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跨文化翻译强调翻译服务的文化传播与交流功能,女性主义兴起以后,译者性别逐渐被引入翻译研究之中。许多研究者通过定性与定量研究发现,译者性别对跨文化翻译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文章结合跨文化翻译的内涵,以情感色彩、性别意识为视角,从词汇翻译、语态翻译、对话翻译三个方面入手分析、探讨译者性别对跨文化翻译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语料库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渗透到了语言研究的各个领域,为译者风格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研究者可以通过创建翻译语料库实现对译者风格特征较为客观的量化分析,并从译者的社会、文化观念和认知过程探讨译者风格的成因。  相似文献   

3.
从生态翻译学的叙事角度对译者主体性的内涵及其能动性、受动性、为我性的辩证统一关系进行解读,认为生态翻译学以前所未有的生态关怀将译者置于翻译活动的中心和主导地位,为人们更加全面地认识译者主体性的内涵及表现方式提供了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4.
随着翻译主客体研究的深入,译者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由蒙蔽走向彰显,在新时期,不仅要专业角度考虑译作的优劣,还要加强译者的伦理观念,培养责任意识,本文拟从译者与原文作者、译者与原文文本、译者与译文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在翻译过程中如何体现译者的主体地位,明确译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以译文忠于原文,译者地位次要为基础的传统翻译理论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译者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本文从译者的主体性及表现,也就是对翻译文本选择,文本理解阐释,翻译策略技巧取舍,以及译者在翻译过程的创造性发挥等方面,阐述了译者的主导能动作用,并试图探讨译者的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体现,从而为研究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表现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译者是翻译的主体,也是文化活动中的重要参与者。译者主体性的存在直接影响着翻译的过程,并影响着翻译的结果。本文从杨宪益夫妇和Hawkes翻译的《红楼梦》作为研究对象,从译者对原文的选择、理解,译入语的文化意识、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四个方面分析译者主体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译者的主体性与有意误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译者主体性研究的角度对译者运用有意误译这一翻译策略的原因,以及它的影响进行描述性研究剖析,旨在为误译研究和翻译评论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接受美学视角下译者的主体性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译者的主体性研究日益受到译界的关注。接受美学认为文本具有意义未定性,强调读者的接受,为译者的主体性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出发,论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其主体性地位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从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语言学是从认知科学的角度研究语言的科学.认知语言学观照下的翻译活动表现出翻译的体验性、多重互动性、创造性、语篇性以及和谐性等特性.从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出发,从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客体、过程、目的以及原则等四个方面审视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以期为译者主体性的阐释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文化语境在翻译过程中影响译者对词义的理解和选择.翻译时译者不仅要从原文文化语境的角度理解原文,同时还要从译语文化语境着眼,将原文信息重新表达为译文读者接受和理解的语篇.  相似文献   

11.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女性主义翻译观的角度,介绍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通过与传统译论下译者地位的对比,从理论上阐述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同时通过引入译介学中"创造性叛逆"这一概念在实践上探讨了女性主义译者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当代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对国内的译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译者风格的研究成为译学研究的新方向.在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下,应当加强对翻译主体的研究,对译者的生活阅历,译文产生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考察成为翻译研究的必然.以张谷若译《苔丝》为例,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张谷若先生的翻译风格,即:四字格与译者的译学追求,文中注释与译者的科学精神,方言特色与译者的人生经历.  相似文献   

13.
基于《西游记》的余国藩译本和詹纳尔译本为研究对象,建立两个语料库,试图详细地从词汇、句法、语篇和文化层面探究两译者的独特文体风格。发现余国藩和詹纳尔的确在翻译过程中展现出自己特定的文体风格。发现译者的母语文化和翻译规范是造成两译者截然不同的文体风格的主因。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无意识的受自己母语文化的影响和遵从特定的翻译规范,形成了特定的语言风格和习惯。  相似文献   

14.
译者身份作为翻译理论研究的中心之一可以反映出翻译研究的变化.对译者角色由忠实到叛逆的变迁历程作一简要回顾,并从哲学层面上对这种变化加以分析与评述.译者身份的嬗变加深了人们对翻译活动的思考,对译者身份的研究有助于翻译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5.
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进一步挖掘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认为翻译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译者进行双语转换的认知心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译者的认知语境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译者是读者与创作者的统一,译者的主体作用是客现存在的。通过白居易《忆江南》的英译文的对比分析,从对作品的理解阐释、翻译目的和语言表达的艺术再创造等方面考察了翻译活动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华文化价值和思想内涵的集中载体,中外译者都对古典诗歌进行研究并产生了丰富的译作,但是翻译研究开始文化转向后,翻译研究实质上是对两种文化之间的对比和传播。从文化翻译的角度解读了古典诗歌翻译过程中出现的文化丢失和话语丧失问题,提出要从文化战略的高度从事诗歌翻译和文化传播,构建中国译者为主体,国外译者为辅助的翻译队伍。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当代汉英互译译者的素质,基于译作实例,结合自身的翻译实践,从高度的责任意识、深厚的语言功底、广博的言外知识、敏锐的感受能力以及相关的计算机及网络知识等方面探讨了新时期译者应具备的素质。认为,译者应与时俱进,从以上各方面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确保译文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自从翻译"文化转向"以来,译者主体性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从体验和认知的视角阐释了译者主体性。以《聊斋志异》中《罗刹海市》的两个英译本为例,探讨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译者主体性在文学形象塑造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勒菲弗尔的操纵理论,从赞助者的视角,分析其对译者的影响,尤其是赞助者如何在意识形态、经济和地位三方面影响译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