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α-紫罗兰酮为起始原料,利用四丁基溴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合成3-氧代-α-紫罗兰酮,再经NaBH4/CaCl2体系选择性还原得到3-氧代-α-紫罗兰醇,并将目标产物在烟草中加香,结果表明:两部反应总收率47.7%,比以往报道收率大幅提高,且目标产物在卷烟中的最佳添加量为10-3%,具有增加烟香、柔和烟气、余味舒适、生津回甜的作用,可用于卷烟加香.  相似文献   

2.
采用热重-差热分析( TG-DTA)和热解-气相色谱/质谱法(Py-GC/MS)对苯乙醇-β-D-吡喃葡萄糖苷的热失重和热裂解产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苯乙醇-β-D-吡喃葡萄糖苷的主要热失重区间是240~350℃,在此温度范围内,样品约完全失重;熔融温度为107.63℃,裂解温度为325.29℃;其主要裂解产物为苯类和杂环化合物,裂解产物数量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多.该研究为考察其在卷烟燃烧过程中的转化行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色谱法监测β-D-吡喃葡萄糖苷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改进的Koenigs-knorr法立体选择性地合成了2,3,4,6-四乙酰基-香叶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GLY-A)和香叶基-β-D-吡喃葡萄糖苷(GLY-B)两种键合态香料前体.采用薄层色谱法(TLC)监控反应条件;硅胶柱层析色谱法(SGCC)分离并纯化产物;反向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样品纯度...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L-薄荷醇的热稳定性,考察了合成L-薄荷基-β-D-葡萄糖苷的几种偶联方法及其相关保护与脱保护反应,探讨了D-葡萄糖五乙酸酯与L-薄荷醇的偶联反应条件,并对合成产物的熔点、比旋光度、NMR、MS和TG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以葡萄糖和L-薄荷醇为原料,通过乙酰化、偶联、脱保护三步反应可合成L-薄荷基-β-D-葡萄糖苷;②合成产物为目标产物;③偶联反应的适宜条件:溶剂CH2Cl2,n(D-葡萄糖五乙酸酯)∶n(L-薄荷醇)∶n(BF3·Et2O)=1∶3∶5,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10 h,合成产率40%;④合成产物L-薄荷基-β-D-葡萄糖苷的热稳定性高.  相似文献   

5.
以α-紫罗兰酮为原料,经还原、酯化、烯丙位氧化合成了氧代-α-紫罗兰醇碳酸乙酯.利用红外光谱、质谱证实了所合成化合物的结构.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加香试验和感官评价.感官评吸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对混合型卷烟烟气的香气有显著的提升作用.烟气分析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在卷烟燃吸状态下能发生裂解反应,释放出巨豆三烯酮.  相似文献   

6.
β-紫罗兰醇-β-D-葡糖苷的合成及热解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Koenigs-knorr法进行β-紫罗兰醇-β-D-葡萄苷的合成,优化反应条件,表征产物结构,并对产物进行热重分析(TG)和热裂解产物分析(Py-GC/MS)。结果表明,糖苷化反应适宜的反应条件:以新制备的SiO2担载Ag2CO3为催化剂,用量为1%;以甲苯为反应溶剂;投料比(Br-glucose-tetraacetate/β-ionol)为1.5:1;反应温度为回流温度;反应时间6h。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电喷雾质谱(ESI-MS)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的表征结果确认各产物即为目标化合物。β-紫罗兰醇-β-D-四乙酰葡糖苷的糖苷键断裂温度约为190℃、β-紫罗兰醇-β-D-葡糖苷的糖苷键断裂温度约为160℃。β-紫罗兰醇-β-D-四乙酰葡萄苷和β-紫罗兰醇-β-D-葡萄苷受热裂解能够产生巨豆三烯、β-紫罗兰醇、β-紫罗兰酮、二氢猕猴桃内酯、二氢异佛尔酮、异佛尔酮和3-氧代β-紫罗兰酮等多种香味成分。所合成的β-紫罗兰醇-β-D-葡萄苷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而且受热能够有效释放多种香味成分,因此在食品、烟草和医药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一种天然等同结构的键合态香料前体橙花醇-β-D-吡喃葡萄糖苷的热稳定性及热降解机理,采用热重分析/同步差示热分析(DTA/SDTG)法分析糖苷在5,10,15℃/min的升温速率下,30~500℃范围内其热行为,利用Friedman法和Flynn-Wall-Ozawa法计算其热降解参数。结果显示:TGDTG曲线表明其热降解温度主要受升温速率(B)的影响,橙花醇糖苷质量开始损失的温度T_0=1.102 3B+199.4,质量损失最大速率时的温度T_p=2.102 3B+251.9,质量损失最终的温度T_f=2.602 3B+315.23,均随升温速率的提高而按照一定的线性规律增加;DSC曲线表明其降解过程中熔融与分解同时发生;据Friedman法和Flynn-Wall-Ozawa法得到的热降解表观活化能Ea相关性较好,分别为180.90,168.76kJ/mol。研究结果可为糖苷类香料前体的性质及其应用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开发热稳定型香原料,由改进的银盐法合成了香叶基-β-D-吡喃葡萄糖苷、顺-3-己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薄荷基-β-D-吡喃葡萄糖苷,并与相转移法、路易斯酸催化法进行了比较,以香叶基-β-D-吡喃葡萄糖苷的合成为例,制备高效催化剂,探讨了催化剂、温度、时间等对糖苷化反应产率的影响,优化后收率为51%。以TLC、HPLC监控反应进程,采用IR、LC/MS、1H-NMR、13CNMR等进行了结构鉴定,对醇类香料的糖苷化反应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采用改进的Helferich法立体选择合成了芳基烷醇-β-D-葡萄糖苷,合成路线比传统的Koenigs-Knorr法减少了一步,产物收率分别为53%(3a)和49%(3b),通过LC/MS、~1H-NMR、~(13)C-NMR等检测条件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添加芳基烷醇-β-D-葡萄糖苷对低焦油卷烟的香味具有一定的补偿作用,但转化率很低,仅为7.3%(3a)和5.03%(3b);芳基烷醇-β-D-葡萄耱苷对植物病原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CO_2流体色谱分离α-紫罗兰酮和β-紫罗兰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色谱分离α-紫罗兰酮与β-紫罗兰酮2个异构体,考察了改性剂浓度、柱温、柱压对容量因子和分离度的影响,确定了较佳的分离条件:硅胶柱(250mm×4.6mmI.D.6μm);流动相:V(CO2):V(异丙醇)=99:1;流速:2mL/min;柱温:40℃;柱压程序:起始压力8MPa,以300kPa/min的速率升至12MPa;紫外检测波长:254nm;进样:2μL浓度为480mg/mL的α-紫罗兰酮与β-紫罗兰酮2个异构体的二氯甲烷溶液,此时,分离时间约10min,分离度达到3.3。  相似文献   

11.
通过95%乙醇提取,常压和高压制备色谱分离,从红花大金元烟叶中提取分离得到化合物Ⅰ,利用质谱和核磁共振技术鉴定了化合物Ⅰ的结构,并在氦气中进行了热裂解-GC/MS分析.结果表明:①化合物Ⅰ为(E)-N-[(4-羟基-3-甲氧基)苯乙基]-3-[(3-甲氧基-4-β-D-吡喃葡萄糖)苯基]丙烯酰胺;②化合物Ⅰ的热解产物主要是4-乙烯基愈创木酚、愈创木酚、香兰素、对甲基苯酚、2,3-二氢苯并呋喃、4-烯丙基苯酚和3-乙基苯酚.  相似文献   

12.
为开发热稳定型香原料,采用改进的Koenigs-Knorr方法立体选择性地合成了香叶醇-β-D-葡萄糖苷;以硅胶柱层析分级洗脱纯化合成产物,并在无水乙醚中重结晶;采用ESI-MS、元素分析和1H NMR、13C NMR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同时采用1H-1HCOSY相关谱对文献中1H NMR数据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木素前驱物松柏醇-β-D-葡萄糖苷-[α^-13C]与木素模型化合物的聚合反应方法及其反应机理。采用红外分析、核磁共振等方法分析聚合产物的特性及形成机理。并用偏光显微镜测定产物是否具有旋光性,从而进一步分析产物的特性;采用GPC分析手段,来测定产物分子量的大小,通过分子量的变化来反映聚合的程度。研究表明:木素前驱物松柏醇-β-D-葡萄糖苷与木素模型物聚合的产物没有旋光性,分子量也大大地增加了,因此说明松柏醇-β-D-葡萄糖苷能与木素模型物聚合成大分子,为进一步研究木素前驱物松柏醇葡萄糖苷用于废水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耐酸性黑曲霉菌株Aspergillus niger L.的菌丝体破碎液依次经过乙醇沉淀、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等步骤处理,获得电泳纯的β-葡萄糖苷酶,SDS-PAGE显示其分子质量为125.7kD。β-葡萄糖苷酶水解对硝基苯-β-D-吡喃葡萄糖苷的最适pH值为3.0~4.0,最适温度为70℃,表观米氏常数(Km)值为2.35mmol/L,表观kcat/Km值为2.99×104L/(mol ·s);水解京尼平苷、水杨苷的表观kcat/Km值分别是1.26×104、1.37×104L/(mol ·s);水解活性受Mn2+的显著激活和Fe2+、Zn2+、Cu2+等离子的微弱抑制。该酶活性在pH2.0~8.3保持稳定;酶在65℃时保温60min,残余酶活达到了85%,是一种热稳定酸性β-葡萄糖苷酶。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木素前驱物松柏醇-β-D-葡萄糖苷-[α-13C]与木素模型化合物的聚合反应方法及其反应机理。采用红外分析、核磁共振等方法分析聚合产物的特性及形成机理。并用偏光显微镜测定产物是否具有旋光性,从而进一步分析产物的特性;采用GPC分析手段,来测定产物分子量的大小,通过分子量的变化来反映聚合的程度。研究表明:木素前驱物松柏醇-β-D-葡萄糖苷与木素模型物聚合的产物没有旋光性,分子量也大大地增加了,因此说明松柏醇-β-D-葡萄糖苷能与木素模型物聚合成大分子,为进一步研究木素前驱物松柏醇葡萄糖苷用于废水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掌握β-紫罗兰醇葡糖苷在卷烟主流烟气中的释放情况,对所合成的β-紫罗兰醇葡糖苷进行了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分析,并采用GC/MS考察了裂解产物中香味成分在卷烟主流烟气中的释放情况.结果表明:①β-紫罗兰醇葡糖苷热裂解能生成多种香味成分;②在卷烟燃烧过程中能够有效释放出β-紫罗兰醇、β-紫罗兰酮和巨豆三烯,同时巨豆三烯酮释放量也呈增大趋势;随着添加量的增大,特征香味成分的释放量随之增大;③裂解产物在卷烟主流烟气中的释放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相似文献   

17.
天然产物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筛选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天然产物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理化性质及其筛选方法.目前用于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筛选的天然材料主要包括草药、海洋无脊椎动物、海藻以及一些药食两用的农产品.这些天然抑制剂的筛选主要以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为依据,分离纯化则主要经有机溶剂提取、分步萃取后,硅胶或大孔吸附树脂、凝胶过滤分离纯化.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核磁共振等检测方法进行物质结构的鉴定.  相似文献   

18.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能够有效降低餐后血糖,是II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目前,已有三种上市药物。本文主要对已上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药物、天然产物中发现的各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多糖类、类黄酮类、糖苷类、生物碱类、萜类、有机酸类、醇类、酯类和蛋白类抑制剂及其筛选模型进行综述,以期为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筛选、研究和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掌握丁香酚-β-D-葡萄糖苷在卷烟中的应用情况,对所合成的丁香酚-β-D-葡萄糖苷进行热失重及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分析;将丁香酚-β-D-葡萄糖苷添加至卷烟中,考察其加香应用效果,采用GC-MS考察其在卷烟主流烟气中的释放行为。结果表明:(1)丁香酚-β-D-葡萄糖苷的热稳定性相比丁香酚明显提升。(2)丁香酚-β-D-葡萄糖苷在约220℃开始发生裂解,热裂解的主要产物为丁香酚,其他产物有糠醛、苯酚和2-甲氧基苯酚等。(3)添加丁香酚-β-D-葡萄糖苷的卷烟烟气能释放丁香酚,且其释放量随糖苷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具有良好的释香稳定性和均匀性,糖苷在卷烟中应用的添加方式不同可达不同的加香效果。丁香酚-β-D-葡萄糖苷可作为一种稳定的烟用香料前体应用于卷烟加香中。  相似文献   

20.
为寻找一种适用于果酒增香的糖苷酶。利用七叶苷显色平板法,从63株乳酸菌中筛选得到4株产β-D-葡萄糖苷酶的菌株。再以对硝基苯基β-D-葡萄糖苷(PNPG)为底物,利用差速离心分级沉淀对β-D-葡萄糖苷酶进行初步定位。此外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实验等传统鉴定方法,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所研究的4株菌株所产β-D-葡萄糖苷酶均为胞内酶;FL12和Hsb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CM3鉴定为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T61鉴定为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