信道上调制基函数的相互正交性,以及不同数据流之间相同子信道上调制基函数的近似正交性,接收端可以通过FrFT域相关检测很好地抑制各数据流间干扰。最后的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传统IEEE802.11g中单流OFDM技术,系统传输速率可以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针对无线局域网的环境,该文对无线局域网(WLAN)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应用天线阵,并且在时域中提出一种新的2级扫描式空间匹配方法进行波束赋形,相对于传统的空间匹配和主特征值矢量赋形方法,其性能几乎完全相同但计算量大为减少,同时比起波束切换方法,这种新方法精度更高且无需增加过多的计算量,仿真比较了基于上述几种方法的OFDM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is an attractive technology to provide immense improvement in wireless transmission capacity but high 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 ( PAPR ) is a major d...  相似文献   

14.
运用实验的方法得出了差分振子检测的上下限频率,振子检测的上限频率只要满足采样定理即可.振子的下限检测频率与采样频率有关,在采样频率一定的条件下,振子的下限检测频率大约为采样频率的1/650,当采样频率过高时,不论振子相图收敛于极点还是极环都呈现出饼形.利用差分振子相图变化的特点,对现场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了设备故障从无到有的相图变化,为设备状态检测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结合LFM信号和CDMA技术,提出了一种正交码分线性调频(OCD-LFM)信号,研究了该信号的模糊函数、正交性以及距离分辨等方面的性能;讨论了降低互相关峰值和减小多普勒失配的信号参数设计要求。计算机仿真和理论分析表明OCD-LFM信号随着码元数N的增加,正交性能逐步增强。与传统LFM+二相编码信号相比,该信号在距离分辨和多普勒容限等方面均表现出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制定无线航空电子内部通信(WAIC)网络协议,参考网络通信5层协议模型、机载有线通信网络可靠性安全性要求、工业无线网络协议及WAIC网络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WAIC网络系统模型,包括应用模型、拓扑模型和通信协议模型,并对WAIC网络通信协议各层技术难点和解决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物理层使用4.2~4.4 GHz频段,通过正交频分复用技术提高抗干扰能力,高低速分别选用正交振幅调制和正交相移键控编码方式;数据链路层使用被动式邻居发现策略、时分多路访问调度方式和主备信道传输机制;网络层使用静态图路由协议,提供一次链路故障冗余;传输层使用无连接传输服务,基于双向认证的接入控制以及数据加密机制;应用层使用匿名消息签署协议将应用与网络解耦,提高WAIC网络应用模式的多样性和兼容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提升小波变换和Hilbert调制技术的故障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齿轮局部发生故障后,非线性振动信号频谱中齿轮啮合频率及其二、三次谐波附近的边频带均出现显著增长.由于提升小波算法预测和更新原理与故障信号紧密相关,利用提升小波对振动信号进行时频特性分析和信息预处理,通过预测器和更新器的设计取代小波基函数选取过程;随后对蕴含大量故障特征信息的高频细节信号实施Hilbert变换,调制信号的包络谱中彻底剔除常规振动分量仅保留故障信息,该方法可高效识别振动信号频谱中的齿轮故障特征频率.最后用实例验证基于提升小波变换的Hilbert调制分析在齿轮故障诊断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能够实现电弧故障的有效检测,给电弧故障检测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从电弧基本特性方面出发,通过建立电弧故障静态模型,分析了在电弧静态伏安特性以及电源电压、电阻与伏安特性对电弧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在工频交流下电弧的动态特性及在工频半周期里电弧故障线路电流与电压的相位特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迅速繁荣,电力需求迅猛增加,对于电力供应的配电线路的质量要求也日益增强.作为电网结构重要环节的配电网,由于点多面广、径难线长,其维护工作也越来越困难.针对配电线路的日常运行管理以及配电设备的检修抢修等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分析,指出配电线路如何才能在科学管理的指导下,实现高效、安全、优质、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