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通过对鲁家街流域侵蚀沟的发育机理和影响因素分析探讨,提出了侵蚀沟的治理措施和开发利用模式,从而有效地控制了侵蚀沟的发育,减少了水土流失,促进了水土保持产业嵒团┮党中⒄拐铰浴  相似文献   

2.
黄土丘陵沟壑区吕二沟流域水土流失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吕二沟流域水土流失特征和不同治理阶段综合治理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结论认为:该流域土壤侵蚀以重力侵蚀为主,输沙量占全年的68%,坡面细沟侵蚀所产生的输沙量占30%;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减水减沙效益十分明显;在丘陵沟壑区,尤其是在陡坡荒地上采用生态修复措施、在沟道修建淤地坝工程,治理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黄河中游产沙分布规律及其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银平  张培德 《人民黄河》1999,21(12):12-14
70年代以来,黄河中游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水土保持工作,流域侵蚀过程和侵蚀强度有了很大变化,全沙模数与沮沙模数也发生了相应变化。总的变化趋势是:全沙模数与粗沙模数变小,高值区范围缩小。同时分析表明,水保工程抗御大洪水的能力有限,且不同流域治理程度不同,水保效益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4.
泾河,北洛河泥沙输移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景可 《人民黄河》1999,21(12):18-19
北洛河、泾河的上游面积只占流域总面积的30%左右,侵蚀产沙量却占到流域总产沙量的69.3%,它是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的一部分。治理该区域的侵蚀,减少该区域的产沙量,不仅对改变多沙粗沙区侵蚀环境,提高环境质量,减少和防治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且可以减少渭河下游的泥沙淤积和入黄泥沙。关于这个区域的侵蚀产沙至今已做过大量的研究工作,对流域的侵蚀产沙特点、泥沙来源等都有了比较多的研究,但流域多沙粗沙区的面积、侵蚀泥沙的输移规律以及泥沙进入非多沙粗沙区以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等几方面还没有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5.
实践证明,在分析流域侵蚀产沙和预测发展趋势的研究中,选择一种既有理论依据,又能反映客观实际的计算方法是极其重要的,它不仅决定着计算结果的精度和计算成果的可信度,更重要的是直接关系到流域治理的发展方向。在众多类模型中,物理成因模型概念清楚,意义明确,应用方便,适应性强,是目前比较先进的模拟方法之一。鉴于土壤侵蚀产沙过程及环境因素的复杂性,该类模型也有需经改进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6.
长江上游流域地表侵蚀与河流泥沙输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丰富的野外考察、调查及实测资料基础上,将长江上游流域地表侵蚀与河流输沙作为一个完整系统,综合分析了地表物质的侵蚀~堆积~归槽~输移过程,探讨了流域产沙特性及泥沙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7.
根据黄土高原高含沙水流的特点,认为次暴雨的产沙模数和径流深可用线性正比关系式来表示,关系式中比例系数表示流域单位径流深的输沙能力、次暴雨过程中流量超过临界值后的稳定含沙量以及流域历次洪水的平均含沙量。在此模型基础上,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王家沟的两个毗邻地貌相似的两条沟为研究区,其中一条沟为经治理而另一条则未治理。探讨各种坡面水土保持措施及植被对流域水沙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治理流域和非治理流域具有相同的水沙关系,被治理沟的植被等坡面措施在流域尺度上仅通过减水来减沙。这主要是因为植被等坡面措施不能显著改变沟道的输沙能力,且由于植被不能很好地控制沟谷侵蚀和重力侵蚀,使得水流进入沟道后又会获取充足的泥沙补充,达到和治理前相同的径流输沙能力。因此可以认为,在仅有植被和其它坡面治理措施的情况下,治理流域的减沙率可用减水率来估计。本文的实际计算表明,在多年平均尺度、年际尺度和次暴雨尺度这一方法都有较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8.
基于空间地理信息系统的流域分布式水文泥沙模型为研究流域产流产沙及在河道中的汇流、输移过程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手段.针对岷江上游镇江关流域土壤易受降雨侵蚀的问题,采用水沙耦合的流域分布式水文综合模型,对该流域1990年后典型年的径流及泥沙侵蚀输移过程进了数值模拟,并结合镇江关水文站的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计算成果令人满意.分析表明,近年来岷江上游地区的年径流和输沙量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且后者下降速率更快,说明泥沙侵蚀输移与径流相比对流域环境变化的反应更为敏感,今后水土保持工作应注重坡面治理.  相似文献   

9.
流域侵蚀产沙平衡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范昊明  蔡强国 《泥沙研究》2004,(2):76-80,F003
介绍了国内外流域侵蚀产沙平衡研究的主要成果。分析了流域泥沙的主要来源及国内外泥沙来源的主要研究方法;介绍了侵蚀泥沙的坡面~河道运移过程、坡面~河道耦合关系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当前河道泥沙存蓄与输移研究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了该领域目前研究的现状;对比分析了目前流域侵蚀产沙平衡研究中几个主要模型的适用范围与优缺点;提出了我国未来流域侵蚀产沙平衡研究中应注重发展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蒲石河流域乃至整个东部山区,由于受暴雨的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泥石流等灾害现象频繁发生。为根治水土流失,首先要弄清流域的产沙成因及水沙关系特性,为治理工作提供更可靠的科学依据。文章通过对蒲石河流域水沙关系分析分析,概化出该流域产沙模式  相似文献   

11.
五华河流域水土保持与河流泥沙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被侵蚀后,经暴雨径流的搬运进入河流,导致水土流失并形成河流泥沙;河流泥沙的变化,与流域内的水土保持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分析五华河流域的降雨、径流、泥沙等水沙对应关系,重点分析该流域内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前后的水沙变化情况及变化规律,建立流域年径流产沙关系,分析流域的水土保持减沙效益。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水蚀沟谷发育阶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沟谷发育阶段研究,可以掌握沟谷侵蚀规律,从而可以认清沟壑进一步发展的规律、更好地治理水土流失。选取黄土塬区和沟壑区典型沟谷,通过对地形图的分析处理,勾勒出流域分界线,运用面积一高程曲线积分法对沟谷进行了侵蚀阶段划分,结果发现:黄土塬区沟谷发育普遍处于未均衡的幼年期,沟壑区沟谷发育普遍处于均衡的壮年期。在沟谷治理时,黄土塬区应注莺治理沟头、坡面和沟底;而沟壑区则应注重对沟头的防治,同时不能放松对边坡侵蚀和沟底下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子午岭森林被破坏情况的调查统计及对林区九个径流站水文资料的对比分析得出:森林被破坏流域增水增沙是一个由缓变到剧变再到缓变的发展过程,它反映了人类活动、降雨因素作用下的森林残余物退化过程、侵蚀沟发育稳定过程;流域增水增沙首先从沟谷开始,逐步发展到全流域,增水增沙幅度与破坏程度成正比,年侵蚀量增加幅度大于年径流量增加幅度,在较大流域表现为渐变,在较小流域表现为突变.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白鱼河流域是典型的秦巴山地变质岩水土流失区,长期以来。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劣,平均年侵蚀模数4500t/km2以上,森林覆盖率仅14.8%,水土流失制约着流域内生产活动和经济发展。1982年该流域被列为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试点后,制定了生态经济型防护体系治理规划、通过五年集中治理和五年巩固性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年均侵蚀模数降至620t/km2,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2%,人均纯收入增长近十倍,为同类型地区治理水土流失、提高环境容量提供了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白鱼河流域是典型的秦巴山地变质岩水土流失区,长期以来。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劣,平均年侵蚀模数4500t/km2以上,森林覆盖率仅14.8%,水土流失制约着流域内生产活动和经济发展。1982年该流域被列为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试点后,制定了生态经济型防护体系治理规划、通过五年集中治理和五年巩固性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年均侵蚀模数降至620t/km2,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2%,人均纯收入增长近十倍,为同类型地区治理水土流失、提高环境容量提供了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6.
沟壑,即中、小河道两侧的荒溪,是水土流失形成的一种地貌侵蚀形态,主要是地表径流冲刷作用的结果.沟壑侵蚀危害是多方面的,对农业生产及生态建设影响极大.在辽宁省的水土流失治理中,由于种种因素,沟壑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理,已影响了全省水土流失治理的质量.为了做好沟壑治理规划,对全省的沟壑进行了全面调查.以大流域为框架、以小流域为控制,对全省500m长度以上的侵蚀沟,以地形图为依据,并到现场查勘.经统计,全省共有沟道21万条.沟壑是水土流失中最主要的侵蚀沙源,研究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坡面侵蚀仅占总侵蚀…  相似文献   

17.
基于 RUSLE 模型的区域土壤侵蚀定量估算及空间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哈尔滨市主城区水土流失问题,以土壤侵蚀估算与评价为目标,采用 RUSLE 模型,依托 GIS 和遥感技术,分析了影响区域尺度土壤侵蚀因子,包括降雨侵蚀力、土壤可蚀性、地形、植被覆盖度和水土保持特性等,定量估算了哈尔滨市主城区 8 个流域的土壤侵蚀大小。在此基础上参考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技术标准,并结合流域自身侵蚀状况,分析了哈尔滨市主城区土壤侵蚀特性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 哈尔滨市八个流域土壤侵蚀模数范围为 0 ~ 1 272. 61 t·km - 2·年 - 1,各流域以微度和轻度侵蚀为主,局部地区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土壤侵蚀; 区域土壤侵蚀空间分异特征明显,是气候、土壤、植被、地形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哈尔滨市八大流域以微度侵蚀为主,轻度侵蚀次之,强烈侵蚀及极强烈侵蚀区很少,仅在运粮河流域存在极少的剧烈侵蚀区。研究成果可为哈尔滨市水土流失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王协康  方铎 《人民长江》1999,30(5):18-20
泥石流的活动是流域演化的一种非线性动力过程,泥石流沟暴发泡石流是整个流域侵蚀-演化过程的一种表现,它的表象决定子泥石流沟具有非线性。对进一步研究白龙江流域甚至嘉陵江流域的泥石流灾害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刘继芳 《广西水利水电》2021,(1):108-110,114
分析了新疆车尔臣河流域水土保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水土流失的成因.针对流域内水力、风力侵蚀以及土壤盐碱化严重等情况,提出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水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案,因地制宜地配制各项水土保持治理措施,为实现流域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0.
根据延安地区向阳沟小流域的资料,利用水蚀模型WEPP结合GIS对该地区的水土侵蚀状况进行模拟。研究首先利用ArcGIS软件由数字高程模型DEM中提取诸如:流域的划分、水流网络等与流域特征相关的数据作为坡面资料;同时应用GIS矢量化向阳沟流域治理措施图作为土地管理资料;然后利用BPCDG程序整理气象资料。最后将上述成果整理后输入WEPP进行模拟。模型的模拟结果表明WEPP能够较为合理的模拟向阳沟小流域的水土侵蚀的发生,同时对应用不同的管理措施降低侵蚀量和径流量给出了定量评价。本研究表明GIS这种先进工具的介入可以很好地为WEPP这种机理模型提供数据,并且使得模拟结果的展示具体、直观、生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