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设计创意就是"创造意象"之意,是一种策划和表现之间的艺术构思活动。意象思维是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它是中国人具有独特的处然观和人生观,即中国哲学思想,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艺术。意象思维是设计师创作的灵感与源泉,是以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为根基从而浓缩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这种意象的表达是独特的、久远的、厚重的。  相似文献   

2.
"写意油画"是与中国精神内核相对应的词汇,是中国油画研究与发展探索的成果体现,也是传统文化影响下的集体审美。"写意油画"是艺术家生活和文化积累的转化,由于油画家所处的地域、环境、文化不同,导致了其创作的艺术风格存在差异。文章以"写意油画"的发展为线索,以中国南北方地域文化影响为背景,针对"写意油画"的存在状态、价值和发展趋向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审视"写意油画"存在的深层意义与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节令玩具作为一种民间习俗的物化代表,深深地植根于传统的农耕手工文明。玩物情怀的演绎,折射的是中国民众独有的情感、智慧和审美理想。面对以科技、工业、市场为核心的现代文明的腐蚀,传统的节令玩具将何去何从。传统节日的式微、传统手工艺的陨落以及心灵慰藉和精神归宿功能的泯灭,综合导致了传统节令玩具衰落和价值流失的悲剧,从而使其由一个表征传统的"审美意象"渐变为现代视野下的一个独特的"反思意象"。  相似文献   

4.
现有中国画研究缺少对画作情感的分析,但画家将生活感悟寄情于美术创作,升华国画的艺术价值.基于此种情况,文中提出融合人类认知优化深度学习网络结构的中国画情感识别算法.首先,根据图像显著性和笔道复杂度提出中国画感兴趣区域提取算法.再使用可视化卷积神经网络提取国画情感特征,并交互式地融合国画情感表达手法知识优化网络结构.最后微调构建的网络预测国画情感.实验将1 000幅中国画分为4种情感类别,准确率较高,识别效果较优.消融实验与可视化实验分析网络各层作用,进一步验证文中算法识别中国画情感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袁仕萍 《网友世界》2013,(24):81-82
色彩的运用是中国现代诗歌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段,诗人们运用色彩这一具有独特功能的语言符号,创造绚丽多彩的意象,赋予色彩特有的象征意义,使之传情达意,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美学体系实质上是以"意象"为基础范畴的审美本体体系,绘画美学则侧重于从艺术的角度看待审美,所以"意象"就成为美学本体论的基本范畴。中国古典美学将"象"作为本体之基,是通过对"象"的观察去把握"道",中国绘画创造的思维过程实质上就是意象的思维过程。本文立足从中国画的创作思维的角度探究意象的形成步骤,以达到对情和景二种基本因素构成的"意象",这一中国古典美学的审美本体做出全面的诠释。  相似文献   

7.
汉字之"意象"审美使得汉字得以以古朴刚正而又不失妖娆的美态展现于受众眼前,文章试从汉字的结构意象、笔法意象及情感意象来剖析其审美意象,是以勾勒完整的形神兼备的汉字神韵。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美学体系实质上是以"意象"为基础范畴的审美本体体系,绘画美学则侧重于从艺术的角度看待审美,所以"意象"就成为美学本体论的基本范畴。中国古典美学将"象"作为本体之基,是通过对"象"的观察去把握"道",中国绘画创造的思维过程实质上就是意象的思维过程。本文立足从中国画的创作思维的角度探究意象的形成步骤,以达到对情和景二种基本因素构成的"意象",这一中国古典美学的审美本体做出全面的诠释。  相似文献   

9.
当代艺术家叶永青的绘画与传统中国画有相似的追求——极简;其飞鸟意象与李苦禅的苍鹰意象分别是画界的游禽雁与猛禽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新文人画的精神内涵。叶永青在繁复的创作过程中凝练出了极简的飞鸟意象,透射出画家鲜明的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10.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流行的风俗画,其独特的风格、特征,对西方现代美术,特别是印象派画家,产生巨大的影响,乃至作为东方美术母体的中国也无法比拟。其中,美人画是浮世绘的主要题材,而喜多川歌悧又是美人画的主要代表性画家,本文主要从喜多川歌麿的从艺拜师、美人画创作历程及其作品分析总结其绘画特点。  相似文献   

11.
张杰 《网友世界》2013,(14):77-78
在李清照早、中、晚三个创作时期,其作品中出现了不同种类、不同形态的花。花意象的频繁出现,贯穿着李清照生命与情感历程。花不仅是她所有情感的外化,而且花的每一种形态都能体现她情感的波动。通过对花的描绘,凸显自己的创作心境,投射自己的人格情操,表现自己的生命轨迹和情感波动。  相似文献   

12.
油画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是绘画艺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想创作出一件优秀的油画艺术作品,不仅对画家的技法有着极高的要求,主观情感的表达也是必不可少,如何正确的处理好技法与情感之间的关系,是每一个艺术家创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抗疫创作     
正当前,全国范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正处于关键时期。面对这场无声之战,全国各大高校、社会各界创意人士坚守"为人民而设计"的艺术使命,创作出一幅幅抗疫疫情的艺术与设计作品,用高质量的艺术作品凝人心、聚合力,为战胜疫情贡献力量。宋慰祖(民盟北京市委专职副主委):"奔走国事,关注民生"。中国设计师始终责任在肩,不负使命。在这关键的时刻,是你们拿起手中的笔,用你们创意设计的思维。积极参与到"我们在一起"抗击"新冠肺炎"全球海报设计公益征集活动之中,设计出了一幅幅体现着"科学、同心、生命"主题的海报。积极传播科学知  相似文献   

14.
教材分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人教版高一年级语文课本“中国当代诗三首”单元中的一首。诗中海子用单纯而明净的意象,构造出了充满诗意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图景。诗人想象着尘世的幸福生活,并用平白、质朴及温暖的语言表达了对每一个人的真挚祝福,但在那坦诚、沉静的语气中也隐含着浓郁的忧伤,使诗歌具有了挥之不去的悲凉感。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海子的创作经历、主要作品及诗歌风格。二、能力目标1.能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诵诗歌。2.理解诗歌中鲜明的意象。3.理解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三、情感目标感受诗歌创造的美好意象,体会诗中…  相似文献   

15.
情感匹配度是评价设计草图品质的重要指标,设计师的认知在其心理意象外显为草图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分析其认知差异可提高设计协作效率,并高效筛选出情感匹配度较高的优质草图.针对此问题,首先提出了循环设计流程,筛选感性意象语汇并定义意象属性;其次运用Tobii眼动仪采集设计师阅读任务文本、创作草图时眼动指标数据;然后拆分草图计算情感匹配值再择优组合为意象草图;最后对比分析设计师观察意象草图进行感性评价时的眼动指标.结果表明,草图组合法则可获得情感匹配度较高意象草图,设计师自身经验与信息资源调用的数量、维度、回视次数和方案质量成正比,与作业时间和评判准确度成反比.  相似文献   

16.
《数码摄影》2012,(12):174-175
在高山之巅、神湖之源,美丽的天峻正绽放着她最美的情态。这里壮美辽阔的土地,让摄影人倾倒,在雪域高原上追光逐影,自由驰骋,创作出一幅幅震撼人心的大美之作。10月20日,天峻县"义海杯"摄影大赛颁奖典礼在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举办,与此同时,《天峻》画册同期首发。世界屋脊和深居内陆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天峻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17.
基于纹理合成的水墨山水画自动绘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分析中国山水画的一般创作技法,提出了基于纹理合成的水墨山水画绘制方法.将一幅图像作为控制图像,用于控制要绘制的区域轮廓和明暗色调;采集画家的手稿作为样本图像,通过纹理合成绘制出国画绘画中的各种皴、染笔触;在传统的纹理合成方法上,提出了一种目标控制的多级纹理合成算法,该算法能利用控制图像有效地控制纹理合成的结果.从而可以将一幅数字照片或简单的手绘图自动地转换成各种中国水墨画效果的图像.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对于各种山水画的绘制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传统门神的当代视觉传达"为话题对当代画家戚序的艺术作品和创作思想进行了探讨,了解了画家如何以一个现代人的理念来诠释传统文化。戚序以其创作展示了她对门神现代诠释的逻辑起点:从国家、民族生存、发展的战略高度,去检视其文化及特有的民族文化的安全问题;展示了她对门神现代诠释的空间拓展:门神可以是国门、家门、心门之上的门神。画家在创作的时候坚守的理念来自对民族文化尊严和价值的思考;门神的精神内涵相对恒定,形式内容当随时代而变。  相似文献   

19.
万维速递     
一排排微妙地纠结在一起的鱼和一排排相扣相锁的鸟啮合得天衣无缝,你搞不清楚它们是在游泳还是在飞翔。(《天和水》) 一双手——画家的手——在画面上栩栩如生,每只手都拿着一支铅笔,左手在画右手,与此同时,右手又在画左手。(《画手》) 画廊里面站着一个青年,正在看一幅画。画里有一艘船停泊在一个城镇的港湾中,镇上的一座楼房中有个妇女正从她房间的窗户朝外看,而她的房间下面正是一个画廊,里面站着一个青年,正在看一幅画。画里有一艘船停泊在一个城镇的港湾中——怎么!?我们又回到了我们出发时所在的地方?(《画廊》) 这些都是荷兰画家埃舍尔(M.C.Escher)笔下令人难忘的意象,他以写实绘画塑造出一种视觉幻觉,其作品不仅令数学家和科学家们瞠目,更是雅皮们  相似文献   

20.
西藏独特的地域文化,吸引了无数的内地采风艺术家。以青藏高原和藏族风情为主题的油画创作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从来没有间断过。内地画家的西藏主题绘画创作的出发点、绘画语言特点、艺术内涵的挖掘层面,成为研究内地采风画家的西藏主题绘画特点的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