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无卤阻燃PP/APP/PTP/PER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聚磷酸铵/含磷三嗪环聚合物/季戊四醇(APP/PTP/PER)体系制备了阻燃聚丙烯(PP)材料,考察了PTP及其阻燃系统的用量对阻燃PP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PP/PER使PP的缺口冲击强度和弯曲模量提高,拉伸强度有所降低,断裂伸长率下降。PTP对PP的缺口冲击强度和弯曲模量影响不大,拉伸强度有所降低,断裂伸长率下降。当加入29%APP/PER/PTP时,缺口冲击强度和弯曲模量分别比纯PP提高了62.0%和14.3%,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下降了13.9%和91.0%。  相似文献   

2.
新型增韧阻燃酚醛树脂泡沫塑料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聚磷酸铵(APP)、三聚氰胺(MEL)和季戊四醇(PER)为阻燃剂,聚乙二醇和玻璃纤维改性酚醛树脂为基体,制备改性阻燃酚醛泡沫塑料。通过对改性基体材料进行红外分析,对改性阻燃泡沫塑料进行扫描电镜、冲击强度、热稳定性以及阻燃性能测试,确定了聚乙二醇与复合阻燃剂用量对泡沫塑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酚醛树脂100份,聚乙二醇12份,复合阻燃剂15份,制备的改性阻燃酚醛泡沫塑料具有优异的韧性和阻燃性能,其冲击强度为5.54 kJ/m2,达到B1难燃材料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无卤阻燃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磷酸铵(APP)、季戊四醇(PER)、三聚氰铵(MEL)和Al(OH)3组成无卤阻燃复合体系,采用正交设计方法,考察了阻燃体系对聚丙烯的冲击性能、熔体流动性、热性能以及燃烧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阻燃体系中各组分之间具有很好的协同效应,当聚丙烯与阻燃剂的比例为:PP/APP/PER/MEL/Al(OH)3=100:30:10:3:5时,阻燃聚丙烯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同时氧指数达32.1%.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多聚磷酸铵(APP)、APP/PER(季戊四醇)复配比及其用量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的阻燃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也研究了增韧剂聚硅氧烷、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的用量对阻燃ABS的阻燃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PP与PER复配质量比为3∶1时协同阻燃效果较好,其填加量为30份以上时阻燃料ABS可达到UL94V-0级,阻燃剂的加入对其力学性能影响并不明显。聚硅氧烷和MBS加入后,冲击强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阻燃性能有了很大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5.
李湘 《塑料》2024,(1):48-51+64
以PP废玩具料(W-PP)为主材,高岭土(Kaol)、聚磷酸铵(APP)和季戊四醇(PER)为阻燃剂,通过熔融挤出制备一系列Kaol/APP/PER/W-PP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LOI)、UL 94阻燃等级、力学性能和热变形温度(HDT)进行测试,并用锥形量热仪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PP/PER添加后,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和HDT明显提高,力学强度逐渐降低;适量的Kaol和APP/PER具有较好的协同阻燃效果,而且,添加Kaol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HDT明显提升,当在W-PP中同时加入3%的Kaol和25%的APP/PER时,复合材料的LOI为32.1%,阻燃达到UL 94(1.6 mm)V-0级,与单独添加相比,拉伸强度、弯曲模量、弯曲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均提高了28%APP/PER的性能分别提高了16.9%、15.0%、27.4%和31.3%。  相似文献   

6.
以可膨胀石墨(EG)和绢云母为新的阻燃材料,三聚氰胺(MEL)、聚磷酸铵(APP)、季戊四醇(PER)为膨胀阻燃体系,水性乳液为基体制备水性饰面型防火涂料;采用自制高温电炉装置,研究EG与绢云母配比、膨胀阻燃体系、基体拼合对水性饰面防火涂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可膨胀石墨和绢云母的质量比为5∶3,APP/MEL/PER的质量比为4∶3∶3,氯偏乳液与纯丙AC261P乳液质量比为22∶3时,制备的防火涂料涂层受热膨胀效果显著,形成了“窝状”构的膨胀炭质层,炭质层孔洞均匀致密,与基材粘附性好、强度高,耐火性能最好,耐火时间高达22min.  相似文献   

7.
采用密胺包覆聚磷酸铵(APP)、季戊四醇(PER)和三聚氰胺(MEL)作为膨胀型阻燃剂(IFR)对不饱和树脂(UP)进行改性,研究了APP、PER和MEL不同复配比例及用量对不饱和树脂基复合材料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基于IFR最佳用量,以二乙基次磷酸铝(ADP)为协效剂,研究了ADP用量对IFR/UP阻燃复合材料阻燃性能、力学性能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PP∶PER∶MEL复配比例为4∶1∶1,IFR添加量为15 %(质量分数,下同)时,复合材料综合性能最佳,其极限氧指数为27.4 %,UL 94垂直燃烧达到V?1等级,弯曲强度和冲击韧性分别为100.3 MPa和6.3 kJ/m2;ADP的引入能够进一步提高IFR/UP复合材料阻燃性能,且随着ADP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强;当ADP质量分数为2 %时,IFR?ADP/UP复合材料极限氧指数为28.5 %并达到V?0阻燃等级,弯曲强度和冲击韧性分别为110 MPa和7.8 kJ/m2,与IFR/UP复合材料相比,分别提高了9.7 %和23.8 %;ADP能够促进IFR/UP复合材料表面成炭,缓解基体的热降解。  相似文献   

8.
以均匀设计数学模型为基础,利用计算机辅助系统(CAD),研究膨胀阻燃剂(IFR)三组分,聚磷酸铵(APP)、季戊四醇(PER)、三聚氰胺(MEL)对ABS阻燃性能的影响,体系中IFR质量分数为30%.结果表明:MEL用量为30份,APP/PER的质量比约为2/1时,垂直燃烧(UL-94)难燃级别可以达到Ⅴ-0级;固定APP/PER的质量比为2/1,随着MEL用量的增加,极限氧指数(LOI)降低,UL-94垂直燃烧时间增大;通过实验观察,提出“T型头”和“火焰簇”两种燃烧现象,并利用IFR阻燃机理,解释了LOI与UL-94形成竞争关系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以水性树脂为基体,聚磷酸铵(APP)、三聚氰胺(MEL)、季戊四醇(PER)为膨胀阻燃体系,可膨胀石墨(EG)和绢云母为填料制备了水性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研究了基体拼合、膨胀阻燃体系、EG与绢云母配比对钢结构防火涂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偏乳液与纯丙AC261P乳液质量比为22:3,APP、MEL、PER的质量比为4:3:3,可膨胀石墨和绢云母的质量比为5:3时,制备的防火涂料涂层受热膨胀倍率为5.68倍,形成了"蜂窝状"结构的膨胀炭质层,孔洞均匀致密,与钢板粘附性好、强度高,耐火性能好,耐火极限高达2 997 s。  相似文献   

10.
膨胀阻燃三元乙丙橡胶/聚丙烯热塑性硫化胶的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膨胀型阻燃剂聚磷酸铵(APP)、季戊四醇(PER)的加入方式对三元乙丙橡胶(EPDM)/聚丙烯(PP)体系硫化特性的影响,研究了加入不同膨胀型阻燃剂及协效剂硼酸锌(ZB)、有机蒙脱土(OMMT)对动态硫化EPDM/PP热塑性硫化胶(EPDM/PPTPV)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动态硫化前加入APP或PER时,EPDM/PP体系不能进行硫化;当APP的加入量为30份时,EPDM/PPTPV的综合力学性能较佳;在EPDM/PPTPV中同时加入APP、PER、三聚氰胺(MEL)时,随着三者加入量的增加,体系的阻燃性能增强,但拉伸强度明显降低,三者的最佳用量为30份APP、10份PER、10份MEL,此时体系的黏度与纯EPDM/PPTPV相当;加入ZB或OMMT时,EPDM/PPTPV的拉伸强度降低,且加入OMMT体系的阻燃效果优于加入ZB体系;加入OMMT时,在低剪切速率下,体系的黏度减小;在高剪切速率下,体系的黏度增大;加入ZB时,在低剪切速率下,体系的黏度与未加ZB体系相当;在高剪切速率下,体系的黏度增大。  相似文献   

11.
以弹性体为增韧剂,聚苯乙烯接枝马来酸酐(PS-g-MAH)为增容剂,聚磷酸铵、季戊四醇膨胀阻燃体系复配微胶囊化红磷为阻燃剂,制备了聚苯乙烯/高密度聚乙烯(PS/HDPE)无卤阻燃复合材料,考察了PS与HDPE配比、弹性体种类及用量、PS-g-MAH接枝率及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S:HDPE=75:25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提高至1.41kJ/m2;SEBS与SBS配比为1:1.7时,可使PS/HDPE无卤阻燃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增至21.3MPa,冲击强度达到2.81kJ/m2;添加12份接枝率为3.7%的PS-g-MAH后,PS/HDPE/SEBS/SBS无卤阻燃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达到了4.89kJ/m2。  相似文献   

12.
超微细Mg(OH)2复合阻燃改性PP-R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制了超微细Mg(OH)2和少量的十溴联苯醚复配阻燃剂与无规共聚聚丙烯(PP-R)的填充共混复合材料,研究了复配阻燃剂的用量和硅烷偶联剂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阻燃剂用量的增加对材料拉伸强度有较明显的影响,用量在10份左右时缺口冲击强度达到最大;用硅烷偶联剂处理的填料可改善复合材料的各项性能。复配阻燃剂显著提高了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在用量为15份时,氧指数达到27%;用量超过20份,垂直燃烧性为FV-1级。微量发烟。  相似文献   

13.
以高岭土及含锆陶瓷纤维作为增强填料,聚醋酸乙烯酯乳胶和醋叔乳胶的混合液为基料,多聚磷酸铵(APP)、三聚氰胺(MEL)、季戊四醇(PER)为膨胀阻燃体系,开发了一种燃烧后具有高强度膨胀炭层的水性膨胀型防火涂料.研究了乳胶类型、膨胀阻燃体系各组分配比、颜基比、高岭土及含锆陶瓷纤维对水性膨胀型防火涂料性能及炭层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氧化锌对膨胀阻燃聚丙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协效剂氧化锌(ZnO)对聚磷酸铵(APP)、季戊四醇(PER)、氰尿酸三聚氰胺(MCA)膨胀阻燃聚丙烯(PP)体系的阻燃协效作用。采用氧指数(LOI)、热失重法(TG)、锥形量热仪(Cone)、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分析了ZnO对膨胀阻燃PP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锌可提高该体系的LOI和阻燃性能,还可促进阻燃体系形成炭层,且可提高其炭层的强度,该体系氧化锌最佳用量应为1.0份。  相似文献   

15.
The effects of hydroxy silicone oil as a synergistic agent on the flame retardancy of intumescent flame retardant polypropylene composites (IFR-PP) were studied, and the IFR system mainly consisted of the ammonium polyphosphate (APP), melamine (MEL) and pentaerythritol (PER). The UL 94 rating,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 cone calorimeter (CONE) and digital photograph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synergistic effects of hydroxy silicone oil (HSO).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PP composite containing only APP, MEL and PER does not show good flame retardancy at 30% additive level. The cone calorimeter results show that the heat release rate, mass loss rate, mass, total heat release, carbon monoxide and carbon dioxide of PP/APP/MEL/PER/HSO composites decrease in comparison with the PP/APP/MEL/PER composite. The digital photographs demonstrated that HSO could promote to form the homogenous and compact intumescent char layer. Thus, a suitable amount of HSO plays a synergistic effect in the flame retardancy.  相似文献   

16.
新型阻燃技术在聚丙烯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郝建薇  李斌 《中国塑料》1998,12(5):75-81
将一种膨胀阻燃促进剂ZEO加入APP(聚磷酸铵)/PER(季戊四醇)膨胀阻燃剂中,用于阻燃PP(聚丙烯)。这种新型阻燃技术大幅度提高了APP/PEP阻燃PP的效果,极限氧指数(LOI)由27.5上升到42.0;垂直燃烧试验(UL-94)达到V-0级;锥形量热仪给出的热释放和烟释放等参数也显著下降。本文还采用热重分析仪(TGA)、自制热膨胀绝缘测量仪(TFIT)等手段研究了ZEO促进阻燃效果的机理。  相似文献   

17.
含PEPA/纳米Al(OH)3的膨胀型阻燃聚丙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磷酰基季戊四醇(PEPA)替代传统的季戊四醇作为炭源,与APP、三聚氰胺复合组成膨胀型阻燃剂(IFR),制备了膨胀型阻燃聚丙烯(IFR-PP)。讨论了阻燃剂对IFR-PP的阻燃性能、力学性能、热稳定性的影响,以反纳米Al(OH)3对该阻燃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PEPA在阻燃效果上优于季戊四醇,且PEPA对IFR-PP力学性能的影响小于季戊四醇,当PEPR用量为5份,纳米Al(OH)3用量为15份时,阻燃级别达UL-94 V-0级。同时,纳米Al(OH)3的添加使IFR-PP体系阻燃效果得到提高,且对材料的热稳定性反力学性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