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吸附量测试、纯矿物浮选和红外光谱分析,研究Cu2+和Ni2+离子在蛇纹石表面的吸附过程及对蛇纹石浮选的活化机理.Cu2+和Ni2+离子在蛇纹石表面的吸附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能够自发进行,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共同作用,Cu2+和Ni2+离子在蛇纹石表面的吸附量随p H值升高而增大.Cu2+和Ni2+离子在弱碱性条件下对蛇纹石具有活化作用,活化机理为铜镍的氢氧化物沉淀和羟基络合物作用于蛇纹石表面,形成活性位点,黄药在活性位点上吸附生成黄原酸铜或黄原酸镍,从而使蛇纹石表面疏水性增大,浮选受到活化.   相似文献   

2.
李艳军  刘畅  刘杰  宫贵臣 《工程科学学报》2019,41(10):1274-1279
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揭示了Pb2+对苯乙烯膦酸(SPA)浮选锡石效果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接触角测定、Zeta电位检测、红外光谱分析和浮选溶液化学研究了苯乙烯膦酸浮选锡石体系中Pb2+的活化作用机理.单矿物试验结果表明:在矿浆pH为2.0~8.0的区间内Pb2+对锡石的浮选具有明显的活化作用,矿浆pH为4.0时锡石的回收率最高,达到93.78%,与不存在Pb2+的情况相比提高了5.33%.Zeta电位检测、红外光谱分析和浮选溶液化学结果表明:苯乙烯膦酸主要化学吸附于锡石表面,使锡石表面的Zeta电位负移,Pb2+的作用促进了苯乙烯膦酸的吸附,进一步降低了锡石表面的Zeta电位;Pb2+可以与锡石表面的Sn4+发生置换,PbOH+能够与锡石表面的Sn-OH发生相互作用形成以Sn-O-Pb+形式存在的络合物,这些作用增加了锡石表面的活性位点数量,使得苯乙烯膦酸在锡石表面的吸附量增多,导致了锡石的活化.   相似文献   

3.
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Zeta电位测试和红外光谱分析等方法,研究稀土矿浮选中柠檬酸CA对Ce~(3+)离子活化方解石的去活作用机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矿浆中Ce3+离子的浓度低于1×10~(-4)mol/L时对方解石浮选有活化作用,采用柠檬酸CA可达到去活目的。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柠檬酸CA能与方解石表面的Ce3+离子生成一种稳定的络合物,可降低方解石表面的Zeta电位,去除Ce~(3+)离子对方解石的活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针对萤石选别流程复杂,浮选分离成本高以及浮选药剂对萤石的影响效果问题,本文通过单矿物浮选实验,采用溶液化学计算、Zeta电位测试和红外光谱分析的方法,研究了Cu~(2+),Fe~(3+)对萤石浮选过程的影响,并分析了Cu~(2+),Fe~(3+)对萤石浮选过程的活化机制,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油酸钠作为萤石捕收剂时,在p H=8~10范围内萤石的浮选回收率为83%;而采用Cu~(2+),Fe~(3+)作为活化剂对萤石进行活化后,萤石回收率分别达到96%和91%,提高了8%和13%,使萤石浮选效果显著提升,有明显的活化作用。溶液化学计算和XRD结果表明在p H=8~10范围内的萤石浮选溶液中,Cu~(2+)和Fe~(3+)主要以Fe(OH)3和Cu(OH)2沉淀的形式存在,进一步验证Fe~(3+),Cu~(2+)阳离子作用的有效组分是氢氧化物或者络合物沉淀;Zeta电位结果表明Fe~(3+)和Cu~(2+)两种金属离子都能使萤石的Zeta电位发生正移,而且Fe~(3+)使萤石的Zeta电位偏移幅度大于Cu~(2+)的偏移幅度,说明萤石表面的Fe~(3+)吸附量多于Cu~(2+);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油酸钠在分别经过Cu~(2+),Fe~(3+)活化后的萤石表面的作用方式主要为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5.
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碱性介质浮选法中药剂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廷励 《云南冶金》2004,33(2):21-27
通过浮选溶液化学和电化学研究以及借助于动电位,吸附量、红外光谱测试手段,研究了碱性介质浮选法浮选富集微细粒浸染型金矿中的黄铁矿、毒砂等载金矿物过程中碳酸钠以及硫酸铜、丁黄药在矿物表面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6.
加拿大研究了闪锌矿存在和不存在的情况下,Cu2+、Fe2+和Ca2+离子对于用黄药浮选黄铁矿的可浮性与pH关系的影响。在碱性PH范围内,这类离子能活化单独的黄铁矿,但当存在闪锌矿时,却不会活化。(一电势测定和红外表面特性测定证实,与黄药相互作用的差别取决于黄铁矿单独存在还是与闪锌矿一起存在。金属离子和闪锌矿存在下黄铁矿的浮选@许孙曲  相似文献   

7.
通过锂辉石纯矿物的浮选试验、电动电位测试、红外光谱测试以及Fe3+溶液化学分析,系统地研究了Fe3+对锂辉石浮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Fe3+的加入明显提高了锂辉石的浮选回收率;锂辉石经Fe3+活化后与捕收剂作用,其表面电位发生显著偏移,表明Fe3+在锂辉石表面发生了较强的吸附;经Fe3+活化并与捕收剂作用的锂辉石,其红外光谱中的油酸特征吸收峰明显增强,说明Fe3+的加入有利于油酸在锂辉石表面的吸附。  相似文献   

8.
进行了组合抑制剂CCSL分离方铅矿、闪锌矿与磁黄铁矿的浮选研究.单矿物浮选实验结果表明,浮选过程添加该组合抑制剂时,磁黄铁矿基本不浮,而方铅矿与闪锌矿的可浮性很好.方铅矿与磁黄铁矿混合矿浮选实验结果表明,添加该组合抑制剂时,方铅矿的浮选回收率可达90%以上,而磁黄铁矿基本不浮,从而很好地实现两种矿物的分离;闪锌矿与磁黄铁矿混合矿浮选实验结果表明,添加该抑制剂时也能实现两种矿物的分离,但分离效果不及方铅矿与磁黄铁矿.X射线光电子能谱、红外光谱、Zeta电位测试表明,CCSL处理后的磁黄铁矿表面的醋酸根吸附不是单纯的物理吸附.紫外吸收光谱扫描结果表明,CCSL中的醋酸根并没有阻碍磁黄铁矿表面双黄药的生成,磁黄铁矿可浮性下降仅仅是由于醋酸根对其造成的亲水性大于双黄药造成的疏水性.CCSL中的醋酸根既与磁黄铁矿中的Fe3+发生亲合,又与水中的H+形成氢键,最终增强了磁黄铁矿的亲水性;而醋酸根对方铅矿和闪锌矿基本没有影响,这是组合抑制剂CCSL能够分离方铅矿、闪锌矿与磁黄铁矿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探究了锰矿酸浸工段产生的废气中CO2回收脱锰后电解锰废水中Mg~(2+)、Ca~(2+)、NH4+-N可行性,确定了CO2回收废水中Mg~(2+)、Ca~(2+)、NH4+-N最佳工艺条件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240min、反应温度45℃、pH=9.2、二氧化碳体积浓度15%、搅拌速率600r/min的条件下,初始Mg~(2+)、Ca~(2+)、NH4+-N浓度为1 200、560、875mg/L废水中各元素回收率分别可达97.58%、99.68%、80.71%;回收Mg~(2+)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其表观活化能为61.40kJ/mol,主要受扩散过程控制;废水中Mg~(2+)、Ca~(2+)主要通过形成Mg(OH)2·MgCO3沉淀被回收,其中NH4+-N则主要通过吸附在新生成沉淀晶体表面得以去除。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浮选实验研究了两种不同结构的有机抑制剂古尔胶和鞣酸以及这两种药剂与乙基黄药不同添加顺序对方铅矿、黄铜矿及黄铁矿浮选行为的影响.当先加入古尔胶时,古尔胶对三种硫化矿抑制作用较强;而古尔胶后于乙基黄药加入时,古尔胶对三种硫化矿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鞣酸与乙基黄药不同的添加顺序不影响鞣酸对黄铁矿和方铅矿的抑制作用.紫外光谱研究表明,古尔胶对乙基黄药在三种硫化矿表面吸附没有影响,而鞣酸能够阻碍乙基黄药在硫化矿表面吸附.红外光谱研究表明,鞣酸通过化学作用吸附在方铅矿表面,因此能够抑制吸附了乙基黄药的硫化矿.   相似文献   

11.
以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At.f,FN811931)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脉石矿物溶出阳离子(K~+,Mg~(2+),Ca~(2+)和Al~(3+))对At.f菌氧化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阳离子对At.f菌氧化活性的影响效应不同,其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Mg~(2+),Al~(3+),K+,Ca~(2+),当Mg~(2+),Al~(3+),K~+浓度分别超过1,5,10 g·L~(-1)时显著降低了At.f菌的氧化活性,而Ca~(2+)在所研究0~2 g·L~(-1)浓度范围内对At.f菌氧化活性影响不大。培养25 h时,低浓度条件下(0.5 g·L~(-1)),K+,Ca~(2+),Al~(3+),Mg~(2+)作用下的Fe~(2+)的氧化率分别为67.78%,68.76%,65.27%,61.28%,均高于不添加任何离子作用下的Fe~(2+)的氧化率(60.74%);高浓度条件下(15 g·L~(-1)),K+,Al~(3+),Mg~(2+)作用下的Fe~(2+)的氧化率分别为35.82%,25.25%,21.47%,均低于不添加任何离子作用下的Fe~(2+)的氧化率。阳离子Mg~(2+),Al~(3+),K~+随离子浓度的增加,Fe~(2+)的氧化率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给出了黄矿铁硫化钠诱导浮选行为的基本曲线:上浮率-pH关系,上浮率-硫化钠浓度关系和上浮率-矿浆电位(Ept)关系。结果表明,硫化钠能诱导黄铁矿表面疏水,黄铁矿具有良好硫化钠诱导浮选行为。通过HS-离子吸附量测定、矿物表面中性硫的溶剂提取-化学分析、浮选试验、伏安曲线和量子化学计算,阐明了HS-离子在黄铁矿表面电化学吸附的机理,解释了黄铁矿硫化钠诱导浮选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给出了电位调控下,方铅矿和黄铁矿捕收剂浮选和无捕收剂浮选的行为。建立了这两种矿物电化学调控浮选的机理模型,统一解释了氧在浮选中的作用、黄药捕收剂的吸附及无捕收剂浮选机理这三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绪言在硫化矿优先浮选工艺中,广泛使用廉价的石灰作为黄铁矿的抑制剂。关于氢氧离子对黄铁矿的抑制作用,一般认为与黄药离子的竞争吸附有关。Luyken 等说明了石灰对黄铁矿的抑制作用是与氢氧化钠抑制作用相同,石灰增加了氢氧离子的浓度,使黄铁矿表面生成胶状水和氧化铁(针铁矿与氢氧化铁)使表面亲水,阻止了扑收剂吸附作  相似文献   

15.
通过浮选和吸附量试验,研究了丁黄药、丁胺黑药、乙硫氮和硫酸铜对载铟闪锌矿、载锗闪锌矿及黄铁矿的浮选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活化剂和其他试验条件相同时,在3种捕收剂体系中,3种矿物的上浮率在丁黄药和乙硫氮体系中分别达到最高和最低。在丁黄药和丁胺黑药体系中,3种矿物在酸性条件下的上浮率和吸附量都最高,其中黄铁矿载铟闪锌矿载锗闪锌矿;在碱性条件下,3种矿物的可浮性和对捕收剂的吸附量都明显地下降。在乙硫氮体系中,3种矿物在6p H8的条件下可浮性最好,在强酸和强碱条件下都受到了强烈的抑制,并且在整个p H范围内对乙硫氮的吸附量都很小。添加活化剂硫酸铜后,载铟和载锗的闪锌矿的上浮率明显地提高,黄铁矿反而受到了一定的抑制,上浮率大小顺序是:载锗闪锌矿载铟闪锌矿黄铁矿。铜离子的吸附量试验表明,同等条件下,载锗闪锌矿和黄铁矿对铜离子的吸附量分别为最大和最小。高碱条件同样不利于铜离子的吸附。载铟和载锗闪锌矿表面的丁黄药和丁胺黑药的吸附量与铜离子的吸附量成正比,而铜离子的添加反而降低黄铁矿表面对丁黄药和丁胺黑药的吸附量。活化后的3种矿物在整个p H范围内对乙硫氮的吸附量并没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以石英纯矿物浮选回收率和季铵盐活性物含量为指标,进行了摩尔比、温度、时间等合成条件的优化.以酒钢焙烧磁铁矿实际矿石在捕收剂M-N作用下进行脱硅反浮选,所得铁精矿品位56.54%、回收率77.33%.在5~30℃条件下,浮选精矿指标稳定,耐低温性优良.捕收性能优于传统药剂十二胺和醚胺.Zeta电位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M-N在石英表面发生静电吸附作用和氢键作用,因此加强了浮选分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单矿物及人工混合矿浮选、Zeta电位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以及溶液化学计算,研究了乙二胺四乙酸(EDTA)对氟碳铈矿和萤石浮选分离的影响及对萤石的选择性抑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辛基羟肟酸(OHA)作捕收剂时,EDTA对萤石浮选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对氟碳铈矿的浮选几乎没有影响,氟碳铈矿和萤石浮选分离指数随EDTA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当用量由0增至2×10~(-3)mol·L~(-1)时,分离指数由1. 18提高至12. 66;XPS测试表明,EDTA降低了萤石表面以化学吸附形式存在的羟肟酸含量,而对氟碳铈矿表面吸附的羟肟酸影响较小;Zeta电位测试表明,EDTA能大幅度降低羟肟酸作用后萤石表面的Zeta电位,而对羟肟酸作用后氟碳铈矿的Zeta电位降低幅度较小,溶液化学计算表明EDTA可将萤石表面的羟肟酸钙沉淀转化为可溶性的Ca-EDTA络合物,从而减少OHA在萤石表面的吸附,但EDTA不能络合溶解氟碳铈矿表面的羟肟酸铈沉淀,对氟碳铈矿浮选影响较小,从而起到选择性抑制萤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利用单矿物实验,研究了十二胺(DDA)对黄锑矿的浮选行为.研究发现:pH值为2.0~8.0时,黄锑矿浮选回收率达到90%以上;pH值为8.0~10.0时,黄锑矿浮选回收率急剧降低;当pH值〉10.0时,十二胺对黄锑矿几乎没有捕收作用.十二胺浮选溶液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十二胺阳离子(DDA+)是对黄锑矿产生捕收作用的主要成分.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黄锑矿晶体以及十二胺离子和分子的电子结构性质,考察了十二胺离子、十二胺分子和水分子在黄锑矿表面的吸附行为.三种吸附质在黄锑矿表面吸附能顺序为DDA 〉 H2 O 〉 DDA+,十二胺离子可排开黄锑矿表面的水化膜,实现黄锑矿的疏水上浮,十二胺离子主要通过物理吸附形式吸附于黄锑矿表面.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废水中几种常见离子对载铁改性膨润土吸附Cr(Ⅵ)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废水中的Ca~(2+)、Mg~(2+)、CO_3~(2-)、HCO_3~-等在酸性环境中会抑制改性膨润土对Cr(Ⅵ)的吸附,在碱性环境中反而会促进改性膨润土对Cr(Ⅵ)的吸附;废水中的NH+4对改性膨润土吸附Cr(Ⅵ)的影响甚微,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研究不同工艺条件对合成乳酸黄原酸钠的影响,结果显示乳酸黄原酸钠合成的较优工艺条件为乳酸、CS2和NaOH摩尔比为1:1:2.1,反应温度为40 ℃,反应时间为4 h.在该条件下,产物产率达到59.25 %.利用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进一步确认产物为乳酸黄原酸钠.以天然黄铜矿和黄铁矿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乳酸黄原酸钠对黄铜矿和黄铁矿可浮性的影响.利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进行模拟,从分子力学和分子动力学角度研究了乳酸黄原酸钠与黄铜矿、黄铁矿表面作用体系能量变化,模拟结果表明,乳酸黄原酸钠对黄铁矿抑制作用显著,而对黄铜矿抑制作用较差.红外光谱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