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陆新 《住宅科技》2001,(2):31-32
城市中心区住宅开发从 80年代片面追求建筑容积率 ,忽视小区环境规划建设 ,到90年代中期开始重视建筑的平面布置、外观美化和小区的绿化 ,把小区的绿化和景观规划建设放到一个很重的位置 ,甚至作为楼盘推销的至关重要砝码 ,其间所发生的观念演变 ,充分反映了房产开发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房产商对房产市场理解的深化。现在 ,一个被普遍接受的观念是住宅开发不仅要解决人们是否有房住的问题 ,还要使人们居住的空间环境、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更优美、更舒适和更人性化。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中心城区住宅开发项目在小区绿化景观方面进行必…  相似文献   

2.
现代城市住宅社区与环境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元端 《住宅产业》2008,(11):36-39
(一) 关于什么是环境艺术,我曾经作过这样的表述:“环境艺术是为实现人类生存居住环境的艺术化、科学化服务的以造型艺术为主导、以科学技术为互动力的系统整合艺术”。  相似文献   

3.
谈住宅环境     
刘浩 《四川建筑》2003,23(5):5-6
“家”的环境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甚至改变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创造一个亲切舒适、安全恬静、典雅脱俗的室内外环境已成为现代人们的普遍向往。  相似文献   

4.
论人口老龄化与建设人本住宅和亲情社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人口老龄化呼唤人本住宅和亲情社区 21世纪是全球老龄化的世纪,同时又是人类的长寿时代.在人口老龄化与家庭小型化、核心化过程中,一方面老年人的生活照料需求增多,另一方面家庭照料资源减少,如何解决这一对矛盾,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杨丽 《住宅科技》2011,31(5):1-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稳步增长,“宜居住宅”也越来越深入人心,这就需要规划设计人员必须做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不再循规蹈矩,盲目崇尚“以不变应万变”的模式化理论,真正做到贯彻“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改善居住空间与城市之间的关系,改进居住空间内部功能元素的组合,以及居住单元内部空间要素等方面狠下功夫。,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改变单一的居住功能模式,倡导多元化的社区模式;打破封闭住区的藩篱,构建开放和谐社区;运用生态节能策略,倡导低碳生活,以及人性化的居住建筑设计,阐述如何构建宜人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6.
以新加坡高层公共住宅为例,文章聚焦物质空间设计层面,从综合规划、邻里共用空间、公众参与、居家养老、生态设计等方面探讨其宜居理念,创意性的社区营造是新加坡高层公共住宅实现宜居的重要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7.
王晓晓 《山西建筑》2003,29(16):7-7,21
介绍了社区游园规划设计的重要性,从社区游园的功能、规划设计原则和规划布局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社区游园规划设计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康居住宅优质空气环境的营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优质的空气环境,应是居住区和住宅内空气质量好,其标志应是空气中没有异味、无灰尘,不含对人体有害的空气成分,氧气含量符合人类正常需要水平,室内自然采光和通风换气符合规范标准。实现优质的空气环境目标是康居住宅的要求,更是居民身心健康的需要。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营造。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日益重视生活质量。清新的空气、宁静的环境、自然生态的绿化和居住人的体验感受,被用来衡量是否适合人居住的基本要素。人居环境的优劣不仅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而且是体现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居住区的房地产开发出现了以“景观”、“文化”、“环保”、  相似文献   

10.
李英慧 《中外建筑》2012,(11):66-67
在城市住房问题及住区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改善与提高的同时,人们对居住环境中的人本性、文化性及社会性等综合品质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强,创造良好的精神文化与生活家园的成为居住环境营造的新目标。文章从关注居住社区环境的社会关系与空间系统的研究出发,从人的行为与需求的角度,论述了居民的理想的居住环境的人文特征与实质内容,从居住社区的空间组织与社会文化角度提出了具体的营造原则、体系、设计途径、以及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住宅环境设计中的综合性、文化性及生态等方面问题的分析,探讨住宅环境设计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13.
城市住宅声环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秦佑国 《建筑》2002,(5):51-53
一、住宅声环境的要求和标准住宅声环境是指住宅内外各种噪声源在住户室内形成的对居住者在生理上和心理上产生影响的声音环境。它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工作和休息。建设城市住宅,必须保证住宅声环境的质量,为居民提供安静的居住环境。这也是“生态住区”、“绿色住宅”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4.
华萍  雪萍 《上海住宅》2004,(3):57-58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住宅。特别是我们中国人,一向以住房为根,只要是经济条件许可,第一件事便是造房买房,生根立命,成家立业,否则便是飘泊无依。住宅,是亲人们团聚的地方,是人们心灵释放的场所,是一处港湾,是一种寄托。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市在改革开放后历经二十年的住宅建设发展,健康住宅、宜人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受到关注。健康住宅是住宅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根据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分三大点就健康住宅应着重考虑的因素进行阐述,把“以人的健康为本’,融入住宅设计、建设理念中。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市在改革开放后历经二十年的住宅建设发展,健康住宅、宜人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受到关注。健康住宅是住宅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根据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分三大点就健康住宅应着重考虑的因素进行阐述,把“以人的健康为本”融入住宅设计、建设理念中  相似文献   

17.
1引言 住宅建设是建立在对原有生态环境破坏的基础上之上.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希望知道采取什么方法可尽量减轻住宅对环境的影响,建筑对环境影响的评估方法有全寿命周期法(LCA)、法国的ESCALE设计阶段环境评价方法、美国的环境评估工程等,而LCA法能较准确地衡量建筑各阶段对环境的影响而被各国广泛接受.  相似文献   

18.
19.
《国外城市规划》2011,(1):117-117
对自然灾害的认知和应对在社区规划中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讨论中,一般认为未来的自然(也包括人为)灾害对人类居住环境的影响会越来越大。这篇文章研究社区居民对社区环境中多种灾害的认知,以及对这些灾害的认知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住宅选择。文章通过对美国德克萨斯州哈里斯县居民的调查.  相似文献   

20.
纪宝华 《城乡建设》2001,(10):46-47
因地制宜、形式多样 ,大力实施造绿工程自 1997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人民政府实施造绿工程以来 ,我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认真学习大连经验 ,先后开展三次大规模的“造绿工程” ,全区城市绿化工作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共种植各类乔灌木 37万株 ,新建绿地 83万平方米 ,铺种草皮 93万平方米 ,垂直绿化 2 .8万平方米 ,拆墙透绿 1.5万米 ,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从 1996年的 6 .89平方米增至 1999年的 11.5平方米 ,城市绿化覆盖率从1996年平均 36 .9%增至 1999年 5 6 .9% ,基本形成了以绿化广场建设为中心 ,以道路绿化为主线 ,单位庭院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