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昆山市水环境治理研究基地内5种类型中试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不同质量浓度污水在不同条件下,水生态系统对水环境的修复效果及抗负荷能力,考察不同类型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研究可为实际工程中湿地选型设计及运行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不同植物配置人工湿地冬季生活污水净化效果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某三级串联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为实验基地,研究了5种华南地区常见湿地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对净化冬季生活污水的影响,为华南地区人工湿地合理优化配置植物提供一定的依据。结果表明:人工湿地系统在冬季对COD、BOD5、TP和大肠菌群仍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对TN的去除效果较差。在实验条件下,COD和BOD5的降解主要发生在第一级湿地单元,TP和TN的降解主要发生在第三级湿地单元。三级串联湿地系统净化效果较佳的植物搭配是:第一级栽种水生美人蕉,第二级栽种再力花,第三级栽种菖蒲。  相似文献   

3.
人工湿地系统在寒冷地区的运行及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湿地作为一个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在全世界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受运行机理的限制,较低的气温对其净化效果影响很大。在低温时湿地的处理效果大幅下降,甚至会停止运行。结合高纬度地区人工湿地工程实例,通过对不同类型人工湿地在低温条件下对各种污染物去除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归纳了一些低温条件下人工湿地正常运行的方法及保温措施,对人工湿地系统在寒冷地区的设计、运行、维护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自行建造的人工湿地模型上,通过对污水厂初沉池出水的实际处理实验,测定不同植物湿地蒸发、蒸腾和对应的出水水质变化。探讨蒸发、蒸腾与环境影响因子的关系,研究蒸发、蒸腾变化对人工湿地中COD、TN、TP去除效果的影响,得出人工湿地蒸发、蒸腾的变化规律及其与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的关系。   相似文献   

5.
为系统探究北方低温地区多级复合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效果,以官厅水库黑土洼湿地系统示范工程为例,选取2008—2021年共14年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湿地系统整体净化效果,对比分析了稳定塘与人工湿地、表流湿地与潜流湿地净化效果。研究表明:黑土洼湿地对TN、NH3-N、NO3-N、TP、溶解性正磷酸盐磷、BOD5和CODMn去除率分别为53%、59%、52%、41%、39%、49%和21%;稳定塘与人工湿地净化效果差别较明显,稳定塘对TP、溶解性正磷酸盐磷去除效果较好,人工湿地对BOD5、CODMn及TN去除效果较好;潜流湿地和表流湿地的净化效果略有差别,相比较,潜流湿地对BOD5、CODMn及TN去除效果较好,对TP去除效果较差。研究结果可为北方低温地区湿地系统建设与运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不同基质和植物人工湿地净化效果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以高炉渣、瓜子片、碎石为基质,美人蕉、黑三棱草、野茭白为植被构建人工湿地模拟系统,对其净化效果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种植植物的湿地系统比未种植植物的湿地系统净化效果好,不同植物同种基质湿地系统对不同指标的净化效果各不相同,如不同植物对NH3-N和TN的净化效果从高到低顺序为:黑三棱草,美人蕉,野茭白;同种植物不同基质湿地系统对不同指标的净化效果也不同,不同基质对NH3-N和TN的净化效果从高到低顺序为:碎石,高炉渣,瓜子片。对NH3-N和TN浓度较高的污染环境,采用碎石为基质、黑三棱草为植被的人工湿地系统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对比研究了MBR与CW等两种工艺在农村污水处理中的特点,结合北京市房山区青龙湖镇焦各庄村及霞云岭乡四马台村等2座农村污水处理站实例,从占地面积、工程投资、处理效果、运行管理成本和维护管理等方面进行对比,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污水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8.
9.
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机理及效率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国内外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及人工湿地对有机物、氮、磷等的去除机理及效率,分析了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作为一种高效、节能、低投资、运行费用低、操作简单的污水处理技术在我国尤其是中小城镇及广大农村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废水处理中的人工湿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充分利用地下人工介质中栖息的植物、微生物、植物根系,以及介质所具有的物理、化学特性,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1.
人工湿地的适应性规划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士国  赵倩 《东北水利水电》2010,28(1):49-50,67
本文就湿地保护与恢复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同时针对所建人工湿地的目的,提出了运用生态设计理念对人工湿地进行适应性规划设计的原则与细节,以期为人工湿地的生态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运来  袁博宇 《中国水利》2006,(21):53-54,20
官厅水库黑土洼人工湿地系统经过一年多的运行,经历了严寒冬季的考验,获取了1万多组监测数据。通过对BOD5等指标去除率分析,人工湿地对Orth—D、TP、CODMn去除率较多,TN、NH4^+-N、NO^-3-N处理效果一般。建议二期工程进一步改进工艺,促进有机物的降解。  相似文献   

13.
垂直-水平流人工湿地系统除污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武汉汉阳桃花岛城市面源污染控制示范工程为依托,研究示范工程中垂直—水平流人工湿地系统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在人工湿地水力停留3 d的情况下,垂直—水平流人工湿系统对COD、SS、TP和TN均具有明显去除效果。其中,对COD、SS的去除率主要位于垂直流阶段,对TP和TN的去除率主要位于水平流阶段。水平流湿地中,种植黄花美人蕉的湿地单元对COD、TP和TN处理效果略高于种植鸢尾和红花美人蕉的湿地单元。  相似文献   

14.
15.
丹麦人工湿地技术治污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的范围广泛,包括氮、磷、悬浮物、有机物、微量元素、病原体等,其对污水的处理有十分复杂的净化机理.湿地中填料、微生物、植物3者协同作用,通过物理、化学及生化反应等过程实现污水的净化.通过丹麦人工湿地技术在污水治理中的实践应用与研究,分析了该项技术在温榆河流域污水治理的适用性及功能性,以求为温榆河流域污水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构建温榆河人工湿地系统初步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提出在北京市的温榆河绿色走廊建设中,建设流域人工湿地系统,强化水体的自净能力,还清水质,恢复生态系统的平衡,创造优美的城市水环境.  相似文献   

17.
在济南市玉清湖水库进水口处进行了潜流人工湿地对入库微污染河水的净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停留时间为1.5 d的条件下,两个不同单元床体对CODCr、TN的去除率均可达到30%~65%,对其他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也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8.
人工湿地植物生长特性及其对氮磷富集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室外盆栽实验研究了香蒲和梭鱼草两种湿地植物的生长特性及其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吸收富集能力,为深入研究湿地植物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提供依据。实验期间,香蒲和梭鱼草均能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正常生长,经过5个月的生长,两种植物的总生物量分别为6.65 kg/m2和10.83 kg/m2,约为栽种前的6倍和7倍。实验前,香蒲和梭鱼草根、茎、叶中TN的分布为叶>根>茎;TP在两种湿地植物组织中的分布均为叶>茎>根。实验结束后,香蒲和梭鱼草各组织中的TN、TP含量均明显下降,TN在梭鱼草组织中的分布仍为叶>根>茎,而香蒲组织中TN分布为根>叶>茎;两种植物组织中的TP分布为根>叶>茎。比较而言,梭鱼草具有较高的氮、磷积累量。  相似文献   

19.
人工湿地对滏阳河河水净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中不同植物对滏阳河受污染水体的净化作用,以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系统中各植物对受污染滏阳河河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湿地对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TN、TP、CODMn、凯氏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37.1%、26.3%、45.39%、57.8%、64.7%、43.9%,对受污染河水的净化效果显著。出水均达到GB 18918—2002Ⅲ类水排放标准,部分指标已达到一级A类标准。该成果可以应用到永年洼高效净污人工湿地系统示范工程中。通过分析发现部分指标的去除率较低,如硝酸盐氮的平均去除率仅为26.3%,故建议修建湿地系统示范性工程时使水流以S型向前推流,以增加水力停留时间,为各污染因子的吸收提供足够的反应时间,进而提高这些指标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人工湿地主要沉水植物金鱼藻(Ceratophyllumdemersum)、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黑藻(Hydrillaverticillata)以及菹草(Potamogetoncrispus)分解对水质的持续影响,进行室内分解模拟桶装试验。为了对比有无凋落物分解对水质的影响,对水体做了2种不同的处理,一组不放凋落物,其他各放一种凋落物,每种处理进行3例桶装试验,对温度、pH值、溶解氧、总溶解固体、电导率等指标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伴随着4种沉水植物凋落物的分解,水体指标会发生变化,pH值与溶解氧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总溶解固体和电导率均出现先上升后保持一定水平的趋势。不同沉水植物凋落物对水体的影响存在差异,4种植物凋落物对总溶解固体和电导率的影响顺序是金鱼藻(Ceratophyllumdemersum)、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黑藻(Hydrillaverticillata)、菹草(Potamogetoncrispus)。研究成果对制定水生植物利用和管理策略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