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刘琪  宁绍强 《湖南包装》2023,(2):33-35+113
文人在历史上对中国文化艺术各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陶瓷艺术中同样也蕴含着文人的审美趣味。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历史性研究法,分析文人意趣与陶瓷茶具的关系,以钦州坭兴陶为例,结合坭兴陶茶具自身的审美特征,从形式美、艺术美和功能美3个角度阐述文人意趣影响下的坭兴陶茶具审美意蕴,为坭兴陶文化的溯源与传承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坭兴陶茶具在审美特征上受到文人意趣的影响,其中蕴含着文人的生活方式、审美追求与思想情操,在当代语境下,文人意趣对坭兴陶艺术设计、收藏鉴赏及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玮玮 《包装工程》2024,45(2):460-471
目的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把握旅游业和文化经济快速发展的契机,凝练坭兴陶文化视觉符号,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将非遗文化和数字图像技术融合,产出具有传承价值和创新性的数字文创产品。方法 以坭兴陶文化为切入点,剖析坭兴陶文化的发展现状、文化特征、消费者需求的人文情怀,梳理数字文创的传播模式、媒介特征、文化符号转化等设计问题,探究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创产品的意义价值,提出将坭兴陶文化元素与数字文创产品融合设计的方法手段。结论 坭兴陶文化与数字文创融合的新方法、新思路,是传承坭兴陶非遗文化、提升产品文化内涵的新途径,丰富了旅游纪念品、文创产品的形式与内容,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创造性转化都是一个全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周兴海 《包装工程》2024,45(2):472-479
目的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虚拟仿真技术已经成为坭兴陶烧制技艺传播的重要途径,但是传统坭兴陶烧制过程可控性较低。因此,探索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实践,使其能够全面、形象、系统地进行坭兴陶烧制技艺的记录,有效保护和发扬坭兴陶烧制技艺。方法 立足于传统手工技艺进行有效保存、展示和传播,深入展现坭兴陶烧制效果的文化内涵,探索虚拟仿真技术的设计流程和应用路径,运用三维建模、网络展示、虚拟互动等数字技术手段,强化互动感官效果,调动观众参与度和体验感。结论 虚拟仿真技术为坭兴陶烧制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除了坭兴陶窑变本身的文化价值外,虚拟仿真技术为促进传统坭兴陶烧制技术在数字化时代的传承提供了一个新平台,丰富了活态传承的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4.
杨熊炎  叶德辉 《包装工程》2017,38(22):197-202
目的研究基于现代设计理念下的坭兴陶现代时尚产品创新设计。方法分析坭兴陶产品特点与发展现状,基于现代设计理念与方法,应用组合设计法、文化植入法、形象重塑法,开展坭兴陶现代灯具、U盘及食器的创新设计实践。结论坭兴陶现代产品开发应凸显坭兴陶材料特性,体现地域特色文化,并融入产品现代设计特征,拓展坭兴陶产品使用空间,并推动坭兴陶产业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李帅 《包装工程》2020,41(12):296-302
目的研究B2C电商模式下,坭兴陶茶具节约型快递包装的创新设计形式。方法通过分析钦州坭兴陶产业发展及其包装现状,提出其快递包装需要满足的保护产品、利于堆码、方便运输、方便使用、减量减排及环境友好等多方要求,从包装选材、外部造型、内部可变、尺寸等,到堆码稳定、人性化、便携性、可循环、可改造及用户参与等多个方面深入讨论坭兴陶茶具节约型快递包装设计策略,以实际案例对坭兴陶茶具快递包装进行绿色、人性、适度、科学的节约型设计探究。结论坭兴陶茶具快递包装需要满足包装基本功能,在提高用户体验的同时,致力于走简洁、人性、便携、减量及可循环等节约型路线,实现坭兴陶生产企业、包装制造商、消费者及环境等多领域、多维度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周作好 《包装工程》2024,45(2):452-459
目的 使钦州坭兴陶文创产品包装在智能化发展过程中更具时代性特点,突破传统包装信息传达的局限性和间接性,利于消费群体便利地获取信息,进而做出该研究。方法 通过对AI、AR、VR等智能技术的实现原理、技术特点和现实基础进行分析,归纳坭兴陶文创产品智能包装的设计应用策略,进而结合实际设计案例探索坭兴陶文创产品智能包装设计的多维展示方法和互动设计方式。结果 构建了坭兴陶文创产品包装通过AI、AR、VR等智能展示方法实现产品和消费者间智能交互和包装信息多维展示的方法。结论 通过智能技术介入坭兴陶文创产品包装可以提供额外的设计增值服务,有利于坭兴陶文创产品包装的动态互动性、人文趣味性,以及消费服务个性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生产陶瓷,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制陶技术。钦州坭兴陶是我国四大名陶之一,有着传承了一千多年的精妙工艺,具有其他陶器所不具备的独一无二的窑变色彩,被誉为“中国名陶一绝”。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坭兴陶茶具:丰品包装现状,从材料选择、结构形态、缓冲设计和包装装潢四个方面提出改善坭兴陶茶具包装设计的具体方法和途径。改进坭兴陶茶具产品的包装设计,是提高坭兴陶茶具产品包装水平,促进坭兴陶茶具产品销售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正设计说明:"布陶"坭兴陶包装设计在结构上采用抽拉式,并且融入布和陶的结合,材质使用木质。麻布用来起到保护作用,隔开木与陶,并且可单独使用,用作茶壶套、杯套、公道杯套等,便于旅行携带。外盒成镂空形式,可做为茶盘,内盒旋转,充当置物台。实现了全部利用、重复利用的性能。"布陶"标志设计取自"钦州坭兴陶"壶和"壮锦"两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造型元素进行设计,将"布"与"陶"相结合,表达了人与物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正设计说明:"闲间"是一家坭兴陶生产企业。作者以宋体闲间二字为基本形,通过反转、连笔、省略等方法赋予该标志传统气息浓郁且现代感十足的新中式风格,标志的主体颜色选用坭兴陶固有色,英文部分及中间用以区分左右的竖线的黑色丰富了整个标志的明度层次,上方的蓝绿色图案既可为海水(点明坭兴陶显  相似文献   

11.
陈东博  袁洪  王璐  李思蒙 《包装工程》2024,45(14):71-84
目的 对中国非遗产品设计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态势进行图谱化和定量式的分析,以期探索优化非遗产品设计方案创新与实践。方法 基于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论文作为文献数据来源,借助CiteSpace软件文献计量方法,对近20年来“国内非遗产品设计”研究主题的文献发文量、作者合作、机构合作、研究热点、研究现状、发展趋势6个方面内容进行可视化深度分析。结论 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发现,国内学术界持续关注的“非遗产品设计”研究热点集中于文创产品、产品设计、非遗文化、乡村振兴、非遗传承、创新6个研究方向,且主要围绕“非遗保护与开放的平衡关系”“非遗与文化创新融合”“振兴非遗手工艺产业发展”“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机制”4个主题展开。建议加强国内学者和机构间的合作与沟通,在已有研究热点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与拓展非遗创新领域深度和广度,达到非遗产品设计理论研究深化、案例借鉴和定量方法创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系统了解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的研究领域,分析目前非遗设计的理论基础与研究热点,并根据当前研究热点探讨其发展趋势。方法 数据源为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非遗设计相关文献,使用VOSviewer和CiteSpace软件将文献的年份产出分布、研究机构与高产作者、研究热点演变及未来趋势、参考文献高被引情况等进行科学知识图谱绘制,最终以可视化分析形式梳理研究脉络。结论 结果表明,非遗设计在文献产出方面基本呈上升趋势,但2022年有下降的发展趋势,文献产出的峰值产生于2021年,反映了该领域已于2021年到达了研究阶段的成熟期。研究热点着重于非遗设计教育、非遗设计应用、非遗跨学科设计方法;未来研究发展趋势为互联网+、数字化发展及文化传承可持续;然而目前的研究仍存在研究合作较少、高产量作者数量较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对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领域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了解目前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的研究发展趋势。通过CiteSpace文献分析软件,对知网CNKI中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的相关研究文献数据进行了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由于新的发展需求、信息技术的创新和环境资源的紧张,上海市对于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方向已经由"历史风貌保护"转向城市更新发展下具有整体性框架的"城市遗产保护",同时也改变了对空间的需求。人居环境研究、空间使用功能变更,以及计算机技术在历史建筑保护中的运用等是下一阶段需要重点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姜龙  赵爱丽  谭丽梅 《包装工程》2018,39(24):271-275
目的 运用“工匠精神”对荥经砂器进行解析,运用现代产品设计手段对荥经砂器进行系统化的创新设计与实践,以推动荥经砂器适应当代文化与市场的需求,从而保护和发展荥经砂器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方法 解析荥经砂器传承至今的 “工匠精神”,以市场现状与砂器传承为出发点,以创新思维为向导,以创新方法为手段,将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促进荥经砂器的市场化、现代化和多元化发展。结论 结合传统工匠精神,通过对荥经砂器造物的研究与设计实践总结出针对传承、创新的一般方法,用设计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将荥经砂器衍生成为兼具文化性和功能性的产品,从而拓展荥经砂器的产品范畴,打造出具有浓厚本土文化特色并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创新产品。  相似文献   

15.
宗立成  尹夏清 《包装工程》2020,41(18):378-383
目的 中国是世界上彩陶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彩陶历史悠久,形成了以彩陶为代表的早期中国文化圈,研究史前彩陶的艺术形式,彩陶艺术的审美意象,构建彩陶文化的设计学研究基本体系。方法 以新石器时期的彩陶、历史遗迹和文献资料为基础,运用设计学中的设计思维、考古学中的类型学、社会学中的实验研究和历史学中的文献分析等理论与方法,研究史前彩陶造物设计的艺术形式和彩陶艺术所体现的审美意象。结论 史前彩陶发展历史悠久,中国史前彩陶以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为代表,彩陶艺术形式由造型和纹饰两部分构成,彩陶艺术的审美意象由象形纹饰的形象创造和几何纹饰的构图韵律所体现,反映了这一时期社会的基本文化形态、社会组织、生活形态及人文面貌,呈现出中华民族的早期意识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