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近代科学对人类生活与文明的不断改变,现代人对自身的地位观念愈加自豪,因为人类真正赢取了自己,并同时赢取了世界。似乎在科学时代的以前人类是生活在虚拟上帝创造的世界之中——因为科学的精神需要证实,而上帝的观念缺乏实证。所以,世界的多样价值应该本源于人。但是在现代愈发急促的生活节奏面前,即技术的缔结时代,现代人反思到我们在开始失去自我,因为人类现在的生活处境已经被迫拉上了这趟"科学技术时代的列车",人在很多时候,只是无条件地顺从,失去了该有的自我选择。鉴于周围生活的事实,我们应明确的看待胡塞尔关于现代科学与人的意义的危机或生存危机。  相似文献   

2.
<正> 信息是人类改造世界的重要资源,也是人类改造世界的重要成果。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深深认识到获得信息、利用信息的重要性。我们的生活一时一刻也离不开信息。若没有信息与通信,就失去了人类存在的基础,失去了生命的基础;若没有信息也就没有统一的世界,人的一切活动都将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3.
科学和科学发展在现代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像汽油发动机、计算机、手机以及核能这样的发明极大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科学家们不断提出问题,发展他们的理论,进行实验以及做出新的发现,推动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科学与技术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科学的根本职能在于认识世界,技术的根本职能是改造世界,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共同基础上,科学和技术统一起来了。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哪个国家或民族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这个国家或民族就站在了时代发展的前列,引领时代发展,走上繁荣昌盛。本文试图通过将河南省科学技术发展与有关省市及域外先进国家的比较,进一步认识河南省大力弘扬科学技术精神的紧迫性,以及如何实现河南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建设科技强省。  相似文献   

4.
对于社会的微观个体来说,现代性的负面影响在于被推人自我认识的困境之中:政治上陷入科层制的宰制,经济上沦为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玩物,文化生活中则为无孔不入的大众传媒所摆布.这一负面影响使现代人失去精神家园,自我呈现出碎片化的色彩.现代人需要认识这种困境,寻回总体性以弥合自我认识的分裂状况.  相似文献   

5.
康德具有较高的宗教修养,但他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宗教信仰者,因为他运用理性对形而上学的基础进行了冷静的分析与批判,解构了旧的宗教基础,提出了自己的道德学说。他的道德思想力图实现从神与人之间的神本性的伦理关系转化到人与人之间的人本性的伦理关系,从而用人类自我的道德约束来取代上帝的神权约束,蕴藏着人本主义的光辉层面。但他的道德学说在现实中步入了困境,不得不把自己的理想放到《判断力批判》中去实现。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行政文化长期受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官本位思想和等级、人治观念的影响,呈现出治理中固有的特点。人的不完全理性加上客观世界的不确定性,人类生活总是与危机事件相伴而生,地方政府作为直接面对公共危机事件的基层政府,在公共危机治理结果的好坏中起到最直接的作用。通过教育,提高地方工作人员的素质;通过宣传摆正群众的心态;通过沟通,实现干群的有效交流等措施,是消除负面影响,提升政府形象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科学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科学不断社会化,社会不断科学化,科学逐步伸展到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人们享受着它所带来的种种便利和优越。与此同时,科学的目标、科学家的道德标准都受到挑战和质疑,于是便出现了科学合法性危机。而科学合法性危机的实质是哲学的危机和社会的危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观和科学观对于我们进一步思考科学的合法性危机,以及如何克服科学技术对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好地利用科学技术为人类服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美国文学的发展过程,探讨了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和人与神之间力量对比,从而揭示了人类为自我而奋斗,但最终又丧失自我的过程。此过程也正是“美国梦”的产生、发展和破灭的过程。它使人们意识到“美国梦”只不过是一连串的神话,从而导致了自然主义文学的产生。人类失去自我和“美国梦”的破灭是本文所揭示的主题,本文对揭示美国人的悲观主义和宿命论的人生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类的自我认识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是人的基本职责,是实现自我的先行条件,但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因此,需要对人类自我的认识进行正确的把握和理解。人类的自我认识关涉人能否由存在者的层次返回存在,通达真理和自由的重大问题。返回存在要求我们必须经正确的路径--内观和体验,踏上寻求真理之路,通达真理,欢享真正的自由。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人更加关注生存环境,更加重视生存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原先仅仅考虑实用功能的家庭居室已远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现代人需要通过室内设计来营造美好的生活空间,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商品与质量》2010,(17):32-33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愈来愈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即使人类曾经引以为豪的高速增长或膨胀的GDP也因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而“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生活中,存在着诸多同质性或异质性的个体和群体,他们在往来时,由于相互之间的差异性,往往会存在某种"边界",以自我为中心,有差别地看待和对待其他个体和群体,因此人们之间便有了"分"、"区"和"别"。因为有"自我边界意识",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就出现了很多问题。分析了"边界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影响,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杜威的经验方法是对传统哲学追求确定性和静观知识的一种反动。他竭力弥合传统认识论的二元对立,批评由此而导致的知识与行动的分离。经验方法就是倡导理性与实践的结合,在连续性的基础上,以整体观来处理人的理智与外在自然和事物的关系。经验方法还是杜威崇尚科学、揭示科学的实验方法的根本哲学基础。遵循经验的方法将使我们可以直面日常经验、生活世界,从而实现圆满经验的人类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4.
杜威的经验方法是对传统哲学追求确定性和静观知识的一种反动。他竭力弥合传统认识论的二元对立,批评由此而导致的知识与行动的分离。经验方法就是倡导理性与实践的结合,在连续性的基础上,以整体观来处理人的理智与外在自然和事物的关系。经验方法还是杜威崇尚科学、揭示科学的实验方法的根本哲学基础。遵循经验的方法将使我们可以直面日常经验、生活世界,从而实现圆满经验的人类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5.
"神"是希腊哲学中极为重要的终极概念之一。亚里士多德的神,就万物的本原而言,是"不动的推动者";就其如何为万物之动因而言,是极因之善;就其存在方式而言,是纯思之理智;就神人关系而言,是人类生活的根据和原则。亚里士多德的神观念既是自然哲学的结果,也是苏格拉底目的论哲学的结果;在神人关系上,他的神观念因为在实践理性方面与人的隔绝,使得一种道德形而上学成为不可能,但他对理论理性的优越性的强调,又极大地弘扬了古典希腊的科学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16.
生命问题是中国传统哲学思考的重要问题,其中老子哲学思想中所蕴涵的“道法自然”的生命境界是一种通过“无为而为”的生命践履追求人的生命之“真”与“朴”。当代中国人面对全球性、人类性的生命矛盾与生命危机和中国人自身传统文化失落与社会转型的痛苦抉择,面对自身生命观的困境,需要有当代中国人自己的生命观念。当代中国人应以现有的生活世界为根基,现有的生命境遇为契机,以对老子哲学生命境界之真义把握为财富,实现当代中国人真实的“自然”生命观转变。  相似文献   

17.
当一个国家、一个城市因为急剧的社会经济变迁而失去某种固有的、习惯了的平衡的时候,人们不必为之沮丧、惊诧,美国就因此进行"进步时代"大改革,其中最突出的是"四大治理理念"的转变,即对过度自由放任少数人垄断的传统资本主义说不;重新界定政府的角色和作用;社会责任被赋予了国家与个人的内涵;重新理解民主,并确立了"进步时代"改革的政治目标、行政目标与经济目标。借鉴世界城市治理的成功之道,我们必须不断完善中国城市的运营之策、可持续之略。  相似文献   

18.
人类的审美意识对民间文学的生成具有重要的建构作用.土家族人将生态认知融入民间文学作品中,一方面关注现实生活,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共生共荣的三重和谐之美;另一方面关注人们的心灵世界,探求土家族人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的平衡,表达了对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的终极关怀,在悲剧与壮美的平衡中最终形成了土家族独特的生态美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来,宗教改革及其所带来的变化是科学产生和发展的主要背景之一。宗教改革乘着文艺复兴的春风捅破了罗马教廷禁锢人类心灵的铁窗,新教教义在上帝观、自然观和人性观三个层面的重大转变,使得上帝与世俗社会接轨,人类有了进一步肯定自身价值的空间,并为其探索自然界提供了宗教动机,直接或间接地为近代科学的产生及发展提供了土壤和必要的环境。  相似文献   

20.
当今时代,时时处处潜伏着危机,危机问题也成为了一个颇具普遍性的问题。如何在现实世界中规避危机和转危为机,是我们必须思考和面对的。而目前中国应对危机的方法和解决危机的方式却又存在诸多方面的不足。基于此,我们提出中国式危机管理反思,望对解决我们身边的危机有所启发和指导。我们从中国式危机管理的特点出发,继而提出中国式危机管理需协调的几大问题,然后述评了中国式危机管理重构的必要性与必然性,最终构架了中国式危机管理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