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直角弯头连接的竖直管与水平管中的淹没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阎昌琪 《核动力工程》1994,15(4):328-333
本文介绍了由直角弯头连接的竖直管与水平管内淹没与流向反转问题的实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了弯头对淹没与流向反转的影响,将所得实验结果与竖直管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水平管长度对淹没过程的影响,以及这种管路中淹没消失滞后的问题,采用无因次量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给出了表达淹没开始点,淹没消失点和全部携带点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2.
倾斜管内气液两相流流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空气-水形成的两相流同向通过管径15mm、管长6m,倾斜角为15°和30°两种不同的倾斜角有机玻璃管的流型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可视化观察和压差波动特性对流型进行分类,结合实验数据绘制出不同倾角下的流型图。另外,通过与相同管径下的水平管流型图进行对比以及不同倾角下流型产生范围的比较,发现试验段倾角对流型区间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竖管内淹没及其消失滞后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试验研究了竖管内淹没、流向反转以及淹没消失的滞后问题,研究了管径不同对这些过程的影响.采用无因次量J_g~*和J_L~*表达后,通过研究发现淹没开始点和流向反转点与管径无关;全部携带点与管径有关,而与注水量无关.根据试验结果给出了淹没过程中试验段内压差和流量的变化.当逐渐减少气体流量时,淹没点的消失会出现滞后,根据试验段的压差和流量变化分析了淹没消失滞后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根据试验数据整理出了相应的经验关系式.  相似文献   

4.
《核动力工程》2015,(4):4-7
以去离子水和空气为两相介质,研究了竖直和倾斜条件下气-液两相流型,发现通道内存在弥散泡状流、泡状流、弹状流、搅拌流和环状流5种流型。通过对流型间转变特性的机理分析,构建了竖直和倾斜条件下各流型的转变准则,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符合很好。  相似文献   

5.
摇摆产生的惯性力以及水平管路发生向上和向下倾斜,会使管道内两相流的流动型式发生变化.本文对直径25mm管内气-水两相流在摇摆周期为15s、摇摆角度为10°状态下的流型进行了实验,研究了气-水两相流在摇摆状态下的流动型式,并给出了流型图.实验结果表明,在一些气-水流量区域,两相流体在一个摇摆周期内存在两种流动型式.  相似文献   

6.
在起伏振动状态下对倾斜管内气液两相流进行了实验研究。将振动装置与两相流实验回路相结合,改变管道倾角和振动频率、振幅,分析其对流型转变的影响。研究发现振动条件下的流型与稳态下相比有较大区别,通过对流型分类发现两种新流型为珠状流、起伏弹状流。绘制流型转换边界图结果表明,倾角的增加使起伏弹状流在流型图中的区域扩张,其他流型的区域相对减小。振动频率和振幅对流型转换边界的影响相似,振动频率和振幅增加会使珠状流和准弹状流区域有所增加。3种变化因素中振动频率对流型转变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
竖直管内两相流逆向流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发现在竖直管内两相流逆向流动过程中,由于气体的入口条件不同、淹没开始点可能出现在气相的入口处,也可能出现在出口处。由于出现的位置不同,淹没开始点所对应的气、水之间的关系式也不一样。这一实验结果对进一步研究淹没开始的机理有重要意义。根据两相流的流动特性,分析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提出应采用不同的关系式计算这 两种不同的淹没开始点。  相似文献   

8.
对摇摆状态下水平管内气-水两相流流型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发现,摇摆状态下两相流的压差波动有明显的周期性.本文根据各流型压差波动的差异判断摇摆状态下水平管内气-水两相流的流型.结果表明:通过与可视化观察和高速摄影观察的流型相比,利用压差特性曲线可以很好地判断摇摆状态下气-水两相流的流动型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竖直管中气体由下向上流动,液体由上向下流动过程的淹没及流向反转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给出了计算淹没及流向反转的关系式。通过实验发现,在一定的液体流量下,增加气体流量与减少气体流量时淹没点有所差别;管壁的干燥条件对流向反转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倾斜并联内螺纹管汽-水两相流密度波型脉动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在系统压力p=3~10MPa,质量流速G=300~600kg/s,进口过冷度Δtsub=30~90℃,内壁热负荷q=0~190kW/m2的工况范围内,采用试验段长度与内径之比(L/d)大于600、倾角为19.5o的φ38.1×7.5mm6头内螺纹管,研究了压力、质量流速、进口过冷度以及两管热负荷不均匀对高压汽-水两相流密度波脉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压力增加,系统稳定性增加;随质量流速增加,临界热负荷增加,而临界干度下降;进口过冷度对密度波脉动呈现单值性影响,随进口过冷度下降,临界热负荷降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并联管不对称加热时的临界热负荷较对称加热时的临界热负荷更高。  相似文献   

11.
向上倾斜管内气-水两相流流型转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管径15 mm,管长6 m的有机玻璃管,在两种不同的向上倾斜角度(15°、30°)下,同向通过的气水两相流流型转变进行了分析,列出相应的转变准则关系式。结果显示,弹状流向泡状流转变界限的实验值与计算符合较好,间歇流向环状流的转变界限在低液体流速下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2.
Gas-liquid slug flow is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in vertical and inclined tubes.The non-invasive measuremnts of the gas-liquid slug flow are taken by using the EKTAPRO 1000 High Speed Motion Analyzer.The information on the velocity of the Talyor bubble,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the dispersed bubbles in the liquid slugs and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quid film around the Taylor bubble are obtaine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available data.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不同起伏非线性振动条件下倾斜上升管内气液两相流流型及转变规律进行实验研究,借助高速摄影仪对起伏非线性振动状态下气液两相流的流型进行分类。结果表明,倾斜上升管气液两相流有弥散泡状流、起伏弹状流、准弹状流和液环式环状流4种。对弥散泡状流向起伏弹状流和准弹状流向液环式环状流的转变机理进行分析,在稳定状态转变机理的基础上引入振动参数,建立了考虑振动加速度的关系式。本文建立的流型转变关系式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
摇摆对水平管内气液两相流流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水平放置在摇摆台架,随台架做偏离水平位置的左右往复运动的管内空气-水两相流流型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发现,低流速时,摇摆状态下水平管内流动变得很小稳定,流型发生周期性的改变:当水平管处于倾斜向上或倾斜向下状态时,管内流型分别有些近似于非摇摆的稳态倾斜上升或倾斜下降管内流型,并且流型转变要经历一个发展的过程,发展快慢与气相和液相流速大小有关;而在高液相或高气相流速时,摇摆状态下与非摇摆稳定状态下的两相流流型相近,主要有泡状流、间歇流(弹状流和准弹流)和环状流.根据可视观察以及气液界面在一个摇摆周期内的整体特征和部分时间段的局部特征,定义了不同流动条件下气液两相流的流型,给出了摇摆状态下水平管内气液两相流流型图.  相似文献   

15.
以空气-水为工质,对倾斜下降管内气-液两相流流型和摩阻压降进行了理论和试验研究。采用压差波动法测定流型,获得了不同流型下的压差波动信号。根据试验结果,绘制了不同倾角下的流型图,得到了4种主要流型的转换关系式.采用以分液相摩擦折算系数Φ_L ̄2和马蒂内利参数X的关系整理了倾斜下降流动摩擦阻力试验结果。在理论分析基础上,结合试验结果,提出了3种流型下的摩察阻力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
以去离子水为工质,在P=1-3 MPa、(G=190~1050 kg/m/(m2·s)、ΔTsub,in=20~70℃、q=304~1873 KW/m2的参数范围内,研究了垂直上升、倾斜向上30°、倾斜向上600°3个不同方向下环形通道内汽-水两相流压降.环形通道当量直径为7mm,加热方式为内管单面加热.通过分析流道倾斜角度和空泡份额对两相流压降的影响,提出了倾斜上升流中两相流压降受流道倾斜影响程度的判据式.在判据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倾斜上升流道内两相流压降计算修正关系式.结果表明,用修正后的压降关系式验证本实验倾斜两相流压降,预测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在反应堆发生大破口事故时,再淹没阶段可以有效地降低燃料元件温度,防止堆芯熔毁。为了预测再淹没过程中板状燃料元件的换热特性,进行了竖直矩形窄缝通道底部再淹没过程的实验研究。针对实验工况,基于商用软件CFX,通过耦合分析加热板和流体的方法研究竖直矩形窄缝通道底部再淹没过程。通过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评价了相关模型的适用性,并验证了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在预测再淹没过程的有效性。基于验证后计算模型,对壁面初始温度、入口流速对再淹没过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获得了相关初始条件对壁面温度变化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8.
明岗  张洪济 《核动力工程》1998,19(3):224-229
对中压下水在三维内翅管中的下降沸腾两相流与传热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压力P=3.9-10.2MPa,质量流速G=360=-1280kg/m^2.s,热流密度q=1.0×10^-5-1.5×10^6W/m^2,入口过冷度△tsub=2-5℃,平均干度数Xm=2.5-30%。揭示了摩擦阻力压降和传热性能随主要参数变化的工与光滑管中的传热及流阻、三维内翅管中上升沸腾两相流动时的传热与流阻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一维均相流模型,运用Clausse和Lahey提出的非线性两相流垂直上升单管分析法,考虑倾斜角度、内螺纹管因素,发展了多管道系统不稳定性理论模型;对超临界锅炉并联倾斜内螺纹双管汽-水两相流密度波型脉动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求解.采用时域法求得密度波型脉动发生时,试验段进口质量流量在各个时间点的数值.根据流量随时间发散或收敛的趋势,判断得到发生脉动的阈值.对脉动时的周期、振幅等特征值进行分析,得到进口质量流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计算得到的各工况下的脉动周期范围大多在5~16 s之间,与实验所得的7~19 s 基本吻合.比较可得,该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符合较好,可用于判定是否发生密度波型脉动,为确定锅炉安全运行时的水冷壁参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设计了ZH-65型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束的试验模型,在空气-水两相流回路上对ZH-65型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束迚行流致振动研究。测量了U形管在空泡仹额为0%~90%、缝隙流速为0.5~3.43 m/s时的应变和加速度响应。从弯曲半径的大小、面内与面外、弯管段与直管段等方面对传热管束迚行评价。研究表明,弯曲半径越大,弯管段的加速度越大;弯管段根部应变与弯曲半径成反比;传热管的频率与弯曲半径成反比;弯管段的面内加速度比面外的小;弯管段的加速度比直管段的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