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角接触球轴承组配时凸出量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萍  姜韶峰  郝玉萍 《轴承》2003,(6):42-43
文中结合工作实践,对组配轴承测量过程中需要把握的几个关键环节和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2.
现有生产工艺加工的角接触球轴承在组配过程中,一般都需修磨待配轴承的某个端面才能组配成功,不修磨的组配成功率很低.在修磨过程中,一方面测量凸出量易造成轴承零件的磕碰伤;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为省去组配轴承的修磨工艺,实现其直接组配,下面以DB型(背靠背)组配方式为例,介绍其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角接触球轴承的基本组配方式,基于组配轴承应满足的要求及相应的数学模型,设计了组配系统,并进行了数据验证。  相似文献   

4.
分析多联组配轴承组的预载荷和变形与单套袖承的测量预载荷和变形的关系,给出了多联组配轴承组的预载荷与单套轴承的测量预载荷的通用关系式F‘0=βFo,并举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5.
基于双内圈型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的结构特点,阐述了现有仪器条件下的轴承组配测量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免高度块测量法和游隙测量法。免高度块测量法省去了传统方法中需要加工的高精度高度块,避免了由于高度块加工水平所导致的测量误差;游隙测量法从轴承组配的需求出发,直接测量其内部的轴向游隙值,从而免去了间接参数的测量,提高了测量精度,特别适用于内部需要正轴向游隙的轴承(组),为此类轴承的组配测量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万能组配角接触球轴承的形式,分析了万能组配角接触球轴承中每套轴承和普通单列角接触球轴承的不同之处,从凸出量的确定、内外圈沟位置的确定、轴承装配高及公差的确定三方面通过公式推导给出了带游隙成对安装的万能组配角接触球轴承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7.
从设计,制造上阐述了角接触球轴承万能组配方法,并分析了接触角与凸出量对轴承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某型号数控磨床用高速电主轴为研究对象,基于滚动轴承静力学推导了高速电主轴常用支承—角接触球轴承计及预紧接触角变化的径向刚度和多联组配轴向刚度计算公式,结果显示该计算公式比现有文献中相关计算更准确,讨论了轴向预紧力对支承刚度的影响规律。在得到支承刚度的基础上,在ANSYS中采用弹簧单元COMBIN14模拟主轴轴承支承,基于ANSYS对主轴部件进行了不同轴向预紧力和不同转速下的模态分析,讨论了转速和轴向预紧力对电主轴模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角接触球轴承组配时需要增加一定的轴向负荷来测量凸出量与凹进量。针对原来单一负荷装置测量范围小的问题,采用组合式负荷装置,在杠杆长度比值不变的情况下,增大了测量范围。  相似文献   

10.
双半内圈双列角接触球轴承设计时,需要在一定的轴向负荷下控制双半内圈端面的间隙量。在分析了零件间几何关系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间隙量的计算和测量方法,简便快捷,方便实用,保证了设计和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滚动轴承振动测量中传感器(加速度型)的频响特征。建立和分析了传感器的力学模型;打出了影响传感器频响特性的各个因素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接触刚度对谐振频率有最为显著的影响,提高接触刚高可采用线接触形式和提高传振杆材料弹性模量的方法。减小等效质量对提高谐振频率也有明显的效果。该结论也适用于类似的测振传感器。  相似文献   

12.
圆锥浮环动静压轴承动态特性理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一种新型结构的滑动轴承——圆锥浮环动静压轴承的动态特性进行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首先给出内、外膜的动态雷诺方程和边界条件,应用有限元得到内外膜36个刚度系数和阻尼系数,在此基础上分析该轴承的稳定性,计算其稳定性参数。结果表明该轴承具有稳定性好,易于实现主动控制的优点,在高速旋转机械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滚动轴承异音的数学模型和评估参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轴承运转中的异常声音是国产微型轴承的重要质量问题。认为轴承异音是一种瞬态脉冲,可以用时频谱图加以描述。在异音试验测试的基础上,提出了轴承异音的评估参数,并得出初步的统计结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目前我国使用的轴承振动加速度测试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得出下列几点结论性意见:1.从理论计算、实测传感系统的谐振频率和实测轴承振动的频谱,都说明目前所用的弹簧连接的压电晶体加速度计测试系统谐振频率在3~4kHz之间。2.从理论和实验都证明弹簧连接的压电晶体加速度计轴承振动测试系统,在触针和轴承外圈之间加油能降低系统的谐振幅值,而不能提高系统的谐振频率到10kHz以上,谐振频率仍在3~4kHz之间。3.本文对目前使用的动圈式轴承振动速度传感测试系统的谐振频率进行了实测,说明速度传感系统谐振频率在12kHz附近。众所周知,轴承振动频率一般在50Hz~10kHz之间,动圈式速度传感系统谐振频率在12kHz左右,和动圈式速度传感系统测试轴承振动,能真实地反映出轴承的振动情况;而触针式压电晶体加速度计测试系统谐振频率在3~4kHz之间系统的固有频率会影响测值的真实性,因此它不能反映同承的真实振动情况,所以对于轴承这种特殊零件的振动测量,速度传感器比加速度传感器适用。因此本文最后建议用动圈式速度传器对轴承振动进行速度测量。  相似文献   

15.
16.
将滚动轴承的接触分析采用有限元弹性问题计算,可以获得一个与实验结果比较一致的解。本文通过讨论摩擦接触问题的本构模型,利用参变量分原理获得一个解有间隙带摩擦弹性接触问题的数学规划法。为使滚动轴承的接触分析更能符合实际情况,考虑轴承箱与外圈的摩擦,得到不同摩擦状况下轴承的接触区及接触力分布。从而为轴承接触问题分析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数值方法。  相似文献   

17.
实践表明,金属摩擦副的润滑性能有可能通过控制其表面几何形貌而获得大大的改善。本文将平均流量模型应用于分析表面精糙的平面滑块轴承的油膜形成能力,从而成功地阐明了这一机理。  相似文献   

18.
冲击脉冲法评价滚动轴承故障的系数自修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机械工业中常用的评价滚动轴承故障的冲击脉冲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故障评价系数自修正策略。这一修正系数模块已用于工业现场滚动轴承状态在线监测系统中,经长期运行的实践证明,自修正系数模块的引入极大地提高了滚动轴承运行状态判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EMMD分解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滚动轴承损伤性故障的故障诊断问题,提出基于极值域均值模式分解(extremum field mean modedecomposition,EMMD)的故障诊断方法,进行故障特征频率的提取。首先通过EMMD方法将原始信号分解成若干个本征模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然后通过计算各个IMF与原始信号的相关系数,确定包含故障特征信息的主要成分,除去虚假分量。最后针对主要成分的本征模函数进行Hilbert包络解调提取故障特征,即轴承的损伤性故障特征。通过工程实例信号的分析结果以及与经验模式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方法的对比均表明,该方法能较快地提取轴承的故障特征。  相似文献   

20.
《机械强度》2016,(1):6-11
针对轧机垂振系统往往忽略液压压下系统影响的问题,考虑轧机液压系统中液压缸与机架间的粘性阻尼及轧制界面非线性刚度,建立了轧机二自由度液压压下垂直振动系统模型。采用多尺度法求解了该模型在主参数共振情况下的一阶近似解,得到了系统的频率响应方程,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定常解的稳定性。分析了非线性刚度、液压缸的粘性阻尼等参数对系统振动的影响,并应用相平面法,Poincare映射方法和最大Lyapunov指数方法分析了激励频率变化对液压非线性参激垂直振动的影响。分析结果为工程中解决液压压下系统的振动问题提供了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