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管段浮运是沉管隧道施工的重要环节 ,本文以上海外环沉管隧道重量超过 4 10 0 0t的管段浮运为工程背景 ,首先介绍管段拖曳阻力的模型试验 ,然后说明拖轮配备、浮运工艺流程及浮筒助浮措施 ,最后简述黄浦江航道交通管制方法。 相似文献
3.
4.
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央大道海河隧道穿越海河,采用沉管法施工工艺。由于位于内河上施工,其管段浮运和沉放与传统海上或者江河上沉管施工有较大差异。从管段浮运、二次舾装、沉放、初步对接、拉合、基底注浆和回填覆盖等施工工艺上,开辟了一条简单、实际可行的沉管隧道浮运沉放新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5.
6.
1 沉管隧道的发展1 .1 水底隧道工程由于海峡的存在 ,陆地被分割 ,造成两个区域之间的交通障碍及文化差异。连接海峡两岸主要有 3种方式 :轮渡、桥梁和隧道。轮渡受气象影响较大 ,并且不能直接连通 ,人员物资的转运十分麻烦。修建桥梁往往受跨度、水深的影响 ,且建成运营后也同样受到气象影响。而修建海峡隧道既可以穿越较大跨度直接连通海峡两岸 ,又可使其运营很少受气象条件影响 ,能保持连续通行。世界上已建成许多海峡隧道 ,也有一些正在研究中。日本关门海峡两岸在本世纪 40年代即用隧道连接 ,以后又建了桥梁。该隧道是世界是上最早的…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水下沉管隧道的施工工艺、对沉管隧道的连接进行了力学分析.从干舷、抗浮安全系数、沉管的结构高度、预制运输管段等方面,探讨了管段浮运问题,论述了管段的连接及防水处理,以推广该技术。 相似文献
8.
9.
为了减小沉管隧道管节重量,提高管节在浮运过程中的干舷高度,减少浮运航道疏浚量,提出将原底板的截面形式进行转换的管节减重方案。后使用有限元模拟软件对截面转换前后的隧道结构受力进行计算分析,研究截面转换对沉管隧道结构受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底板截面形式转换后,顶板与侧墙处的结构内力大小几乎不受影响;底板跨中处由于结构自重减小,地基反力作用相对增强,导致底板跨中处弯矩相应增大;底板中墙端与侧墙端处由于底板跨中所分配荷载相对变大,所承担弯矩有一定程度上的减小。该计算结果为沉管隧道管节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外环沉管隧道管段沉放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海外环沉管隧道管段沉放施工为工程背景,阐述管段沉放施工技术关键和适用条件以及相应的沉放施工技术,以确保沉管下沉对接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常熟青墩塘互通隧道抗拔桩设计过程的分析,介绍了城市明挖隧道抗拔桩的计算及分析方法,以及设计中应考虑的各种因素,以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2.
沉管管节的浮运阻力是确定工程施工方案的关键。笔者分析了管节在浮运时的运动及阻力状态,建立了管节浮运的数值分析模型,利用CFD软件STAR-CCM+对佛山沉管隧道管节在不同干舷、航向与不同流速水流作用下的浮运阻力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探讨了沉管在不同水流环境下浮运的阻力特性。研究表明,建立的数值分析模型适用于复杂水流作用下沉管管节浮运阻力的模拟分析;管节的浮运阻力随流向角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浮运速度的增加,管节浮运阻力快速增大;随干舷值增大,管节的浮运阻力减小。本研究成果将为佛山沉管隧道管节的浮运施工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考虑地基弹性抗力系数K随时间的变化,采用简支梁模型和弹性地基梁—简支梁复合模型,对沉管隧道管节沉放对接阶段结构纵向内力分布进行计算分析。改进半柔半刚性接头等效模型,采用定向支座结合剪切弹簧对接头进行模拟。考虑临时垫块的影响,对现有沉管隧道运营期结构受力计算方法进行修正。依托舟山沉管隧道,对管节结构纵向内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接头模型可实现弯矩传递和两端位移差的限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某一管节沉放对接完成后,相邻的上一管节临时垫块部位的负弯矩发生较大幅度增大,可能引起该处顶板环向开裂;运营阶段管节临时垫块部位和桩基支承部位的负弯矩较大,需要重点监控。 相似文献
14.
15.
沉管隧道是一种与传统隧道施工方法完全不同的新型隧道,沉管隧道的测量方法也与传统的隧道测量有很大的不同。为此文中就沉管测量中管段标定测量、测量塔棱镜标定、测量以及沉降观测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论述,并给出相应的计算公式,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18.
在层高较大的浅埋地下车站中,抗浮设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文中通过对某地铁车站工程实例的分析,对抗拔桩设计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为今后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