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对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宁夏盐池县、甘肃环县和陕西定边县滩羊骨骼中25 种(Ag、Ba、Be、Ca、Cd、Cu、Co、Cr、Cs、K、Fe、Mg、Mn、Mo、Na、Ni、P、Rb、Sb、Se、Sn、Sr、Te、V、Zn)矿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滩羊骨骼的组成元素各具分布特征,且相同矿质元素在不同产地间也差异显著。进一步通过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构建得到滩羊骨骼矿质元素指纹图谱为Ca、Cd、Cs、Mg、Mn、Na、P、Rb、Te、Zn,回代检验和交叉检验的整体正确判别率分别为87.50%、86.87%,说明筛选用作滩羊骨骼产地鉴别的10 种矿质元素有效,且利用该10 种元素建立的判别模型亦有效。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西部和东部5个葡萄酒产区采集的6个酿酒葡萄品种的叶片为试材,应用ICP-MS分析了叶片中54种矿质元素含量,并以之为参数进行产区和品种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葡萄叶片中矿质元素分布主要受种植产地的影响,而与葡萄品种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目前葡萄酒矿质元素的分析测定方法及在原产地“指纹”识别方面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多元素组成和同位素比值在葡萄酒原产地识别上的研究实例,预测和展望了该领域可能的研究趋势及国内相关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目前葡萄酒矿质元素的分析测定方法及在原产地"指纹"识别方面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多元素组成和同位素比值在葡萄酒原产地识别上的研究实例,预测和展望了该领域可能的研究趋势及国内相关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对来自东北、贺兰山东麓、黄土高原、新疆及西南高山5个产区的共205款原产地葡萄酒样品,测定包括碱金属Li、Rb、Cs和碱土金属Be、Mg、Sr、Ba在内的共28种矿质元素,其中Mg、Al、Cu、Mn、Sr、Rb元素在5个产区葡萄酒中的含量较高。采用线性判别分析(LD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对葡萄酒样品进行产区分类。方差分析(ANOVA)结果表明,除U元素外,其余元素在不同产地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采用LDA模型对葡萄酒样品进行判别的整体准确率为87.3%,以东北产区的判别效果最好,模型外样品验证准确率为100%。采用PLS-DA模型判别的整体准确率可达80%以上,并筛选出对产地差异贡献率较大的6种元素,包括Li、Rb、Sr、Mg、Ti及Cd。综上所述,矿质元素指纹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有助于对中国葡萄酒的原产地进行判别。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基于矿质元素的赤霞珠葡萄酒产地溯源的可行性,分析新疆天山北麓产区与其他4 个产区(宁夏、甘肃、河北、山东)赤霞珠葡萄酒中的23 种矿质元素含量,结合多元统计方法,构建有效的葡萄酒产地溯源模型。结果表明:天山北麓与宁夏、甘肃、河北、山东产区葡萄酒中P、Mg、Sr、Ti、Al、Cu、Ba 具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可以作为区分不同产区葡萄酒的特征性元素。以23 种矿质元素为依据的Fisher 判别分析,筛选出P、Sr、Al 3 种对产地判别显著的元素,建立的判别函数对天山北麓和其他4 个产区葡萄酒的初始验证和交叉验证整体正确判别率分别为96.43%和89.29%。基于矿质元素分析能够对赤霞珠葡萄酒进行产地溯源,区分新疆天山北麓与宁夏、甘肃、河北、山东产区的葡萄酒。  相似文献   

7.
丹阳黄酒矿质元素指纹图谱建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建立基于原子吸收的丹阳黄酒矿质元素指纹图谱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黄酒中的Cu、Ca、Fe、Mg、Mn和Zn;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黄酒中的Se、As、Cr、Cd和Pb.建立丹阳黄酒矿质元素指纹图谱,并采用向量相似法检验建立的矿质元素图谱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选用构建丹阳黄酒矿质元素指纹图谱的方法是可靠且可行的,可用于黄酒的指标检测与产品质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基于矿质元素指纹分析的陈皮产地溯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不同产地陈皮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差异,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基于矿质元素指纹分析技术的有效产地溯源指标,构建陈皮不同产地鉴别的判别模型。该研究采集了广东、福建、重庆3个不同产地的206份陈皮样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测定了32种矿质元素含量,结合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判别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陈皮产地判别模型。结果表明,陈皮样品的32种矿质元素中有26种元素含量在广东与其他两个产地间存在显著差异,而其中11种元素在3个不同产地间存在显著差异。经过主成分分析,从32种矿质元素可提取出4个主成分,代表了总指标70.0%的信息。基于主成分分析,陈皮样品可根据其来源进行初步聚类。其中前2个主成分的主要变量为Dy、Sm、Gd、Pr、Nd、Y、La、Fe、Be、V、Ce、Sc、Co、P、Mo、As、Pb、B这18种元素。通过线性判别分析确定了K、P、Ca、Co、Cu、Mn、Mo、V、Ni、B、Li、Pb、As、Sr、Ti、Th、Gd、Sc、Nd、Pr、Y这21种矿质元素为陈皮的有效溯源指标,基于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方法建立的判别模型确定了Sc、B、Y、Co、Nd、La、Pr、Be、Gd、Dy、Sm、Mo、Fe这13种元素的重要性。2种判别分析方法构建的判别模型的交叉验证和外部样品验证的整体正确判别率均达到100%,基本实现了陈皮的产地判别,研究证明矿质元素指纹分析技术可用于陈皮的产地溯源判别。  相似文献   

9.
绿茶矿质元素特征分析及产地判别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实验采用湿法消解结合ICP-AES法对来自不同产地的28种绿茶中的K、Ca、Mg、Fe、Zn、Cu等9种元素进行了分析测定,结合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模式识别方法进行茶叶产地的分类。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对不同产地绿茶能够良好地区分,聚类效果明显。本法简便、准确,对茶叶产地判别以及标准化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和原子吸收光谱测定东海4种经济鱼类中25种矿物元素,用多元统计分析元素组成,判断经济鱼类的地理起源。结果显示,主成分分析可以判别鱼类的产地,揭示在地理多样性中起重要作用的元素。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概率神经网络建立的判别模型,可准确地判别鱼类的产地。进一步分析显示,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概率神经网络建立的判别模型在不考虑鱼种的情况下,准确率分别达到97.92%和100%。基于矿物元素指纹信息的产地判别技术可应用于近海3个产地的4种经济鱼类的产地判别。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浦城大米、江西地区大米、湖北地区大米、湖南地区大米和福建地区(除浦城以外)大米中25种矿物质元素质量分数特征,筛选出14种差异显著的矿物质元素,并比较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矿物质元素的降维效果,发现经过PCA降维后的线性判别分析(LDA)结果优于OPLS-DA,进而建立了“差异分析+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的浦城大米产地溯源模型,筛选出钒(V)、钴(Co)、砷(As)、铷(Rb)、银(Ag)、铯(Cs)等6种特征矿物质元素,判别模型回代检验的整体正确判别率为98.1%,交叉检验的整体正确判别率为97.1%。该模型能准确识别浦城大米,为浦城大米的产地溯源和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云南普洱茶产地微量元素的指纹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普洱茶特征元素筛选,结合土壤微量元素因子,建立高效准确普洱茶产地溯源模型。采用等离子发射光谱质谱法测定来源于云南普洱茶三大产区(西双版纳、普洱和临沧)的种植土壤和茶叶成品中的14种微量元素(Mn、Fe、Li、Be、Ti、Co、Ni、Mo、Cu、Zn、Pb、Cr、Cd、As、Se)和16种稀土元素(La、Ce、Pr、Sm、Eu、Gd、Tb、Dy、Ho、Er、Tm、Yb、Lu、Nd、Sc、Y)的含量,对其进行了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逐步线性判别)。对不同产区的普洱茶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结合同种元素在土壤中的相关性,筛选出La、Ce、Pr、Sm和Se 5种元素作为判别普洱茶产地判别指标,对样品的初始正确识别率为:89.3%,交叉验证识别率为:89.3%。普洱茶中微量元素与稀土元素组成受到土壤的影响,在各自产地间形成各自的指纹特征,可以用于鉴别普洱茶的产地溯源。  相似文献   

13.
鹿保鑫  马楠  王霞  张东杰 《食品科学》2018,39(8):288-294
为表征相似地域特性的溯源指标,提高矿物元素对大豆产地溯源的准确性及稳定性。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黑龙江省北安市9个农场及黑河市嫩江县6个农场共42个大豆样品中矿物元素含量,对所得的矿物元素含量数据进行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结果显示:北安市和黑河市嫩江县矿物元素溯源指标,第1主成分主要由V、Fe、La、Ce、Pr、Nd、Dy、Er、Yb 9种元素构成,贡献率最大,为28.390%;第2主成分主要由As、Se、Lu、Ir、Au 5种元素构成,贡献率为14.435%;第3主成分主要由Ca、Ni、Cd、Ba 4种元素构成,贡献率为10.881%。利用大豆中矿物元素含量的分析,实现了省内大豆主产区产地溯源,并获得了黑龙江省两个大豆主产区溯源指标,分别为Na、K、Mn、Rb、Ba和Au 6种元素。综合2个主产区42个大豆样品矿物元素分析结果,实现了对黑龙江省两大主产区大豆产地溯源的准确判别,正确判别率为100%。  相似文献   

14.
基于前期实验筛选到的与产地和母质土壤直接相关的23种特征矿物元素作为产地判别特征指标,比较Fisher判别模型和前馈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适用性。以连续3年随机采集的五常、查哈阳和建三江地理保护区274份样本作为建模对象,以模型的判别率为指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和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定样本中特征矿物元素含量(Mg、Ca、Cr、Mn、Zn、As、Rb、Sr、Ag、Cd、Sb、Te、Ba、La、Nd、Sm、Gd、Dy、Ho、Er、Yb、Pb、U),结合线性(一般线性判别分析)和非线性(前馈神经网络训练方法)模型构建方法用于产地鉴别。结果表明,Fisher判别分析模型对训练集判别率为81.5%,交叉检验判别率为78.8%,测试集总体判别率为87.5%。前馈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大米产地识别结果平均相对误差值为17.14%,产地的整体识别准确率为100%。筛选到的特征矿物元素携带了足够多的产地信息,通过前馈神经网络法建立的判别模型具有更优的判别能力,能解决小距离相似自然环境产地样本难以识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多元分类判别方法对普洱茶产地溯源的有效性与可行性。方法 基于云南5个产地的60份普洱茶生茶样本,利用5种有机成分以及36种矿物元素的含量,结合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和多层感知器分析等多元分类方法构建普洱茶产地溯源模型。结果 普洱茶(生茶)中总计33项指标具有与产地的显著相关性。不同产地的普洱茶样本在主成分上有差异,但分类的准确性较低。通过判别分析得到了普洱茶产地溯源的判别函数和组质心函数,该样本溯源正确率高于98%。通过多层感知器分析,该方法的分类正确率最高,生茶样本的训练集和测试集分类正确率分别为100.0%和95.5%。结论 普洱茶中有机成分与矿物元素受环境因素影响,在各自产地间形成各自的指纹特征,多维组合可用于建立普洱茶产地溯源模型,为普洱茶产地追溯提供一定的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不同产地蜂蜜的稳定同位素、矿物元素进行含量差异分析, 结合多元统计学技术, 筛选出有效的产地溯源指标, 构建蜂蜜的产地溯源判别模型。方法 通过采集甘肃、江苏、安徽、湖南、广西、广东和辽宁7个地区的蜂蜜样本, 利用稳定同位素比率质谱法(isotope ratio mass spectrometry, IRM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测定稳定同位素δ13C、δ15N和22种矿物元素。结合单因素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主成分分析(principle components analysis, 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 OPLS-DA)、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LDA)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不同产地蜂蜜判别的可行性。结果 不同产地的稳定同位素δ13C、δ15N和22种矿物元素均存在一定的差异。PCA提取的7个主成分方差总贡献率为83.254%, 并能够实现不同产地蜂蜜的初步分类。基于OPLS-DA建立的判别模型, 能够较好地进行7个地区蜂蜜的产地区分, 同时筛选出变量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rtance for the projection, VIP)值大于1的特征差异指标(Cr、As、K、Al、Ti、Cu、δ13C、Li、δ15N、Na、Zn、Be、Mn)并用于Fisher线性判别分析, 构建的判别模型判别正确率为100.0%, 交叉验证率为95.7%, 基本实现了蜂蜜的产地判别。结论 本研究表明利用稳定同位素和矿物元素并结合多元统计学分析能够建立蜂蜜的产地溯源模型。  相似文献   

17.
Sixty honey samples from six different production zones of the provinces of Salamanca, Zamora and Cáceres (western Spain) were analysed for 13 common legal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and 17 mineral elements (13 cations and four anions) in order to test for their geographical classification. Application of linear stepwise discriminant analysis to a number of variables made of a selection of analytical results and their simple mathematical functions allowed, firstly, discrimination between honeys from all six zones and, secondly, discrimination between honeys from the three zones of the province of Salamanca. The most discriminant variables selected for the six zones were 10 in number, a combination of three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and nine elements, with a result of 91.38% of correctly classified samples; for the three zones of the province of Salamanca, regarded with special interest in our study, six variables were selected (made of eight elements) with a result of 97.07% of correctly classified samples. © 2000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8.
    
The potential approach of classifying foxtail millet according to geographical origin was investigated using mineral element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analysis of samples from various provinces in China. Total 16 mineral elements and five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foxtail millets were analyze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12 elements of millets from different regions. Notable differences were also observed for chemical composition, with Hebei samples showing higher protein content, Henan samples showing higher fat and ash contents and Shandong samples showed higher dietary fiber and amylose contents.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both methods, discriminant analysis provided optimal discrimination among the various geographical origins with a 95.2% classification rate. Our study provides an effective tool to trace the foxtail millet geographic origin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multi-element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analysis.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江西茶叶中稀土元素的残留状况,减少稀土污染,提高茶叶品质。研究建立江西茶叶产地判别技术,为保护地理标志产品、追溯原产地来源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集江西省遂川县、庐山县和婺源县共3个产地的138批次茶叶样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串联质谱仪法(ICP-MS/MS)测定茶叶中15种稀土元素含量,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建立产地判别模型。结果表明,3个产地138批次茶叶的稀土氧化物总量在0.44~1.57 mg·kg−1之间,均未超出国家标准GB 2762-2012限量。经过主成分分析,从15种稀土元素可提取3个主成分,代表了总指标90.66%的信息;利用判别典型函数分析,回代检验100%正确判别,交叉检验的正确判别率为99.3%。此方法证明稀土元素技术可用于江西茶叶的产地溯源,为今后江西各种知名茶叶品牌的原产地保护提供鉴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刘雯雯  陈岩  杨慧  耿安静  王富华 《食品科学》2019,40(13):340-348
产地溯源是谷物真伪鉴别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稳定同位素及矿物元素分析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可靠性强等优点,通过关联分析谷物中的稳定同位素、矿物元素信息与谷物的产地环境、种植方式等,并借助化学计量学手段进行分类、判别、建模等,可达到产地溯源的目的。本文系统分析了近10余年国内外有关稳定同位素及矿物元素分析技术在谷物产地溯源中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谷物产地溯源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稳定同位素和矿物元素分析技术在谷物产地溯源中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