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城乡结合部作为城市与乡村的交错地带,与市区有着广泛的经济、社会、生态联系。文章以北京市为背景,分析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土地生态规划的重要意义,并指出北京市以生态城市作为城市的发展目标,将有助于克服城市化的无序发展给城乡结合部土地带来的诸多问题,进而推动城乡结合部土地生态利用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做好耕地保护工作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是检验和衡量耕地保护工作的根本尺度。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十五”期间的耕地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耕地保护工作要体现“三个代表”的要求。耕地资源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资源,耕地保护的根本目的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不断增强耕地财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首先,耕地保护工作必须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要始终把发展先进生产力放在工作的首位,充分发挥商场对耕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推动生产力的解放…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山东省土地资源的分析,指出山东省耕地形势日趋严峻,耕地保护工作压力大,并提出加强耕地保护工作的政策措施,强化土地普法教育;推进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简化程度;提高建设用地审批效率。  相似文献   

4.
城乡结合部作为城市与乡村的交错地带,与市区有着广泛的经济、社会、生态联系。文章以北京市为背景,分析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土地生态规划的重要意义,并指出北京市以生态城市作为城市的发展目标,将有助于克服城市化的无序发展给城乡结合部土地带来的诸多问题,进而推动城乡结合部土地生态利用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岱庄煤矿2000年建成投产,井田地处济宁市城北城乡结合部,地面村庄等建(构)筑物密集,村庄下压煤量高达80%。随着矿井多年的条带开采,产生遗留煤柱53个,造成呆滞储量900余万吨,加之城区扩建压覆资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宗杰 《资源与产业》2009,11(1):58-60
在简述永城市耕地资源概况、动态变化、生产潜力的基础上,分析了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耕地保护的重要性、基本思路、指导思想及耕地保护模式,总结耕地保护经验并提出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7.
“生存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热点,“人口、资源、环境与食物”的矛盾是全球性的问题。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资源。环境和粮食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耕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已成为资源保护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耕地保护工作十分重视,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耕地资源的保护仍然面临严峻形势,任务繁重。本文就耕地资源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耕地变动状况、特别是如何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耕地资源在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8.
杨良顺  朱明 《地矿测绘》2007,23(3):22-26
针对永仁县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指出了进行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的目的、意义;论述了耕地后备资源的类型、结构、数量、质量、分布及其有关的自然、经济、社会情况,以及基于RS、GIS技术进行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的过程和方法;总结了以往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合理开发、利用、整治、保护耕地后备资源的建议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多地少,保护耕地资源是全民族的大事,而煤炭资源的开采造成大量耕地资源的破坏。本文结合开滦集团公司唐山矿覆岩离层注浆减沉的应用实例,说明在高潜水位厚煤层开采矿区采用此技术可以有效的保护耕地资源,减少煤炭开采对耕地的破坏。  相似文献   

10.
耕地是粮食安全的基础,煤炭是能源安全的保障。我国煤炭和耕地资源分布重合的煤粮复合区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42.7%,煤炭开采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如何实现煤矿开采与耕地保护协同发展是我国煤粮复合区亟待解决的瓶颈难题。从平原煤粮复合区采动耕地损毁机理、采动耕地破坏程度评价、开采沉陷控制技术等3个方面分析了煤矿开采和耕地保护协同发展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耕地保护面积大、变形耐忍度高等特点,提出了一种面向煤矿开采和耕地保护协同发展的源头控制与修复治理有机结合的绿色开采区域性岩层及地表变形控制技术途径,建立了相应的地表变形预测及控制设计方法,并指出了平原煤粮复合区煤矿开采和耕地保护协同发展的重点研究方向:平原煤粮复合区耕地采损驱动机制、采煤沉陷耕地防护阈值体系、面向耕地保护的煤矿绿色开采区域沉陷协调控制理论与方法,以期推动煤粮主产复合区煤矿绿色开采与耕地保护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必然历史现象。城市规模的扩张是城市化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本文分析了南京市建成区的扩展和郊区的开发情况,以及近年来耕地减少的状况,指出南京的城市化过程导致了耕地的减少。并阐述了其减少的原因,同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必然历史现象.城市规模的扩张是城市化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本文分析了南京市建成区的扩展和郊区的开发情况,以及近年来耕地减少的状况,指出南京的城市化过程导致了耕地的减少。并阐述了其减少的原因,同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淮南市是重要的煤电基地。建国以来,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耕地主要用于粮食生产。本文分析了淮皇市棼地面临的形势即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以及使用的情况;煤电生产现状及趋势,提出煤电化基地建设和耕地资源保护利用应在开源节流、结构调整、科技投入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4.
淮南市是重要的煤电基地。建国以来,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耕地主要用于粮食生产。本文分析了淮南市耕地面临的形势即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以及使用的情况;煤电生产现状及趋势,提出煤电化基地建设和耕地资源保护利用应在开源节流、结构调整、科技投入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农用地价格评估的重要性,简要介绍剩余法的基本概念以及公式,并以河北省海兴县为例,简要探讨剩余法在土地征收中农用地估价的应用,在此基础上与现有收入水平下得到的征地补偿价相比较。实例研究证明,在征地补偿价格测算中运用剩余法不仅可以避免补偿价格偏低的现象,而且与基准地价有效的衔接起来,确保了城市周边地区征地价格与城市基准地价的连贯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1997—2004年城镇建设占用耕地对耕地减少和粮食安全的影响程度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建设占用耕地面积仅占耕地总减少面积的1/10,而其引起的粮食减产却占耕地减少引起的粮食总减产量的1/4强,说明了城镇建设占用耕地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威胁程度是巨大的。为控制城镇建设占用耕地,切实保护耕地,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必须转变我国传统的城市发展观和用地观,加强土地立法并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17.
城镇建设占用耕地与粮食安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我国1997-2004年城镇建设占用耕地对耕地减少和粮食安全的影响程度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建设占用耕地面积仅占耕地总减少面积的1/10,而其引起的粮食减产却占耕地减少引起的粮食总减产量的1/4强,说明了城镇建设占用耕地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威胁程度是巨大的。为控制城镇建设占用耕地,切实保护耕地。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必须转变我国传统的城市发展观和用地观,加强土地立法并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18.
益新煤矿作为鹤岗市唯一一座城郊型矿区,矿区范围内城市居民点用地分布较广,占矿区总面积的60%以上。由于开采历史悠久,地表建筑物破坏严重,随着煤炭资源的进一步开采,势必造成更加严重的生态破坏,必须通过土地复垦工程来改善矿区生态环境。考虑省级生态功能区划、园林城市建设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将研究区建设用地复垦为生态用地,作为过渡性用地类型。同时根据道路状况及周边环境状况等区位因素,将矿区内废弃居民点建设用地划分为3大主体生态功能区:观赏林区、生态林区、经济林区;对原土地利用类型为农用地的仍复垦为农用地。通过复垦功能分区研究,可以指导矿区复垦工程投资,改善鹤岗市生态环境,促进鹤岗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耕地的收益平衡体现耕地的经济生产能力。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一体性,未来耕地占补平衡不仅要考虑耕地质量的平衡,同时还要考虑耕地的收益平衡。本文依托河北省农用地分等定级的理论和成果,将耕地的收益作为耕地占补平衡折算的桥梁,建立一套区域内耕地经济收益占补平衡的测算方法体系,并以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在经济层面上确定了新的占、补耕地的换算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20.
基本农田建设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实现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寒地黑土区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和重要商品粮基地,该区域土壤肥沃,土地生产潜力巨大,但寒地、冻土等特殊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及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使该区在农业发展上表现出一定的不可持续性,影响黑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国家粮食安全,需要通过基本农田建设,提高土地质量,实现区域土地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海伦市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为例,探讨了基本农田建设的有效模式,把示范区建设和当地一般土地整理项目进行对比,结合区域特点,提出防治冻害、控制返浆、保育黑土等寒地黑土区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工程建设的技术方案和关键技术调控措施,以为该区域的基本农田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