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拉尔夫·埃利森以他的两部长篇小说闻名于世,他的短篇小说,尤其是《飞回家》和《宾戈游戏之王》也非常出色.在这两部短篇小说中,埃利森运用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人格结构理论和梦的运作,展现了主人公作为黑人寻找自我的过程,揭示了白人对黑人的剥削和压制.这两部短篇小说为埃利森创作长篇小说做了充分准备,研究这两篇短篇小说对于研究埃利森的长篇小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非裔美国作家拉尔夫.埃里森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六月庆典》在我国尚未受到应有的关注和研究。该小说在其表现主题、写作技巧和叙事手法上都堪称经典,可以说是对作者第一部著名小说《无形人》的超越。在此从后殖民主义文化语境出发,追踪主人公桑瑞德(儿时布里斯)的人生之路以及黑人牧师希克曼在此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对《六月庆典》的身份寻求主题进行深入解读并挖掘作者对黑人命运和黑人文化的深切关注以及对美国社会历史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3.
《源氏物语》是距今一千年前诞生的世界首部长篇小说。虽说日本文学深受中国文学的影响,但在中国文学史上能够与其匹敌的长篇小说恐怕只有《红楼梦》了。《红楼梦》不是以传统的汉文写成,而是采用白话文的形式,这使其成为清代以后中国阅读量最大读者范围最广的一部著作。将《源氏物语》与《红楼梦》进行对比,会发现有很多相似和不同之处。本文试图就两部著作中的主人公"光源氏"和"贾宝玉"的相似点和不同点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4.
《所罗门之歌》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第三部小说。小说以光怪陆离的魔幻色彩、古朴敦厚的神话复现艺术以及令人眼花缭乱的叙事技巧,在世界文学中赢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魔幻现实主义这一创作手法入手,从超自然因素、神话模式及拼版叙事三个方面分析《所罗门之歌》中的魔幻表现手法,并揭示小说现实意义:黑人只有坚持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沉沦》与《迟桂花》是郁达夫前后期的两部代表性小说,这两部作品反映出作者不同的写作风格。《沉沦》的价值体现为作者的时代性使命感,大胆探索人的欲望与传统伦理的冲突,而非文学本身;而《迟桂花》更具有经久不衰的文学美感。用比较的方法对这两部作品进行分析,可以对郁达夫两部作品的地位进行价值重估。  相似文献   

6.
运用互文性理论解读《紫色》与《对抗的力量》,认为两部小说在表现女性主义思想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分析了两部小说中的母亲形象、女性的社会贡献和关于女性联盟的思想,认为这两部作品在诸多主题上构成了文本互文,可互为参照,互为指涉。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文学史上,文学表现方式有抒情和叙事两种。《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专著,其剖情析采的浓厚抒情色彩吸引着历代文人,但它的叙事性却少有人关注。虽然刘勰本人并没有叙事意识,但他在《文心雕龙》中对总论、文体论、创作论的系统阐述,在客观上反映了他的叙事思想。其叙事思想对后世的小说发展、写作态度、文学创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陈继达是浙江当代作家 ,他的长篇小说《宦海孤帆》是一部讽喻世情的长篇小说。评论对这部小说的思想性和艺术成就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评价 ,尤其是对小说之所以成功的各个因素 ,作了真切的调研与阐述 ,充分肯定这是一部具有较强效应的力作  相似文献   

9.
《镜花缘》和《格列佛游记》是中西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两部小说都通过大胆的想象,利用虚构怪诞的情节和幻想讽刺的手法刻画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作品中所描绘出的幻想世界是以现实为基础的,而现实的矛盾在幻想世界中则得到了更为集中突出的表现;同时两部作品对假学究、假儒生以及人性善恶也给予了足够的关注,也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开明君主以及理想社会的向往和憧憬。就以上几点对两部作品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
美国黑色幽默作家约瑟夫·海勒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是对战争创伤的记忆书写,海勒以非线性叙事和重复叙事再现心理创伤.运用弗洛伊德的创伤理论,结合热奈特的叙事理论,分析小说的创伤叙事,以此证明《第二十二条军规》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一部创伤小说.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是创伤的世纪.战争、疾病,以及对妇女和儿童的性虐待,所有的一切给人类的身体和精神造成了难以抹去的创伤.以创伤理论结合文学叙事来看托尼·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它是一部悲剧色彩浓重的小说,它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了在美国“白人纯粹主义”社会中生存的黑人群体的困境和悲惨的命运.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美国的许多文学作品都蕴含了女权主义法律观的法律伦理内涵。其代表作是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艾利斯·沃克的《紫色》。这部小说处处充满了丰富多彩的象征意象和发人深省的社会伦理,折射出作者主张男女平等、实现黑人女性生存完美的黑人女权主义思想内涵。对于这些饱含女性主义哲学思想的象征哲理的解读,必将大大加深读者对于黑人女权主义文学理论及黑人女权主义法律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镜花缘》与《格列佛游记》这两部中外长篇小说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渗透于两位作者意识深层的文化传统的分析,来理解两部作品中所显露共同倾向;“弃智崇心”和“遁世”.  相似文献   

14.
拉尔夫·埃里森和托妮·莫里森都是美国当代著名的黑人作家,《看不见的人》和《宠儿》分别是两者的代表作品,备受学术界推崇,至今已有许多学者对这两部作品进行研究,但是对于其中的智慧长者形象的研究却依然空白。本文将对《看不见的人》中的祖父和《宠儿》中的祖母进行详细的分析,并通过对比,总结男女黑人作家笔下的智慧长者形象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南昌水专学报》2019,(2):66-71
怀德曼的《躲藏之处》是一部以主人公持枪抢劫和逃离躲藏为主线追溯家族历史的小说。将小说置于其所处的历史时期和特殊政治背景进行解读会发现其关键的伦理选择充斥着丰富的政治内涵。主人公托米持枪抢劫的对象是以经济形式长期剥削黑人民众的白人商店主,这是黑人以主观暴力对抗白人客观暴力的体现,本质上是黑人民族"以暴制暴"的政治隐喻。托米的逃离躲藏暗含的是弱小民族对严重失公的专制法制的拒绝和抗议,揭示了黑人民众对公平正义法制伦理的期待。怀德曼以普通黑人的个人经历为视角反映了黑人民族从"以暴制暴"到建立法制伦理的民族出路探寻,认为公平正义的法制伦理才是美国黑人民族的最终出路。  相似文献   

16.
《眼望上苍》是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的代表作,被誉为是一部美国黑人文学、女性文学和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之作。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通过分析小说中女主人公珍妮的三次婚姻,揭示了珍妮三次婚姻中反抗背后的妥协。从而得出在当时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制度下,面对婚姻中的压迫与不平等,珍妮最终一步步由反抗走向了妥协。  相似文献   

17.
比较研究顾长卫的电影《孔雀》和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认为两者均采用多角度的叙述方式,有相似的家庭构造。实际上,这两部不同体裁、相同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都是对特定的社会环境进行批判。  相似文献   

18.
在英美文学中,"成长"既是一种小说类别,也是一个普遍主题,贯穿于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中。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第二部长篇小说《灶神之妻》主人公是一位成长在中国旧社会的女性,以正面形象和反面形象出现的引路人在她成长的过程中极大影响着她与命运不懈的抗争和自我身份的追寻。她经历了成长和成长的仪式,并从中获得了如何确认身份的顿悟,《灶神之妻》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  相似文献   

19.
鲍德温的《比尔街情仇》是一部阐述黑人共同经历根源,探寻人类后人道主义价值的优秀小说。文章拟从后人道主义视角,着重分析美国黑人价值观随着黑人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时代发展而产生的转变,由此探究当代黑人价值观取向及后人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20.
作为迁徙到中国境内的朝鲜族,要了解其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必须以文化和历史的视角追寻民族的根源,展现民族移民史,在此通过《苦难的年代》和《泪洒豆满江》这两部移民题材长篇小说,谱写了朝族民族移民的血泪史,展现了朝鲜族越境民族的形成过程,以及移民之初的生活状况,为中国朝鲜族的移民文学发展奠定了文学基础。并且从两部小说的民族特性着手,论述了中国朝鲜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阐释了移民题材作品的民族性,并阐述了中国朝鲜族移民文学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