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包络法加工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定子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对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的原理及定子齿形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并运用啮合理论的包络法得出了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的定子齿廓方程和齿形。以此为依据,对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定子的包络加工方法及工装设计进行了研究,最后在滚齿机上制造出了这种传动的定子。  相似文献   

2.
一种由环面(或圆柱)蜗轮蜗杆副和锥蜗杆传动(或端面蜗轮蜗杆传动)复合而成的新型行星传动机构被提了出来。这是一种空间行星蜗杆传动装置,由中心蜗杆、若干行星轮组、行星架以及锥蜗轮或端面蜗轮组成。新型传动形式复合了空间行星传动和锥蜗杆传动副的一定优势,使这种传动装置具有同轴输入输出、结构紧凑、传动比范围大、传动平稳、承载力强、对装配误差敏感性小、润滑特性好等特点。给出了结构示意图,进行了相应的传动比计算、受力分析和简单的效率计算。该新型传动可以考虑用于军事、通讯、航天航空、重型机械和民用机械等领域。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的啮合坐标系统以及中心蜗杆和内超环面齿轮齿面的数学模型,完成了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减速器各零件的三维实体建模和减速器整机虚拟装配,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基于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减速器的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  相似文献   

4.
《机械传动》2013,(6):129-132
论述了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的起源和研究现状。针对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运转过程中存在噪声大的问题,提出以提高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的精度为今后的研究方向。未来应从复杂曲面建模、啮合理论、弹性力学、动力学理论和加工制造技术等方面出发,对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的动力学特性、基于弹性变形和误差的齿廓修形原理、数控加工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出一套修形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系统的综合设计理论与制造技术,以实现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设计与制造过程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5.
许立忠  蔡毅 《机械设计》2002,19(2):21-22
运用行星轮系的效率分析方法,全面分析了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的效率计算问题,并分蜗杆主动和蜗杆从动等四种情况给出了相应的效率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情况下,传动效率的差异及传动效率随传动比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对于该种传动的设计与制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啮合齿廓的几何形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减速器加工过程中测量的关键技术问题,建立基于转化机构的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的 啮合坐标系统,推导了中心蜗杆和内超环面齿轮的齿面方程,完成中心蜗杆和内超环面齿轮齿廓的几何分析、最后完成 理论齿廓和实际齿廓的分析与对比。  相似文献   

7.
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系统中的关键零件——中心蜗杆和内超环面齿轮的齿面是一种复杂的空间曲面,中心蜗杆和内超环面齿轮实体模型的精确性直接影响到数控加工的精度。研究了中心蜗杆数字化建模问题,根据中心蜗杆的数学模型,对其螺旋齿面进行网格划分,提出基于齿面网格的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系统精确实体建模方法,并通过数控加工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8.
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效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给出了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效率计算公式,分析了传动效率的影响因素和影响规律,为该种传动的设计与制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滚柱式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接触疲劳强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滚柱式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的啮合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进而给出了转子蜗杆和定子螺旋面上载荷分布和接触疲劳强度条件,分析了接触疲劳强度的影响因素和影响规律,为该种传动的设计与制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的啮合坐标系统和中心蜗杆及定子齿面实体的数学模型,完成了基于solidworks系统的减速器虚拟装配,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基于Dynamic Designer/Motion减速器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