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人口迁移,以及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工业布局调整等原因,古村落逐步衰败下来。随着国家对文化自信以及留住乡愁的大力倡导,近些年来,社会各界对古村落的保护与改造愈加重视。然而,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兴起,村落保护利用过程中过度的逐利倾向日益突出,导致古村落风貌遭到破坏,历史记忆丢失。该文以贾家古村传统空间重建为例,从该村落传统空间现状出发,引入蒙太奇设计手法,从整体的空间关系、整合记忆等角度总结重建策略,为古村落旅游发展中的传统空间保护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本论文研究对象是江苏省镇江市东乡地区保存较好的古村落,通过实地调研测绘以及相关文献查阅等方法,从自然环境、人文历史、村落选址、聚落空间特点及村落历史建筑等方面深入的分析,以葛村的保护为案例,展现东乡地区古村落独特的历史、村落形态和乡土文化,分析古村落在保护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对其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进行了探索,以期延续东乡地区古村落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传统村落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其保护与传承的方法一直广受关注。相关的方法多为"静态"保护,而忽略了"动态"发展的要求。文章以皖南黟县古村落空间环境为对象,从环境心理学的方法出发梳理对传统村落空间环境的认知途径,从人的感知及心理、行为角度探寻适用于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的方法,以期用来科学指导传统村落传承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古村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根基,是历史信息的真实记载,新农村建设中的古村落保护是当前规划界面-庙的一个紧迫而严峻的新课题。在苏州西山镇三个古村落的保护与村庄建设规划中,我们对古村落特色空间格局的保护与延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其特色空间格局下的村落产业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策划,改变了以往只对单个古村落进行物质空间保护的思路,而是根据各村落的区位联系和产业特色,提出了古村落区域整体保护策略,希望形成具有强大优势的“古村落区域”,实现“在保护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更好地保护”的良性循环。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使得古村落空间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更加合理、公平、有效,使得新农村建设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切实保护古村落的人文精神与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5.
陈哲  程世丹 《华中建筑》2020,38(8):62-65
传统村落的外在表现是由各种因素相互影响而产生的结果,同时人文与自然因素的长期相互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传统古村落的村落空间形态。运用空间句法理论与Depthmap软件模拟结合的方法,对传统古村落公共空间形态进行解析。以江西省金溪县竹桥村为例,从理性的角度对传统古村落公共空间进行观察与解读,同时探寻村民活动与村落公共空间形态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传统古村落的保护与更新提供一定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苏州西山三个古村落特色空间格局保护与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村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根基,是历史信息的真实记载,新农村建设中的古村落儇护是当前规划界面临的一个紧迫而严峻的新课题,在苏州西山镇三个古村落的保护与村庄建设规划中,我们对古村落特色空间格局的保护与延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其特色空间格局下的村落产业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策划,改变了以往只对单个古村落进行物质空间保护的思路,而是根据各村落的区位联系和产业特色,提出了古村落区域整体保护策略,希望形成具有强大优势的"古村落区域",实现"在保护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更好地保护"的良性循环.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使得古村落空间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更加合理、公平、有效,使得新农村建设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切实保护古村落的人文精神与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7.
苏平 《华中建筑》2012,30(6):116-119
文章从公共空间的视角,提出以“场所重建”为特征的岭南古村落有机更新策略,探讨在现实环境背景下岭南古村落的可持续自我修复模式和规划引导方法。以南湾古村保护规划为例对更新策略的具体内容进行研究,在分析南湾古村的水乡自然要素、村落形态要素、民俗活动要素等珠三角历史村落关键场所特色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滨水环境的重塑、村落形态的完善、社区空间的复兴等角度总结保护更新规划的总体思路和实施手段。  相似文献   

8.
耗散结构理论关于系统结构演化的涨落与古村落肌理保护与更新存在一致性。文章针对传统肌理受到明显干扰的杭州建德市李村村古村落,从耗散结构理论视角探讨古村落肌理保护与更新问题。通过梳理其传统肌理要素,分析村落空间形态的涨落,面对保护与发展的困境,提出了4点具体对策:控制系统开放条件,保持古村落独特性;重视内部各肌理非线性作用,推动村落肌理有机更新;控制村落系统涨落秩序,以"涨""落"引导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强调系统自组织,加强社区内部管理。  相似文献   

9.
历史村落作为最传统的聚居空间,是中国传统宗族文化延续的载体,其物质空间、文化空间和社会空间均体现了独特的宗族文化内涵。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失等因素的影响,历史村落逐渐衰落,宗族文化也面临着消亡的威胁。本文以南京市溧水区和凤镇诸家古村为例,探讨历史村落以宗族文化为背景的文化内涵,在宗族文化价值评估的基础上,构建历史村落中宗族文化的保护框架;从延续宗族文化脉络和满足现实发展需求的角度出发,从历史村落的合理定位、传统聚落空间的渐进更新、历史文化遗存的再利用三个方面探讨历史村落中宗族文化再利用的途径和措施。通过宗族文化的保护和再利用,保护诸家古村的风貌特色、突出本土风情、彰显古村活力,实现历史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浮梁旧城村为例对传统村落整体性保护策略进行探究。面对当今传统村落保护与规划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笔者结合浮梁古村现状进行分析,梳理归纳出四点普遍特征,并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方式进行了思考。笔者基于浮梁古村自身条件及资源优势,提出了在规划理念上遵循历史沿革、在区域空间上配合产业协调及在文脉内涵上推动整合提升三方面的对于传统村落整体性保护的新要求,突出了古村落街巷、空间、产业及文化等各要素在发展过程中的内在联系和协同作用,强调了在传统村落保护过程中文脉传承整体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复兴。  相似文献   

11.
古村落公共空间的发展质量与村落文明的延续具有密切的联系,对村落公共空间形成、发展及变迁机制的研究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以徽州古村落为例,实地考察分析公共空间的演变机制,提出外部经济资源的介入与组织形式的改变致使村民行为活动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而经济、社会、文化结构稳定性的相继打破成为村落公共空间发展变迁的主因所在,也加剧了历史文化村落中公共交流的萎缩和文化认同感的缺失。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发展的相关建议,旨在使村落公共空间的留存与社会经济发展得以契合,传统优秀文化充分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2.
在城市化进程中,村落的变迁是无法忽视的社会事实。本文以重庆北碚金刚碑古村落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历史渊源、空间村落形态以及人文特征进行调查比较,分析了当前规划以及现状,并提出针对城市边缘古村落进行保护性规划时,应考虑文物管理保护部门及当地居民参与规划、规划目标由单维向多维转变、保护资金来源以及古村落的保护规划功能确定等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北京西部山区分布有上百座村落,其中相当一部分村落都具有深厚的历史,包含了京西地区丰富的聚落文化。该文以门头沟区的数十个古村落为重点研究样本,以村落空间为研究对象,基于ASTER GDEM数据库和Global Mapper、Arc GIS等量化分析工具,从海拔、地势、坡向、建筑密度分布等若干角度加以分析,对古村落的空间分布、平面结构等层面进行量化研究,总结出具有京西地域性特征的村落空间规律,借以补充完善京西古村落研究领域的相关成果。  相似文献   

14.
为加强对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我国开始研究与发扬古村落文化,传统村落发展反映了我国历史文化与传统文明的不断进步。传统村落展现当地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风貌,同时反映出村落与人类文明息息相关,从空间句法的角度,运用数字化分析对大梁江村落的空间形态进行梳理,包括村落公共空间形态和建筑功能与空间构成的关系,得出村落的空间形态特征及空间结构与人类的行为活动和建筑所具备的功能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陈蕾  肖哲  刘凌云 《华中建筑》2020,38(8):122-127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村落空间的保护与修复成为当代乡村发展的重要议题,而山涧型历史村落作为我国分布较广并具有典型空间特征的村落,在历史村落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该文结合田野调查和卫星遥感等方法,从古村落格局、街巷院落、单体建筑三个尺度,对甬南山涧型村落的空间特征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这类历史村落在保护与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空间问题以及形成的原因。最后,以宁波上周村空间修复为例,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给出了空间修复相对应的方法手段,为甬南山涧型历史村落空间修复工作提供一条可持续探索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宋晟溥 《城市建筑》2021,(16):85-88,110
本文以庙前镇中田村为例,通过文献阅读和实地调研了解古村落的保护现状,剖析其存在的问题.继而从原真性保护、居民参与、文化认同3个方面提出静态保护与动态保护相结合的古村落活态化保护策略,以协调居民与村落保护的矛盾,最大限度地传承和保护古村落,实现其可持续发展,为类似古村落民居的保护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理性参考.  相似文献   

17.
山西襄汾丁村古村落民居活态化保护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西襄汾丁村古村落进行实地调研,总结其保护经验,剖析其存在的问题,阐释古村落民居保护的特殊意义,进而尝试构建“与古-为新”型民居活态化保护与更新的方法,并且从原真性保护、居民参与、文化认同三个方面提出保护策略,将最大程度地保护和延续传统古村落中历史文化的精髓,协调居民与村落保护的矛盾,包容更为丰富的村落功能,为古村落民居的科学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从历史风貌空间格局和民居院落布局两个方面,分析了大寨传统村落的典型特征,研究表明在“农业学大寨”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大寨传统村落不同于一般的传统古村落,是典型集体主义公有制村落空间的代表。为确保大寨村作为大寨精神核心物质载体的完整性,文中提出以大寨村域为范围打造大寨聚落博物馆,为大寨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思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江南地区的天台县城分布着大量的村落,其中一些乡村聚落形成了极富地域特色的村落空间形态.在此以天台县山头郑村为例,经过实地调研与测绘,研究了山头郑村村落空间形态的发展转变和其中的供销所、明清四合院、民国洋楼等特色建筑,阐述了村落空间形态在乡村发展转型过程中的演变机理,并提出了今后对古村落空间形态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20.
古村落是乡愁乡韵的良好载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古村落是记得住的乡愁乡韵.近年以来,各地为加强传统村落保护、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然而,目前传统村落保护的形势仍然很严峻,特别是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传统村落保护面临着发展模式单一、保护资金短缺、因无序开发导致自然风貌和环境遭到破坏等诸多矛盾和问题,一批传统村落的风水格局、乡土建筑、历史古迹、自然宁静的自然环境以及淳朴的人文环境等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有的传统村落甚至面临着消亡的威胁,一拥而上的"仿古建筑、小吃一条街"的疯狂"造街"就是证明,一些传统村落的乡愁韵味被搞得不伦不类,这显然与我国古村落的保护利用方向背道而驰.当前我国传统村落面临自然衰败和损毁,建设性破坏时有发生、村落经济发展水平低等问题,一旦遭受破坏,再难恢复原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