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愈合理论的"三坊七巷"保护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鹰 《建筑学报》2006,(12):40-44
城市必须继承和发展反映自身城市发展历史的城市文脉,这是一种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本研究提出愈合历史街区理论,基于此理论分析了福州历史街区"三坊七巷"的保护问题,从历史街区和古民居建筑的"初步愈合"和"造血再生"两个层面入手,提出了保护历史街区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体系,对愈合理论的可操作性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该文是《西南大区时期重庆市院主要建筑作品回顾》的续篇,对那一时期重庆城市建筑的历史、文化与地域特色进行了系统梳理与研究,进一步论述了解放初期(大区时期)重庆主要领导者与建筑设计师为建设新重庆作出的贡献.大区时期,主政者建造了一系列继承历史建筑遗产,吸取巴渝山地建筑精华的"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优秀建筑."人民至上"体现在对当地历史、地貌、风俗与欣赏习惯的尊重,有老一辈革命家的胆识与支持,有大批优秀建设者的努力,那一时期留下的优秀建筑已经成为重庆城市建筑的标志,同时"人民至上"也是那一时期建筑设计的主题,对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继承优秀传统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郭拴群 《规划师》2006,22(9):41-44
"十里长街"依河而建,商贸功能突出,建筑形态独特,历史遗存丰富.其二期保护与更新详细规划提出完整保护水乡特色、水街格局和"九宫格"肌理,扩大重点保护区范围,维持古建筑的原真性,恢复商贸活动,对两个节点进行重点保护,突出体现了完整性保护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近代闽南红砖建筑继承了闽南传统建筑的地方特色和营造技艺,又在装饰装修上融合了域外艺术处理方法,是近代闽南红砖特色建筑发展的产物。本文以厦门莲塘别墅文物保护工程设计为例,分析病害成因,进行价值评估,提出"修其形、维其神"的保护理念和文物修缮设计方案,探索闽南红砖特色建筑修缮设计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八战略"及"两山"理念等重要科学发展观,深刻地体现了生态理念与价值观,是不论城市发展还是乡村振兴,不论过去、现在或未来,仍需传承的重要理念.建筑遗产和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产业链中的核心部分,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与名片效应,遗产的活态保护需要可持续的生态发展观,乡村的绿色建设需要树立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文章通过探索建筑遗产的活态保护与乡村绿色提升机制,以促进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6.
"古慈溪县衙署"建筑群的重建,作为慈城老城的保护性开发的核心工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该项目的规划与设计既严格遵照了清代县衙的形制,又适应了今天博览建筑的参观旅游空间要求;以特殊的方法保护了唐代县衙甬道的遗址;在精心的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之中坚持了地域性的建造方法,充分复兴地方建造工艺传统.  相似文献   

7.
目前吉林省乡镇建设中传统技术缺位和文脉断裂问题非常严重,一些有价值的地域传统技术被抛弃,导致建筑失去地域个性,出现严重的建筑文化危机。近年,国家大力倡导发展绿色建筑,但是绿色建筑理念对文脉的关注不够。遵循"绿色+文脉"理念进行建设,可推动吉林省乡镇建筑健康发展。文章通过对吉林省前郭县乌兰敖都传统建筑外围护结构分析,对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稳定性、耐久性、保温性提出继承式改造升级策略。  相似文献   

8.
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文脉资源的重要构成,也是文明价值继承与传递的重要载体.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同时,带来了一些新的城市问题:城市外貌"千城一面",个性缺失;城市内部特色文化的传承出现断层;承载历史文脉的空间载体逐渐消亡.为此,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价值的传承和发掘是各城市面临的挑战.党中央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强调了地方政府应当充分认识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建筑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加大投入和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9.
"阁楼"传奇     
陆地 《建筑学报》2005,(11):45-47
"阁楼"是纽约艺术家于20世纪60年代开创的一种建筑遗产再利用模式,其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对建筑与城市更新方式进行不断反思与批判的历史.西方如今的旧城保护与更新和建筑遗产再利用都有其传奇故事打下的深深烙印.  相似文献   

10.
杨静  吴迪 《建筑与文化》2020,(9):175-177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的迅速扩张,工业建筑因缺乏保护而被破坏。文章从包头"156工程"的形成与发展出发,通过对包头"156工程"工业建筑遗产的现状和价值特征进行梳理、分析,在借鉴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文献分析和归纳总结等方法,提出了一系列针对"156工程"的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建议,以使其能够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1.
苏公塔清真寺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伊斯兰生土建筑,对于研究传统伊斯兰建筑在新疆的发展和演变,以及当地的传统生土建筑营建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通过对苏公塔清真寺的整体布局和外观、空间构筑要素的分析,指出该寺具有封闭的空间形态、中心性的空间结构以及递进式的空间序列等特征;并对生土穹顶和和土木混合的平顶两种典型的营建体系进行分析,以期为该地区伊斯兰生土建筑的保护传承及地域性建筑的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伍江  陈侠 《山西建筑》2007,33(23):5-6
指出城市历史建筑的保护和改造与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保护制度的建设、保护观念拓展以及保护工作的管理息息相关。针对城市建筑历史建筑保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城市历史建筑保护与改造的策略,为城市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3.
井陉位于冀晋交界的太行山腹地,当地分布广泛、保存完整的石砌民居,不仅反映出太行山区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民居营造技艺,更是晋冀两地历史文化的物质缩影。本文首先从自然生境和人文特征两个方面对当地石砌民居的生成环境进行分析,并以结构类型为依据,将石砌民居建筑划分为石木房与石窑两种类型;其次,深入剖析其结构体系、平面布局以及立面形制特征;再次,分析石砌民居的院落组织特征,阐述其构成要素与功能,总结石砌民居院落空间形态特征;最后,通过在地适应和文化传播两个方面对石砌民居所蕴含的文化特征加以阐释。本文旨在通过井陉对河北太行山区石砌民居特征进行解析与凝练,为当地乡土建筑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重塑乡土文化认同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古城建筑历史风貌的存续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探讨沿街建筑外立面这一城市映象的主要构成要素,论述了古城绍兴别具水乡风情的历史建筑风貌及其存续的现状,并进一步探讨了古城街道建筑历史风貌继承和发展的问题,以帮助人们了解古城绍兴的地方特色和历史文脉。  相似文献   

15.
在《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围护结构隔热设计中所提出的室内热环境控制条件,对制定围护结构节能设计标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此规范基础上,从系统工程观点出发,把由外墙、窗、门、屋顶等所构成的建筑外围护结构视为将大气环境分隔成室内热环境与室外热环境并具有隔热与保温性能的热工界面系统,并继承、发展、创新和完善,提出了确定“墙(屋顶)和窗(门)的建筑热环境与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相关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6.
当代生土建筑被大量的工业化建筑取代,乡土建筑文化在逐渐消亡,为了传承和发展汉中市本土建筑,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当地主要木架承重和墙体承重生土建筑的特点和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岭南建筑及装饰具有简练、朴素、通透、雅淡的地方特色,由于气候温和,开放性空间得到了充分的安排,形成岭南建筑装饰空间的独有特点,文中通过笔者参与设计的多项工程实例论述岭南公共建筑装饰装修与现代公共建筑功能适用性的结合来体现、继承、发展装饰与装修中岭南文化风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The article examines two research questions concerning historic preservation and TOD. First, what are the opportunities for and challenges to developing TODs in historic areas. Transit locations are often located in older historic areas and a restored or adaptively reused historic building can be an asset to a TOD because of the amenity it affords and its preservation of the linkage to the history of a place. There are other opportunities, such as the TOD capitalizing on an historic area's attractive and unique architectural style. At the same time, there may be tensions because as a TOD aims to maximize density near transit, pressure may mount to demolish lower density historic buildings.Second, what tools have been useful to preservationists, planners, developers, and communities for preserving historic buildings in TOD locations? Case studies of success and failure to combine historic preservation and TOD in six communities nationally in the United States showed that while the synthesis can be challenging it is feasible and results in distinctive and attractive developments. A key strategy included combining the federal historic tax credit and other subsidies. We observed other useful approaches, such as engaging stakeholders and place-making via local art and other means. Varying local conditions, however, argue against one set approach.  相似文献   

19.
传统村落承载着农耕文明和民族文化的精髓。识别传统村落景观特征并掌握其内在肌理,有利于从村落整体视角实现对村落景观的有效保护与传承。以万里茶道第一站下梅村为例,引入景观基因信息链理论,对其景观结构和潜在文化特征进行评估与解析。结果表明:1)受地理位置影响,下梅村整体景观形态保存较为完好,布局充分结合自然山水,形成“三山鼎峙,一水环流”的中国传统风水格局,历史研究和保护价值较高;2)下梅村景观信息元种类繁多、内涵丰富、技艺精湛,但三者传承度较低,原真性现状有待提升;3)下梅村景观信息点数量较多、结构精巧、风格独特,村落自然景观保存程度要劣于人文景观;4)下梅村景观信息廊道为“一字型”商业街、“并列型”滨水观光道及“网络型”巷道,部分道路材质开始出现断裂、拼接与松动等现象,但保存度较为完整;5)下梅村景观信息网络整体性较强,由于大量建筑局部装饰受损度严重,主体结构存在塌毁、残缺等问题,保存度一般,急需有效修缮。未来研究需结合GIS技术、数理分析模型等,增加其可视化分析,为传统村落景观保护性利用提供精准化修复方案,防止再遭破坏。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厦门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保护的现状出发,分析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现有保护机制的作用与局限,从历史风貌建筑的管理与立法上提出历史风貌建筑保护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