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曹劭文  石会财  张蓉竹  孙年春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7,46(3):306004-0306004(6)
为了克服大口径激光系统目前面临的困难,提出使用多束中小口径激光在靶面实现能量叠加的方式。为满足靶面辐照均匀性与对称性的要求,对多束激光的同步控制精度及脉宽控制精度对叠加光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多脉冲辐照的同步性会影响靶面中心辐照的能量分布。当单束脉冲延时大于等于两倍脉宽时,靶面中心光强峰值将降至75%,两束脉冲延时大于等于两倍脉宽时,靶面中心光强峰值将降至50%。当一个光束的脉宽增加到其他参与叠加的光束的两倍时,靶面中心光强峰值将降至理想叠加情况的87.5%。  相似文献   

2.
针对天幕靶在使用时必须有非常稳定的光源,为了实现天幕靶能够全天候测量以及在室内测量,设计采用LED作为天幕靶的人工光源;分析了LED的特性,提出用超高亮度平头发光二极管作为人工光源,通过器材设计半径为5m的扇形形状LED光源。采用恒压供电,经过试验,该光源满足天幕靶在阴天或室内光线比较暗时测速的要求,而且对天幕靶的灵敏度有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英帝国际研究有限公司通过使用红宝石激光器,已发现一种能得到微小运动粒子的更鲜明、更可靠的高速照片的方法。脉宽为0.02微秒的Q开关红宝石激光器作为光源使用,这是此项新技术中的基本革新。这项技术使人们有可能拍摄由汽轮机的一组叶片向下一组滑动的液滴。这就揭示了汽轮机叶片蒸汽中所包含的高速水滴腐蚀叶片时所发生的重要情况。液滴的大小与分布只是在采用该种新照相术后才发现的。由于快门速度不够这种限制,其它高速照相方法不能完成这一工作。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次报道用脉冲红外激光诱发等离子体瞬时反应制备超精细氧化铁粉末,并对其形成机制做了初步探讨。 实验采用TEA—CO_2激光为光源,脉宽为150ns,输出波长为10.6μm,激光光束经锗透镜聚焦在金属Zn靶上,真空配气系统真空  相似文献   

5.
针对反辐射激光近炸导弹,设计了一套简单低成本的脱靶量测量方法,从硬件总体设计到计算过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根据激光引信触发信号通过遥测数据下传这一特点,利用触发信号时间作为关键点,将统一测控系统装备测量到的弹、靶GPS数据经与地面GPS基准站的数据进行差分处理后,实现对弹、靶遭遇轨迹的精确测量,通过计算得到脱靶量测量结果。试验证明利用GPS测定脱靶量,测量精度高,可以在靶场逐步试验推广。  相似文献   

6.
制成一种由光栅-克尔光闸-硅靶摄象选行器组成的超短光脉冲实时测试系统。该系统测量无需逐点测试或照相黑度判读,能单次获得脉宽信息,具有实时、方便、精度高的特点。利用该系统在横向开启光闸状态测定了Nd~(3+):YAG锁模激光器的二次谐波序列平均脉宽,与TPF  相似文献   

7.
N/A 《光机电信息》2009,26(3):47-47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先进激光技术与应用系统实验室的高功率光纤激光研究小组,采用振荡放大方式,以级联放大的脉冲LD为种子光源,以国产大模场面积掺镱双包层光纤为放大介质,成功实现了平均功率150W的高重频、窄脉宽激光输出。  相似文献   

8.
采用超短脉冲激光与固体靶作用产生光核中子的模型,使用蒙特卡罗程序Fluka研究了激光诱导光核中子源的特性。对不同材料和电子温度条件下中子产生的模拟表明,钨是最佳的靶材料,且对于不同的超热电子温度,存在不同的产额饱和厚度。对源尺寸的模拟表明,中子源的尺寸决定于入射电子束发散角和靶厚,可以通过增加靶半径的方式提升前向与侧向中子通量的比值至5。当电子温度大于4 MeV时,可以获得能谱结构稳定的光核中子源。对时间分布的模拟表明,中子源的脉宽小于30 ps,且飞行后的脉宽展宽系数为100 ps/mm。  相似文献   

9.
利用XeCl准分子激光系统作为抽运光源, 对不同抽运能量下甲醇受激布里渊散射脉宽及其稳定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受激布里渊散射脉宽随抽运能量变化及受激布里渊散射脉宽稳定性随抽运能量变化的实验数据.在脉宽压缩比为1.95时, 获得了受激布里渊散射脉宽的稳定性为8.26%, 这一结果接近抽运光脉宽的稳定性, 为利用受激布里渊散射脉宽压缩准分子激光脉宽并同时获得稳定的激光输出提供了实验依据.(PB5)  相似文献   

10.
一、概况“DOVAP”一字是“Doppler Velocity and Plsition”的缩写字,其意义是利用多普勒效应来测速定位。这是一种多站制测量系统。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用来测量(?)弹的弹道参数,后来发展成为导弹的外弹道测量系统,它是美帝第一个外弹道电子测量系统,是白沙导弹靶场和弹道研究实验室所采用的一种跟踪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得到一种功率可控的光纤激光脉冲光源,采用窄脉宽低重频脉冲光作为种子源,以掺镱光纤为增益介质,利用嵌入式控制技术和脉冲抽运技术,实现了全光纤脉冲激光的多级放大和信噪比提升。结果表明,此种光源输出稳定、信噪比良好,不仅降低了热效应危害,还增强了抽运能量的提取效率,可以作为一般大功率光学系统的光源使用,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高速摄影中由于时间短、同步难和照度低导致拍摄不到弹丸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同步触发光源系统。该系统以高亮度发光二极管(LED)阵列为光源,采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进行控制。使用MATLAB软件对LED阵列进行仿真后可知,在距光源1m的中心位置上,该阵列光源的最大光照度可以达到9104Lux。实验中,实验弹出膛时启动相机拍摄,同时输出触发电平同步触发光源系统。结果表明,当实验弹的装药量为0.15g、相机帧频为5000frame/s时,经估算出膛速率大约为100m/s,并且同步触发光源有效地提高了照度和补充光照的同步程度。此研究对提高弹丸测试技术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XeCl准分子激光作为泵浦光源 ,对环己烷中的受激布里渊散射脉宽起伏进行了实验研究 .在脉宽压缩 1 .43倍的同时 ,获得了受激布里渊散射脉宽的起伏为 4.86% ,这一结果优于泵浦光脉宽的起伏  相似文献   

14.
靶船航向姿态测量与授时、定位是某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属于靶载设备。此部分主要用于测量导弹靶试过程中弹靶交会阶段靶船的姿态、航向,并采用GPS授时与定位,将测量结果转换到大地坐标系和发射坐标系,同时保证测量结果与靶场时间一致,以此对导弹的命中精度进行评定。论文主要讨论系统靶船航向姿态测量与授时、定位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15.
用CMOS集成模拟开关变通设计的脉宽解码器不同于目前用于控制中的其它解码器,它是一种多通道的串行脉宽解码器。在与CMOS模拟开关变通设计的脉宽编码器配合使用时,可实现多通道远距离的同时控制,文中介绍了这种脉宽解码器的设计原理,并对其时钟恢复电路、分离电路和转换电路以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6.
房丽丽  王学田 《微波学报》2010,26(Z1):401-403
位于靶弹弹体内的龙伯球装配正确性与否将直接影响靶弹的使用性能,本文设计一种用于靶弹装配生产线使用的检测雷达系统,该系统采用2.1GHz 频率的连续波体制,结合小型微波暗室的使用,实现靶弹内龙伯球正、反向装配时雷达输出信号电平大小差别10 倍以上,可以有效检测龙伯球装配的正确性,并具有操作简便、体积小、可靠性高、成本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基于皮秒拍瓦激光产生的高能X射线源具有强度高、脉宽短、焦点小的特点,利用这种X射线源发展出来的高时空分辨率X射线点投影背光照相是强加载条件下材料动态响应,以及惯性约束聚变等高能量密度物理研究中亟需的重要诊断技术。目前,研究人员主要依靠TITAN、OMEGA-EP和神光Ⅱ升级等大型皮秒拍瓦激光装置,对皮秒拍瓦激光与固体靶相互作用产生的X射线的能谱、转换效率、分辨率等关键参数进行了研究,发展了点投影背光照相技术,并开展了动态演示实验,成功获得了惯性约束聚变内爆过程和冲击加载材料微喷过程的演示图像。  相似文献   

18.
李翰山  雷志勇  王泽民  李静 《半导体光电》2009,30(4):629-631,635
为了满足光电探测靶在室内大靶面测量的需要,提出了采用特定波长发光二极管设计符合要求的线光源.根据光电探测靶光电探测特点,分析了影响探测灵敏度的因素与光电探测接收器的光谱特性,提出了采用波长为680 nm的红外发光二极管设计的大靶面线光源;分析了探测幕厚与弹丸弹长、探测器输出信号的关系;根据发光管的辐射光能、输出亮度及参数设计了线光源,并分析了光源设计原理.通过实验证明,所设计的线光源满足要求,提高了光电探测靶探测灵敏度,探测距离高达2 000倍弹径,作用视场约800,且光源功耗小,工作稳定.  相似文献   

19.
针对武器靶场对复杂电磁环境建设提出的迫切要求,论述了建设通信信号模拟系统的必要性,详细描述了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提出了结合使用软件无线电信号模拟技术、软总线控制技术和宽频段低杂散射频技术,构建时间-空间-频率多维体制通信信号模拟系统的方法。采用分布式体系结构达到灵活实现系统重构的目的,对通信信号模拟系统在复杂电磁环境模拟及靶场建设方面的典型应用进行了重点分析和设计。  相似文献   

20.
石会财  曹劭文  张蓉竹  孙年春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7,46(12):1206003-1206003(8)
在多束脉冲激光叠加过程中,脉冲的同步延时控制精度和脉宽控制精度对叠加光束能量分布具有重要影响。基于光束叠加理论,建立了四束脉冲激光能量叠加模型,以四束整形脉冲为入射光源,分别针对同步延时控制精度和脉宽控制精度变化情况下叠加脉冲能量分布进行了定量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同步延时控制精度和脉宽控制精度的降低,叠加脉冲的脉宽增加,峰值降低。多束脉冲的同步延时控制精度和脉宽控制精度的变化对激光组束的影响比单束脉冲的影响更大。四束激光合成系统中,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叠加光束激光脉冲峰值光强变化率小于5%时,单束激光脉冲延时变化率和脉宽变化率保持在3.2%和10.9%以内。因此,脉冲延时对叠加光强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