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比较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和语用学的言语行为理论的异同,从语言学的角度探讨普遍语用学的一些基本观点和理论。  相似文献   

2.
哈贝马斯的普遍语用学揭示了语言与客观世界、社会世界、主观世界的关系,主张遵循普通语用学所阐明的种种规则,通过公众话语,尽力弥补交往中的有效性需求。在哈贝马斯普遍语用学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国传统翻译观的分析,提出译作与原作是一种对话关系、美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3.
为阐述交往行为的合理性,哈贝马斯提出了商谈伦理学,表达了他在伦理学方面的诉求,他对解决多元社会冲突和政治系统合法性危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给我们提供了实现民主的路径分析,但其理论也有明显的不足,缺乏实践性,带有明显的乌托邦色彩。  相似文献   

4.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的重要理论之一,研究的是说话人如何用话语来实施某种行为,即言语就是行为.言语行为理论对语言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为交际教学法提供了理论基础,确定了明确的目标,并对交际教学法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的重要理论之一,研究的是说话人如何用话语来实施某种行为,即言语就是行为,言语行为理论对语言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为交际教学法提供了理论基础,确定了明确的目标,并对交际教学法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核心理论之一,该理论被用于对美国戏剧家阿尔比作品<动物园的故事>进行话语分析.人物的对话与独白是剧本的主要构成成份,作者用简短但寓意深刻的言语行为刻画人物、表现主题.运用言语行为理论的文本阐释更清晰地展现了戏剧话语的多层次内涵,表面上看似荒诞的话语里,作者表达的是他对无情现实的严肃思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教学话语理论和语用学理论视角出发,探讨其在高校课堂中的使用范式及功能,并在实践层面提出优化规约话语使用的语用策略,以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提升教师规约话语的教学功能。研究发现,教师课堂规约话语具有组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言输出、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以及创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等功能。教师应当灵活运用多种指令语句式、多运用缓和/导语式指令语、注重间接指令语的有效运用,且教师指令应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相似文献   

8.
本文的研究基于普遍语用学翻译理论优势和不足。首先介绍普遍语用学的基本内容、理论基础和译论者关于语用翻译理论的立场,指出基于普遍语用学的翻译研究确实具有一定的理论优势,至少可以解决克服以往研究范式——语文学范式、结构主义范式和解构主义范式的一些缺陷,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那就是译论者在构建该理论时并没有指出母体理论——普遍语用学理论可能存在的问题,也没有充分阐明清楚语用翻译理论的目的、目标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以语用学理论为基础,从语言形式、语境、话语表面的不连贯等几方面论述了语用知识对语言表达的重要性,分析了文化差异等原因造成的语用失语,探讨语用学理论对外语教学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哈贝马斯的商谈理论为基础,从实现立法民主、协调经济利益和普及法制观念等三个方面维护公共利益。借鉴国外的立法商谈制度的实践,从程序、方式等方面完善我国的经济立法商谈机制,以更好的实现对公共利益的维护。  相似文献   

11.
从哲学层面看,哈贝马斯的商谈理论具有相当的普适性.其交往行为等理论范畴与中国传统哲学具有相通性,可以运用到我们的社会中来,以形成一种主体间性的、理想的商谈情境.从政治层面看,该理论模式还不能完全适用于我国和谐社会建设语境中.我们应进一步培育自主的市民社会,逐渐形成平等、自由、开放、论辩的公共领域.我们要借鉴程序主义范式,使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更多体现在人人自由、平等地参与对话和论辩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2.
从哲学层面看,哈贝马斯的商谈理论具有相当的普适性。其交往行为等理论范畴与中国传统哲学具有相通性,可以运用到我们的社会中来,以形成一种主体间性的、理想的商谈情境。从政治层面看,该理论模式还不能完全适用于我国和谐社会建设语境中。我们应进一步培育自主的市民社会,逐渐形成平等、自由、开放、论辩的公共领域。我们要借鉴程序主义范式,使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更多体现在人人自由、平等地参与对话和论辩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3.
话语误解是人们在日常交际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文章运用语用学关联理论来剖析话语误解,指出在交际过程中要充分重视说话人的话语明示性及听话人的话语推理来尽量减少或消除对话语的误解.  相似文献   

14.
就公示语的分类而言,目前存在多种方法,但描述性偏多,在翻译实践中具有指导意义的较少。在此从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入手,借鉴吕俊与侯向群建构翻译学的视角,把公示语按照我们面对的三个世界分为认知型、交际型和表达型三类,并根据普遍语用学对言语行为的有效性要求,对每一类公示语的翻译提出了具体的方法论要求。  相似文献   

15.
语用预设的作用——以店铺名的创作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语的产生和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单纯的语义角度来研究这个过程显然是不够的,而语用学则提供了一个较为科学的角度,因为语用学研究的是交际双方如何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话语交流。本文从语用学里的语用预设角度入手,以店铺名的创作为例,探讨语用预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传统语用学认为反语是说话人出于礼貌违反质量准则而产生的;反语是一种间接言语行为,一种“戴了面纱的”威胁面子的言语行为。认知语用学从反语的复现性视角将其与Grice的反语观做了对比,指出反语为对非说话人的思想的复现和二级解释的认知语用学理论,能较有说服力地阐释反语的本质特征和语用机制,弥补传统语用学反语观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从语用学的角度,联系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面子理论,语用移情等相关理论,以课堂上的话语为语料,着重分析人称指示语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凸显出的语用内涵。通过课堂上准确恰当地示范,旨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语言,培养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实现英语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课堂话语是一种发生在自然状况下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真实的课堂语言。在此以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的框架下分析了大学英语课堂师生交互时的话语。首先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探讨了大学英语课堂师生交互的本质。接下来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师生交互时的因素并以关联理论为指导提出了一些促进课堂师生交互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话语分析涵括非常广泛的研究范围,而如果将话语分析放到语用学的范畴来看,范围就缩小了很多.通过比较分析认为.话语分析与语用学的结合在概念上与话语过程分析是一致的.作为两者的结合,话语过程必然兼有两者的特征,并且兼用到两者的分析方法.构思图(schema)与语篇预设(presupposition)两种话语分析方法分别来自话语分析和语用学的研究方法,它们分析方向相反却互为补充,分别可以解释话语接受过程与话语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20.
《南昌水专学报》2019,(2):72-77
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的重要奠基石,对语言学和语言哲学具有开创性贡献。已有研究主要关注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的理论贡献、塞尔对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等,对奥斯汀前期语言思想未有过深入探究。本文通过解读奥斯汀仅有的三本著作,系统阐述其语言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过程,笔者发现,奥斯汀对言语行为的兴趣几乎贯穿在他全部的语言思想中,言语行为理论的形成与奥斯汀前期语言思想密不可分。从早期对语词意义的探究,到行事性与断定性话语区分说、言语行为三分法和语力概念的提出,他始终关注语言使用的情境、语言的社会规约性、现实性、意向性和言语行为的各种行事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