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六朝建康是南京史上首次以都城建置而大规模建设的开端,作为国都达360年,始自公元229年至589年止.作为古都之一,虽有悠久历史,但关于其建城状况、空间形态的共识鲜见,本文以空间研究为目的,以尺度研究为切入点,以文献资料、现实地理、考古发现以及前人研究成果为基础,对六朝建康都城的空间形制作出一种探索,并探讨其规划意义上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3.
浅析中国佛寺的文化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作为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在传入中国以后,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和建筑语汇,形成了独特的建筑形制,从佛寺的由来,儒家和道教思想对佛教的影响、世俗观念的融入以及佛塔的演变几个不同的方面,对中国佛寺的文化进行了阐述,从而更进一步地了解佛寺文化。 相似文献
4.
由历史都城的中轴线设计想到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在历史上长期作为全国都城的城市 (以下姑且称之为X市 )正在组织城市中轴线的研究和设计 ,最近听到一些同志议论此事时 ,有的同志提出中轴线是历史上封建皇权和等级制度的象征 ,现在再来大做文章 ,是否有必要 ,如何以“代表先进文化”的理念来认识 ?而有的同志认为任何大城市特别是首都城市都需要以一个宏大的景观来做空间上的表现 ,见仁见智 ,各有道理。我没有参与X市城市中轴线的研究和设计 ,对其设计意图和具体情况未知其详。但使我感兴趣的是 ,几个同志的一番讨论实际上提出了两个互相关联的问题 ,即如何认识历史上形成的建筑和城… 相似文献
5.
6.
7.
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地方发展变化的见证,是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历史文化街区存在着基础设施条件差、环境脏乱、保护不力或者开发过度等一系列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
10.
11.
我国古代城市大都依山傍水,分布在江河湖泊附近。水是城市之母,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要素,临河建市、沿河设城是古代城市择址的基本准则。城市因水而兴、因水而活、因水生辉。古代城市水利的主要内容有:供水(引水,打井等)、排水、防洪、航运(漕运)、消防、园林和防卫等。现代人在城市治理过程中,尤其重视对水文化的保护和多方面利用、开发,在维持古城风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选取四大古代都城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2.
13.
从草堰古镇的历史沿革与现状着手,分析了古镇现状存在的问题,对草堰古镇提出了相应的规划与实施策略,旨在营造一个具有当地历史风貌的苏北古镇。 相似文献
14.
从扬州老城区的彩衣街和"双东"街区两个历史街区出发,剖析扬州历史街区保护与整治面临或潜在的问题,提出了保持历史街区内原有格局和空间形态,根据需要适时调整用地功能,改善居住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打造扬州新的历史文化街区。 相似文献
15.
现代中国大学校园在建设中如何将建筑环境育人哲学与建筑规划设计相结合,是个很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总体开放、学院独立、学术自由、注重相互交流,值得学习;中国传统书院. 相似文献
16.
17.
在儒家伦理思想体系中,"礼"与"贵和尚中"的思想对中国古代都城建设和城市规划的影响最为显著、强烈.从都城规模、方位布局与分区规划到礼制建筑的形制、宫殿建筑的群体布局、传统民居的空间序列等方面,无不浸透着"礼"之规制.儒家"贵和尚中"的基本特征,则在较大程度上赋予了中国古代都城和谐、严整、方正、秩序的理性美基调. 相似文献
18.
19.
20.
佛寺作为构成中国古代城市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和意义。本文结合佛教史、城市史背景,以六朝到元代南京城市空间的发展、演变为基础,通过对南京主城范围内及中华门南至雨花台区域佛寺的文化考证、空间定位及分布特征分析,讨论其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