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内部萃取电喷雾电离质谱法(iEESI-MS),以甲醇-水溶液(1∶1,V/V)作为电喷雾萃取剂,对4种红辣椒组织内的胆碱、果糖、蔗糖等主要组分进行直接质谱分析,并研究红辣椒在储存过程中组织内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红辣椒在25 ℃,湿度60%条件下储存时,组织中的胆碱、糖含量的比值随着储存时间的增加而呈线性减少的趋势,并得到相应的代谢衰减曲线,依据该曲线可以直观地判断红辣椒的新鲜程度。与常规果蔬产品化学成分分析方法相比,本方法具有无需样品预处理、检测简单快速等优点,在果蔬产品品质的实时监控及快速检测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采用自制的纳升级微量取样器,在无需样品预处理下,对纳升级的血清进行了快速表面解吸常压化学电离质谱分析,并耦合多元统计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快速的检测微量的血清样品,通过主成分方法,能很好的将肝硬化患者和正常人区分开,为肝硬化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将混合脂肪酸钠酸化后 ,选用硫酸 -甲醇法甲酯化 ,以 DB-WAX毛细管柱为分离柱 ,用电子轰击电离源质谱计 (EIMS) ,快速测定实际样品和标准样品混合脂肪酸钠中脂肪酸的组成。用峰面积归一化计算各种脂肪酸的相对含量 ,相对标准偏差 sr<± 5 %。方法简单、准确和可靠  相似文献   

4.
采用纳升取样表而解吸常压化学电离质谱法(nanoSDAPCI-MS),无需任何样品预处理,直接对肯德幕生产的糊状土豆泥样品进行快速质谱检测.实验结果表明.nanoSDAPCI可以承受粘稠土豆泥样品中的大量基体,直接检测土豆泥中痕量的可卡因等成分.本方法操作简单,取样品量少,对含有复杂基体的粘稠样品的直接质谱检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贺玖明  夏敏  戚小京  田小青  贾丽 《质谱学报》2003,24(Z1):125-126
电喷雾质谱(ESI-MS)是近十几年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软电离"技术,主要应用于中等极性至强极性、难挥发、热不稳定化合物如蛋白质、多肽[1]、药物代谢产物[2]、天然产物[3~5]等样品的定性、定量分析.电喷雾电离还能使一些化合物在电离过程中产生多电荷.因此,即使分析样品分子量超出质量分析器的检测能力范围,通过形成多电荷也能满足大分子量化合物的质谱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6.
涂安琪  杜振霞 《质谱学报》2017,38(2):217-226
建立了超临界流体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SFC-Q-TOF-MS)联用技术快速分离及识别牛奶与羊奶中复杂甘油酯成分。采用BEH 2-EP色谱柱,以甲醇-乙腈-甲酸(50∶50∶0.1,V/V/V)为流动相,共分离并识别了55种甘油三酯和16种甘油二酯。实验结果表明,牛奶脂与羊奶脂有相似的甘油三酯组成系列,但是甘油三酯相对含量差异较大,羊奶中不饱和脂肪酸构成的甘油三酯含量更高。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对两类样品进行统计学分析,明显区分了牛奶和羊奶样品,并找出了二者的主要差异性物质。该方法快速有效、绿色环保,有利于全面了解牛奶脂与羊奶脂中甘油酯的组成,也可为快速判断奶源类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联用技术快速鉴定坛紫菜中脂质成分。以乙腈、甲醇、异丙醇和水作为梯度洗脱剂,Waters Acquity UPLCTM BEH C8色谱柱为固定相,快速分离坛紫菜中的脂质成分;同时,结合脂质成分的高分辨质谱裂解规律,鉴定了脂质结构,并确定了脂质的酰基位置和脂肪链长度及其不饱和度。结果表明,坛紫菜中脂质成分大致分为糖脂、磷脂和甘油三酯,其中糖脂类包括5种,分别为DGDG、Lyso-DGDG、MGDG、SQDG和Lyso-SQDG;磷脂类包括3种,分别为PG、Lyso-PG和Lyso-PC。该方法在鉴定坛紫菜的脂质成分种类和定性分析脂质成分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分别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橄榄油样品进行分析。采用透射方式采集橄榄油样品的近红外光谱比漫反射方式可以获得更好的重现性;通过直观分析、二阶求导以及主成分分析可快速判别橄榄油与掺杂橄榄油。0.10 g橄榄油样品经过10 mL的KOH-甲醇溶液甲酯化处理后,加入10 mL正己烷和10 mL水进行液液萃取,并对正己烷提取液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对39种橄榄油脂肪酸甲酯含量的分析结果与近红外光谱的主成分分析图对比得出,油酸和亚油酸是影响橄榄油近红外光谱扫描结果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9.
用氨作反应气,研究一些游离胆汁酸及其丁二酸衍生物的解吸化学电离(DCI)质谱。观察到较高强度的加合离子[M+NH_4]~+、质子化分子离子[M+H]~+和分子离子[M]?。对大多数研究的样品,加合离子为基峰,亦生成由连续失水、失去侧链、D或A环形成的碎片离子。同时测定所有样品的氨化学电离[CI(NH_3)]和电子轰击(EI)质谱。比较DCI、CI和EI质谱,DCI可生成最高强度[M~++NH_4]~+、[M+H]~+及M?离子。  相似文献   

10.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HPLC-Q-TOF MS/MS)法研究胆南星中4种类型25种胆汁酸类成分在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下的质谱裂解规律。结果表明,一级质谱中,25种胆汁酸类成分均可得到加氢(脱氢)的准分子离子峰[M+H]~+([M—H]~-);二级质谱中,不同类型胆汁酸类成分(包含多种同分异构体)的裂解途径大多是脱去母核上的取代基产生H_2O及CO_2的中性碎片丢失。尤其是甾体母核C17位的功能基团更易裂解,产生一系列特征性碎片离子。游离胆汁酸在正离子模式下可发生A环和C环开裂,产生m/z 175.112 3、161.096 6、147.081 4离子;在负离子模式下可发生中性丢失,形成[M—H—CO_2]~-、[M—H—H_2CO_2]~-、[M—H—H_2O—H_2CO_2]~-离子。此外,在正离子模式下,牛磺酸型胆汁酸可形成牛磺酸基裂解碎片离子m/z 126.022 6,甘氨酸型胆汁酸可形成甘氨酸基裂解碎片离子m/z 158.081 8;在负离子模式下,牛磺酸型胆汁酸侧链断裂可产生丰度较强的磺酸基m/z 79.956 8、牛磺酸基m/z 124.007 3和牛磺酸脱氨m/z 106.980 3碎片离子,甘氨酸型胆汁酸侧链断裂可产生丰度较强的m/z 74.042 6碎片离子。在负离子模式下,单酮基胆汁酸母核裂解还可形成带有酮基的特征离子m/z 402.301 3,而胆汁酸酯则难以形成稳定的负离子,在正离子模式下则可产生甘氨酸甲酯离子m/z 90.055 7。这些质谱裂解规律有助于对胆南星中其它胆汁酸类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解析与推断,也可为快速分析和鉴定含有胆汁酸类成分的样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食用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的含量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针对其建立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可直接分析食用油中脂肪酸甘油酯的方法,采用大气压化学电离-高分辨质谱技术(APCI-HRMS)对食用油中脂肪酸甘油三酯及脂肪酸甘油二酯分子直接进样分析,在指纹区高分辨质谱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分解系数和平均不饱和度(DBE)对不同油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食用油与餐厨回收油及动物油具有明显差别,当分解系数大于10时,或DBE小于3时,可判断样品为餐厨回收油或动物油,利用这两个特征参数可成功地区分食用油与餐厨回收油样品。通过偏最小二乘法的分组验证,以及添加不同比例餐厨回收油的食用植物油样品分解系数和平均不饱和度的比较验证,表明该方法可便捷、准确地分析油品中脂肪酸甘油酯的含量变化,有望成为监测食用油品质的快速、有效的新型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2.
使用基于多孔石墨管电热蒸发器(PGT-ETV)和钨丝阱(Tc)原子在线捕获技术的直接进样测镉仪(DCD-200),直接、快速、准确测定了大米样品中痕量镉。该分析方法与常规痕量镉成分分析技术比较而言,是一种免消解、免化学试剂、绿色安全环保的分析方法,适用于大米中镉的直接、快速、准确测定。大米样品经中药粉碎机粉碎后,过100目筛,过筛样品置于一次性样品舟称取3-20mg,后将样品舟转入仪器进样部件,仪器即可在2分钟内得到分析结果。该仪器检出限可低至0.3pg,回收率为95.4%-110.1%,直接分析100目以下固体大米样品精密度RSD〈5%。  相似文献   

13.
快速蒸发离子化质谱(rapid evaporative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REIMS)是一种无需样品预处理的新型质谱技术,通过手持智能手术刀切割样品采集数据从而获得脂质组学轮廓。本研究采用REIMS技术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隐结构正交投影(orthogonal projection to latent structure, OPLS)等数理统计方法实时监测鲳鱼在空气油炸过程中脂质组学轮廓变化,并探究不同空气油炸温度对鲳鱼肌肉组织脂质组成的影响。通过单因素条件优化得到适宜的REIMS系统参数,电刀输出功率20 W、电刀切割功率1 mm/s、辅助溶剂流速100 μL/min,从而获得稳定可靠的质谱轮廓图。在PCA分析的基础上进行OPLS分析,得到10个重要的特征离子(VIP>1),其中PE(O-16∶1/22∶6)只在原料中检测到,为4.61%;此外,PE(22∶5/22∶6)在10个磷脂离子中的不饱和度最高,其相对含量随油炸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同样可见于PA(18∶1/22∶6)和PI(18∶0/22∶6),说明磷脂的饱和度有随油炸温度升高而上升的趋势。经方法验证显示,REIMS检测离子的信噪比范围为49.58~205.30,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10%~7.28%,灵敏度和精密度均较高,因此,该方法将成为脂质组学研究过程中一种简单、高效、准确的新型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4.
以10%硫酸甲醇-正己烷溶液为甲酯化试剂,利用微波辅助直接甲酯化药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研究中药枸杞子脂肪酸成分.根据GC/MS标准质谱数据库检索,结合有机质谱学规律,对直链饱和脂肪酸甲酯、单不饱和脂肪酸甲酯和双不饱和脂肪酸甲酯的裂解规律做了分析和归纳,建立了特征离子确定其碳数及双键数目的方法.运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分析,鉴定出枸杞子脂肪酸21种,占总成分的93.794%.  相似文献   

15.
牛膝,又名百倍、怀牛膝、鸡胶骨,为苋科植物牛膝(Achyranthes bientata BI)干燥的根.药理研究表明:它具有保肝降酶、降血脂、强心的作用,能显降低血清中甘油三脂、胆固醇和β脂蛋白的含量.牛膝中含牛膝皂苷,其苷元为齐墩果酸,属五环三萜类化合物,是主要活性成分[1~3].电喷雾质谱以其灵敏度高、快速、简便等特点在生物化学领域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电喷雾串联质谱(ESI-MSn)能直接分析溶液样品,由于不存在样品加热汽化的过程,因而特别适合分析强极性、难挥发或热不稳定的化合物.本研究拟采用乙醇浸提法提取牛膝中的萜类化合物,乙醇浸泡回流提取,经大孔树脂柱分离,探讨萜类化合物的化学特性.  相似文献   

16.
龙胆质谱指纹图谱及化学模式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电喷雾质谱(ESI-MS)法建立龙胆质谱指纹图谱,研究其中代表性裂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ESI-MS 规律。采用甲醇超声法提取龙胆中裂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在正离子方式检测模式下直接进样,应用一级全扫描质谱建立其特征图谱。运用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对图谱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秋季龙胆样品的聚集程度优于春季龙胆样品,根据春季、秋季药材样品的差异,可以对采收期进行区分;裂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在二级质谱中易发生脱水、乙酰基、葡萄糖基等。电喷雾质谱法的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均符合要求,且具有特征性强、分析速度快、样品用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的发展着力于应对基质更加复杂的样品和解决测量过程中的干扰问题,同时与进样、分离系统的联用技术也在快速发展,而加速器质谱(AMS)则朝着更加小型化和更高灵敏度的方向发展。ICP-MS测量前需要对样品进行前处理以消解和提取碘,而AMS测量前则还需对样品进一步分离富集和纯化。本文总结了ICP-MS和AMS的发展概况及其在碘测量方面的应用,归纳了ICP-MS和AMS测量含碘样品的前处理方法,综述了国内外总碘、碘同位素及碘形态的质谱测量方法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
建立直接实时分析质谱(DART-MS)超速分析方法应用于检测进口霜状化妆品中的瑞香科植物提取物禁用成分。采用DART-MS将实时分析离子源与离子阱质谱联用,使用全扫描采集相关物质的DART-MS特征图谱,并对相关成分进行二级质谱确证。离子源放电电压为3.5kV,载气为氦气,流速为4L/min,温度为350℃。在不进行色谱分离的前提下,直接分析被测物质。结果:实测样品和芫花提取液的正离子全扫描图谱中均有明显的芫花素(m/z285.1)和羟基芫花素(m/z301.1)的[M+H]~+离子;实测样品和了哥王提取液的正离子全扫描图谱均中有明显的西瑞香素(m/z353.1)和芫花素(m/z285.1)的[M+H]~+离子。本方法前处理简单、专属性强,可应用于进出口植物源性化妆品植物禁用成分检测中。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苍耳子炒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UPLC-Triple TOF MS/MS)法,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技术,对苍耳子炒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差异性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二级串联质谱,针对峰匹配、峰对齐、滤噪处理等进行特征峰提取;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法进行数据处理;根据一级质谱精确质荷比和二级质谱碎片信息,结合软件数据库搜索、标准品比对及相关文献数据进行成分鉴定。结果表明,苍耳子炒制前后的化学组成得到了有效区分,初步筛选出44个差异化学成分,并鉴定出其中的41个成分;所分析的样品共有10个差异化学成分,在不同样品中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该方法可为解析苍耳子药材的品质形成机制提供基础资料,也可为解释苍耳子炒制减毒的科学内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UHPLC-Q-TOF MS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川芎硫磺熏蒸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选取19批未经硫磺熏蒸川芎饮片、11批实验室自制硫磺熏蒸川芎饮片和9批市售硫磺熏蒸川芎饮片作为实验样品,制备供试品溶液进样后,应用PeakView1.2软件依据一级质谱的精确质荷比和二级质谱的碎片信息进行成分解析,并结合MarkerView1.2.1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t检验,鉴定其中的共有成分和差异性成分。结果表明,在PCA分析中,正负离子模式下的未硫熏和硫熏川芎样品均可被明显地区分开,主成分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t检验结果也显示二者之间存在大量的差异性成分,同时鉴定出部分差异性成分,并进一步推测了其可能的转化方式。本实验可为研究硫磺熏蒸对川芎质量的影响提供客观参考,并为控制硫磺熏蒸在中药材和饮片加工过程中的过度应用和确保中医临床用药的安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