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文化转向"的背景下,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蓬勃发展,但由于女性主义者过分强调女性身份、过分彰显女性地位,使得翻译中出现了新的二元对立,针对这一情形,学者们提出了"双性视角"这一概念用以解构二元对立。以《简爱》的男性译本为例,探讨了译者双性视角的可能性以及实现"双性同体"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身体写作"作为女性对抗强大的男性主流话语的武器,实现了女性自我的颠覆,但随着消费时代的兴起,商业浪潮却将女性身体写作置于尴尬的境地。"身体写作"由刚开始的内在心灵的描述转变为赤裸裸的下半身描写尤其是性经历的描写,"身体写作"本是女性主义的反男权利器,如今却打着女性主义的旗帜成为迎合身体消费背景下大众的低俗趣味,这不能不看作身体写作在中国的误读。  相似文献   

3.
双性和谐是追求男人和女人之间一种完美的两性关系,它是一种理想的文化境界。运用比较方法从两性关系和文化对抗两个视角探讨了劳伦斯和池莉的双性和谐思想。劳伦斯强调的是一种虚幻的双性和谐,其作品主题表现出男权中心主义思想;而池莉则强调现实的双性和谐,其作品主题是以宽容和理解来探讨真正意义上的两性平等。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是巴金家庭小说创作的核心理念。巴金的家庭小说的创作深受美国"女性主义"作家爱玛·高德曼的影响。文章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巴金的"以人为本"的家庭伦理观进行论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巴金对实现"女性主义"家庭新伦理关系的思考与探索。这种思考与探索,对于批判地继承传统以"男性主义"为核心的家庭旧伦理文化,融合以"女性主义"为特征的家庭新伦理文化,促进男女两性和谐,对构建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都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无名的裘德》中的女性淑与阿拉贝拉都具有"双性同体"的特点,体现了作者哈代对两性平等关系的理解和他的女性主义意识。小说男主人公的郁郁而终,女主人公的精神毁灭,则反映了哈代女性观中矛盾的一面。他赞同女性的自我追求,却又担心和恐惧逐渐成长起来的女性所带来的强大毁灭力量。  相似文献   

6.
“身体写作”作为女性对抗强大的男性主流话语的武器,实现了女性自我的颠覆,但随着消费时代的兴起,商业浪潮却将女性身体写作置于尴尬的境地。“身体写作”由刚开始的内在心灵的描述转变为赤裸裸的下半身描写尤其是性经历的描写,“身体写作”本是女性主义的反男权利器,如今却打着女性主义的旗帜成为迎合身体消费背景下大众的低俗趣味,这不能不看作身体写作在中国的误读。  相似文献   

7.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以其鲜明的政治话语推动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出现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女性主义视角,探讨了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的关系,提出女性主义译者对原作的操纵和干预能够提高女性译者的地位,赢得男女之间的平等。  相似文献   

8.
“身体写作”作为女性对抗强大的男性主流话语的武器,实现了女性自我的颠覆,但随着消费时代的兴起,商业浪潮却将女性身体写作置于尴尬的境地。“身体写作”由刚开始的内在心灵的描述转变为赤裸裸的下半身描写尤其是性经历的描写,“身体写作”本是女性主义的反男权利器,如今却打着女性主义的旗帜成为迎合身体消费背景下大众的低俗趣味,这不能不看作身体写作在中国的误读。  相似文献   

9.
凯特.肖邦的小说大多反映了19世纪末美国妇女的生存状况。与其他女性主义作家不一样的是,肖邦的作品更多地提倡个人价值和自我牺牲的平衡。短篇小说《一双长丝袜》更多地受到"真正女性"观念影响,体现出的是民主的而非激进的女性修辞,从而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肖邦作品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0.
把女性网络写作作为一个有价值的网络文化生态切片,置于文化生态背景之下进行透视,将不仅有助于人们对这一颇有争议的文学物种增添新的理性认知,而且可以发现网络文学与社会文化之间彼此生发、制约、协调与共生的复杂关系。"她时代"网络生态环境由环境因子和主体因子构成,具有写作题材的多元化、写作主张的民间化和审美内涵的独特性等特点。网络文学与女性写作相得益彰,成为新世纪文学创作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1.
女性与科学是研究科学及科学史问题的重要内容。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围绕女性与科学发表了大量的文章,本文主要围绕"女性需要从科学的边缘向主流角色移位"和"女性能够从科学的边缘向主流角色移位"两个方面进行综述,并指出了女性主义与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及不足。  相似文献   

12.
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不仅在写作方法上大胆创新,而且她的思想也很前卫。她的著名散文《自己的一间屋》堪称女性主义宣言书,在作者眼里,“房间”是女性的“圣所”,拥有自己的一间屋,意味着女性拥有一定的自由,这样,女性才能获得身体和心灵的自由,才有安全感,也才有可能学习和创作。这种观点在她的小说中也有所展现,她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很多时候对“房间”充满眷恋,把它看成是“圣所”。’  相似文献   

13.
生态女性主义研究和探讨自然与女性,解构人类中心主义的二元对立观念。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分析和重审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和自然的边缘地位,从环境和性别的双重视角进行文学批评。运用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研究和探讨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自然诗中的生态女性视角,发掘诗人的生态女性意识,探究诗歌中反映的人与自然和女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传入中国,在中国文坛引起了较大的轰动,使人们以全新的角度去审视文学的历史、现状及未来。而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化进程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为推动中国女性文学的研究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奠定了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的理论基础,拓展了中国文学研究的新视野,突出了女性文学的新视阈与新风貌,对女性意识和女性文本的独特关注,也促进了中国女性写作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章采用女性主义学批评理论,从《还乡》中游苔沙与三位男性的纠葛揭示了十九世纪社会盛行的男权主义传统思想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  相似文献   

16.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的重要概念。因此从三方面简要分析"陌生化"在文学创作上的重大意义:即陌生化是艺术的最终目的、陌生化是语言艺术的根本以及陌生化是文学史上文学体裁和风格演变的重要的动力本源。  相似文献   

17.
陈染的小说以鲜明的女性主义立场,表现出了鲜明的性别特征和意识倾向--从个体生命体验出发,逐渐逃离男权文化中心对女性既定角色的阴影;在拆解与颠覆男权中心与父权的神话的同时,在绝望与痛楚的叙事中传达出“禁中守望者“的话话,即构建女性文化自救的神话.  相似文献   

18.
多丽斯·莱辛是活跃在当代英国文坛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的作品深度剖析了女性的生活状态、命运以及女性意识的觉醒等。尽管莱辛不喜欢被评论者贴上"女性主义"的标签,但是这些女性主题的作品的确反映了她的女性意识。本文通过研究其短篇小说的精品《到十九号房间》(To Room Nineteen),对多丽丝.莱辛的女性意识经行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9.
赛珍珠以其在《大地》中对中国农民真实而丰富的刻画获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她跨文化的视角为其在作品中探讨东西文化相融提供了可能。而英籍印度裔作家撒尔曼·拉什迪长期的旅居和流散的经历也赋予其独特的"跨界写作"的视角。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对赛珍珠《东风·西风》和拉什迪《午夜的孩子》两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对比,可以帮助我们深刻理解现代化进程中"女国民"主体身份的建构所面临的种种困境。赛珍珠和拉什迪笔下的异质之女性具有颠覆性,从边缘向中心移动,在现代化进程中积极促进了其主体身份的建构。同时,赛珍珠和拉什迪笔下的女性随着历史的变迁充当"移民"的角色,其身份处在永无休止的进化过程中,具有流动性和身份的未论定性。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简.爱》女主人公在其不同成长阶段所表现出的女性主义意识。认为小说通过塑造简.爱这个不甘忍受社会压迫、勇于追求个人幸福、具有反叛精神的女性形象,反映了资产阶级知识女性在社会转型期所经历的心路历程,表达了要求"妇女解放"的强烈呼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