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连铸板坯表面纵向裂纹的形成原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连铸板坯表面纵向裂纹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浸入式水口在浇注过程中损坏和结晶器保护渣性能不佳是主要因素。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后,钢板表面线状缺陷的发生率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根据马钢-钢板坯连铸实际生产情况,研究分析了连铸板坯发生裂纹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对通过采取一定的防止措施,改善连铸坯裂纹指数的操作结果作了定性的总结。 相似文献
9.
连铸板坯内裂纹的防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分析连铸板坯内裂纹的产生原因,着重讨论了中心裂纹和三角区裂纹在不同受力条件下的生产机率,认为鼓肚肚就变是导致连铸板坯内裂纹产生的主要原因。根据这一分析结果在实际生产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改进,应用表明严格控制夹辊开口度、采用轻压下技术以及适当降低二次冷却强度有肋于减少中心裂纹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
11.
1 900 mm连铸板坯表面横裂纹成因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分析了在连铸生产中钢的化学成分、工艺参数、结晶器、保护渣、二冷工艺等因素对1900mm铸坯表面横裂纹的影响,并提出了采取的工艺措施。 相似文献
12.
310S奥氏体耐热不锈钢(%:0.05C、24.5Cr、19.3Ni)导热性差[100℃导热系数0.029×4.18J/(cm·℃)],200 mm×(950~2 150)mm连铸板坯易产生纵裂纹(宽0.1~10 mm,深1~20 mm)。通过采用熔点1 085℃的保护渣(ST-SP/310)替代熔点1 120℃的保护渣(ST-SP/810),结晶器宽面和窄面的冷却水流量分别从4 500 L/min和460 L/min降至4 300 L/min和430 L/min,钢水过热度从30~45℃降至20~35℃,拉速从0.95m/min降至0.80~0.90 m/min,铸坯质量明显改善,消除了表面纵裂。 相似文献
13.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机模拟FTSR薄板坯生产工艺,试验了SS330钢板坯(0.06%C)和SS400钢板坯(0.20%C)在600~1 350℃的高温塑性。结果表明,SS400钢在700~900℃的高温塑性高于SS330钢,SS400钢板坯内部产生的横向裂纹是由于柱状晶晶界处硫、氧化物的偏聚,使钢晶界的高温塑性下降所致。通过钢中硫含量由0.015%降低至0.010%,全氧含量由45×10-6降至30×10-6,钢中Nn/S≥60,钢水过热度由30~50℃降至20~35℃,铸坯拉速由2.5~6.0 m/min改为3.0~4.5 m/min,控制二冷水量,有效地避免了薄板坯内部横裂纹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连铸板坯纵向裂纹进行组织观察、裂纹扩展及材料热模拟试验,结合实际生产工艺,分析了板坯纵向裂纹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改善板坯纵向裂纹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16.
09CuPTiRE耐候钢(%:≤0.12C、0.06~0.12P、≤0.020S、0.25~0.50Cu、≤0.03Ti、0.01~0.04RE) 180mm×1200mm板坯由80t转炉-钢包吹氩-板坯连铸机生产。通过控制Cu/Ti≤20、P含量≤0.11%、RE含量0.01%~0.03%,使用09CuPTiRE钢专用保护渣,结晶器液面波动≤10mm,减少二冷配水量15%等工艺措施,使09CuPTiRE钢板坯纵裂发生率由15%降至0.5%。 相似文献
17.
18.
分析了由 2 .3tGCr1 5高碳铬轴承钢铸锭轧成 1 40mm×1 40mm初轧坯表面纵裂纹的形成原因 ,得到的结果表明 :初轧时由于第一道次孔型内一个方向上压下量过大 ,使轧件高宽比太大而产生该种裂纹。改进初轧工艺后 ,即消除了该种裂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