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世纪IT领域的开篇多少有些凄凉,伴随着网站泡沫的轮番破灭和NASDAQ指数的飞流直下,萦绕在IT产业周围的光环也在不经意间开始褪色。全球IT领域的寒流同样袭击了中国国内市场,但在中国整体经济快速增长形势的拉动下,国内IT市场虽没有出现理想中的歌舞升平,却也成为了全球IT领域中众人瞩目的亮点。在即将走过新世纪第一年的时候,恰逢《微电脑世界》评测实验室成立5周年,我们将在回眸5年艰辛与辉煌的同时,与您一起游历2001年中国国内IT领域的众多亮点。  相似文献   

2.
向农 《微电脑世界》2004,(23):44-44,46
一句“2004年IT业风雨兼程”,让IT人感慨万千。宏观调控加剧、3C融合加速、行业应用细分,2004年IT业亦喜亦忧。即将开始的2005年又将何去何从?2004年11月14日,在计算机世界传媒集团和《计算机世界》报主办的中国“IT两会”(中国IT财富(CEO)年会”与“中国CIO(信息主管)年会”)上,1700多位政府官员、CEO、CIO以及信息化专家们都在寻找着答案。  相似文献   

3.
IT外包的概念引入中国已有几年时间,有一部分企业已经接受了IT外包的概念,并开始进行实践。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步成长,众多IT厂商看好中国IT外包市场,纷纷加大投入。但大部分企业对目前服务商的服务方式与服务水平仍心存疑虑,对IT外包的过程也不够了解,从而影响到整个IT外包领域的发展。通过IT外包是否真能降低成本?IT外包应从哪部分开始?进行IT外包之前是否一定要BPR?项目中占据主导地位应该是发包方还是承包方?IT外包过程中双方怎样保持持续良好关系?企业在IT外包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障碍?中小企业对IT外包的接受程度如何?我们邀请了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IT总监孙昊、北京中石伟业技术有限公司企管部经理崔燕文,以及IBM公司全球服务部战略外包服务副总裁JimGant、北京奇正软件系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宇,一起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与网络》2003,(20):35-35
中国IT企业面前的大课题 当国际IT市场遭遇大滑坡,陷入泥沼的时候,中国市场却依然燃烧着IT固有的激情,与国际同行们的压缩开支、分拆部门、裁减人员相比,中国IT企业可谓意气风发,阔步前行;当国际市场终于开始了缓慢而艰难的复苏,IT巨头们也小心翼翼地蹒跚起步时,中国IT企业则开始以接近30%的增长速度向前飞奔,不仅“一枝独秀”,而且“一马当先”。  相似文献   

5.
《中国信息化》2011,(17):58-59
对于联合利华来说,将IT服务外包早已驾轻就熟。 联合利华大中华区IT总监沈锋介绍说,在IT建设方面,联合利华并不崇尚自己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建设企业信息化,而是用专业的IT外包服务来补充自身的不足。因此,从2005年开始,联合利华中国就将所有IT管理服务进行了外包,包括IT热线响应中心与现场桌面支持、IT资产管理、多厂商基础架构管理及IT设备维护等。  相似文献   

6.
数据     
中国电子IT业产值超过日本 2003年中国电子及IT产品收入达到了18800亿元,约合2271亿美元,超过了日本(同期日本为1900亿美元),从而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子及IT产品生产国,位居美国之后。今年1到4月份,中国电子及IT产品收入为6900亿元,约合83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5.8%。(信息产业部)数据库管理软件市场去年收入136民美元在2003年,由于全球经济开始复苏,  相似文献   

7.
国内     
《计算机系统应用》2002,11(11):83-83
中国完全可能成为新的“全球IT产业中心”China is very likely to be the new“Global IT Industry Center”.有数据显示,全球前30大IT公司今年上半年的研发资金已经由去年的125亿美元缩减到119亿美元,同比减少了5%。拉开了硅谷42年来的首次削减研发经费的序幕。受美国经济滑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硅谷头上“全球IT产业中心”的光环很可能在一段时间之后被取代。而在中国市场上,IT产业发展的势头正在加速。从2001年开始,全国各地都开始悄然兴建不同规模的晶圆厂,由于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IC产业增长速度之快远远  相似文献   

8.
姚剑 《程序员》2010,(2):78-79
随着云计算的大热,在世界范围内,它已成为政府与企业密切关注的IT技术。目前,中国的云计算产业已经过了概念热炒的阶段,开始关注如何真正转化为现实的产品和服务。在微软、IBM、Google、亚马逊等国际IT巨头开始巨额投资云计算并从2008年起纷纷在中国开展云计算的相关活动的同时,国内政府和企业也开始有所行动。  相似文献   

9.
会议动态     
2008中国IT服务年会将于6月召开2008年6月18日,2008中国IT服务年会将在京举办。中国IT服务年会伴随着中国IT服务市场的发展已走过了十一个年头。中国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已经从基础系统的采购和使用阶段,逐步开始向业务应用阶段跃升。广大用户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以下问题:IT系统在用户业务中部署的广泛化加上信息系统结构的复杂化,都使得用户体验的系统复杂度呈几何级地提高,如何在不断提升信息化能力的  相似文献   

10.
桃子 《电脑新时代》2008,(12):44-51
2008年已经接近了尾声,尽管对于IT来说,这是艰难的一年。从今年的第2季度开始,由于地震的影响,中国西南部分的渠道几乎瘫痪,随后奥运的到来转移了人们的消费视线,因此国内的市场需求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而美国年初由于次贷危机而引发的金融风暴也终于在第3季度开始影响到全世界,而对于中国这个制造业大户而言,IT制造业同样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社会的信息化建设重点已经从基础系统的采购和使用阶段,逐步开始向业务应用阶段跃升,IT的概念开始从设备向服务转化。据赛迪顾问预测,2012年,中国IT服务产业的总体规模接近2400亿元,  相似文献   

12.
尽管中国正在逐渐向着全球PC销售第一大国发展,但是中国PC市场的保有率一直在10%左右。而主要原因就是农村市场一直是IT信息化的空白。尽管2004年以来,联想、方正、同方都纷纷开始进入4-6级市场,随后国际厂商诸如HP、ACER等也开始了在这一级市场的耕耘。但是依然无法快速激发整体农村IT信息化市场。  相似文献   

13.
雁鸣 《软件世界》2003,(3):94-94
“鸿鹄将至”出自《孟子·告子上》。著名的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把它作为了对中国IT业的2003年新年献辞。 尽管世界已经经历了几年的经济衰退,但中国还是取得了高增长。于是就有人开始高呼:美国的IT业已经走向没落,中国正成为世界IT业的发展中心,西方既已亮过,现在轮到东方亮了。但成功毕竟要决定于我们如何掌握自己的命运,而更重要的,是要看清我们面临的到底是什么样的机遇。  相似文献   

14.
上半年中国IT服务市场规模达到311.4亿元,相比2005年同期实现了14.1%的增长,显示出较好的增长势头。中国IT服务市场从2006年开始进入结构调整期,系统集成服务的增长已趋平缓;同时外包、咨询、教育培训等服务继续表现出旺盛的市场需求。中国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已经从基础系统的采购和使用阶段,逐步开始向业务应用阶段跃升。主要特点:系统集成的增长率下降,市场向纵深发展,逐步成熟;  相似文献   

15.
新闻     
对中国IT界来说,1999年3月8日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全球IT产业的三大巨头——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康柏总裁埃克·菲弗尔及英特尔高级副总裁虞有澄在同一天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开始了他们各自的中国行。新春伊始,微软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比尔  相似文献   

16.
中关村最近经历了10年蓬勃发展后的首次人力需求萎缩,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左右了人们对中国IT产业的信心指数,据悉,目前国内IT企业的裁员还仅仅是开始,明年春节前后将达到一个高峰,面对低迷的市场,企业承受的压力已开始向个人身上转嫁。  相似文献   

17.
从2004年开始,惠普加大了在中国IT服务市场的投资力度,运维服务业务全年增长很快。今年进入第二年,也是最关键的一年,到明年就进入了稳定期。  相似文献   

18.
收复失地     
即使IT外企很难在中国IT市场上重新获得曾经辉煌的霸主地位, 但也确实不甘心沦落为没有多少油水的“鸡肋”企业。他们正试图跨国IT企业显然已经意识到,对于大多数领域来说,“中国温床”的时代已经过去,要想在未来的中国市场上持续获益,企业的目光必须更为远大,并且具备足够的韧性。2004年,很多跨国IT 巨头开始重新构架在中国的战略,不再  相似文献   

19.
导读     
《计算机》1999,(19)
WT0:中国IT业如何过“关” 1999年,中国彩电行业又一次拉响“大战”的警报:4月中旬长虹率先打出了“挑战WTO,彩电全面降价”的口号,新一轮残酷的竞争大战就此开始?面对中国加入WTO前景,中国彩电企业从外商手中靠价格夺回的市场有可能得而复失,对外开放将给市场带来更大压力。 与此同时,中国IT市场却依旧波澜不惊,“维纳斯”风波使更多IT业者陷入迷茫。然而面对入关日期的临近,面对更多“维纳斯”的降临,处于弱势的中国IT产业有必要未雨绸缪一番。  相似文献   

20.
《办公自动化》2009,(3):17-17
尽管中国正在逐渐向着全球PC销售第一大国发展,但是中国PC市场的保有率一直在10%左右.而主要原因就是农村市场一直是IT信息化的空白.尽管2004年以来,联想、方正、同方都纷纷开始进入4-6级市场,随后国际厂商诸如HP、ACER等也开始了在这一级市场的耕耘.但是依然无法快速激发整体农村IT信息化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