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以建设"两型社会"为目标,结合参与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长沙大河西先导区规划等相关规划的工作实践与体会,形成"两型社会"背景下长株潭规划建设体系创新的初步思考,以期对"两型社会"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在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如何科学合理的确定控规指标体系,以提高规划实施管理的适应性、效率性和控制、引导功能?本文在概述了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与规划内涵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内容构成、确定的原则与方法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两型社会"建设对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确定的新要求,从划分地块、科学赋值等四个方面阐述了两型社会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标体系确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朱婷 《华中建筑》2010,28(10):125-129
国家提出两型社会建设目标已有近5年,社会各界也围绕两型社会的建设提出了众多的理论与方法。该文结合湖北省孝感市两型社会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分析孝感市两型社会的发展机遇及挑战,提出孝感市两型社会发展目标,并结合具体的规划实践揭示出两型社会概念背景下的城市规划思维转变。  相似文献   

4.
高洁 《中外建筑》2013,(10):112-113
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是当代规划设计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两型社会”的提出对我国的城市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更科学的要求。本文以长沙梅溪湖为例,在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的理念下进行实践并积累经验,以此为其他类似的案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朱喜钢 《规划师》2012,28(8):5-8
"两型社会"建设是我国社会转型发展的新要求与目标,也是应对快速城市化与工业化的新战略诉求。从规划的视角解读"两型社会"建设的内涵,可以理解为必须构建一种集约型的空间模式,其特征表现为整体性、公平性和可持续性。"两型社会"的建设必将引领规划的全面转型,包括四个方向:从"城市型"到"城乡统筹型",从"外延扩张型"到"内涵提升型",从"空间型"到"综合型",从"孤立型"到"协调型"。在此过程中,规划师的社会角色也将从"技术专家"向"公众价值的倡导者"转变,因而将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6.
发展绿色建筑,是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基于现阶段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文章对低碳生态城市和绿色的内涵作了简要概述,分析了当前绿色建筑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并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基础,按流程详细阐述了绿色建筑规划方法的构建,以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林琳  韩泽华 《城市住宅》2021,28(7):153-154
当前,我国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工作,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医疗、教育及就业等方面的优势明显增加,城市人口数量激增.从中小城市角度来说,人口增加使城市交通承受的压力明显加大,而且城市生态环境受到的破坏越发严重.为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切实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中小城市必须从实际出发,完成绿色交通规划方案的制定工作,使交通生态环境达...  相似文献   

8.
绿色住宅对于建设"两型社会"、促进生态文明、快速转变长沙传统的发展方式和城乡住宅粗放式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两型社会背景下长沙绿色住宅发展现状,指出具有的竞争优势、劣势及潜在机会对构建SWOT矩阵并制定扭转型发展战略,提出发展策略,推动长沙绿色住宅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规划师》2016,(6)
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与物流网时代的到来,使陆港成为国际贸易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出后,我国出现了新一轮的陆港建设热潮,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郑州国际陆港第二站点(上街)作为郑州国际陆港的重要组成部分及与沿海港口联系紧密的联营合作子母港,对其规划建设有助于发挥其作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物流集散节点枢纽的作用。郑州国际陆港第二站点(上街)规划在分析区域发展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布局功能空间、有效梳理内外交通、统筹布局景观要素及构建综合支撑系统,将其打造成为主要承担工业生产原材料物流集散的第五代综合性工业物流陆港及综合、便捷、绿色、智慧的新型多式联运国际商贸物流枢纽,以期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发达地区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从"增量扩张"向"存量规划"转变.文章以合肥市老市政府片区城市更新为例,通过实践案例介绍,分析并总结了当前大城市存量规划过程与中心区更新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探讨整体设计策略,希望为其他老城中心区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城市更新与活力塑造方法.  相似文献   

11.
结合气候条件提升热舒适性是建筑节能技术值得注意的问题。针对湘北地区的气候特点,提出了在此气候条件下应采用的适宜技术,建造舒适住宅。阐述了该技术的可操作性,及对今后湘北地区住宅设计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邵俊  周均清 《华中建筑》2014,(1):103-106
该文探讨了城镇化质量的内涵及意义,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从经济产业发展质量(经济规模、经济活跃度、产业结构水平)、城市公共服务质量(城镇规模、设施供给、公共服务)和城乡公平发展质量(公共福利、城乡收入及服务差距、生态环境)三方面,构建武汉城市圈城镇化质量的评价体系。评价结果显示,武汉城市圈城镇化发展差异大,质量普遍不高;部分县市区经济产业发展、城市公共服务和城乡公平发展欠平衡;城市公共产品供给赶不上城镇人口聚集速度;城乡差距明显,阻碍城乡社会公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10)
如今经济发展迅速、资源开发过度、环境污染严重,"两型社会"建设的提出,对包装的绿色化、生态化构建具有指导性的意义。越来越多的人们在经历全球变暖、环境污染后发现关注环境、节约资源的重要性,也意识到生态包装设计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蒋祺  蒋建湘 《中外建筑》2009,(10):83-86
本文在分析解读长株潭城市群指标体系、建设部颁布的城市总体规划指标体系、国内已有的各类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基础上,结合长沙自身特点和实际,对照“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从经济、社会人文、资源、环境四个方面对“两型社会”城乡总体规划指标体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城市滨水景观是城市景观环境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实际,从景观设计的角度,详细阐述了节能和生态低碳理念下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思路和设计要点,并结合实例,对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特色进行了剖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城市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中小城市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中坚力量。交通与城市相辅相成,交通是城市的主要骨架,城市交通的发展关系着城市社会经济运行的好坏。中小城市的绿色交通发展更应注重人、城市、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本文基于生态文明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初步提出绿色交通规划的系统方法,中小城市选择慢行、公共交通发展模式是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建立“生态补偿激励机制”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项重要选择。 一、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就是运用科学发展的理念,由政府建立有利于实施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政策支持系统,鼓励地方、食业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在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村庄发展同时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文章以绿色安全理念为原则构建村庄的规划策略,探讨如何解决村庄面临的实际问题,助力村庄发展。任何村庄的发展都要建立在安全的村庄环境之上,灾害的发生将使村庄蒙受严重的损失,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因此制定村庄的发展策略一定要充分考虑安全防灾原则,将绿色安全的理念贯穿到村庄的发展建设当中,在此基础上解决村庄人口不断外流,产业发展缓慢,村庄发展动力不足,村庄生态环境保持不佳等造成的村庄衰败问题,逐步实现村庄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永红  邹兵 《规划师》2012,(8):18-22
城市总体规划的转型应更多地体现在实施上,因为地方政府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实施机制,以便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需要。在"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深圳市总体规划的实施转型探索包括:从城市总体规划到近期建设规划,有效应对土地与空间、资源、人口、环境的"四个难以为继"问题;从近期建设规划到年度实施计划,深化指导规划管理工作,探索"两型社会"建设新手段;从年度实施计划到城市发展单元,实现多方协作,深化落实"两型社会"建设要求。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背景下苏南乡村生态营建规划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五大目标之一,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关键,而生态营建则是实现乡村生态宜居、振兴发展的有效途径与重要抓手。文章以城乡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的苏南乡村为例,厘清乡村振兴目标与"自然—文化—经济"复合生态系统之间的要素关系,解析当前苏南乡村生态营建存在的问题,从规划视域、规划手段和规划内容三方面剖析其规划诱因,并分类型、多维度、多层次提出规划策略,以期指导苏南乡村生态营建实践,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