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以四元件模型为基础,利用玻尔兹曼叠加原理建立了纱线应力松弛变化过程的理论方程,并分别对彩棉喷气涡流纺及环锭纺纱线进行松弛实验。基于应力松弛理论模型,利用Origin 7.5软件求得纱线应力松弛的回归方程,分析了喷气涡流纺纱线应力松弛机制。结果表明:理论值与实测值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以利用该模型预测纱线的松弛性能;喷气涡流纺纱线的松弛时间较短,弹性比例较小;通过预测纱线的松弛性能,可有效改善彩棉产品手感较软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结合喷气涡流纺成纱原理和结构,分析了其与传统环锭纺在捻度测试上的差异,采用试验验证的方法,检验了喷气涡流纺纱线捻度测试方法,为喷气涡流纺纱线捻度的检测手段研究和效果分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喷气涡流纺纱的成纱原理,分析了喷气涡流纱的纱线结构和性能,发现喷气涡流纺纱线结构和强力更接近环锭纱,表面摩擦系数高于环锭纱和喷气纱,而毛羽却远低于环锭纱和喷气纱。  相似文献   

4.
喷气涡流纺纱线成形机理与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喷气涡流纺(MVS)是一种借助压缩空气形成高速旋转涡流场,对自由端纤维凝聚、加捻、成纱的纺纱技术。文章总结了喷气涡流纺纱线的结构成形机理,介绍了纱线结构分析方法,探讨了喷气涡流纺工艺参数与纱线结构的相关关系,为今后喷气涡流纺工艺设计与元件设计提出了相应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喷气纺纱与涡流纺纱的成纱机理及产品开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分别对喷气纺纱及涡流纺纱的成纱机理、纱线结构及其产品质量进行了分析探讨。指出喷气纺纱是自动化、连续化、高速高产的一种纺纱方法,但是不适合纺纯棉纱;基于喷气纺设备价格昂贵,可用其开发高附加值的特色产品;涡流纺纱机适合纺纯棉纱。  相似文献   

6.
针对喷气涡流纺纱强力不高的问题,引入低熔点涤纶纤维利用热黏合机制增强喷气涡流纺纱线,借助T检验法比较不同热接触方式对纱线断裂功影响的显著性差异,通过正交试验研究热处理温度、热处理速度及牵伸倍数对纱线断裂功的影响规律,并进行最优工艺验证。结果表明:原纱采用非接触热处理方式断裂功提升更显著;纱线断裂功随热处理温度升高,先增加后下降,随速度增加,呈上升趋势;随牵伸倍数的增加,断裂功显著提高;最优热处理工艺为热处理温度145 ℃,热处理速度600 cm/min,牵伸倍数1.06。最优工艺热处理后喷气涡流纺纱线断裂功可提高13%。  相似文献   

7.
对于彩棉喷气涡流纺织物的服用性能来说,纱线的扭转性能非常重要。纱线扭转性能不仅取决于扭转应力的大小,同时也受到扭应力松弛速度的影响。根据扭矩和捻回的关系曲线研究了彩棉喷气涡流纺纱线的扭转性能。  相似文献   

8.
为更好理解喷气涡流纺纱线结构对纱线强力的影响机制,实现纱线结构优化设计,首先在观察与分析喷气涡流纺纱线结构基础上,构建了喷气涡流纺纱线的几何结构模型;阐述了喷气涡流纺纱线内纤维的受力情况,以此得出喷气涡流纺纱线拉伸断裂强力的数学模型;通过对喷气涡流纺纱线拉伸断裂强力预测值与实测值的比较进行模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纱线强力预测模型对纱线拉伸断裂强力的预测结果与实测值较接近,同时,纱线中毛羽纤维造成的纱线半径计算的误差会影响到模型预测结果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适用于喷气涡流纺纱线捻度测试的有效方法,在对比分析喷气涡流纺纱线与传统环锭纺纱线结构的基础上,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通过喷气涡流纺纱线的外观图像和横截面图像,测试了喷气涡流纺纱线捻度.并采用Photoshop软件处理喷气涡流纺纱线横截面图像,探究喷气涡流纺纱线内外层纤维数量比与其捻度的关系,提出了用喷气涡流纺纱...  相似文献   

10.
喷气涡流纺成纱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喷气涡流纺(MVS)的成纱过程,利用示踪纤维纺纱、显微拍照等分析了纤维在纱线中的状态和分布规律,得出了喷气涡流纱的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1.
为减少剥色后涡流纺筒子棉纱的强力损失,且达到良好的剥色效果,研究并设计了涡流纺筒子棉纱剥色工艺。结果表明,纯碱和保险粉用量、剥色时间、剥色次数以及剥色温度等工艺条件都会影响深色、中深色和浅色棉纱的剥色效果。通过单因素调节确定了优化的剥色工艺:浅色棉纱采用2g/L纯碱、4g/L保险粉,在90~100℃剥色40~60min;深色、中深色棉纱采用4g/L纯碱、6g/L保险粉,100℃剥色60min,采用该工艺可以尽量保持涡流纺筒子棉纱原有强力,具有良好剥色效果。  相似文献   

12.
13.
为探究喷气涡流纺纱线强伸性能提高的有效途径,基于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设计方法,研究热处理温度、热处理速度和牵伸倍数对粘胶/低熔点涤纶喷气涡流纱断裂强力及断裂伸长率的影响规律,确定最佳热处理工艺,分析热黏合增强喷气涡流纱的机制。结果表明:喷气涡流纱断裂强力受热处理温度、热处理速度、牵伸倍数、热处理速度二次项、热处理速度和牵伸倍数交互项显著影响;断裂伸长率受热处理温度、热处理速度和二者的交互项显著影响,牵伸倍数影响不显著;响应面优化获得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热处理温度193 ℃,热处理速度90 m/min,牵伸倍数1.00。优化后纱线断裂强力较原纱提高10.7%,断裂伸长率提高2.8%;低熔点涤纶纤维受热产生挤压变形、点状和团块状热黏合是实现喷气涡流纱热黏合增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基于喷气涡流纺成纱机制及成纱过程,讨论喷气涡流纱中纤维的空间轨迹。研究表明:纤维的空间形态受纺纱速度Vy、前罗拉钳口与空心锭入口距离L、纤维旋转的平均角速度ωf、纤维长度l及纱线直径dy等参数影响。Vy和L一定,l越长,芯纤维长度lc越长;Vy和l一定,L越短,lc越长;ωf和Vy一定时,渐开包缠宽度lmw随dy增加而增加;dy和Vy一定时,lmw随ωf增加而减少;当dy和ωf一定,lmw随Vy的增加而增加;Vy和ωf一定时,规则包缠圈数及宽度lrw,随dy增加而减少;Vy和dy一定时,规则包缠圈数随ωf的增加而增加,但lrw随ωf的增加而减少;dy和ωf一定时,规则包缠圈数随Vy的增加而减少,但lrw随Vy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5.
为解释集聚纺存在的附加捻度现象而与经典非自由端加捻理论相悖的问题,提出了集聚须条具有表层自由端纤维和主体非自由端纤维的分层结构。采用超景深三维数码显微镜观测集聚纱与环锭纱退捻后存在的差异,证明集聚区须条分层结构设想的合理性。对集聚区须条进行取样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存在自由端纤维对非自由端纤维包缠加捻的现象。据此提出集聚纺半自由端加捻模型,即负压通过网格圈对主体非自由端纤维起到吸附作用,而负压与集聚槽配合使表层自由端纤维对主体纤维进行加捻作用,形成集聚须条的分层结构从而产生了附加捻度,为集聚机制的阐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紧密纺与普通环锭纺纱线性能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实验,比较了紧密纺纱线与普通环锭纺纱线的性能。紧密纺纱线能在采用较低捻度的条件下显著减少3mm以上的毛羽数,一些柔软度要求较高的产品则不宜采用紧密纺的纱线。  相似文献   

17.
邹专勇 《纺织学报》2014,35(2):23-0
为进一步拓展喷气涡流纺织品种及提高传统色纺纱加工效率,利用Box-Behnken设计实验方案,借助软件Minitab 16,分析喷气涡流纺工艺参数对竹浆纤维色纺纱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成纱工艺对色纺纱断裂强度的影响较为复杂,其中纺纱速度及纱线线密度对色纺纱断裂强度的影响受喷嘴气压不同取值影响;色纺纱条干不匀主要受纺纱速度和纱线密度影响,提高纺纱速度使纱线条干不匀先减后增,而减小纱线线密度将显著恶化色纺纱条干;色纺纱毛羽主要受喷嘴气压和纺纱速度影响,降低喷嘴气压及提高纺纱速度均会使纱线毛羽增加;色纺纱直径主要受喷嘴气压和纺纱线密度影响,增加喷嘴气压或减小纱线线密度,均会使色纺纱直径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effect of various distances between the jet orifice and the nozzle Alex on the properties of the vortex spun yarn. Four levels of the distance are designed within certain range. Building three-dimensional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models, we use the method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to calculate the inner fluid field of nozzl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stance typically affected the airflow movements, particularly in tangential velocity, and the smaller d is beneficial to diffuse the airflow uniformly 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vortex spun yarn. The corresponding experiments have been carried out. In this paper, 100% viscose drawing slivers are spun into vortex spun yarn, and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are tested. Spinning experiment results prove that when the distance is minimum under the condition of avoiding the high-speed airflow shooting out from the jet orifices colliding with the cone body, the yarn strength reaches the maximum value, while the unevenness of breaking strength meets the minimum, and the other yarn properties are superior, which shows a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simulation resul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