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麦志宏 《广东化工》2023,(18):137-139
通过土柱模拟酸雨淋溶试验,研究了施用等复合肥量条件下,不同酸度模拟酸雨以及降雨量对菜园土硝态氮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酸度模拟酸雨处理下淋滤液硝态氮浓度均随淋溶次数的增加呈不断下降趋势,淋滤液硝态氮浓度最大值为292.9 mg/L(pH=2.0,第1次淋滤液),最小值为93.7 mg/L(pH=6.5,第8次淋滤液)。随着淋洗次数的增加,淋滤液硝态氮浓度降低。试验结果还表明,不同淋洗处理硝态氮的淋失总量均较大,在403.0~649.0 mg之间,其大小顺序为pH 2.0>pH 3.0>pH 4.0>pH 5.0>pH 6.5,随酸雨pH值降低,硝态氮淋失量增大,强酸性降水加剧菜园土中硝态氮淋失。不同淋洗处理对菜园土壤硝态氮累计淋失量的动态变化特征没有大的影响,硝态氮累计淋失量均随着淋溶次数增加不断增大,但不同pH值模拟酸雨对菜园土壤硝态氮的累计量淋失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控失尿素的施用方法,发现控失尿素在施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冬小麦为试验对象,开展了田间小区试验,考察了不同施肥处理和施肥方式对冬小麦产量、氮素利用率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处理的冬小麦产量高于不施氮处理的,处理间差异极显著;氮素施用量和施肥方式相同时,控失尿素处理的冬小麦产量高于普通尿素处理的,处理间差异极显著;氮素施用量和肥料品种相同而施肥方式不同时,底施+追施的增产效果优于全底施的,处理间差异显著;控失尿素氮素施用量比普通尿素减少20%的条件下,冬小麦产量无显著性差异;与施用普通尿素的处理相比,施用控失尿素的处理不仅氮素利用率高,且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土壤中硝态氮的含量。施用控失尿素可以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氮素利用率,降低土壤中硝态氮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活化腐植酸肥料氮素土壤淋溶释放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处理的腐植酸肥料为对象,通过室内模拟淋溶实验研究了氮素淋溶情况。结果显示,添加腐植酸的复混肥料,特别是经脲基活化处理后,氮素在土壤中的淋失量明显降低,后期土壤氮素残留量显著高于无腐植酸和未活化腐植酸肥料。经活化处理后的腐植酸对氮素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显著提高了养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何碧红  丁哲  谢伟雪 《广东化工》2022,(19):93-94+101
土壤中氮肥的过量施加、氮素向其他环境介质的迁移损失已经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生物炭作为一种新兴的环境友好功能材料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对近年来生物炭的制备、改性方法以及生物炭对土壤中硝态氮的迁移转化、淋失的影响等情况进行了综述,并对不同形态的氮素在生物炭表面的微观吸附形态和光催化转化研究提出了展望,这些方面的研究将有利于科学评估生物炭对氮肥的实际调控作用,也会极大促进以生物炭为载体的氮肥减量增效技术的探索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1986~1987年在本校温室用水稻作盆栽试验,以四川四种主要类型土壤,在氮、磷、钾的基础上,施氯系列为0.200、400、800、1600、3200ppm共六级氯量,为摸索加氮,磷、钾影响植物吸氯的程度,另加氯800ppm+倍量氮,800ppm+倍量磷.800ppm十倍量钾,共10个处理,重复六次.试验结果表明;在无氯淋失条件下,四种土壤上水稻产最和品质并重的氯浓度临界值的综合指标为:  相似文献   

6.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的肥料效应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选取鸡粪为有机原料 ,进行发酵与不发酵两种前处理 ,设计 0、30 %、4 0 %、6 0 %和 10 0 % 5种有机氮水平 ,在水稻上连续两年试验。结果表明 ,在 4 0 %水平以下 ,作物产量随有机氮的增加而增加 ,超过 6 0 %产量下降 ,但有后效。氮素表观利用率与有机氮成正相关 ,当有机氮达到 10 0 %时 ,氮素利用率达到 5 3.4 %。随有机氮的增加 ,作物吸收养分向子粒中转移的比例也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7.
《腐植酸》2021,(1)
正采用土柱淋溶试验和玉米盆栽试验明确不同施氮浓度下配施黄腐酸改性膨润土对氮素淋失和籽粒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氮肥浓度,分别为农民习惯施肥(CN)、氮肥减量15%(CN1)、氮肥减量30%(CN2),并对3个施氮水平添加土质量0.2%的黄腐酸改性膨润土(XCN、XCN1、XCN2)。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8.
汪志勇  胡宗超 《广州化工》2010,38(5):207-208
模拟贵阳市2005年酸雨情况,利用土柱淋洗试验,研究贵阳市三个不同区域磷淋失的动态变化特征,为本地区农业合理施肥和水体富营养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磷淋失与酸雨pH值和降雨量密切相关,酸雨pH值越小,酸性越强,磷淋失量越大;降雨量越大,磷淋失量也越大。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无机复合肥料中添加聚谷氨酸对农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油麦菜为试验对象,开展了盆栽试验。试验共设6个处理,以不添加聚谷氨酸的处理为对照(CK),聚谷氨酸添加量分别设置为无机复合肥料质量的0.2%、0.4%、0.6%、0.8%、1.0%,测定了油麦菜的株高、叶片数、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和产量指标。结果表明:无机复合肥料中添加聚谷氨酸对油麦菜的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综合各项指标和成本,在油麦菜生产中,无机复合肥料中添加0.4%聚谷氨酸的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10.
采用模拟灌溉和模拟降雨方法,研究不同控释氮比例的控释氮掺混肥在原状土柱土壤中养分的淋失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控释氮掺混肥显著降低了土壤中铵态氮、硝态氮的淋失,增强了土壤pH值缓冲性,提高了后期土壤溶液电导率;控释氮占59%的控释掺混肥具有“前控后保”的特点,适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腐植酸液肥对油麦菜和生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油麦菜和生菜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田间试验,在施用等量基肥情况下,研究追施腐植酸液肥对油麦菜和生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复合肥追肥相比,施用腐植酸液肥处理的油麦菜和生菜产量可分别增加4.0%和6.4%,其中油麦菜的水溶性氨基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可分别提高44.58%、  相似文献   

12.
陈福强  李海萍 《广东化工》2011,(8):272-273,275
以Pb元素为例,通过模拟酸雨,采用与自然界相接近的间歇性淋滤方式对土样进行淋滤,研究了pH酸雨对珠三角潮土和水稻土中Pb元素的溶出规律.结果表明,龙山潮土淋失量绝大多数>0.5μg/L,pH=4.50时淋失最严重;大旺水稻土淋失量绝大多数<0.5μg/L,最大淋失量出现在pH=2.50时的表层土,且淋失量随深度呈现减小...  相似文献   

13.
缓效氮肥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植物所需要的氮素大部分或全部是从土壤中获得的。土壤中的氮素主要是以有机态氮、氨态氮和硝酸态氮三种形式存在。在土壤中,这三种类型的氮由于下雨或灌溉水量较多,地下排水作用以及作物来不及吸收(也不可能及时全部吸收)等原因,必然要流失一部分。据  相似文献   

14.
钙镁磷肥复式包膜尿素对冬小麦产量和氮肥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连续 3年 ( 1999~ 2 0 0 0年 )大田试验 ,研究了钙镁磷肥复式包膜尿素对冬小麦产量、氮效率〔包括 :氮素效率比 ( NER) ,氮吸收效率 ( NUp E) ,氮素使用效率 ( NUE)和氮肥利用效率 ( Nf UE)〕的影响。结果表明 ,钙镁磷肥复式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的生物量、籽粒和秸秆量均显著大于对照处理 ;氮素使用效率 ( NUE)和氮肥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对照。包膜尿素处理的产量和氮效率最高 ,其籽粒、秸秆、生物量平均值比普通尿素处理分别高 9.0 9%~15 .0 6 %、13.11%~ 14 .96 %、11.73%~ 14 .99% ,氮肥利用率高 15~ 16个百分点。在本试验条件下 ,相对于通常氮肥施用量 ( 15 0 kg N/hm2 ) ,少量增加氮肥施用量 (氮肥用量增加 8% )对产量和氮效率 ( NE)没有显著影响 ;而大量增加氮肥施用量 (增加 2 0 % ) ,能明显增加小麦产量、吸氮量和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研究小麦在少免耕机械化条件下,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使用的施肥效益。经过两年试验结果看出,增施有机氮,除增加小麦产量外,在等量氮素水平下,增施有机氮素  相似文献   

16.
控释掺混肥对小麦产量、氮素利用率及土壤氮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不同类型和不同氮素水平的控释掺混肥与普通复合肥进行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大田小麦产量、氮素利用率和土壤氮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掺混肥既能够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率,又明显减少了氮素损失量,以比常规施氮量减少20%、控氮比75%的控释掺混肥(CRF4)效果最显著,产量增加10.08%,氮素利用率提高15.23百分点,氮素损失量减少75.26 kg/hm2。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水体氮素污染日益严重,传统的硝化-反硝化脱氮工艺均不同程度的存在动力消耗大、工艺流程复杂、需要额外投加有机碳源和碱度、产泥量大、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处理成本高昂等一系列的缺陷。并且对于大量的垃圾渗滤液、污泥脱水液等低碳高氨氮废水则达不到理想的处理效果。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技术为此类废水提供了一条简洁经济的生物脱氮途径,因此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以夏玉米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定量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在玉米上的效应,以明确定量秸秆还田和不同氮量配施对玉米生长、氮素利用率和土壤养分的影响,为秸秆还田和科学施氮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在定量秸秆6000 kg/hm~2还田条件下,能有效提高玉米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施氮量在180.0~270.0 kg/hm~2时增产效果显著,比施氮量75.0 kg/hm~2和150.0 kg/hm~2增产20.33%~26.15%;秸秆还田配施氮量180.0~300.0 kg/hm~2,能有效提高玉米植株吸氮量、氮肥利用率并降低土壤氮素依存率,是田间试验条件下玉米种植定量秸秆6000 kg/hm~2还田的最优配施氮量范围;在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可以微调玉米根区土壤酸碱度;配施氮量270.0~300.0 kg/hm~2时,可有效提升土壤中全氮含量,并有效调节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  相似文献   

19.
为考察新型植物油包膜控释氮肥对间作玉米-大豆的产量、经济效益、肥料利用率等方面的影响,开展了田间小区试验。试验以不施氮肥(CK)、施用普通尿素(PU)处理为对照;植物油包膜控释氮肥施肥量为全量、减量20%、减量30%等3种,控释氮占总氮量为60%、40%等2种,共设置4个处理。结果表明,在玉米试验中,与PU处理相比,控释氮占总氮量60%的全量、减量20%处理的产量分别显著增产14.70%、7.49%,纯收入分别显著增加3 192.80、2 680.02元/hm2;控释氮肥处理的氮素利用率为50.14%~53.43%,差异显著。在大豆试验中,与PU处理相比,控释氮占总氮量60%的全量处理显著增产16.67%,纯收入显著增加2 725.80元/hm2;控释氮肥处理的氮素利用率为54.12%~57.98%,差异显著。对于玉米-大豆间作栽培,建议全量或减量20%施用控释氮占总氮量60%的植物油包膜控释氮肥。  相似文献   

20.
《腐植酸》2021,(1)
正田间条件下,通过施用不同用量腐植酸添加剂尿素(I~VI型,腐植酸添加量1%~6%),与普通尿素处理作对比,比较其对改善氮素吸收和冬小麦产量持续提高的影响。结果表明:腐植酸尿素添加量与冬小麦产量和氮吸收密切相关。施氮量相同时,IV型腐植酸尿素能够显著增加冬小麦产量并促进氮素向籽粒中运移,腐植酸尿素显著提高穗粒数(I和II型腐植酸尿素)和千粒重(II、V和VI型腐植酸尿素)等产量构成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