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高频脉冲电镀Ni-Co复合镀层在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结果表明,随着频率的增加,沉积层表面更加致密、均匀,在3.5%NaCl溶液中Ni-Co镀层的腐蚀失重明显减小,腐蚀失重速率变慢;高频和直流电铸Ni-Co复合镀层的阳极极化曲线形状相似,随频率增加,自腐蚀电位正移,自腐蚀电流降低.可见,高频率对沉积层的细化有重要影响,并使镀层的耐蚀性提高.  相似文献   

2.
利用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了一种适用于深海环境的重防护环氧涂料在3.5%NaCl溶液中常压以及3.5 MPa下的破坏机制,探讨了静水压力对涂< 层失效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静水压力加速了电解质溶液在涂层中的渗透,对涂层的失效过程有着明显的影响。与常压下相比,静水压力下涂层电阻更小,涂层的失效过程更快;涂层/金属界面的电荷转移电阻更小,界面处金属腐蚀反应更快,涂层下金属基体更容易发生腐蚀,涂层的防护性能变差。  相似文献   

3.
利用脉冲电沉积技术制备纳米晶Co-Ni-Fe合金镀层。用EDS、XRD、TEM和SEM等手段分析纳米晶镀层的成分、微观组织结构和表面形貌。用电化学极化方法研究镀层中Co含量和退火温度对纳米晶Co-Ni-Fe合金镀层在3.5%(质量分数,下同)NaCl溶液中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晶Co-Ni-Fe合金镀层的晶体结构为单一面心立方结构,其晶粒尺寸随镀层Co含量的增加而减小。镀层的晶粒尺寸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并呈现强的(111)织构。纳米晶镀层的腐蚀速率随Co含量的增加先下降而后上升。退火可明显降低纳米晶镀层的腐蚀速率。纳米晶与粗晶Co-Ni-Fe合金镀层经电化学腐蚀后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腐蚀形貌。  相似文献   

4.
纳米晶Co-Ni-Fe合金镀层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脉冲电沉积技术制备纳米晶Co-Ni-Fe合金镀层。用EDS、XRD、TEM和SEM等手段分析纳米晶镀层的成分、微观组织结构和表面形貌。用电化学极化方法研究镀层中Co含量和退火温度对纳米晶Co-Ni-Fe合金镀层在3.5%(质量分数,下同)NaCl溶液中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晶Co-Ni-Fe合金镀层的晶体结构为单一面心立方结构,其晶粒尺寸随镀层Co含量的增加而减小。镀层的晶粒尺寸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并呈现强的(111)织构。纳米晶镀层的腐蚀速率随Co含量的增加先下降而后上升。退火可明显降低纳米晶镀层的腐蚀速率。纳米晶与粗晶Co-Ni-Fe合金镀层经电化学腐蚀后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腐蚀形貌。  相似文献   

5.
聚合物/达克罗复合涂层体系在3.5%NaCl中耐蚀性能的EIS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EIS研究了以碳钢为基体的醇酸、聚氨酯、苯丙乳液以及氟树脂4种有机聚合物/达克罗复合涂层体系在3.5%NaCl中的防护性能.结果表明,氟树脂/达克罗复合体系表现出最好的防护性能,水性的苯丙乳液体系次之,聚氨酯体系居中,醇酸体系最差.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APS)对达克罗涂层表面进行预处理可较大程度地提高醇酸、聚氨酯复合体系的耐蚀性能,但降低了水性的苯丙乳液体系的防护性能,对氟树脂体系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采用电化学测试和腐蚀浸泡的方法研究了氟康唑在3.5%NaCl溶液中对Cu的缓蚀性能,初步分析了其对Cu的缓蚀机理。结果表明,氟康唑具有良好的缓蚀作用,在NaCl溶液中随着氟康唑浓度的增加,缓蚀效率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缓蚀效率减小。电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氟康唑对Cu在NaCl溶液中的腐蚀表现为混合抑制型缓蚀剂。表面形貌的分析也指出氟康唑对Cu在NaCl溶液中的腐蚀具有良好的缓蚀效果。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高温与低温条件下低碳铁素体钢气体渗氮后渗氮层组织形貌的区别,并分析高温渗氮过程中在渗氮层与基板界面处黑色过渡层产生的原因;同时,研究渗氮层在3.5%NaCl溶液浸泡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高温渗氮(≥592℃)时,渗氮层中白亮层与基板处会形成20μm左右含氮马氏体过渡层,低温(592℃)时渗氮未出现该组织。在腐蚀过程中,腐蚀液易从渗氮层孔洞以及裂纹流入,使渗氮层整体脱落或者局部孔洞连接成片层状脱落。  相似文献   

8.
《铸造》2016,(3)
对CuSn10Zn2FeCo合金进行形变热处理,采用全浸泡腐蚀试验对合金试样在3.5%NaCl溶液中耐腐蚀性能和腐蚀机理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热处理条件下CuSn10Zn2FeCo合金在3.5%NaCl溶液中静态腐蚀速率分别为0.0182 mm/a和0.0197 mm/a,耐腐蚀性能均优于ZCuSn10Zn2合金;合金发生脱铁腐蚀,形变热处理后合金成分均匀化使合金耐腐蚀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柚子提取液+Na_2MoO_4复配对碳钢在3.5%NaCl中的缓蚀协同效应,找到最佳复配比。结果表明:柚子皮提取液+Na_2MoO_4属于混合抑制性缓蚀剂,在0.02 g/m L柚子皮提取液和10g/LNa_2MoO_4复配时缓蚀效果最好,对碳钢的缓蚀效率可达到92%,满足了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且反应自发进行。  相似文献   

10.
张波  张正贵  韩恩厚  李劲  柯伟 《金属学报》2000,36(8):842-846
在应力控制下分别研究了温度,pH值和预浸泡时间对LY12CZ铝合金带有支的铆接联接件在3.5%NaCl溶液中腐蚀疲劳(CF)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提高温度、降低pH值和延长预浸泡时间均会缩短铆接件的腐蚀疲劳寿命,在无预浸泡的条件(20℃,pH=6)下,铆接件的腐蚀疲劳寿命比空气中的疲劳寿命长。  相似文献   

11.
硫化钠对铝合金在3.5%NaCl溶液中腐蚀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晖  余刚 《表面技术》2001,30(6):37-39,42
通过极化曲线测试及扫描电镜(SEM)研究了硫化钠对硬铝合金(LY12CZ)在3.5%的氯化钠溶液中的缓蚀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硫化钠对铝合金具有较好的缓蚀作用,促进了铝合金表面膜的形成,使铝合金出现了钝化现象,抑制了铝 合金点蚀。  相似文献   

12.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C15不锈钢的点蚀电位和缝隙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30℃的3.5%NaCl溶液中,C15不锈钢的自腐蚀电位和点蚀电位均高于对比材料316L和1Cr18Ni9Ti不锈钢的;C15不锈钢缝隙试验用试样在施加0.8V(SCE)恒电位条件下不发生腐蚀。  相似文献   

13.
锌铁合金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谷涛  黄永昌 《腐蚀与防护》2000,21(9):390-392
研究了熔炼所得Zn-Fe合金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电化学行为。分两个含铁量区段0-1%和1%-10%考究了Zn-Fe合金的开路电位和线性极化电阻,并用SEM观察腐蚀前后的表面形貌。探讨了Fe含量对合金腐蚀行为产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4.
带锈铸铁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增重法和强极化、线性极化技术,研究了已生成较厚砂锈层的带锈铸铁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与电化学行为,分析较厚砂锈层对铸铁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带锈铸铁的腐蚀速度比裸铸铁的腐蚀速度大,较厚砂锈层不仅不能阻碍腐蚀过程继续发展,而且还有加速腐蚀发展的趋势。带锈铸铁的间浸腐蚀速度比全浸快得多,较厚砂锈层使间浸对带锈铸铁的腐蚀加速作用比对裸铸铁的加速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技术(EIS)研究了环氧铝粉涂层/Q235钢基体在3.5 %NaCl介质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利用扫描电镜(SEM)分析了涂层表面形貌,对涂层断面进行了能谱(EDX)线扫描和界面处腐蚀产物成分分析,探讨了环氧铝粉涂层的腐蚀失效机理.结果表明,腐蚀介质能通过涂层迅速渗透到涂层/基体界面,引起涂层电阻值的降低及界面处电化学腐蚀的开始.失效前涂层致密、连续,失效后涂层表面出现鼓泡、孔洞等现象.鼓泡是由腐蚀产物的体积膨胀和腐蚀介质渗入产生的压力推动共同产生的.界面处腐蚀产物主要是Fe和Al的氧化物及氯化物.涂层的失效机理为腐蚀介质渗入,涂层鼓泡、剥离.  相似文献   

16.
采用伏安法研究了铜在3.5%NaCl溶液中的阳极溶解过程,并采用SEM和EDS对表面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铜电极阳极溶解的产物为CuCl;在阳极溶解过程中可生成吸附态的CuClads,电极反应受扩散过程控制,同时电荷传递也影响电极反应的速度;在静态电极和高电位扫描速度条件下,线性电势扫描曲线上出现第二个阳极峰,并且此阳极过程受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17.
形变对CuZnAl合金在3.5%NaCl溶液中腐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华  周利敏 《物理测试》2006,24(1):22-23
通过对不同状态下的CuZnAl合金在3.5%NaCl溶液中腐蚀速率的测定,分析形变对该合金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形变能降低合金的腐蚀性能,形变后经再结晶退火,能使变形态合金的腐蚀性能有所提高,但仍低于未变形退火态。  相似文献   

18.
用盐雾加速和极化曲线试验方法研究了TRIP钢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两种试样盐雾加速试验后表面均有大面积腐蚀产物出现,且极化曲线均活化。未添加合金元素(A钢)的腐蚀率远高于添加合金元素的(B钢);B钢较A钢的自腐蚀电位明显升高,其腐蚀电流密度下降;B钢表面锈层较为致密,而A钢锈层则相对较为疏松。B钢获得了相对较好的耐蚀效果,主要原因是由于Al、Cu、Cr、Mo、Ni等合金元素在锈层以及锈层与基体的界面中富集,改变了TRIP钢电化学性质所致。  相似文献   

19.
采用浸泡实验与电化学循环极化曲线测试研究了7020铝合金在3.5%(质量分数)NaCl溶液中的点蚀行为,并结合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及扫描透射电镜(STEM)的微观组织观察结果对相关机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7020铝合金的最大点蚀深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为S型,呈缓慢增长-快速增长-保持稳定的过程。合金中α-AlFeSiMn相在点蚀浸泡过程中充当阴极,且发生了去合金化,周围的Al基体充当阳极而被腐蚀,含MnCr的弥散相则伴随Al基体的腐蚀而脱落。浸泡后期点蚀敏感性降低,表面的腐蚀产物可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QAl-9-2合金在3.5%NaCl溶液中脱合金腐蚀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韩忠  何毓璠  林海潮  赵晖 《金属学报》2000,36(5):521-524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对QAl-9-2合金在3.5%NaCl溶液中脱合金腐蚀的早期过程进行了原位观察,结合SEM,EDX分析QAl-9-2合金的脱合金腐蚀首先发生在α基体和亚稳β相的界面,并在亚稳β相内的继续扩展,α相不发生脱合金腐蚀,STM原位观察没有发现铜在表面再沉积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