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一个当代建筑案例的分析,试图解析建筑师如何处理在立面上使用半透明石材的难题,并通过设计将这些难题转化成优秀建筑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一个当代建筑案例的分析,试 图解析建筑师如何处理在立面上使用半透明石材 的难题,并通过设计将这些难题转化成优秀建筑 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装配式建筑发展难题的分析,以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制造、装配及一体化集成关键技术为突破口破解装配式建筑发展难题,并对此提出了只有通过技术上的创新,建立并完善装配式建筑、结构、机电、装饰全专业的设计-制造-装配一体化技术体系,才能推进装配式建筑的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标准化的爬架系统在高层、超高层异形建筑结构中的应用是施工中的难题,通过对椭圆形异形建筑结构的分析,在实践中解决了异形建筑结构爬架应用的卸载装置、附墙系统等难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大型地下交通枢纽工程的建筑特点及存在的火灾危险,提出该类建筑在防火分区设置及分隔方式、疏散设计以及烟气控制系统等方面存在的消防设计难题,并找出通过准安全区的设置解决安全疏散设计难题等策略方案。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某旧工业建筑改造成活动中心的实例介绍,剖析在设计中面临的改造难题和解决策略,提出应通过创新旧建筑的重组再生技术来复苏建筑整体功能,以及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和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来达到内部空间重塑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王珏 《山西建筑》2014,(19):23-24
简要介绍了大型室内建筑的特点和总平面消防设计要求,并通过对大型室内游乐建筑规划消防设计难点的分析,提出在现有规范框架内相应的设计方法策略,从而解决了特殊形态建筑的消防设计难题。  相似文献   

8.
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建筑垃圾数量的统计表明,建筑垃圾已成废物管理及环境污染的一大难题,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研究与开发已势在必行;分析我国建筑垃圾的现状和组成,介绍了美日等国家有关处理建筑垃圾的一些方针政策、先进经验和处理方法,以及我国在这方面所做的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国家大剧院施工现场的考察,走访了工程设计与施工的负责人,初探了设计与施工过程中的建筑难题.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建筑垃圾越来越多、难以处理的现状,研究了建筑垃圾在路基回填中的施工技术。通过工程经验和理论分析,创造性地解决了建筑垃圾在路基回填中的技术指标缺乏的问题,解决了在施工中质量控制的难题,为建筑垃圾在路基回填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勘察设计企业基于资源管理的信息系统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技术架构、数据架构、应用架构、业务架构、网络架构等信息系统架构设计理论,并结合工程实例,提出勘察设计企业基于资源管理的信息系统架构设计参考方案,给出系统架构设计各关键技术环节的参考设计方法与模型。  相似文献   

12.
试论中国现代园林理论的构建——大园林理论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毛学农 《中国园林》2002,18(6):14-16
我国现代园林的发展,经历了传统园林,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和大园林3个阶段,并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理论-大园林理论。该理论强调以城市建设,城市设施以及城市绿地共同构筑一个整体性的城市大园林,实现“城市即园林,园林即城市”的构想,并以传统园林理论,城市绿化理论和Landscape Architecture理论作为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探讨建筑学与景观建筑学的关系,以建筑设计为基准点,分析了景观建筑学的概念和手法引入,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使建筑呈现了丰富的景观,实现了建筑设计的景观共生。  相似文献   

14.
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探讨了处于城市广场中的建筑的围合界面形式对广场空间的影响 ,以及自然要素的处理、广场空间与建筑空间之间的过渡与转换原则和手法 .旨在从建筑设计出发 ,探讨建筑形态对广场空间的影响 ,提高广场设计的质量 ,同时也要求以城市设计的观点来设计建筑 ,只有这样 ,广场与建筑方可相得益彰 .  相似文献   

15.
史前建筑是建筑之源,其形成和发展过程对后代影响巨大。研究古建筑遗存并加以复原,加深对中国建筑系统形成的了解及对建筑空间构成原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时代背景,先分析了高技派建筑作品的的特点,然后指出高技建筑向生态高技方向发展的趋势,通过福斯特、罗杰斯、皮亚诺、格雷姆肖和赫尔佐格等有代表意义的建筑师的设计作品的分析,从建筑的气候观、适宜技术、形式三个方面总结了生态高技建筑的主要特点,最后结合我国国情对生态高技建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浅谈建筑的消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建筑界出现了与追求建筑标志性外观相反的建筑理念——那就是让建筑消隐。消隐不只是消失,而是让建筑与环境结合,强调建筑的体验而非单纯的外观欣赏。通过消隐建筑的形体,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得以凸显,建筑的体验也变得更加完整丰富。消隐建筑的手法主要有形态消隐和材料消隐。  相似文献   

18.
王鲁民 《新建筑》2006,(5):54-58
中国近代史上中西建筑文化融合存在着两种不同的途径,一种是基于中国传统建筑观念的、以中国传统建筑为本体的吸纳西方建筑技术、纹样和造型特征的途径;一种是基于西方建筑观念,以西方建筑为本体的吸纳中国传统建筑造型特征和装饰纹样的途径。这两种途径,从文化学立场看,均显示出中国传统的把建筑视为塑造人们起居格局并建构社会秩序的工具的观念具有深刻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张敏龙  吴斌 《华中建筑》2006,24(6):48-51
通过对建筑空间中节点及其特点的阐述,对中国古代建筑中藻井以及欧洲中世纪哥特建筑的中庭等有特点的建筑节点的剖析,讨论了建筑节点的作用,以及建筑与使用者心理、生理和行为方面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0.
赵星 《工业建筑》2012,42(11):154-157
为满足快速变化的个人、社会和环境的需求,建筑师不断寻找当代技术与建筑艺术的最佳结合途径,实现可适应性动态建筑的梦想。通过按时间顺序,将动态建筑分为四类(基于游牧情结的可移动建筑、基于动力技术的可变动建筑、基于可持续技术的智能建筑以及基于交互技术的互动建筑)进行分析,以期得到当代动态建筑的全貌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