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制备了金属间化物(Sm1-xPrx)2Fe17Ny的粉末样品,并通过穆斯堡尔谱等手段研究了金属间化物(Sm1-xPrx)2Fe17Ny中Pr原子的代效应,进而对其中的各向异性产生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由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Sm1-xPrx)2Fe17Ny当x=0.6时发生了自旋磁结构相变,即由易C轴 异性变为易锥面向向异性;2)金属间化物(Sm1-xPrx)2Fe17Ny中Pr次格子的面向各向 相似文献
4.
通过穆斯堡尔谱等手段研究赝三元金属间化物(Sm1-xYx)2Fe17Ny中的N原子占位机闭,并通过点电荷模型对N原子的占泣机制进行理论解释。由试验结果和点电荷模型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N原子占据9e(6h)和18g(3b)两个间隙品位;2)N原子的双重占位与自旋磁结构密切相关,是单轴各向异性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制备了金属间化物(DyxSm1-x)2Fe17Ny(x=0.2,0.4,0.6,0.8;2〈y〈3)的取向样品,并通过变温穆斯堡尔谱等手段研究金属间化物(DyxSm1-x)2Fe17Ny(x=0.4;2〈y〈3)的自旋重取向现象,进而对其中的各向异性产生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由试验得出以下结论:1)取向样品(DySm1-x)2Fe17Ny(=0.4;2〈y〈3)在100 ̄150K温度之间存在自旋重 相似文献
6.
7.
8.
粉末样品的X射线衍射和热磁曲线测量表明,所有Y(Fe1-xCox)11.3Nb0.7(x=0,0.05,0.10,0.20)化合物具有ThMn12型结构,且有良好的单相性Co替代Fe引起居里温度Tc显著提高和晶格常数的单调减小,室温下的饱和磁化强度Ms随Co含量的增加在x=0.1~0.2之间呈现极大值,各向异性场Ba随x的增加,先增加而后减小 相似文献
9.
利用X射线衍射,金相显微镜,能谱分析以及差示扫描量热(DSC)等手段对金属间化合物Sm3(Fe1-xVx)29(x=0.01,0.03,0.05,0.08,0.1)的结构及其微观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属间化合物Sm3(Fe1-xVx)29(x=0.01,0.03,0.05,0.08,0.1)的结构均为3:29型结构。并且随V含量增加,金属间化合物Sm3(Fe1-xVx)29的晶格常数和晶胞体积V均呈减少趋势.当x〉0.05时,金属间化合物Sm3(Fe1-xVx)29中的杂质相明显呈现出来.随着V含量的增加,居里温度(R)星单调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提出利用分子场近似结合中子衍射或X射线衍射的实验结果,计算R2Fe17型稀土过渡族化合物中的稀土在磁矩与过渡族磁矩之间的交换耦合常数的方法。计算了Dy2Fe17-xAlx3(x=2,3,3,5,6,7,8)化合物中的稀土磁矩与过渡族磁矩之间的交换耦合常数-JRT/K,结果分别为7.77K,7.27K,7.39K,8.62K,8.64K,9.52K,10.34K。其中对x=5,6,7,8的化合物计算结果与高场测量的实验值8.77K,9.25K,10.1K,10.9K符合得较好。说明从分子场理论出发,利用X射线衍射或中子衍射的结果更细致地考虑一些替代的细节,计算稀土过渡族化全物中的稀土(R)磁矩与过渡族(T)磁矩之间的交换耦合常数是一种可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通过DSC热分析确定了三元Fe-32.29%Co-20.33%Si合金的固相面和液相面温度分别为1 148 K和1 535 K.采用熔融玻璃净化技术实现了该舍金的深过冷与快速凝固,最大过冷度达378 K(0.25TL).当过冷度为98~378 K时,合金凝固组织由α(Co,Fe)2Si和(Fe,Co)5Si3相组成.分析确定该合金熔体开始凝固时,首先析出亚稳的过饱和β(Co,Fe)2Si固溶体,随后发生脱溶转变析出第2相(Fe,Co)5Si3,亚稳的p(co,Fe)2Si转变为稳定的α(CO,Fe)2Si.研究发现,随着过冷度的增大,β(Co,Fe)2Si枝晶生长速度呈指数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2.
13.
高强韧性B_2结构铁铝金属间化合物的开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简要介绍了B2结构铁铝金属间化合物的一般特征和研究现状,包括晶体结构和位错组态、抗腐蚀性能和力学性质等,并重点归纳了高强韧性B2铁铝金属间化合物的现有开发手段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基于脆性材料临界应力理论推导出梯度材料抗热冲击阻抗的数值表达式,利用非线性有限元程序对Al-Ti系金属间化合物梯度材料耐热冲击性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激光加热,声发射试验手段对其梯度材料的抗热冲击性进行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5.
16.
探讨了不同Mn含量对Fe3Al金属间化合物在25~800℃下拉伸性能的影响;并就Mn对Fe3Al合金化后的组织变化以及其对拉伸性能与断裂特征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Mn对Fe3Al的合金化,而引入的具有面心立方有序结构的近L12γ相,对Fe3Al的组织结构及拉伸性能产生了很大影响;随着Mn含量的增加,合金中DO3相的有序度降低;当Mn加入量适当时,可显著提高Fe3Al的室温强度和塑性,及合金的中高温塑性,但中高温强度衰减较大;总的说来,10%Mn合金其塑性显著提高,室温强度大幅度提高,中高温强度与Fe3Al相当. 相似文献
17.
主要通过穆斯堡尔谱测试手段研究金属间化物R_2Fe_(17)Ny(R=Sm,Dy,Er,Y)磁性能的温度效应以及各向异性产生机制.由实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R_2Fe_(17)Ny(R=Sm,Dy,Er,Y)的R-Fe之间耦合机制为:Sm-Fe之间为铁磁耦合,Dy-Fe之间为亚铁磁耦合,Er-Fe之间为反铁磁耦合,Y-Fe之间无铁磁耦合;2)在室温下,只有R_2Fe_(17)N_y呈现强单轴各向异性,其它R_2Fe_(17)Ny(R=Sm,Dy,Er,Y)化合物则呈现平面各向异性;3)R_2Fe_(17)Ny(R=Sm,Dy,Er,Y)的平均同质异能移和平均磁超精细场随温度降低而增加;4)由低温80K的实验数据推出Sm2Fe17Ny的饱和原子磁矩为2.53μB,Y2Fe17Ny的饱和原子磁矩则为2.39μB。 相似文献
18.
王博文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1994,16(3):95-100
采用金相,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微区分析和振动样品磁强计等诸技术对(Dy0.65Tb0.25Pr0.1)2(Fe1-xAlx)17赝二元化合物的结构,居里温度,磁化强度及磁致伸缩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x<0.15时,(Dy0.65Pb0.25Pr0.1)2(Fe1-xAlx)17化合物具有Th2Ni17型六方结构;当x>0.25时,转变为Th2Zn17型菱形结构;在0.15≤x≤0.25区间,T 相似文献
19.
在制备铜铝合金的过程中会有铜铝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其中Cu9 Al4和CuAl2相作为铜铝金属间化合物中的两个典型,采用不同的制备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两种金属间化合物形成的顺序.综述了机械合金化与热扩散工艺对铜铝金属间化合物形成的区别及联系.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Cu/Al界面达到微纳米级尺度,非平衡相Cu9 Al4要优先于CuAl2相形成,随后相的转变与球磨工艺参数相关.然而在热扩散过程中因其Cu/Al界面远超微米级致使平衡相CuAl2优先形成,烧结温度及保温时间极大地影响了相的形成和生长.此外,从热力学和动力学的角度出发,明晰铜铝系中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机制以及Cu/Al界面处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规律,这对于调控Cu/Al界面处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及生长以提高铜铝界面的结合强度至关重要,以助于铜铝合金、铜铝连接件和铜包铝导线在电力系统、机械、微电子工业、冶金、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更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Rp2Fe17型稀土-过渡族金属化合物磁制冷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理论分析与预测,发现Re2Fe17型稀土一过渡族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具有明显的制冷效果,在此基础上钭其制成合金试样,并在自行设计的测定退磁制冷温差ΔT值的测量装置上进行测试,结果为:Ce2Fe17-xCox及Er2Fe17-xNix(x=0.3-2.0)稀土铁磁金属化合物在外加磁场H.2T,t=20度时,即室温附近有明显的制冷效果,前者退磁后制冷温差ΔT=4.75K,后者为ΔT=4.51K,基本与目前室温附近制冷效果最好的纯金属Cd接近(T=5.25K),但其价格约为Gd的1/3,可取代Gd作为室温磁制冷材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