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对西山煤田地质构造类型的分析,运用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理论,分析小回沟煤矿瓦斯地质规律,揭示了地质构造对矿井瓦斯赋存的影响,指出煤层埋深是该矿井瓦斯含量赋存情况的主要影响因素,推算出该矿井的瓦斯含量梯度为每百米1.98 m3/t,为下一步的生产工作提供参考,为矿井的瓦斯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运用瓦斯地质理论,结合地质勘探和矿井生产揭露的瓦斯地质资料,研究了梅田矿区余家寮井田的瓦斯赋存规律。综合分析了地质构造、顶底板岩性、煤层埋深、岩浆岩等对煤层瓦斯赋存的影响,预测了井田瓦斯含量,根据研究的瓦斯分布规律和瓦斯涌出量规律,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制定瓦斯治理及施工措施,对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深入分析突出煤层开采过程中地质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主要针对某煤层瓦斯赋存规律充分运用了瓦斯地质控制理论来分析,在通过相关分析后最终得出了矿井的构造以及煤层实际埋藏深度对煤层瓦斯含量以及煤层应力分布会产生较大的影响。随着煤层埋藏深度的不断增加,煤层内部瓦斯含量以及煤层应力会呈现出逐现增加的规律。本文主要针对瓦斯赋存主控因素对突出煤层开采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测百灵井田3#煤层瓦斯参数,以瓦斯地质理论为基础,分析了百灵井田瓦斯赋存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煤变质程度较高,围岩封闭性较好是3#煤层瓦斯富集的根本原因,井田构造和煤层埋深是控制瓦斯含量分布特征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5.
杨华 《河北化工》2013,(8):7-8,11
通过分析矿区地质构造演化及构造控制,研究了山西某煤矿9+10号煤层的瓦斯地质规律,预测瓦斯含量分布,为防治瓦斯灾害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地质构造环境的变化以及采煤机械化程度的增加,瓦斯涌出量也会随之变化甚至增加,因此有必要在今后加强通风管理,防止局部瓦斯积聚,保证矿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6.
杨华 《河北化工》2013,(12):7-8,11
通过分析矿区地质构造演化及构造控制,研究了山西某煤矿9+10号煤层的瓦斯地质规律,预测瓦斯含量分布,为防治瓦斯灾害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地质构造环境的变化以及采煤机械化程度的增加,瓦斯涌出量也会随之变化甚至增加,因此有必要在今后加强通风管理,防止局部瓦斯积聚,保证矿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7.
高小丽 《河北化工》2013,(12):65-67
为了加深对煤矿瓦斯地质规律的研究,通过收集、整理担水沟煤矿大量的瓦斯地质资料,分析研究了影响井田煤层瓦斯赋存的主要地质因素,阐述了煤层瓦斯赋存特征及分布规律,研究表明:井田整体上瓦斯含量较小,煤层瓦斯含量具有随煤层埋藏深度增加而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张润涛  史勇  姚鹏  易千  郝雁斌  刘洋 《河北化工》2014,(10):62-64,69
为保障矿井安全生产,通过研究低瓦斯矿井瓦斯赋存因素,分析矿井的地质构造、煤体结构、煤及围岩透气性、煤层埋深、岩浆岩及矿井通风等因素,得出低瓦斯矿井瓦斯异常的原因,对矿井的安全生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加深对煤矿瓦斯地质规律的研究,通过收集、整理担水沟煤矿大量的瓦斯地质资料,分析研究了影响井田煤层瓦斯赋存的主要地质因素,阐述了煤层瓦斯赋存特征及分布规律,研究表明:井田整体上瓦斯含量较小,煤层瓦斯含量具有随煤层埋藏深度增加而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因为开采深度的逐步加深,煤层瓦斯的含量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所以在掘进巷道当中时常有涌出瓦斯的情况发生,对矿井安全生产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本文针对煤矿煤层瓦斯赋存规律及防突技术做出了进一步探究,详细分析了矿井地质构造、煤层瓦斯参数以及矿井瓦斯等级、矿井瓦斯赋存规律、瓦斯综合防突技术。  相似文献   

11.
贾明  裴安磊 《广东化工》2013,(23):77-79
为了准确评判穿越煤层的瓦斯隧道的危险性等级,在深入分析隧道瓦斯突出事故的基础上,选取了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煤层厚度、隧道埋深、水文地质条件等作为评价瓦斯隧道危险性的评价指标.然后引入不确定型层次分析法和理想点法,建立了瓦斯隧道危害危险性评价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四条瓦斯隧道的危险性等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应用该模型所得到的瓦斯隧道危险性等级与实际等级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焦作煤田地质和构造特征,说明焦作煤田属华北石炭-二叠系煤层,含煤11~14层,主要可采煤层为二叠系山西组二1煤和石炭系太原组一1煤,焦作煤田按其展布方向分为近东西向、北东向和北西向3组。分析了焦作煤田煤层赋存特征、煤层含气特征及煤层气资源量,说明焦作煤田二1煤属高品质无烟煤,煤层厚度0.71~11.32 m,平均5.13 m,结构简单,一般不含夹矸,局部含1~2层夹矸;二1煤层含气量0.82~38.75 m3/t,平均16.31 m3/t,煤层含气量有随埋藏深度增加而增高的趋势,属高品质煤层气;运用体积法估算焦作煤田二1煤煤层气地质储量约为843.40亿m3。最后从焦作煤田发展煤层气产业的地理条件、资源条件和市场条件等方面对煤层气开发市场前景进行了分析,说明焦作煤田煤层气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3.
赵喜江 《河北化工》2014,(10):45-46,50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大,在深部近距离煤层巷道掘进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为避免掘进过程中突出事故的发生,提出在距离煤层不同法向距离时应分别采取超前探测地质构造、前探测煤层、布设排放钻孔、加强支护等不同的防突措施。经过现场测试,该方法能够有效避免深部近距离煤层巷道掘进过程中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发生。它能够有效保持顶板的完整性,有效排放瓦斯,对巷道掘进防突技术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煤储层渗透性是寻找煤层气有利开发的关键参数之一。本文通过对柳林地区煤层渗透性深入研究,并结合大量煤层气田勘探开发资料分析了影响柳林地区煤层渗透率的两大因素:煤体条件(煤的原生孔结构、煤体裂隙结构、煤体结构)、煤层赋存条件(埋深、地应力、储层压力)。针对该区多煤层区域上渗透率变化较大的情况,应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了该区煤层渗透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渗透性模糊综合评判数学模型,对煤层进行了渗透性模糊综合评价,得出了该煤层渗透率为中等级别,评价结果与实测结果相符,为寻找渗透性较好的矿区或井田提供了新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三维地震勘探是一种简便、可靠、经济、高效的勘探方法。在研究单侯煤矿勘探区地质构造特征的基础上,对勘探区进行了三维地震补充勘探,并对勘探成果进行验证分析。此次三维地震勘探后取得了大量地质资料,与三维地震勘探前相比,解释的50条断层均为新发现断层,本次三维地震勘探不仅查清了各煤层的赋存状态及奥灰的起伏情况,而且对主要煤层的厚度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为采掘设计、工程施工和安全生产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对煤矿的安全生产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邓春苗  汤达祯  许浩  陶树 《洁净煤技术》2011,17(2):82-84,87
从基准面变化,沉积相变,煤层厚度变化,煤层顶底板特征方面分析了沉积作用对彬长地区煤层气赋存的影响。研究表明:厚煤层形成于基准面上升旋回的末端,是煤层气形成和富集的首要条件;沉积相对煤层气赋存的影响较为复杂,不同沉积相带和沉积微相对煤层发育控制不同;煤层厚度大,含气量高,易于形成煤层气富集区。煤层顶、底板岩性以泥岩、粉砂岩为主,其中以泥岩为顶、底板的厚煤层为煤层气富集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