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骑楼是我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近代建筑形态,也是厦门、漳州、泉州等闽南城镇富有地方特色的城镇建筑风貌,一直受到当地各界人士的喜爱。近年来,厦门、漳州、泉州等地在进行商业街规划和建筑设计中,有关政府部门都明确提出要引入骑楼的空间设计。许多开发商和设计师也在许多建筑作品中自发地运用了骑楼建筑造型的构图语汇。笔者在从事建筑设计中,也一直在探索,深深感到,只有真正熟悉和了解骑楼的本质要素,才能做到其风格的传承。本文试图从比较厦门、漳州、泉州闽南三地近代骑楼建筑的空间特色,分析骑楼空间形态的各种元素以及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2.
厦门作为闽南中心城镇的历史并不长,但是仍然拥有为数不少的近代历史建筑,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厦门最著名的是号称“万国建筑博物馆”的海上花园—鼓浪屿,而每当游客经过前往鼓浪屿的必经之路—中山路时,就会被街道两旁风格独特的骑楼所吸引,那些起伏的骑楼轮廓线、形态各异的山花、极富韵律的连排窗、精致的花饰细部以及典雅的色彩……构成了人们强烈的城市形态意向(见图1、2)。厦门近代骑楼街区作为当地的历史风貌地段,一直受到各界人士的喜爱和关注。许多市民对这些充满南洋风情的历史长街有着一种格外的亲切感和归属感。研究厦门…  相似文献   

3.
陈志宏 《华中建筑》2006,24(11):189-192
通过对近代骑楼源起不同观点的多角度剖析,从骑楼单体与骑楼街道两个层面.研究闽南传木椅楼与近代骑楼在建筑类型上的差异及其演变特征.论证骑楼是沿街建筑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在近代,骑楼主要是作为城镇街屋改造的一种方式.并探讨近代骑楼的规划建造方式与骑楼制度形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陈睿 《山西建筑》2010,36(9):27-28
从地理、文化、环境心理与历史因素等方面对广州骑楼的产生、发展和衰落进行了分析,表述了骑楼建筑与社会发展中旧城改造之间的矛盾及自己的一些看法,指出现代都市发展变迁中,对广州骑楼进行保护和改善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广州骑楼文化与城市交通李小静,潘安类与城市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社会群体行为与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宏观上看,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街区空间、绿色空间、广场空间。其中,街区空间的变化最丰富,受到社会群体行为影响也最大。历史条件、文...  相似文献   

6.
谢鸿权 《华中建筑》2005,23(5):162-165
影响漳州、厦门、泉州近代城市变迁的因素,主要有近代社会变革力量及传统文化积淀,政治、经济及传统文化的不同侧重促成了闽南三城风貌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南宁骑楼街区的历史渊源及现状,并对南宁骑楼街区做了现场调研,深入研究分析了南宁骑楼街区整体风貌及建筑单体的立面特征,总结性地提出了对城市传统风貌保护和继承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广州和厦门位于我国南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二者分别为岭南地区和闽南地区的代表城市,在近代殖民历史、商贸传统、地方文化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两地的近代骑楼街道及骑楼建筑在产生时间和表现形式上有诸多共同点,却有着更多差异之处。文章通过广州及厦门两地近代骑楼街道及骑楼建筑的比较研究,并对相似性及差异性存在的内在原因的探究分析,对于理解近代中国城市建筑的嬗变,把握两地城市典型街道建筑——骑楼建筑与骑楼建筑的形成、发展、特征及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林冲 《华中建筑》2005,23(Z1):114-116
广州近代骑楼的发展,事实上是跟随城市建设的都市规划而发展起来的,该文是透过相关建筑法令的基础研究作为出发点进行调查研究,藉以了解其产生的背景以及发展过程.透过骑楼研究可以还原建构东南沿海近代都市空间原有面貌,并审慎思考其历史意义,对于近代都市的发展、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骑楼文化的形成、发展、衰败和复兴过程并分析了其原因,论述了保护传统骑楼文化的可行性,结合实际展望骑楼文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7,(24)
自古以来,人类就会利用衣服的颜色装扮自己。作为服装最重要的三要素之一,色彩一直是引领服装流行的风向标。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寓意与作用,不同的地域文化孕育不同的流行色彩。该文主要从不同地域的服装色彩的作用、服装色彩的流行趋势、服装色彩的指导意义等方面分析服装流行色彩的地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刘典典 《福建建筑》2011,(12):28-33
通过对传统闽南建筑的分析,笔者归纳出传统闽南建筑在空间、外形、材质这三方面表现的特征,并由此推导出大众对于建筑地域性设计的认同规律。借由此规律,笔者对当代闽南建筑地域性设计实例进行分类分析,并提出当代闽南建筑地域性设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谢璇  骆建云  周霞 《华中建筑》2001,19(4):79-81
广州对旧城区中的传统骑楼商业街的改造,经历了从成片拆掉到对典型商业街保护修整的尝试,透过现象分析骑楼街区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探讨对其保护应以尊重传统街区的历史环境氛围为出发点,以一种动态,多方面综合的方式,促进传统骑楼街区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广州骑楼商业街特色的保护与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州历史街区的骑楼建筑是岭南城市商住民居的典型。保护好传统骑楼商业街,是维系广州城市风貌特色,城市文化地方性的重要举措。 1 广州人钟情骑楼商业街 广州市规划院曾对480名市民作过一项问卷调查,试图了解市民对骑楼街保护的意见,结论是50%的人认为应保留,只有15.7%的人认为没有必要。对骑楼街能否代表广州传统商业街特色的问题,31.2%的人认为“完全反映”,61.2%的人认为“部分反映”。将两个旧城传统骑楼商业街与一个大型百货购物中心并列让市民选择,对前二者喜爱程度分别为42.3%(北京路),43.8%(上、下九  相似文献   

15.
徐升 《城建档案》2006,(2):50-51
这是广州的上下九街,它就像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城隍庙、南京的夫子庙一样,是广州最有影响的传统商业街,但是这条街还有它另一个特色,这就是它与众不同的建筑骑楼。  相似文献   

16.
广州骑楼商业街的文化复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宏烈 《规划师》1998,14(3):60-63
1骑楼商业街的文化效应顺着广州城市文化脉络梳理下来,现存的历史街区多为中国近代史上形成的骑楼式商业街,虽历经沧桑,却依然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顽强地存活着。由于特殊的地理区位,广州很早就成为西南各省货物的集合场所,南洋各埠交通门户。据40年代统计,广州经商人口  相似文献   

17.
骑楼建筑在广州产生的原因,殖民统治和殖民文化的移入是诱因,骑楼这种建筑形态在广州和传统的檐廊建筑形态的结合生根有它的必然性,这和广州独特的地域环境、气候条件以及开放通商口岸的等因素是密不可分的,骑楼的空间形态很好地满足人们的各种功能诉求,然而促使骑楼建筑发展到初具规模,市政公所的政策主导因素是分不开的。政策的出台源于城市改良的需求,都市改造和城市建设为骑楼发展提供了空间和平台。随着骑楼建筑规模的形成,人们对这种合理的空间形态的认同,在根本上改变了以往的城市空间形象、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如此也衍生出独特的骑楼文化和生活方式,一大批非常有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项目也伴随着骑楼的发展而发展普及,形成独特的城市文化。连绵的骑楼及骑楼底下繁华的商住交替的景象给很多第一次到广州的客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单体建筑及建筑组群的外部空间对研究闽南地区乃至亚太地区热带亚热带环境下的城市外部空间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闽南传统建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埕与骑楼两种外部空间的分析,从功能形态、产生背景等方面阐述了埕与骑楼从最初的单体间的过渡空间到组合形成大埕、骑楼街区等外部公共空间的过程,以及两者对闽南传统建筑单体外部空间影响和由此产生的城市外部空间的变化,希望通过研究完善两者之间的联系以及两者在闽南近现代建筑演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把握代表地域性的骑楼在再次地域化的进程中所受到的影响因素,进而对闽南地区外部空间的研究做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生活高速发展的今天,历史遗留的保护建筑,尤其是承载了文化与信仰的建筑,在面临着物质与思潮激进的发展下,该如何在特定的区域做出适当的改造,成为亟待积极解决的问题。那些已经做出修改的建筑是否适合当代社会生活,是否做到了文化承继功能延续拓展,也是应当探讨的话题。文章通过对广州市怀圣寺的调研观察,通过对其历史旧貌与现今风貌的对比观察,分析文化交融与时代发展对其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三旧改造”的推行,要处理好广州的历史文化风貌保护方面的问题。而在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中,历史文化风貌的保护作为一个重要方面,其延续应得到社会应有的重视。本文从城中村历史文化风貌的共性与差异分析入手,阐述其保护的重要性。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城中村改造的历史文化风貌保护措施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