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身无分文,畅游天下。这不是梦,未来你只要携带一部手机,这个愿望就可以实现。随着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已渐渐成为人们随身携带的生活必需品,人们消费可以通过手机去支付而无需现金或信用卡。在中国,目前两大移动通信运营商也极力发展手机钱包业务,涉及领域广泛,如在线票务、游戏点卡、保险服务、软件服务、福彩、网络电视和电子杂志等,手机钱包业务成为手机融合应用一大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
《电脑时空》2012,(4):63-63
最近的一个重大新闻是,美国电信运营商Verizon要求永久禁止某些型号的NeXUS手机上的NFC(近场通信)功能。这些手机内置NFC芯片,能够运行一个名叫谷歌钱包(GoogleWallet)的应用程序,用户可以通过特殊终端利用手机完成信用卡、借记卡和其他银行卡的支付。  相似文献   

3.
正据报道,支付宝钱包,微信理财通,银行手机客户端,移动理财与支付……手机钱包给生活带来便捷,但是你的手机钱包安全吗?多位网络信息安全专家指出,移动互联网应用方兴未艾,安全保护措施尚不到位,用户使用手机钱包不能一味追逐快捷体验,移动支付开发商更不能一味靠"快钱"吸引用户,亟须自补"安全课"。手机支付存风险打开手机,接收校验码,输入点确认,就能转账汇款、网络交易、购买基金,甚至和朋友一起AA制消费。30岁  相似文献   

4.
《中国信息化》2010,(23):15-15
据多伦多星报报道,一些专家预言,在大约18个月后,加拿大会全部采用移动支付方式。这种变革会使消费者的手机变成“电子钱包”,信用卡也许会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5.
近日,土耳其第一大移动运营商Turkcell正式发售其首款支持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信)支付功能的Android手机华为T20。T20不仅支持传统意义上的小额支付,还可以实现信用卡的移动刷卡功能,这是Android平  相似文献   

6.
正现在移动支付日益普及,移动支付的安全性也逐渐被大家重视。近日iPhone版移动钱包即将问世,苹果的移动支付方案号称最安全的移动支付。就让我们来看看它和传统移动支付有什么区别,以及它具备什么样的安全特性。说到移动支付,想必很多朋友都不陌生,简单来说它就是一种在手机、平板上的支付手段。和普通PC支付相比,移动支付只是支付平台不同而已,比如我们平时使用的支付宝钱包、百度钱包、中国移动的手机支付等都是移动支付。  相似文献   

7.
《中国信息化》2008,(7):41-41
移动支付业务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美国出现,随后在日本和韩国出现并得到了迅速发展,如移动钱包、移动信用卡的正式商用都最早出现在日韩。现在它们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移动支付领域的领跑者,如NTT DoCoMo、SK Telecom(STK)等。在韩国,以卡支付已成为主要的支付手段,电视购物,网络购物、移动购物等日益成为流行的消费及购物方式,  相似文献   

8.
作为手机支付的一个重要应用——支付宝钱包已经成为了不少用户的手机必备工具,大家用它进行网购支付、转账、汇款、充值话费、信用卡还款、交水费电费等的操作,让这些操作瞬间完成,着实为用户提供了不少方便。最近,支付宝钱包引来8.2版,新版又给用户带来许多实用的功能,来体验吧。  相似文献   

9.
当前移动支付正在蓬勃发展,手机厂商与卡组织合作推出了Apple Pay、Huawei Pay、Mi Pay等手机钱包类产品。该类产品主要使用加密存储在用户终端的银行卡信息来完成支付,对于安全、合理、便捷地管理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用户终端的借记、贷记银行卡支付数据有着迫切需求。针对传统支付数据管理方案相关问题,基于动态映射机制,结合银行卡支付标记化处理技术,设计出两种支付数据管理方案,覆盖业务开通、绑定支付卡、设置/修改默认支付卡、使用支付卡、解绑支付卡等产品操作生命周期,能够有效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相似文献   

10.
《网友世界》2012,(2):18-19
通过一些简单的程序,一些Android智能手机能让任何人使用手机中的Google Wallet,这是Google推出的移动支付服务。移动支付是用来替代信用卡的。不需要黑客,只要几分钟,就可以盗取帐号,支付费用。  相似文献   

11.
《A&S:安防工程商》2009,(10):197-197
近日.招商银行信用卡的指纹支付业务已正式开放,并成为全球首家开通该项业务的信用卡。据悉.除招行外,工行、建行、中国银行、中信、兴业、光大、浦发等银行的信用卡也有望于今年三、四季度向市民正式开放。同时“指付通”的“卡问互转”功能也使用户只需进行一次指纹注册后,今后更换绑定银行卡.例如将“指付通”绑定的建行借记卡转为绑定招行信用卡,无需再次进行指纹注册,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与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移动、便携和方便.而随着这股热潮的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成长,各种手机App应运而生.苹果系统作为一个在中国市场占有超过30%的手机平台,其移动应用的发展非常迅猛.为了更加方便人们的生活,许多第三方支付软件也得到了人们的青睐,例如支付宝钱包、微信钱包、QQ钱包等.基于iOS平台的第三方支付软件——兔兔钱包App的设计与实现,目的是研究第三方支付软件怎么实现以及如何做一款基于iOS平台的App.详细讲述了iOS平台下兔兔钱包软件的界面设计、常用控件的使用、用户登录注册、账户管理、二维码扫描、分享好友、小秘书聊天、利用浙江贝付第三方平台完成支付功能及总结.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安全》2011,(12):83-84
1 NFC将手机变身为电子钱包 前不久诺基亚在中国香港全新发布了三款手机,而这三款手机都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功能,就是可以支持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技术与手机的结合使得移动支付成为可能,改变了人们赋予手机的传统"身份",将手机和钱包合二为一,彻底颠覆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更加颠覆了人们传统观念中的支付手段与支付方式。这种支付方式凭借着快捷、安全和便利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外媒称移动支付方便但不可靠引发隐私忧虑据《华尔街日报》网站今日报道,目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使用"数字钱包"作为日常支付方式,这种依赖智能手机为载体的移动支付方式有可能在未来使信用卡退出历史舞台。然而移动支付虽然方便快捷,但却同时容易侵犯消费者的个人隐私。与其他支付方式相比,移动支付也易于诱导消费者进行更多消费。  相似文献   

15.
《软件世界》2007,(22):7-7
11月6日,谷歌宣布33家终端和运营企业加入开放手机联盟(Open Hand-set Alliance),将共同开发名为Android的开放源代码的移动系统。谷歌、中国移动、TMobile、宏达电、高通、摩托罗拉等领军企业将通过开放手机联盟携手开发Android。 开放手机联盟旨在开发多种技术,大幅削减移动设备和服务的开发和推广成本。An-droid是一个完全整合的移动软件系统,包括一个操作系统、中间件、便于用户使用的界面以及各类应用。手机厂商和移动运营商可以自由定制Android,基于Android平台的第一部手机将于2008年下半年正式推出。  相似文献   

16.
可以预见,移动支付有非常大的商业前景,在不久的将来,将广泛应用于零售业的各个领域,将带来整个零售业销售模式的变革。厦门青年小陈最近迷上了手机支付:和朋友在餐厅吃完饭,不用掏钱,更不用刷卡,而是打开支付客户端,拿出手机"摇一摇",餐厅的账号就自动识别到手机上,然后在手机客户端上输入金额付款就可以了。"手机支付比刷卡方便多了,不用带那么多卡,以后钱包都可以不带了。"小王称赞不已的手机支付是时下流行的移动支付的一种类型。在浙江宁波,时下不少市民已用上了SIMPass手机支付卡,插卡后手机便升级为"钱包"。  相似文献   

17.
外刊精粹     
手机成钱包将手机变成钱包,是手机制造业者多年的梦想。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从诺基亚到Visa信用卡公司都曾设想过利用手机来购物。但是,随着网络泡沫的破裂,这些设想一个个地销声匿迹了。不过,近来随着移动商务卷土重来,此类无线业务在日本、韩国、德国等国家已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些业务的应用主要是购物,网上银行以及促销。美国的多家电信运营商也有望在明年会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周刊》2006,(12):57-57
你有没有想过,当你在商场购物、酒店消费乃至购买彩票的时候,使用你的手机来支付呢?这就是“手机钱包”。多年来,科技公司和移动运营商一直梦想着将无处不在的手机变成钱包。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周刊》2013,(17):50-51
用户使用习惯的培养、产业链的整合、手机的更新换代等因素都决定了NFC支付的普及将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业内有观点认为,NFC支付预计将在2015年以后迎来发展的高潮。各方看好处境尴尬今年7月初,中国移动北京公司与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有限公司联合发布"移动NFC手机一卡通"应用,NFC技术首次应用于国内交通行业。中国移动在NFC手机支付方面的投入巨大,早在6月初就与中国银联共同推出了移动支付联合产品——手机钱包。中国移动表示,为加快规模推广,  相似文献   

20.
海外视点     
《微型计算机》2011,(22):148-151
移动支付方便但不可靠 据报道,目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使用“数字钱包”作为日常支付方式,这种依赖智能手机为载体的移动支付方式有可能在未来使信用卡退出历史舞台。然而移动支付虽然方便决捷,但却同时容易侵犯消费者的个人隐私。任何第三方都可以从交易中获取消费者的更多个人信息,比如购物地点、所购买的商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