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生态居住社区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剑  蒲向军 《华中建筑》2008,26(6):91-93
城市生态居住社区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环境建设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阐述了城市生态居住社区的内涵和建设目标,提出了当前我国城市生态居住社区物质环境建设中的规划设计和住宅设计策略,并对城市生态居住社区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和私家车数量与日俱增。我国在90年代初开始大量建设封闭式住宅小区,使得城市道路网络系统像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一样难以畅通循环,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这一现象在城市的老旧核心区域更为显著。文章以呼和浩特市新华大街片区将军衙署—鼓楼立交桥区段内住宅社区为例,运用社区交通微循环等相关理论,拟解决城市旧区段内住宅社区交通中的"血液循环"问题,缓解住宅社区拥堵现象,营造更有活力的社区氛围,促进和谐社会的营造。  相似文献   

3.
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探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对居住区环境设计概况进行分析,提出了住区环境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以合肥金色池塘住宅社区为例,论述了居住环境设计应以人为本,尊重自然,营造丰富活力的居住空间,从而提升城市的区域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4.
吴纯  吴越 《中外建筑》2011,(1):89-91
本文提出了城市的宜居环境三个层次的建设目标,即宏观层次的"宜居城市"建设、中观层次的"宜居社区"建设和微观的"宜居住宅"建设;结合湘潭市昭山仰天湖地段建设规划的实践,论述了中观层次的"宜居社区"环境建设在交通与基础设施建设、景观环境建设和人文氛围营造、建筑群体布置及建筑形象、物业管理及后续服务建设等四个方面的建设目标及要求。  相似文献   

5.
正日本的社区研究,一直紧跟城市的发展进程,直面城市解决问题,发挥了自身价值。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高速发展期,社区研究通过社区规划的方式参与到城市的建设中。在城市问题治理时期,社区研究发展出了以"环境营造"和"社会营造"为主线的社区营造。21世纪以来,城市结构的深刻快速变化,逐渐提升着社区在城市中的地位。城市收缩和地方复兴的时代背景,让社区研究逐渐推向"自治体"的发展方向。由此发展而来的"社区设计",成为时代主题,在地域分权和协动的基础上,更  相似文献   

6.
随着建设生态住宅、绿色住宅呼声的日益高涨,许多房地产开发商在住宅小区建设的同时进行园林绿化,试图为住户营造优美的居住环境。本文以光大花园为例阐明住宅小区园林绿化设计要注重利用城市大环境资源,使小区既具鲜明个性又能与城市空间有良好的过渡和协调,为人们创造一个自然亲切的居住空间。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社区及住宅作为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卫生防疫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提高住宅居住水平、改善社区居住环境成为在此情况下的重要课题。"健康"是智能设备的出发点,运用智能设备防控疫情,营造健康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将是一种有效策略。结合疫情传播的途径提出了卫生防疫对社区及住宅的要求,并通过对智能设备的研究,总结了智能设备对卫生防疫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以住宅社区为研究对象,以建设低碳住宅社区为目的,从规划设计这个源头入手,提出低碳住宅社区规划设计控制指标体系,进而制定低碳住宅社区建设政策、措施和策略,推动低碳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9.
面对日益严重的水资源与环境困境,我国提出了建设"海绵城市"的目标。社区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对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万海华府项目对此做出了积极尝试。文章从海绵社区的营造原则、项目实践和后期运营管理三个方面对海绵社区的营造进行分析,希望能为今后海绵社区的建设提供一些具有实操性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陆丽君  王悠 《山西建筑》2006,32(20):38-39
介绍了“宜居”概念,由宜居住宅的提出引起了宜居社区环境的营造活动。以武汉半岛嘉年华环境设计为例,着重分析其宜居环境设计理念构思等,说明营造宜居社区环境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新城市主义的住宅类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城市主义是美国20世纪70-80年代兴起并盛行的探索城市发展新模式,促进邻里和社区的运动,其思想影响到了当今美国以外的许多城镇建设。住宅类型的多样化和灵活运用是新城市主义塑造场所环境进行城市设计的重要手法,本文分析了住宅类型发展的根本动因,并通过对新城市主义的住宅类型及其应用的研究,为住宅类型的研究及其在城市设计中的具体运用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12.
李广杰 《山西建筑》2010,36(9):25-26
指出城市住宅外界面是住区和城市环境的主要围合界面,对居住环境的场所营造具有重要意义,以人的场所体验为依据,通过对不同场所环境下的住宅外界面设计进行分类研究,探讨城市住宅回归城市场所,以积极回应周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塑造良好居住环境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案例集粹     
郭磊 《国外城市规划》2004,(3):85-86,F003
社区的营造近年来,在规划界人们越来越关注人居环境的社会关系,即对社区的人文内涵的营造。规划师对社区设计的重心从简单的空间关系转到了对亲和性的空间的营造上,即对亲切融合的社区人际环境的营造。根据有机城市原型的理论,有机模式的基本价值是:社区、连续性、健康、功能完好、安全、平衡、互动、有序循环和周期性开发、亲密的尺度和近于自然。城市社区应是分散的社会和精神单元。我们所倡导的社区理念,重在体现居住的社会文化性,强调对社区历史传统、地方人文资源的珍视及营造,通过物质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建立一种地域感,使家庭单位联合…  相似文献   

14.
在同一个住宅开发项目中,如何安排不同价格档次、面积类别的楼型、户型来满足适合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的多样化住房需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居住环境,是当今居住区规划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天津滨海·清谷混合型住宅小区的设计为例,从设计理念、总体规划、建筑设计、室外空间架构与景观环境的营造等方面总结了混合居住社区的规划设计经验,并例证了"社区混合,小区同质"规划模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智慧城市理论为指导,探讨智慧城市理念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渗透.第一部分介绍智慧城市相关的理论;第二部分分析智慧城市理念对住宅设计的影响;第三部分探讨了智慧城市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第四部分通过案例分析智慧城市理念的渗透途径,旨在为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的建筑设计与建设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全国建设运动友好型城市与居民追求健康生活的背景下,城市社区慢跑环境日渐成为风景园林与规划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城市社区慢跑环境进行类别划分与空间优化,有助于提高社区健康宜居性、增强居民运动意愿。以福州市金山街道为例,展开需求导向的城市社区慢跑环境评价研究,复合应用多重数据和分析方法,对城市社区慢跑环境进行了多指标、多层级评价,通过K-means空间聚类法将社区慢跑环境进行类别划分,根据不同类型空间特征从道路网络、服务设施等方面提出针对性优化策略。为宜居社区环境的规划提供了新视角,有助于启发运动友好型城市的营造。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城市森林的发展 ,指出城市森林的开发不仅会影响城市的发展 ,也会影响到城市的居住 ,就此提出了森林居住的概念 ;对森林住宅的发展前景以及森林住宅开发过程中应遵循的指导思想进行了分析 ;对森林住宅开发中的能源、水环境、气环境、声环境、光环境、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等系统提出了相关的技术规划建议 .  相似文献   

18.
烟台“西海岸”住宅小区是近年来烟台市政府经营城市、促进城市建设和发展,改善人居环境的成功范例。一、挖掘资源优势,成功营造宜居社区烟台“西海岸”住宅小区位于烟台市中心城区北端的芝罘岛。在该项目启动之前,由于芝罘岛离中心城区稍远,市政环境相对较差,岛上的房地产开发也以旧村改造  相似文献   

19.
我国郊区低密度住宅开发建设策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郊区低密度住宅成为一个新的开发热点。本文从人居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人居环境与土地资源相协调的角度,分析了我国低密度住宅开发建设应当适度的原因,提出了“城市合理规划”配合“经济手段调控”以节制低密度住宅开发建设的总体策略,并提出了相应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姚雪艳 《华中建筑》2007,25(10):16-19
介绍了美国土地学会的《城市郊区的新形态--住区开发的趋势》一书.该书在详细客观的调查研究和大量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美国城市郊区居住区开发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为未来居住区的发展方向和开发趋势提出预测,如住区开发时,必须认识到购房者本身及购房者的需求在不断转变;未来住区应为居民提供包括步行通行在内的多种交通方式;提高居住密度,增进土地和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利用开放空间环境为住区开发创造价值;提倡多种住宅类型的混合开发,以延展市场潜能;探索成功进行回填式住宅开发的途径;建设经济、有效的可持续性绿色社区.该书内容对于中国城市住区开发研究同样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