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对辊挤塑机制备短碳纤维/铝粉/双马来酰亚胺(BMI)树脂基复合材料,用扫描电镜(SEM)对材料断口、纤维分布进行了分析,测试了材料的冲击、弯曲性能。结果表明:在材料中,对辊混料的时间对纤维平均长度及分布没有太大的影响,碳纤维、铝粉的加入及后固化处理都使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
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基体及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双马来酰亚胺(BMI)/二苯甲烷二胺(DDM)/环氧树脂(EP)2-甲基咪唑(2MZ)体系及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纤维增强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特征在于:称取烯丙基化合物、无机晶须和双马来酰亚胺树脂于反应器中,在加热、搅拌条件下升温至树脂  相似文献   

4.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以其优异的综合性能成为当今世界材料学科研究的重点。本文介绍了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性能,简述了增强机理、成型工艺及其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工程塑料应用》2007,35(8):76-76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纤维增强双马来酰亚胺树脂(BMI)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技术特征在于:称取烯丙基化合物、无机晶须和BMI于反应器中,在加热、搅拌条件下升温至树脂透明后再滴加丙酮,降至室温后得到树脂胶液;或将BMI、二元胺、无机晶须和甲苯投入到反应器中,加热回流后加入环氧树脂和丙酮,搅拌均匀得到晶须树脂胶液。将用上述两种方法制得的树脂胶液制备碳纤维预浸料,而后按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制备复合材料。本发明提出的复合材料与未添加晶须的复合材料相比,其弯曲强度、冲击强度、拉伸强度提高了5%~10%,层间剪切强度提高了10%~30%。此种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可行,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6.
对玻璃纤维增强环氧乙烯基酯树脂基复合材料进行了高温老化试验,分析了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材料的表面形貌、巴氏硬度及力学性能的演变规律,同时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老化前后复合材料的化学结构、表面元素含量及老化前后材料拉伸断面形貌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材料表面颜色不断加深,并出现龟裂和翘曲变形以及纤维凸出在表面;巴氏硬度保留率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老化28 d时,巴氏硬度保留率下降4.3%;试样的拉伸强度保留率和弯曲强度保留率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增大后缓慢降低的趋势,在老化28 d时分别下降6.14%和9.23%;试样在老化过程中没有新的物质生成,但其化学元素含量发生了变化,说明了复合材料发生了化学反应,其化学结构发生了变化;试样表面树脂脱落面积和空隙量逐渐增多;经过高温老化后的试样拉伸断裂后,整体断面形貌不规则,并且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树脂含量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近期国内在树脂基复合材料用碳纤维表面处理方面的研究进展。其中碳纤维表面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氧化处理、表面涂层处理、等离子体处理以及超临界流体处理等,对采用这些处理方法后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相关力学性能变化情况进行了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8.
作者以双马来酰亚胺为基本组分、研制了一种韧性好、耐湿热性好、复合材料工艺性良好的树脂基体。本文总结了该树脂基本特性、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和性能方面的研究工作。结果表明:未固化树脂软化点低、丙酮中溶解性好、可湿法制务无纬布,无纬布粘性合适、铺覆性好、有较长的贮存期;成型温度低、压力小、可使用普通热压罐成型;浇铸体韧性好、耐热性高,断裂延伸率为3.37%,Tg为218℃;复合材料综合性能良好、断裂韧性高、  相似文献   

9.
BMI(双马来酰亚胺)种类繁多,化学结构相似,其化学性质相同;但由于R基结构上差别,其物理性质差别很大,本文综述了BMI的合成原理,合成方法,单体种类及性能。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 复合材料是指由几种材料组合而成的一种新型材料,兼有各种组成材料的特点和优点。按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目前人们把比强度和比模量分别高于6.5×10~6cm、6.5×10~8m者称为高性能增强纤维,由它们制得的复合材料其  相似文献   

11.
采用自制的浸润装置,以PET浸渍长波纤,经切粒后得到长度为6mm的长纤维增强PET预浸料切片,经一定温度热处理,可得到长纤增强PET复合材料。研究了注塑样条中玻纤含量对其力学性能及玻纤长度分布的影响,并采用SEM观察了长玻纤增强PET注塑样条的断面形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随玻璃纤维含量的提高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当玻纤的质量分数在40%~50%时,力学性能基本达到最佳,且由本方法制备的长玻纤增强PET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已达到并超过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主开发的在线混合设备制备了LFT-PP。研究了LFT-PP中纤维用量对纤维长度的影响,并与短纤维、纤维毡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LFT-PP中,纤维长度在7~10mm之间。低纤维用量时,纤维长度基本相同;高纤维用量时,由于纤维/纤维之间的相互作用,纤维长度降低。与SGF—PP和GMT-PP比较,除了拉伸强度略低于GMT—PP,冲击强度接近于GMT—PP,LFT—PP的其他力学性能如弯曲强度、模量都较好。  相似文献   

13.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氰酸(酯BCE/)双马来酰亚胺预聚(体BMI)/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复合材料,研究了nano-SiO2用量对复合材料耐热性能、静态力学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镜分析了nano-SiO2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情况。结果表明:随着nano-SiO2用量的增加,BCE/BMI/nano-SiO2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均是先升后降,冲击强度、弯曲强度和储能模量均在nano-SiO2含量为2%时达到最大值;nano-SiO2的加入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耐热性,但随其用量的增加,nano-SiO2在基体中的分散性逐渐变差。  相似文献   

14.
通过熔融共混、模压成型方法,制备了纳米二氧化硅(SiO2)/不饱和聚酯(UP)复合材料,研究了纳米SiO2含量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和热膨胀性能的影响,采用SEM观察了复合材料的磨损面形貌。结果表明:当纳米SiO2含量为2.5%时,SiO2/UP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比纯UP分别提高了28.57%、8.43%;当纳米SiO2含量为3.5%时,SiO2/UP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比纯UP提高了16℃;当纳米SiO2含量为0.5%时,SiO2/UP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为41.367×10-6K-1;加入纳米SiO2后,SiO2/UP复合材料的磨损机理主要表现为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  相似文献   

15.
以不同含量的二乙烯三胺(DETA)固化的环氧树脂为基体,制备了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分析了T-300型碳纤维表面形貌和基团组成。通过拉伸实验、冲击实验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紫外老化实验对复合材料的耐候性进行了表征;通过扫描电镜和热重分析对复合材料的断面形貌和耐热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力学性能、而且还具有质量轻、高比强度等一系列优异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高密度聚乙烯/石墨/碳纤维导热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石墨、碳纤维制备高导热、高强度的复合材料。通过SEM照片考察高密度聚乙烯/石墨/碳纤维复合体系的微观结构;研究石墨及碳纤维的加入是否可以形成导热通道以及随着石墨的添加量的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及其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当石墨的质量分数为60%,碳纤维的质量分数为5%时,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达到7.938 W/(m.K),是纯HDPE的20倍。  相似文献   

17.
采用自主研发的连续碳纤维/聚醚醚酮热熔法预浸料(HC2110),通过热压成型工艺制备了复合材料层合板。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表征了微观形貌和破坏模式。预浸料热性能测试表明,HC2110预浸料较国外材料(TC1200)的耐热性及成型工艺性较优。微观形貌分析表明,复合材料层合板中纤维分布均匀性对0°拉伸性能影响较小;而纤维和树脂的界面结合较差是导致90°拉伸强度明显偏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一步法制备了磨碎玻纤聚氨酯弹性体复合材料。详细探讨了磨碎玻纤用量对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硬度、断裂伸长率、流动性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有机处理的磨碎玻璃纤维对弹性体有增强增韧作用,尤其玻纤质量分数为15%时,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The objective of the work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ddition of various weight percentages of 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 in to Bismaleimide resin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Matrix material and their blends were characterized for viscosity and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Modified and unmodified carbon 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and tested for tensile, flexural and impact strengths. Tensile (11%) and impact properties (29%) were found to be highest at 6% weight of ABS. In the case of flexural strength was found to be increasing with increase of ABS. The morphology of the BMI modified resin systems were also studi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相似文献   

20.
采用熔体浸渍技术制备了长玻璃纤维母料(LGF/PP-g-MAH/PP)增强聚丙烯(PP)复合材料(LGF/PP)。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同等配比的短玻纤增强聚丙烯(SGF/PP)复合材料。研究了LGF含量、环氧树脂(EP)和固化剂(2E4MZ)对LGF/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当LGF质量分数为35%~40%时,LGF/PP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且明显优于同样组成的SGF/PP复合材料。EP和含固化剂(2E4MZ)的EP对LGF/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有一定的作用。SEM照片分析表明:EP的加入能改善玻纤与聚丙烯基体的界面粘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