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资源短缺和水土流失严重阻碍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缓解这两个问题,蓄水坑灌法应运而生,与其他果园灌溉方法相比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对蓄水坑灌法作了简要介绍,为这种新方法的进一步研究、推广、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德都县永发村地处小兴安岭南坡的丘陵区。过去由于盲目扩大“帮忙地”,到处毁林开荒,水土流失逐年加重,粮食单产只有192斤。而20年前在村西栽的60亩落叶松大部分长成为檩材,总造价达48.8万元。从对比中,他们看到了致富的出路,1983年退耕还林坡地1,000亩,实行承包到户,林粮间作;1984年又退耕还林1.200亩,加上荒坡地,共造林4,185亩,占现有耕地面积的38.5%,加快了控制水土流失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旱作农业蓄水保墒模式水土保持措施蓄水保土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旱作农业蓄水保墒模式研究"项目中的水土保持措施,运用"水保分析法"在分析现有措施、质量状况的基础上,确定各单项措施的拦蓄指标,并分别计算其蓄水保土效益。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植物措施蓄水保土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稀疏,坡陡沟深,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对黄土高原地区多年水土保持造林、种草和封坡禁牧等措施的蓄水保土效益及毁林毁草后水土保持效益减退情况进行的研究表明:沟谷林、沙棘林、人工林等均可有效地减少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具有较好的蓄水保土效益;森林被破坏对流域年径流总量影响较小,对径流年内分配影响较大;在黄土高塬沟壑区退耕地种植草木樨,可有效地减少冲刷量和径流量。  相似文献   

5.
紫花苜蓿根发达,根盘大,枝叶繁茂,郁闭度高,是一种优质的高蛋白牧草和水保草种。通过在径流小区对种与不种紫花苜蓿的坡地进行了长达3年内的18场暴雨的径流量,冲刷量的测试,结果表明:紫花苜蓿有较强的拦截地面径流,蓄水保土作用。  相似文献   

6.
山丘区坡地种植紫花苜蓿蓄水保土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花苜蓿根系发达、根盘大、枝叶繁茂,郁闭度高,是一种优质的高蛋白牧草和水保草种。通过在径流小区对种与不种紫花苜蓿的坡地进行了长达3年内的18场暴雨的径流量、冲刷量的测试,结果表明:紫花苜蓿有较强的拦截地面径流、蓄水保土作用。  相似文献   

7.
由于一九七五年三号台风的影响,八月五日至八日,河南中部洪汝河、沙颖河、唐白河等流域,发生了历史上特大暴雨,三天降雨达八百至一千毫米,其暴雨中心的泌阳、舞阳县交界处的林庄一带,降雨量达一千六百零五毫米。造成了山洪暴发,河水漫溢,库、塘崩溃,洪水泛滥,致使房屋例塌,农田淹没,交通中断,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重大损失。在毛主席、党中央的关怀下,根据农林部领导同志的指示,河南省农林局组织了驻马店地区林业局、洛阳林校、石漫滩、板桥、薄山三个国营林场等单位九个同志,从九月二十三日到十月二十一日,到驻马店地区的泌阳、确山、平玉、遂平和舞阳等水灾地区,就森林、树木在暴雨洪水期间对蓄水保土抗洪救灾的作用进行了调查。下面转载该调查报告的部  相似文献   

8.
钟希伟 《治淮》1999,(5):38-38
山庄小流域位于山东省五莲县西南部,属淮河流域,总面积39.3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26.24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66.8%,流域区内含16个行政村,9048口人,人均亩耕地2.3亩山场。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十年试验成果,介绍在东北长白山区的坡耕地实施新的垅作免耕法,利于保水、保土、保肥、增产。免耕法具有防蚀、高产、低耗等功能,这项试验成果,可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枣庄市栽培石榴的历史已逾千年,峄城区已形成10万亩石榴园的规模。石榴树根盘大,根系发达,侧根密布,可深扎土层数米,具有耐干旱、耐贫瘠、耐严寒和多年生的特点,很适合山丘区荒坡栽植;它枝叶繁茂,成树植株高1.0~3.5m,郁闭度高。每亩可产石榴600kg,经济效益达2400元。它不但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能很好地改善生态环境。为更好地  相似文献   

11.
实施蓄水保土深松耕法的原则与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实施蓄水保土深松耕法的实用原则与技术。  相似文献   

12.
周至县坡耕地农业耕作措施蓄水保土效益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养周 《陕西水利》2010,(2):148-149
以周至县坡耕地在不同的降雨、地面坡度条件下的蓄水保土效益为例,分析了不同农业耕作措施的蓄水保土效益和影响因素,提出了适宜的等高农业耕作措施。  相似文献   

13.
兰州市西果园沟流域采取治沟措施、治坡措施、坡沟兼治措施后,土地结构得到了合理调整,形成了完整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基本农田增加到0.15 hm~2/人,林地增加到668.83 hm~2,草地增加到126.19 hm~2。治理程度由治理前的32.73%提高到77.07%,流域侵蚀模数由5 900 t/(km~2·a)下降到1 535 t/(km~2·a),拦蓄泥沙效率达到73.98%,土壤侵蚀强度明显下降,流域内的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取得了显著的蓄水保土效益。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塬沟壑区两种牧草蓄水保土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晓玲 《人民黄河》2012,34(4):81-83
为了分析黄土高塬沟壑区牧草对蓄水保土的作用,在南小河沟范家山设置了牧场草区、金皇后苜蓿区和对比区,并进行了径流试验,观测了各小区的径流量、含沙量、冲刷量、土壤含水率和耗水强度等。结果表明:牧场草区、金皇后苜蓿区的径流量、含沙量、冲刷量均比对比区小,牧场草区、金皇后苜蓿区比对比区径流含沙量分别减少36.09%5、5.65%,牧场草区、金皇后苜蓿区冲刷量比对比区分别减少53.32%6、9.93%。牧场草区、金皇后苜蓿区耗水强度与对比区相同,但土壤含水率比对比区大。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池州市肖坑河小流域,自1998年8月被长江水利委员会列为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试点后,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治理开发工作围绕防治水土流失和发展当地经济为指导思,开展以抓好梯田为主的“蓄水保土工程”;以茶叶为龙头的致富工程;以封山育林为主的“生态工程”;以河道整治为主的“保安工程”;以套秧、间作为主的“科技示范工程”,实行综合治理,立体开发。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实现了蓄水保土、绿化山河、主导产业三位一体,协调并进行的建设目标,使综合治理工作走上了“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规模治理、区域化开发,集约化经营,产为化发展的“希望之路、发展之路、振兴之路”。  相似文献   

16.
国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 T15 774— 1995 )中关于“水土保持基础效益的计算”提出的各项水土保持措施蓄水保土效益计算的基本方法 ,其特征参数都需要实测确定 ,但对于绝大多数前期或初期项目 ,尤其是尚未实施的项目 (如规划、初设等 ) ,由于缺乏资料而无法确定合适的特征参数。以皇甫川流域五分地及五不进沟试验区的 3个土类区为代表 ,通过 1996~ 1998年的观测资料分析 ,提出灌木林和人工草地蓄水保土效益计算的简洁方法。  相似文献   

17.
水土保持科学研究的核心是建立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对于蓄水保土机理的研究可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全面规划提供可靠依据。辽西地区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和原生植被破坏比较严重,通过多年的治理目前已逐渐形成坡耕地改造、荒山植被重建、生态型小河道与沟壑治理等多模式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对辽西地区水土流失防治技术进行了科学的总结和深入的探讨,并进一步研究了其蓄水保土机理,以期为促进该区域水土流失治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蓄水坑灌是一种新型的果林节水灌溉方法,为合理确定灌水量,进行了田间不同灌水量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试验。试验以灌水量为控制因子,设300、200、100 L/棵3种灌水量水平,研究不同灌水量条件下的果树土壤水分垂向、径向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不同灌水量条件下,土壤含水率增量在垂向上的变化趋势一致,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同一深度范围,灌水量越大,土壤含水率增量也越大;不同灌水量条件下的土壤含水率增量在径向上的分布无明显差异,均呈现以蓄水坑为中心向两侧递减、土壤含水率增量在蓄水坑附近最大的特征;同深度的土壤含水率和土体湿润范围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小,最大土壤含水率也随时间推移而减小。  相似文献   

19.
《人民黄河》2013,(9):97-99
蓄水坑灌的坑壁蒸发是蓄水坑灌果园棵间蒸发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微型蒸渗仪测定坑壁蒸发量,对单坑内坑壁不同深度蒸发变化规律和不同坑深坑壁蒸发变化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灌溉后,蓄水坑坑壁蒸发强度随时间呈先增大后逐步减小;距地表不同深度的坑壁蒸发强度不同,随距地表距离增大而减小,但是坑深40 cm的蓄水坑变化并不明显;不同坑深同一深度处坑壁蒸发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一致,蒸发强度基本相等;坑深60 cm和坑深40 cm的单坑日蒸发量变化趋势一致,单坑日蒸发量随坑深增大而增大,前者坑壁累计蒸发量是后者的1.44倍。  相似文献   

20.
蓄水坑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周青云  孙西欢  康绍忠 《水利学报》2006,37(3):0342-0347
本文以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理论为基础,根据蓄水坑灌法土壤水分入渗的特点,建立了蓄水坑灌条件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并用有限差分法进行求解。同时用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并用模型计算结果分析了蓄水坑灌条件下土壤初始含水率对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能为蓄水坑灌法的合理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