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过多年发展,八面河油田形成并优化了深井、腐蚀井、偏磨井、出砂井、侧钻水平井、稠油井的全套举升配套系统,各主要工艺应用效果均比较明显,适应性良好,并通过优化配套,提高了油井免修期,降低了维护作业井次,基本满足了油田开发的需要。本文主要对相关工艺效果进行了评价分析,旨在使各举升工艺更好地为油田开发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
准确、及时地判别气井是否积液是确保含水气井正常生产的重要保障。目前采用临界携液模型对气井积液进行判别,该方法对于已经积液的气井或通过措施排出积液后的井筒实际流动情况的预测与判别时常出错。基于气井能量和井筒需要的排液能量之间的协调,建立新型的气井积液识别方法及较为完整的气井积液识别体系。该方法结合气田生产数据,可对气井进行更为准确的积液判断和实时跟踪。用该方法对实例气井进行实时积液诊断,预测结果和实际情况非常吻合。新型积液识别方法的应用,对产水气井的正常生产和相关排水采气措施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4.
针对气液比大于1400m~3/m~3的气井临界携液产量计算公式存在的修正系数问题,在假设气井井筒中的液滴为扁平形,考虑曳力系数与雷诺数(1.0×10~3~2.2×10~5、2.2×10~5~1.0×10~6)关系的基础上,结合经典力学建立了气井高气液比携液的临界产量新公式.从理论上解释了人们对临界携液产量模型理论公式是否需要提高20%所产生的争议.使临界携液产量模型在理论上更加完善,并与现场实际更加吻合.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油田东河1石炭系油藏开展了注天然气混相驱开发试验,油井受效后气液比发生变化,原举升工艺逐渐不适应,为此开展了注气配套举升工艺优化研究。首先对注气受效井的自喷时机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气液比达到150 m3/m3时,注气受效井可实现自喷。在此基础上对机采井转自喷前的气液比及泵吸入口处含气率工况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气液比上升及地层压力恢复的双重影响下,泵吸入口处含气率呈现先快速上升、后下降并趋于稳定的趋势,机采井转自喷前需应对的最高含气率范围为50%~60%。针对以上工况,对举升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取得了较好的现场应用效果,满足了注气开发过程中机采井转自喷前的高气液比的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6.
涪陵页岩气水平井产能试井测试数据主要采用孔板流量计计量,节流上游温度和压裂液流量的数据质量相对较低或部分缺失,给精确计算气井节流临界流量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解决页岩气分段压裂水平井试采期间不同节流嘴尺寸、不同压裂液返排量条件下的临界流量计算问题,建立适合于页岩气分段压裂水平井气-液两相节流临界流计算方法,对于研究返排液对产能评价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高温高压大斜度及水平井中快速得到地层压力和流度,以便于及时决策评价储层一直困扰着人们。一般电缆地层测试由于井斜太大难以实现,DST测试成本太高而且时间又太长,难以发挥最优化的经济效益。随钻测压技术的出现为这种情况提供了可能。本文提出了一个案例研究,既在中国南海一口井斜54度,井温高达160℃的高温井中,用随钻地层测压工具(FPWD)获取了地层压力和流度,为现场及时决策及储层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气举阀排液技术在苏里格气田的应用(3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里格气田产水气井数量的不断增多,给气田的安全平稳运行带来了诸多危害.为确保气田产能的稳定发挥,在现场展开不同系列的排水采气措施试验.介绍气举阀排液技术工艺原理,分析评价现场实施效果.实践表明,应用该技术有助于提高储层改造液返排率,且在后期生产中可以实现气举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9.
凝析气井泡排剂LH-1的泡沫性能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凝析气田特有的泡排剂携液和持液两种情况,对比分析了泡排剂LH-1和泡排剂UT-11C的动态性能,从泡排剂的抗高温性能、抗高矿化度性能、抗高凝析油性能对比分析泡排剂LH-1和国内常用的几种泡排剂的泡沫静态性能,提出了综合考虑泡沫的起泡性能、稳泡性能、携液量和持液率因素优选泡排剂LH-1的方法.设计了泡排剂LH-1的凝析气井的现场应用的施工方案并在凝析气井中进行现场施工.泡排剂LH-1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11.
油基钻井液和水平井钻完井是页岩油气井藏最主要的钻井工艺,与之相配套的地质导向技术是其达到目的的关键。焦石坝工区因勘探程度较低,地层产状预测及微小构造落实程度差等因素增加了地质导向的风险,施工中录井技术人员通过地质建模建立二维导向模型,通过井间小层对比、跟踪分析地层倾角变化进行轨迹控制及预测,使水平井储层钻遇率达到98.7%,为页岩气水平井地质导向及长水平段轨迹控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柱塞气举动态模型是优选柱塞参数及优化生产制度的基础。根据质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原理,在研究了柱塞和液体段塞的运动特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摩阻及液体漏失的影响,建立了多种因素影响下的柱塞和液体段塞运动方程,给出了油套压计算方法,检验了柱塞运行动态模型的可靠性,并优化了新型柱塞参数,经过新柱塞井调试阶段的应用,能够较大程度地提高气井的带液能力。  相似文献   

13.
桥塞分段压裂是页岩气水平井开发的主导技术之一,但受储层特性以及施工决策等因素的影响,超压砂堵很难避免。分析解堵机理,依据井筒中有无高粘度液体以及顶替是否完成将砂堵分为8种类型;结合页岩气储层地质、工艺特点,提出了采用疏通老缝和压开新缝的解堵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分析页岩气藏特征及其流动阶段.考虑生产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不唯一性,提出确定裂缝性页岩气藏主要生产特征参数的方法.根据现场实践进行生产预测.  相似文献   

15.
针对页岩气多级压裂水平井基质微观孔隙发育、超低渗透率、复杂的解吸附扩散作用以及多级压裂裂缝网形成机理,采用等效单裂缝、多裂缝解析模型、SRV模型和三线性流等分析模型,从线性分析方法开始,将每种模型的分析结果作为下一个模型的起点,不断增加模型描述参数,使模型更接近页岩气储层实际,达到正确认识和评价页岩气储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高压气井操作平台是采气生产中进行各项井口操作的重要辅助工具,借助该平台可以开展开关井、调产、更换固定或可调油嘴、采气树维护保养等操作。然而实际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发现利用该操作平台进行各项作业时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操作上也有诸多不便。本着安全生产、降低作业风险和方便人员井口操作的目的,对现有操作平台进行了四项探索改进,通过现场使用证实,改进后的操作平台不仅实用性强,更是提升了本质安全。同时,也为其他气田高压气井操作平台的改进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实现经济高效和清洁绿色开发,对页岩气的长远发展和当地环境保护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从涪陵页岩气田开采工艺、技术原理、工艺流程出发,对钻井、压裂减排控污、钻屑资源化利用等主要清洁生产技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表明,以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主的页岩气清洁生产技术体系可为国内页岩气开发行业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常规的高压气井试气流程一般采用多级降压装置,设备占地面积大,不适合焦石坝工区施工现场条件;按常规天然气井试气工作制求产时,产量波动幅度较大、求产时间长;冬季施工时,井口附近会产生天然气水合物,导致连续油管发生冰卡现象。工艺优化后,放喷压力20MPa~30MPa、不含H2S的气井,采用一级降压;求产试气采用套管放喷,尽快带液求产。试气油嘴系列为:17mm、15mm、12mm、10mm、8mm、6mm、4mm,现场根据出砂情况调整油嘴大小;当井口压力高于20MPa、环境温度低于22℃时,启动防冰卡预案,有效防止因生产天然气水合物而发生的冰卡。  相似文献   

19.
随着气举工艺的进一步推广,常规的压缩机气举工艺在积液严重、油管下深大的气井中应用效果不佳,措施有效率大幅降低,通过对该类气井开展气举阀气举工艺,降低气举压力,实现气井的有效复产,取得了良好效果,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涪陵地区某页岩储层水平气井在考虑稳产期不同阶段的生产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体化管柱设计,有效延长了油管使用寿命。基于节点系统分析法,利用Pipesim软件做出了稳产期三个地层压力时间点的系统节点分析图;对满足配产量下的油管直径和气嘴尺寸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综合考虑该页岩气井配产量、能否携液、是否抗冲蚀、是否生成水合物等因素,建立了一套油管直径和气嘴尺寸的动态确定方法。对于该页岩气井,优选得到50.7mm的油管在稳产期的三个阶段能够满足携液、抗冲蚀、不生成水合物的要求。该方法可为现场页岩气井合理选择油管直径和气嘴尺寸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