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增重法研究了高硅奥氏体耐热不锈钢TD305B(/%:0.05C、3.30Si、0.80Mn、19.50Cr、13.30Ni、0.05N)和传统耐热不锈钢SUS310S(/%:0.05C、0.60Si、0.80Mn、24.60Cr、19.10Ni、0.05N)在500~1 000℃空气中氧化性能,通过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EDS)对试样表面氧化膜的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700~1 000℃新型高硅耐热不锈钢TD305B较传统耐热不锈钢SUS310S抗氧化性好,主要是由于TD305B钢除了在高温时基体与氧容易形成FeO·Cr2O3和FeCr2O4、NiCr2O4等保护性氧化膜外,还由于含有一定量的硅,在距表面20μm处形成了一层SiO2阻止了氧化的进一步加剧,使得TD305B钢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2.
氮对304奥氏体不锈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0Cr18Ni9奥氏体不锈钢成分基础上,加入一定的氮,并使钢中的镍含量控制在标准下限含量的条件下,研究了氮对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氮后钢的强度提高,奥氏体稳定不变,固溶态组织不变,而敏化后晶界析出物类型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奥氏体耐热不锈钢309S高温抗氧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连续称重法测得了奥氏体耐热不锈钢309S在不同温度下的高温氧化动力学曲线,结果表明309S钢高温氧化动力学曲线遵循抛物线规律.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XPS的方法对氧化膜表面的形貌及化学元素沿氧化膜纵深方向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各温度下的氧化膜均均匀覆盖于基体表面;500℃下氧化膜氧化产物表层主要为Cr2O3和Fe2O3,内层主要为Cr2O3和NiO;1 000℃下氧化膜表层主要成分为Cr2O3、NiO、Fe3O4或Fe2O3,氧化膜内层基本不含NiO,主要为Cr2O3、Fe3O4或Fe2O3. 相似文献
4.
6.
以0Cr21Ni11SiNRE为对象,研究了该种新型奥氏体耐热不锈钢高温持久性能,分析了持久强度σ与持久寿命τ及Larson-Miller参数P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预测了该钢种在750~927℃,103h下的持久强度。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0Cr21Ni11SiNRE的蠕变机制大体相同,其持久强度σ与持久寿命τ的对数,L-M参数P呈线性关系,其中,σ与P之间关系可表示为σ=-20.66×10-3P+589.25(2.33×104P2.7×104);通过回归计算得到其蠕变激活能Q=548kJ/mol,激活体积分数V=940mm3/mol。 相似文献
7.
摘要:对粗晶201LN奥氏体不锈钢采用60%冷变形结合700℃退火120s工艺制备超细晶奥氏体不锈钢,研究晶粒细化对奥氏体不锈钢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对粗晶和超细晶奥氏体钢进行了组织表征,并使用万能试验机测试20和650℃环境下力学性能。结果显示粗晶奥氏体不锈钢经过冷变形结合退火工艺处理,平均晶粒尺寸由18μm细化为0.9μm,屈服强度由383MPa提高到704MPa,而伸长率由63.8%下降到46.3%,表明晶粒细化能有效提高奥氏体不锈钢屈服强度的同时较小损害塑性,TEM证实其形变机制均为形变诱导马氏体和孪生协同作用。当温度由20℃提高到650℃时,粗晶奥氏体不锈钢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下降到180MPa和28.1%,超细晶奥氏体不锈钢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384MPa和24.2%。这表明在650℃高温环境下细晶强化作用仍然有效,粗晶和超细晶奥氏体不锈钢也有较好的塑性,其形变机制分别变为位错滑移和位错滑移+层错+孪生。 相似文献
8.
9.
10.
赵磊李杰丁以林邱忠红王士瑞 《冶金与材料》2023,(1):53-55
通过Thermo-Calc热力学相图计算软件设计了一种节镍含氮奥氏体耐热不锈钢,采用氧化增重法、光学显微镜、等温线外推法对节镍奥氏体耐热不锈钢的高温氧化动力学、氧化膜截面形貌及高温持久强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节镍奥氏体不锈钢在1150℃时的氧化速度随氧化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趋势,高温氧化120h后节镍奥氏体不锈钢的氧化速度趋于稳定;节镍奥氏体不锈钢在1150℃循环氧化144h后,氧化膜厚度不均匀,氧化膜平均厚度约20μm,基体与氧化膜交界处出现晶界氧化现象;节镍奥氏体不锈钢在900℃和1000℃的持久强度外推值分别为23MPa和13MPa,高于310S的15MPa和9MPa,说明在900℃和1000℃时节镍奥氏体不锈钢的持久强度优于310S。 相似文献
11.
高塑性 Cr-Mn-Ni-Cu-N 奥氏体不锈钢 YGA201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采用200 kg非真空感应炉研制了成分(%)为:≤0.10C,5.0-9.5Mn,16.0-19.0Cr, 3.5~5.5Ni,1.0~2.0Cu,≤0.2N的奥氏体不锈钢YGA201。力学性能和腐蚀试验结果表明,YGA201不锈钢含1.0%-2.0%Cu,使其1 050℃固溶处理后的延伸率达60%,高于ASTM201不锈钢(延伸率44%),该钢热加工性能和1 mol/L H2SO4中的耐腐蚀性能与SUS304(18Cr-8Ni)不锈钢相当。 相似文献
12.
13.
14.
硼对奥氏体耐热钢 TP347H 热加工性、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钢以超临界锅炉用奥氏体耐热钢TP347H(%:0.07C、17.98Cr、10.78Ni、0.70Nb、0.0267N)为炉料,用25 kg真空感应炉在氩气保护下熔炼,并加入0~0.16%B.结果表明,当加B量≥0.02%时,试验钢奥氏体晶粒明显粗化,1 200~950 ℃锻造时锻坯开裂.当加B量约0.01%时,奥氏体耐热钢TP347H具有最佳的综合性能:钢的室温抗拉强度为615 MPa;750℃,120 MPa钢的持久寿命为230 h,伸长率为42%. 相似文献
15.
在25 kg真空感应炉充氩气或大气下加氮化铬铁熔炼成不同氮含量的试验用1~2Cr13Mn9Ni4钢(/%:0.08~0.18C,0.17~0.34Si,8.11~9.27Mn,0.008~0.028P,0.007~0.032S,12.57~13.34Cr,4.05~4.65Ni,0~0.34N)。该钢经锻造、热轧成0.8 mm钢带,再进行0~45%的冷轧变形。试验研究了冷轧变形量和氮含量对该钢组织,力学性能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降碳和加适量氮可改善Cr13Mn9Ni4钢的强度和塑性;冷变形钢在敏化状态下均有不同程度的晶间腐蚀倾向;氮有利于提高亚稳奥氏体不锈钢相组成的稳定性;氮使不含稳定化元素的亚稳奥氏体不锈钢在SO42-介质中易于钝化,提高了在非敏化状态下的耐腐蚀性,同时明显提高了在Cl-介质中耐点蚀性能。 相似文献
16.
17.
应用模糊辨识方法对 (% ) :0 0 1~ 0 0 5C ,0~ 0 89Si,0~ 1 2 5Mn ,10 2~ 16 0Cr,0~ 9 0Ni,0~1 8Cu ,0~ 0 8Al,0~ 0 9Ti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的力学性能进行预测。该方法是基于T S模糊模型 ,采用三角形隶属函数计算给定样本的隶属度 ,利用稳态卡尔曼滤波器辨识模糊模型的结论参数。根据收集整理国内外文献的实验数据 ,使用模糊模型建立化学成分和热处理主要工艺参数与产品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离线仿真表明 ,产品力学性能的预测值与实际值拟合良好 ,抗拉强度 (10 0 0~ 2 0 0 0MPa)相对误差 91%在± 2 %以内 ,断面收缩率 (4 5 %~ 77% )的相对误差 85 %在± 2 %以内 ,延伸率 (6 %~ 2 2 % )的相对误差 84 %在± 4 %以内。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1000℃和1040℃30min水冷固溶480~620℃4 h时效对15-5PH钢(/%:0.065C、0.46Si、0.58Mn、0.022P、0.004S、14.77Cr、5.19Ni、2.91 Cu、0.22Nb)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钢在480℃4 h时效后,开始析出富铜相和碳化物Nb(C,N),随时效温度升高,部分析出相长大;550℃时效15-5PH钢具有最佳综合力学性能:屈服强度Rp0.2530~625 MPa,抗拉强度Rm1050~1070 MPa,冲击功值akv113~115 J/cm2。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950~1 200℃60 min水冷的固溶处理对超级双相不锈钢S32750(/%:0.02C、0.49Si、1.03Mn、0.026S、0.001P、25.01 Cr、7.03Ni、3.80Mo、0.29N)12 mm板的组织、力学性能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固溶温度升高,钢中铁素体相增加,奥氏体相减少;在950℃加热时铁素体中析出大量σ-相,使钢的性能恶化,在1 050~1 100℃固溶处理后,钢中铁素体相和奥氏体相各占50%, S32750钢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和优良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