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现有生产工艺加工的角接触球轴承在组配过程中,一般都需修磨待配轴承的某个端面才能组配成功,不修磨的组配成功率很低.在修磨过程中,一方面测量凸出量易造成轴承零件的磕碰伤;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为省去组配轴承的修磨工艺,实现其直接组配,下面以DB型(背靠背)组配方式为例,介绍其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3.
4.
5.
6.
介绍了万能组配角接触球轴承的形式,分析了万能组配角接触球轴承中每套轴承和普通单列角接触球轴承的不同之处,从凸出量的确定、内外圈沟位置的确定、轴承装配高及公差的确定三方面通过公式推导给出了带游隙成对安装的万能组配角接触球轴承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7.
8.
9.
角接触球轴承组配时需要增加一定的轴向负荷来测量凸出量与凹进量。针对原来单一负荷装置测量范围小的问题,采用组合式负荷装置,在杠杆长度比值不变的情况下,增大了测量范围。 相似文献
10.
双半内圈双列角接触球轴承设计时,需要在一定的轴向负荷下控制双半内圈端面的间隙量。在分析了零件间几何关系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间隙量的计算和测量方法,简便快捷,方便实用,保证了设计和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滚动轴承振动测量中传感器(加速度型)的频响特征。建立和分析了传感器的力学模型;打出了影响传感器频响特性的各个因素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接触刚度对谐振频率有最为显著的影响,提高接触刚高可采用线接触形式和提高传振杆材料弹性模量的方法。减小等效质量对提高谐振频率也有明显的效果。该结论也适用于类似的测振传感器。 相似文献
12.
13.
14.
本文对目前我国使用的轴承振动加速度测试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得出下列几点结论性意见:1.从理论计算、实测传感系统的谐振频率和实测轴承振动的频谱,都说明目前所用的弹簧连接的压电晶体加速度计测试系统谐振频率在3~4kHz之间。2.从理论和实验都证明弹簧连接的压电晶体加速度计轴承振动测试系统,在触针和轴承外圈之间加油能降低系统的谐振幅值,而不能提高系统的谐振频率到10kHz以上,谐振频率仍在3~4kHz之间。3.本文对目前使用的动圈式轴承振动速度传感测试系统的谐振频率进行了实测,说明速度传感系统谐振频率在12kHz附近。众所周知,轴承振动频率一般在50Hz~10kHz之间,动圈式速度传感系统谐振频率在12kHz左右,和动圈式速度传感系统测试轴承振动,能真实地反映出轴承的振动情况;而触针式压电晶体加速度计测试系统谐振频率在3~4kHz之间系统的固有频率会影响测值的真实性,因此它不能反映同承的真实振动情况,所以对于轴承这种特殊零件的振动测量,速度传感器比加速度传感器适用。因此本文最后建议用动圈式速度传器对轴承振动进行速度测量。 相似文献
15.
16.
17.
实践表明,金属摩擦副的润滑性能有可能通过控制其表面几何形貌而获得大大的改善。本文将平均流量模型应用于分析表面精糙的平面滑块轴承的油膜形成能力,从而成功地阐明了这一机理。 相似文献
18.
19.
基于EMMD分解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滚动轴承损伤性故障的故障诊断问题,提出基于极值域均值模式分解(extremum field mean modedecomposition,EMMD)的故障诊断方法,进行故障特征频率的提取。首先通过EMMD方法将原始信号分解成若干个本征模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然后通过计算各个IMF与原始信号的相关系数,确定包含故障特征信息的主要成分,除去虚假分量。最后针对主要成分的本征模函数进行Hilbert包络解调提取故障特征,即轴承的损伤性故障特征。通过工程实例信号的分析结果以及与经验模式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方法的对比均表明,该方法能较快地提取轴承的故障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