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南宁市"三街两巷"历史街区遗产,包括文物保护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建立评价体系,对南宁市三街两巷的物质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建立了该地区的文化遗产综合评估模式,为三街两巷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历史街区的老龄化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该文通过分析研究老年人活动空间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空间构成特征,试图尝试性地提出一些解决目前对传统历史街区空间格局中老年人活动空间现存难题的空间重构方法,希望在继承空间历史文化的同时,又能让南宁市三街两巷历史街区老年人活动空间焕发新的活力,从而得出一种适老与发展共生的老年人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3.
余英杰 《城市建筑》2022,(7):75-77+89
历史街区承载着城市的记忆,是城市的文化名片。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历史街区面临着物质遗产保护与现代功能开发的矛盾。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历史街区难以跟进现代化城市发展的进程,逐渐丧失了原本的街区活力,同时也出现了社会性缺失、文化性孤立等问题。南宁市历史文化街区“三街两巷”便是其代表之一。本文以三街两巷为例,在构建研究与实践体系的同时将活力分析纳入,通过Arc GIS平台,从道路、人群、经济、文化四个方面进行量化研究。针对三街两巷现状的活力空间格局及活力区孤立、活力要素不足等问题,提出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将关注点回归到人的情感化体验,关注主体、环境和空间三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文章以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考察和现场访谈的研究方法,从日常生活的视角探究三街两巷在近几年开发更新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最后结合分析相关优秀案例,为三街两巷的后续开发和更新提供策略。  相似文献   

5.
朱诗琳  邱勇哲 《广西城镇建设》2023,(5):102-107+100-101
<正>街区古今南宁市“三街两巷”是南宁主城区规模最大的历史文化街区,也是保留着古邕州城最厚重的历史记忆的片区。“三街两巷”的“三街”为兴宁路、民生路、解放路,“两巷”为金狮巷、银狮巷。它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宋朝,新建邕城于五花岭之上,“三街两巷”便位于邕城中心。兴宁路是有着千年历史的老街,蕴含着南宁骑楼建筑的精髓,其前身是肇始于北宋末年的城隍庙街和考棚街,是邕城政务、军务、经贸、交通、文化、寓居、游娱的中心地带,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意义的重要公共建筑皆坐落于此,包括城隍庙、马王庙、考棚、钟鼓楼等。在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中,这里展现的尽是政事通达、商贾云集、人文昌盛的繁华闹市景象。  相似文献   

6.
南宁市历史文化以"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为重要代表,其中的兴宁路因拥有近现代岭南地域特色的骑楼建筑而闻名。经过百年的洗礼,兴宁路逐渐丧失了原有的历史风貌,丧失了传统业态"百店百面"的活力。结合"三街两巷"整治改造一期工程中的设计实践经验,从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两个层面,对兴宁路的历史风貌恢复和建筑保护工作提出几点改造策略。  相似文献   

7.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历史簿与会客厅,具有重要的存留与宣传意义,亟待加强保护利用与更新研究.桂林正阳路东西巷是这个历史文化名城遗留至今的少数几条风貌相对完整的巷子之一.文章以桂林市正阳路东西巷的更新为背景,梳理该街区历史脉络,结合伴随着历史发展过程东西巷出现的问题,评析更新保护现状,以致力于实现桂林东西巷更...  相似文献   

8.
历史文化街区面临失去自我演化与蜕变的内生动力问题。对历史文化街区形态演变特征和演变驱动力因素研究有利于制定发展策略,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更新活化。该文借助形态类型学的分析法,回顾南宁三街两巷形态演变的历史过程,并构建形态特征与驱动力因素的印证关系。从自然力、政府力、市场力、社会力和军事力五大驱动力因素角度,分析三街两巷演变的动因,探讨未来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9.
当着眼于城市文脉,并以此为依据重新设立开发与规划标准,就可以看出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如同生命体般不断进化且有机生长的过程。历史街区是城市文化底蕴的体现,而街区内的建筑如不能得到良好的整治,街区就会呈现出病态。文章以沈阳市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将街区视作一个生命体,借鉴中医针灸学的原理,把握整体脉络,探讨街区针灸模式下对历史文化街区可能的改造与更新方法创新。  相似文献   

10.
永春县五里街历史文化街区是福建省永春县最具有闽南骑楼风格特色的传统古街区,承载着永春人的乡愁记忆.笔者梳理了五里街保护修缮过程中,政府、设计师、地方工匠及居民共同深入参与的机制和方法,探索共同缔造理念实际应用路径,为其他地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1.
福忠里历史街区是武汉城市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被列为武汉市第九批优秀历史建筑。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福忠里历史街区面临建筑肌理被破坏的问题。该文从符号学角度切入,梳理福忠里历史街区建筑符号、空间肌理符号和行为习俗符号,解析其文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提出更新策略,以期为福忠里及其他类似历史街区在实现历史文脉延续与满足现代发展需求等方面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回族历史街区是回族千百年历史变迁的见证者,承载着城市历史的演进和回族穆斯林的传统生活方式,更是城市文化的缩影。以河南省沁阳市北寺街历史街区为例,充分挖掘街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分析回族特有的文化特色并深入调研街区,发现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街区特色逐渐消失、风貌破坏严重、空间肌理混乱、街区活力下降等问题。文章从街区活力营造的视角,提出分层次激发街区活力,构建多元化空间体验、营造活力氛围,传承民族特色、延续历史文脉的街区更新策略,为民族历史街区在更新过程中的活力提升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真实的历史文化信息,面临着城市更新与街区保护间的冲突。运用SWOT,对宁波市伏跗室永寿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优势因素、弱势因素、机会因素和威胁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保护更新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历史街区作为城市文化传承的关键空间,面临保护和再发展的双重压力。有机更新强调在维持原有历史文脉的基础上,注入新的功能和活力,已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可行途径。文章首先回顾和分析了历史街区有机更新的概念与研究背景,指出其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随后文章选取郑州二砂历史文化街区为具体实例,深入探讨其在有机更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历史文化易被遗忘、可供更新的区域有限、交通不便利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对策,包括最大限度地保留历史建筑、对建筑进行立体扩容、开放新的交通路线和采取新的交通方式等。最后,文章总结有机更新不仅要关注物质空间的改造,更要注重社会文化层面的协调与经济发展,以此来为未来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5.
要北京作为千年古都和中国的首都,不仅要保护北京老城,还要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北京历史文化街区多位于北京老城核心地段,是北京传统风貌的重要载体,保护更新能更好地延续北京历史文脉、突出北京城市特色、传承胡同居民记忆。以砖塔胡同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总结以价值为核,整体保护,功能重组,结构优化的思路,提出和谐共生,物质空间保护;传承文脉,非物质空间传承;面向未来,功能更新的保护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16.
历史文化街区是见证城市演变历程与当今生活面貌的活态文化遗产,拥有巨大的文化研究价值和经济发展潜力。但隐藏在城市深处已呈衰败之势的历史文化街区正面临着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等诸多挑战。文章引入“城市针灸”理念,以赣州古城姚衙前历史文化街区为例,从“疏通经络,理畅气机”“甄选穴位,活血化瘀”“阴阳调和,注入产业动力”三个方面探索更新策略,以期为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提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湖州市小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分析了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中以“院落”整治为基本单元的必要性,同时在总结了院落现状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街区保护更新中建筑保护分类整治的方法,对院落进行分类,并提出相应整治更新措施。以期对以院落为基本单位的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迈入以人为核心,以提升质量为主的新阶段,人民对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愈加强烈。历史文化街区作为传承文脉、体现城市精神内涵的载体,具有强烈的文化感召力与影响力。而在地文化根植于本土地域特色,是作用在当地街区建设与生产生活的具有凝聚力的意识形态。文章选取温州花园巷片区为研究案例,从“在地文化”的视阈提出四点更新策略,达到因地制宜活化历史文脉、发掘城市自身特色、重塑片区传统风貌、传承历史记忆的目标,同时希望对其他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9.
法念真 《住宅产业》2022,(Z1):31-34
当前存量土地有机更新已是城市再生发展的重要手段,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更有其特殊性。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既要重视传承历史文脉、弘扬传统文化方面,也要对居民的生活条件加以改善。本文基于利益主体视角,分析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更新实施难点,从政策法规、管理机构、多方参与、利益分配4个方面提出历史文化街区实施路径的探索,以期能为后续历史文化街区更新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城市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历史街区则是城市建设的里程碑,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人文环境价值。本文首先介绍韧性规划相关概念;其次以马六甲鸡场街历史街区为例,多尺度剖析其保护与更新的政策、措施;最后阐述马六甲地区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对于我国历史街区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