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这是英、汉语之间最重要的区别.这一区别也是由英汉民族不同的思维模式决定的,是不同文化思维的外在体现.因此在处理英汉翻译时,应当体现句法结构上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的特点,使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符合目的语读者的思维和审美方式.  相似文献   

2.
英语是一种形合语言,注重显性连接、结构完整与以形显义。而汉语是一种意合语言,注重隐性连贯、逻辑事理顺序和以神统形。通过对比研究英语形合和汉语意合,探讨如何将汉语的意合句转化成地道的英语形合句的汉英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这是英、汉语之间最重要的区别。这一区别也是由英汉民族不同的思维模式决定的,是不同文化思维的外在体现。因此在处理英汉翻译时,应当体现句法结构上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的特点,使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符合目的语读者的思维和审美方式。  相似文献   

4.
诗歌翻译是文学翻译中的一个难点,古诗英译涉及古代汉语和英语两种差别迥异的语言文化,是各种翻译理论的试金石.汉语古诗音、形、意密切结合,尤其适合诗意的传达,其“意合”特征决定了诗歌解读的多元性,而这恰恰是诗歌的区别性特征之一.译者需要力求避免对古诗的单一性解读,用英语的形合特征取代汉语的意合特征,或者一味移植汉语的意合特征;应该采取创造性的翻译策略,适度倾向原文意合特征,激发译文读者对原诗的多重解读.  相似文献   

5.
汉语注重"意合",即行文意义上的连贯。英语注重"形合"即语句形式上的接应,而介词就是英语中衔接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从意合和形合角度出发,通过对比英汉介词差异,探讨双语转换的过程中双语的特点,从而更好的指导英汉的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6.
对比语言学家普遍认同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特征。英汉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它是将一种语言用另一种语言的思想内容完整而准确地表达出来。文章通过分析形合与意合的特点以及其相对性,对于英汉翻译有着很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语言学界和翻译界大都认为,英汉语言之间最重要的区别特征莫过于形合和意合之分。语言的表现形式与其对应的哲学传统、思维模式具有通约性。借助这种通约性,本文从中西哲学观念和思维模式的辨析中反观英汉语段结构特点,分析汉语以意驭形而英语以形制意的可能内在成因。  相似文献   

8.
把握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区别特征是成功构建英语语篇的关键.探讨英语的形合美和汉语意合美,并就英语写作中如何克服汉语重意合的思维模式,顺应英语重形合之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思维方式对语言的结构具有深刻影响.英汉两种语言存在形合与意合的差异.本文从形合与意合角度探讨英汉两种语言在结构和表达方式上的不同,并指出在翻译时应该采用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讨论英汉语形合与意合的差异对英译汉过程中句法结构转换的影响,主要涉及英汉语形合意合的差异与英译汉过程中句法结构的转换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本主要讨论英汉语形合与意合的差异对英译汉过程中句法结构转换的影响,主要涉及英汉语形合意合的差异与英译汉过程中句法结构的转换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就英汉句子差异中的五个方面做出对比:主语vs.话题;形合vs.意合;名词优势vs.动词优势;树形结构vs.竹形结构;后置修饰语vs.前置修饰语。对比分析有助于实现荚汉互译之目的。  相似文献   

13.
语言学界普遍认为,中西方民族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了中西语言表达方式上的不同。汉语注重意合,突出陈述的主题内容而非主语本身,以至于汉语中频频出现主语空位的现象。无主句被认为是汉语言的特色之一。多数学者认为英语注重形合,比较突出主语,因此英语不存在无主句。事实上英语在特定情况下亦存在相对无主语现象,且具有典型性结构特征和特定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4.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有些英语结构和一些特定的表达方式在译成汉语时不能按原文一一对应地直译,而要进行“逆向”处理,也就是把英语中有些结构或表达方式转换成与原文字面意义相反或结构相反的汉语,才能达到与原文等值或近似等值的效果。本文就意义和结构两方面的逆向翻译作了一些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英汉远近称指示词用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心理距离指示方面,文章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探讨了心理距离形成的认知根源,起点--路径--终点意象图武是空间距离、时间距高和篇章话语距离形成的共同认知基础,当观察起点从现在某点向过去或未来某点迁移时便形成心理距离.汉语远近称指示词在指称心理距离方面使用范围较广,频率较高,这是由于英语受到严格的形式限制,而汉语无形武束缚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