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六朝建康是南京史上首次以都城建置而大规模建设的开端,作为国都达360年,始自公元229年至589年止.作为古都之一,虽有悠久历史,但关于其建城状况、空间形态的共识鲜见,本文以空间研究为目的,以尺度研究为切入点,以文献资料、现实地理、考古发现以及前人研究成果为基础,对六朝建康都城的空间形制作出一种探索,并探讨其规划意义上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佛教源于印度,传入中国后不断发展演化,形成了特有的中国佛教建筑文化。其中佛寺山门牌坊又是佛教建筑文化瑰宝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论文以建筑语言系统解读佛寺山门牌坊建筑,多角度剖析隐藏在其背后的深刻义理。从研究佛寺山门牌坊建筑的历史沿革切入,紧接着以柱式、面阔、檐层、屋顶形式以及结构型式来阐述其多种分类,最后从形体语种、色彩语种、肌理语种讨论了佛寺山门牌坊形态语系,从佛寺空间序幕前导、彰显佛寺宗教门第以及衬托佛寺主体殿堂三块内容探讨其空间语意。  相似文献   

3.
浅析中国佛寺的文化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青  郑洁平 《山西建筑》2007,33(18):7-8
指出作为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在传入中国以后,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和建筑语汇,形成了独特的建筑形制,从佛寺的由来,儒家和道教思想对佛教的影响、世俗观念的融入以及佛塔的演变几个不同的方面,对中国佛寺的文化进行了阐述,从而更进一步地了解佛寺文化。  相似文献   

4.
由历史都城的中轴线设计想到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锋 《城市规划》2003,27(4):75-78
一个在历史上长期作为全国都城的城市 (以下姑且称之为X市 )正在组织城市中轴线的研究和设计 ,最近听到一些同志议论此事时 ,有的同志提出中轴线是历史上封建皇权和等级制度的象征 ,现在再来大做文章 ,是否有必要 ,如何以“代表先进文化”的理念来认识 ?而有的同志认为任何大城市特别是首都城市都需要以一个宏大的景观来做空间上的表现 ,见仁见智 ,各有道理。我没有参与X市城市中轴线的研究和设计 ,对其设计意图和具体情况未知其详。但使我感兴趣的是 ,几个同志的一番讨论实际上提出了两个互相关联的问题 ,即如何认识历史上形成的建筑和城…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日本都城规划建设和发展演化有着自身特点,文章通过一些史实案例的介绍,澄清了人们有关日本都城规划建设的一些习惯看法。  相似文献   

6.
文章选取北京西郊佛寺园林为整体研究对象,根据史料辨析其历史沿革,归纳统计现存佛寺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分类和总结其基本特征,旨在了解北京西郊佛寺园林这一典型园林整体的现况,以利于更好地保护发展,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地方发展变化的见证,是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历史文化街区存在着基础设施条件差、环境脏乱、保护不力或者开发过度等一系列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
迁糯佛寺位于云南省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以下简称景谷县)境内,距县城65公里。该寺始建于清乾隆43年(1778年),经历代营修保存尚好。佛殿坐西朝东,山门坐北朝南,经堂在佛殿右前方,于西边开小门楼,  相似文献   

9.
10.
开放的都城     
在现有国家都城(地区中心城市)相关文献中,主要关注于都城规划宏大的社会理想和充满纪念性的行政建筑群的讨论,这种从空间形态以及建筑与大众沟通清晰性方面的讨论,往往遮盖了都城行政区域之外部分所存在的大众现实问题。来自社会学科的检讨和批评声音,虽然弥补了规划和建筑学科的盲点,指出了此类问题,但却无法提出一条对于建筑师专业角色而言有效的操作路径。文章试图介绍开放城市这一独特的社区实验项目,寻找值得借鉴的经验,从社区组织中建筑专业的参与模式以及建筑师角色这两个角度出发,寻找能够弥合这种社会和学科间裂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城市大都依山傍水,分布在江河湖泊附近。水是城市之母,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要素,临河建市、沿河设城是古代城市择址的基本准则。城市因水而兴、因水而活、因水生辉。古代城市水利的主要内容有:供水(引水,打井等)、排水、防洪、航运(漕运)、消防、园林和防卫等。现代人在城市治理过程中,尤其重视对水文化的保护和多方面利用、开发,在维持古城风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选取四大古代都城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2.
对福州市贸发小区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贸发小区既有住宅的更新策略,采用多因素整体协调处理的方法,以期达到历史文化街区周边既有建筑更新最适宜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孙晨蕾 《住宅科技》2014,(11):31-34
从草堰古镇的历史沿革与现状着手,分析了古镇现状存在的问题,对草堰古镇提出了相应的规划与实施策略,旨在营造一个具有当地历史风貌的苏北古镇。  相似文献   

14.
韩昉 《山西建筑》2012,(30):11-12
从扬州老城区的彩衣街和"双东"街区两个历史街区出发,剖析扬州历史街区保护与整治面临或潜在的问题,提出了保持历史街区内原有格局和空间形态,根据需要适时调整用地功能,改善居住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打造扬州新的历史文化街区。  相似文献   

15.
现代中国大学校园在建设中如何将建筑环境育人哲学与建筑规划设计相结合,是个很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总体开放、学院独立、学术自由、注重相互交流,值得学习;中国传统书院.  相似文献   

16.
《园林》2019,(10)
在具有不同特征的空间地域中的活动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情感效应。竹因其特有的文化共鸣,常被人以拟人化的方式使用于园林景观营造中,以起到情感共鸣的效果。本文简要介绍竹与中国人文化及中国佛教中的情感共鸣,并列举竹在不同佛寺景观中运用所产生的情感效应和空间意境,为竹在佛寺景观中的运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秦红岭 《华中建筑》2007,25(12):1-3
在儒家伦理思想体系中,"礼"与"贵和尚中"的思想对中国古代都城建设和城市规划的影响最为显著、强烈.从都城规模、方位布局与分区规划到礼制建筑的形制、宫殿建筑的群体布局、传统民居的空间序列等方面,无不浸透着"礼"之规制.儒家"贵和尚中"的基本特征,则在较大程度上赋予了中国古代都城和谐、严整、方正、秩序的理性美基调.  相似文献   

18.
《砖瓦》2018,(11)
正我国烧砖历史悠久,秦砖汉瓦也可追溯到3500年前。中国大地上到处遗留着很多古代遗迹,块块砖瓦记录着中华民族的灿烂建筑文明。这些砖瓦建筑大多有几百甚至上千年的历史,除去人为破坏因素,它们大多还屹立在中华版图上,骄傲地向人们展示着它的历史。然而多年来,黏土烧结砖背负着高能耗、高污染、占用和破坏耕地等一身罪名,在大部分官方用语中充满着禁黏、禁烧、禁用,行业挣扎发展,企业如钢丝  相似文献   

19.
正悠悠运河水,穿扬州城而过,贯通南北,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数不尽的繁华过往,也带来了佛教文化的兴盛。千百年来,这座城和城中的佛寺,相融相生,互为滋养,在宁静和谐中,发展至今。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挖邗沟,还筑起了一座邗城,即今天扬州的前身。到了隋朝,隋炀帝以扬州为中心,在邗沟的基础上进行南北扩建,大规模开凿运河。运河的开通,给扬州带了商业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佛寺作为构成中国古代城市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和意义。本文结合佛教史、城市史背景,以六朝到元代南京城市空间的发展、演变为基础,通过对南京主城范围内及中华门南至雨花台区域佛寺的文化考证、空间定位及分布特征分析,讨论其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