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徐訏小说的现代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源于西方理论范畴,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与社会的现代化与工业进程相关的占主流地位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规范;二是指以主体性和个体为内核,以‘审美现代性’为价值立场的价值模式。而在近现代的中国,“现代性”其实只是功利理性主义的代名词。在这种强势观念与潮流中,却有少数作家仍然执着地站在“审美现代性”的立场上,试图以迥别于时代潮流的创作立场去实现文学现代性的理想。徐就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作家。徐的小说以“人性”为起点,以对人的解读和对社会的批判为动力,游离于其时主流文坛强势的功利理性主义,执著地朝向个性化和自由化,用一种难能可贵的诗性乌托邦,实践着“审美主义”的沉重探索。  相似文献   

2.
韦伯的“铁笼”之喻揭示了曾代表现代性曙光的理性业已以工具理性和技术理性的方式成为现代社会危机的根源,激发了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西方学者的现代性批判与现代性重建运动。不同于当代西方学者始于伦理化“交往范式”的现代性重建路径,人类命运共同体牢牢立足唯物史观的“生产—交往”范式,力图以真正共同体的价值追求超越现代性的伦理式方案,在理论与实践上证明了自身是打破铁笼的中国式现代化方案,同时也对人类社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提供了助力。  相似文献   

3.
在“进化”代言进步的观念影响下,对时间和空间的思考成为晚清知识分子追求现代性的一个重要议题。进化论视角下的直线时间观所蕴含的过去/未来和落后/进步之间的对应关系成为近代中国知识界产生“传统/现代”、“中国/西方”之二分法的理论根基。当梁启超等晚清知识分子把对中国独立富强的希望寄托在直线的那头——未来和西方——时,这一诉求显露了其将自身和中国纳入现代性的时间和空间叙事中的渴望,而其进化/进步的历史叙事方式因对普通民众具有“唤醒”的功能,从而在另一个纬度彰显出其行为本身所具有的某种程度上的现代性色彩。  相似文献   

4.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我国始终不渝的追求。在追求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快速发展,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但也逐渐暴露出资本的创造性与风险性并存、技术快速进步带来的道德问题、物质的相对富足与精神的相对富有不统一等现代性问题。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社会主义性质和物质财富丰富使我国摆脱现代性困境具备了现实可能性。全面深化改革要着力于消解我国现代性困境,提高党驾驭资本的能力,优化对资本市场的法律与道德约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使人们更好地分享现代化发展带来的成果,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次重大突破 ,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 ,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从马克思的“两个发现”、“两个必然”到列宁的“一国胜利论”、“新经济政策”到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到邓小平的“两个搞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到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都证明了这一点。坚持理论创新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实践 ,把科学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从而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1881年3月所写的《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初稿)》中提出了一条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社会发展道路。马克思的“跨越设想”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但不具有普适性。我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过程,都与马克思的“跨越设想”没有直接关系,不宜把马克思针对当时俄国的具体情况而提出的“跨越设想”拿来比照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理论和道路的创新.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逐步开创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之路,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既勇于实践,又勇于理论创新,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推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立足新时代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新挑战,对城市发展诸多深层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基本形成了以“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即“人民城市论”为主要框架、核心内涵的城市建设和发展理论。“人民城市论”的逻辑生成于马克思恩格斯城市发展思想,国外马克思主义城市发展思想是其理论渊源和借鉴;我国和以前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经验教训是其历史依据;当下中国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实践,及其深层次矛盾带来的实践需求构成了习近平“人民城市论”的实践基础。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城市逐渐成为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治理优势凸显的主战场,城市的人民性进一步彰显了社会主义城市属性,是党领导人民进行城市建设、推动城市发展的初心所在,必须结合新时代实践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9.
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人的本质与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在对人的本质、人的全面发展、自由人联合体的不断探求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充满了无限生机与活力。江泽民同志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依托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理论、实践两个层面上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直接来源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理想。但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历史具体的“现实的运动”,而不是一种“文化史”的从属因素。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揭示了社会主义实现的前提、条件和实现途径,从而说明消除资本与劳动矛盾对立,建构和谐社会的现实可能性。我国古代“和”的文化为现代和谐理念提供了文化资源,但我国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而不是古代“和”的文化的简单延伸。我国和谐社会承载的是马克思主义理想目标与现代社会主义实践之间一种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理论升华.它将从理论上进一步科学地论证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迄今为止最为进步的和先进的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必将极大地增强我们党的凝聚力,进一步激发全国人民为实现党的十七大所制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民本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着坚持人民民主、保障人民权利、强调人民利益至上、致力于人民富裕、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高人民素质等丰富的内容。邓小平民本思想充分展现出实事求是的哲学精髓,彰显出实践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有机结合的哲学特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日益展现出重要的时代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1956年9月陈云在中共八大会议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经济思想。它是对前苏联单一计划经济模式的突破,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的发展理论;它是对中国当时实际情况的客观反映,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这使得陈云的这一经济思想既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又具有相当指导性意义;它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的探索起了重要奠基和启示作用,是当前中国采取市场取向的改革开放政策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三民主义是其思想的核心,它的提出对中国革命的进程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孙中山的早期思想中,重农、富民是其思想的主要内容。基于中国和世界革命形势的判断,他提出民生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民生主义的目标就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民生主义的实现,一靠平均地权解决土地问题,二靠发展经济,节制资本。民生思想是三民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重新研究对现今进行的民生改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在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创新。建国后中13t共产党人从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出发,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毛泽东根据建国初期的客观实际情况,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进行艰辛的探索,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6.
敖翔 《适用技术之窗》2010,(10):236-238
人的发展是多维度的,而可持续性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立体互动关系的维度。通过实现人的发展的目标设计、构建生态文明、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完善生产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来使人的发展可持续性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7.
陈毅在长期的中国武装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其富有时代特征的知识分子理论与政策,一是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人民的知识分子,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的论断,为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作科学定位;二是尊重知识,重视知识分子在军事、文化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三是为知识分子提供工作条件和生活便利,让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18.
长久以来,人们对翻译的研究都是围绕译者、译本、翻译理论与方法等展开,翻译也常常被看作是对人——"译者的个人行为"或是对物——"译本"的研究,鲜有人将它作为一种团队活动纳入社会活动和社交生活的范围进行审视。藉此,对"合作翻译模式"这种"非个人化的、分工合作式"的全新翻译模式进行探讨,研究"合作翻译模式"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翻译理论与实践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的思想,不仅继承了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的思想成果,而且在实践的基础上,更是继承发展了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等人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在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找到了社会主义如何更好发展的途径和方法。邓小平利用资本主义思想发展社会主义为我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