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解读了武陵山片区民间传统竖屋过程中的仪式文化,从乡土文化、工匠文化、村落保护等角度,阐述了竖屋仪式活动在乡土文化传承及传统村落保护中的作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传统村落修缮保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村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但也存在着局限性,其民居建筑的格局、功能已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其丈量尺度也不和现代建筑的300mm模数相吻合;其空间布局、院落、建筑形式及细部装饰充满着建造工匠的精湛技艺,彰显着人文、地理、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本文从修缮等级划分研究入手,对传统村落内院落(含建筑物)按照保存完好程度及历史文化重要性等,进行等级划分;进而对其修缮保护方法包括材料的使用等等,进行分门别类的有针对性的研究,以确保传统村落的修缮从专业技术方面来说,既保存和维护了村落的环境、人文、历史、建筑的原真性,又有所发展,体现活态传承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给武陵山区这个中国现有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地区乡村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在此背景下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振兴措施。而目前武陵山区民族村落整体呈现空心化趋势,如果在没了人的乡村不管政府采取什么措施去建设,都会是博物馆式的,不能做到真正的振兴。古人云"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要素。因此,通过传承传统民族手工艺创业留住"人",充分发掘利用民族传统手工艺优势,让村民传承技艺实现家门口创业,这样在振兴武陵山区乡村经济的同时,有效解决农村空心化现象,增强新生代村民的乡土观念,让他们记住"乡愁"并自觉保护民族传统村落。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5)
贵州地区少数民族村落资源丰富,报京乡有着传统的北侗风貌传统村落,较好地保存着村落自然山水格局。随着国内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报京乡的发展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对村域的保护和发展进行统筹规划,梳理村落的机理布局空间,修复传统的建筑风貌,传承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保护村落的生态景观环境,将报京乡发展成为以北侗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展示的特色民族村落,打造成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部重要的科研旅游基地。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文化建设开展和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少数民族村落所彰显的民族文化价值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强调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和研究意义,文章以柳州地区的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为例,以当地村落的保护与开发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法,针对传统与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时代下村落保护与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措施包括政府制定政策、村民与社会多方参与、"互联网+"模式的新型开发模式,深入挖掘当地民族文化传承以及地域性特色,并以此来丰富我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的途径与方法,为柳州地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传统村落是世代聚村而居的熟人社会,是以农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村民生活共同体。本文从维护传统村落共同体稳定发展的主导性社会关系模式—差序格局入手,分析这一模式得以构建的原生因素及其在当代语境下的嬗变,认为当前传统村落面临的核心困境是主导性社会关系模式解构和共同体失落,根源在于农村人口迁移和农业生产凋敝;指出传统村落乡土重建需要重聚松散的乡土社会关系结构,重塑独立的生产生活空间;并提出通过农业创新发展与人力资本培育、人居环境改善与乡土建筑保护、日常生活传承与旅游微介入、基层组织治理与礼俗秩序重建等策略,唤醒传统村落的内生式发展机制,恢复传统村落自我发展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传统村落作为集物质与非物质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根基所在。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村落中一味追求经济发展的建设方式愈加普遍,传统村落的乡土风貌受到严重破坏,村落数量也急剧减少,历史文脉被切断。此外,落后的生活条件难以满足村民现代社会的生活需求,大量的人口外迁使传统村落失去了活力。文章针对当前保护困境,立足于在地文化经济、空间、情感及社会四种属性的现状解读,从文旅融合发展、人居环境改善、文化认知提升及传承主体培育四方面入手,提出基于在地文化的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利用方法,以此实现经济振兴、人居环境改善与乡土文化复兴,从而助推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再结合鄣吴村规划实践探析保护方法的实施路径与效应,以期为我国传统村落保护提供思路与案例借鉴。  相似文献   

8.
湘南汝城县历史悠久、祠堂遍布,"鸿门楼"、 "鸿门梁"独具一方建筑特色,成为传统匠人施展营造技艺的舞台.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测绘、访谈,跟进祠堂的修缮、营建活动,总结该地传统祠堂建筑的大木制作和立架安装技艺.对传统工匠的生存现状和师承关系进行探讨,对传统营造技艺的保护和传承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及民居研究对于维护民族多元文化生态,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少数民族村落及民居研究和保护的紧迫性,讨论了文化地理学对于少数民族村落及民居研究的适用性,从文化生态与景观、文化扩散与整合、文化源流与区划、地方文化与制度、综合演变机制等方面阐释了文化地理学对少数民族村落及民居研究的方法与优势,探讨了文化地理学对于揭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特色文化内涵与特质的路径,为深化学科研究和保护少数民族村落及民居提供了较好的研究范式与应用基础。并以瑶族为例,初步提出了少数民族村落及民居研究的框架,旨在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村落及民居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相似文献   

10.
正感物"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中国传统哲学形成东方观照"物"之独特感知方式。此次展览以中国"感物"美学为视角展呈九位艺术家的作品,他们皆运用精湛手工技艺,在繁复的创作过程中着重于"人"对"物"的体验。此次展览中的所有设计艺术品均在中国制作,每一件器物都是由艺术家和工匠(隐藏的艺术家)共同创作,那位工匠的祖先可能便是宋代瓷器或明代家具的制作者,精湛的传统技艺在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8,(2)
<正>感物"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中国传统哲学形成东方观照"物"之独特感知方式。此次展览以中国"感物"美学为视角展呈九位艺术家的作品,他们皆运用精湛手工技艺,在繁复的创作过程中着重于"人"对"物"的体验。此次展览中的所有设计艺术品均在中国制作,每一件器物都是由艺术家和工匠(隐藏的艺术家)共同创作,那位工匠的祖先可能便是宋代瓷器或明代家具的制作者,精湛的传统技艺在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村落的发展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生态力量,它们影响着中国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土家族传统村落是土家族人生产生活的聚居地形式之一,承载了该民族的数千年历史文化。研究土家族传统村落的生态性不仅是对其民族文化、技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也为如何在建设发展中保存其生态性打下基础。湖南张家界市永定区王家坪乡石堰坪村是一个典型的土家族传统村落,保存着良好的乡土文化、村落及建筑状态。其生态性的研究,是可持续发展生态村建设科学的基础背景资料。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研究传统村落,取其精华,为能源供给、生态技术引进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所需要改进、提高的方面给出了指导。  相似文献   

13.
顺应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核心的要求,本文从人本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传统村落面临的困境,得出传统村落的传承与发展中人本发展的重要性。然后结合人本发展理论提出了“满足人、依靠人、引导人、装备人、安置人、聚集人”一系列策略,达到满足人的需求、提升村落的活力、传承村落的传统文化的目的,同时为传统村落的发展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正数千年农耕文明积累了丰富的文化遗存,传统村落无疑是其中最为璀璨的部分。传统村落是中国乡村文明的根,是萦绕在十数亿中国人心中的乡愁。传统村落因天而兴,是"天人合一"理念的写照;传统村落因地而兴,是传统山水人居的典范;传统村落因人而兴,是家族文化传承的史记。传统村落更是中国乡土文化复兴的火种,乡村振兴将在传统村落中汲取到最丰富的养分。为实现传统村落的永续利用,保护是当务之急,传承是长久之计。而无论保护还是传承,都需要通过创新的方式和方法来完成。  相似文献   

15.
传统村落信仰空间是村民春祈秋报、迎神赛社的地方,承载了当地风情民俗,体现了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信仰建筑由全村合力建造,集中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建造技艺与艺术水平。传统村落信仰空间在满足村民日常信仰活动的同时,也是村民制定乡规民约、进行公共交往的重要场所。文章以平定县传统村落马山村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建筑测绘、碑刻拓写、居民走访等方式进行基础调研,分析了马山村信仰建筑选址特点和空间秩序营造,探讨了传统村落信仰空间与民生之间的联系,以及信仰在维持乡村社会的内在力量,找寻马山村最核心的内涵,避免发展过程中同质化的出现,以期为传统村落文化保护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以传统村落为景观设计的研究与实践对象,分析传统村落景观与一般乡村景观和乡土景观的差异,提出了传统村落需要"弱景观"的理论,并定义了弱景观的概念。同时,从整治设计、改造设计、引入适度设计3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在传统村落景观实践的过程中如何进行弱景观营造,以及3类景观营造方式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村落公共空间是村民开展公共活动的主要场所,更是村民日常生产生活中交往、交流和交融的重要空间场所。多民族村落公共空间的更新及品质提升,对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以吐鲁番多民族自然村落亚尔村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在村落公共空间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句法理论对公共空间进行量化分析,探究多民族村落公共空间活力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尝试为类似的多民族村落公共空间优化提供具有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8.
传统村落民居再利用类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研传统村落民居再利用方式,归纳为五大类:传统文化展演、村落公共服务、商业旅游服务、办公及认养等;从延续传统风貌、传承非物质文化、村民参与等角度,分析每种类型对传统村落保护产生的影响;提出在保护的前提下,传统村落民居再利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离不开中央和地方省市政府的支持,也更需要村镇和村民积极主动参与。如何用有限的村镇与村民的经济和技术能力参与现阶段的传统村落保护,是当前保护发展工作的主要任务。本文以皖南地区为例,提出构建保护协会机构、诠释村落文化特色、建设村落文化交流中心、组织村落环境整治和区域联动5个方面,引导村镇和村民积极参与传统村落保护建设。  相似文献   

20.
传统村落拥有着弥足珍贵的乡土景观遗产,在城镇化的进程中,乡土景观却日渐憔悴和衰败,新农村建设及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过程中缺乏对乡土景观的保护和传承。本文以北岔口村为例,探明乡土景观的构成要素和类别,挖掘传统村落现状问题,明确乡土景观的发展和保护策略,为更好地保护和发展乡土景观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