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嵩口古镇为研究对象,从事件空间视角梳理嵩口古镇事件空间结构、归纳其演变特征,以期得到古镇事件空间演变机制.运用GIS空间点模式核密度与K函数将嵩口古镇的古代、近代与现代景观空间内事件进行点模式量化,对不同时期的嵩口古镇事件空间形成与发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嵩口古镇事件空间已形成明显的事件点核、事件廊道、事件簇群空间单元结构,目前事件空间结构为"一核多心三廊道六簇群".从事件空间视角解析其景观空间的演变,得到更丰富、功能性更强和历史人文更受重视的嵩口古镇事件空间事件类型演变特征;从其事件空间演变机制得出,自然优势为演变的基础,开放发展引导演变的方向,商贸发展为演变的驱动力,交通优化为演变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两宋时期,作为杭州地标的西湖在物质、政治与礼仪风俗三个文化空间维度中,为宋代文人的文学创作开辟了多元化的书写视角。宋词对西湖多维空间的书写呈现出隐逸与淡雅、盛景与帝都、悲愤与离思等丰富的西湖意象,从审美、风俗与政治态度等方面展现出西湖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洪安历史名镇为例,对商贸衰落型古镇如何实施历史空间保护及文化传承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古镇的地域文化、历史建筑和山水空间特色;分析了古镇保护中的文化生态衰微、自然生态退化、公共设施落后等根本性问题;从维护原真性、保护整体性、增强宜居性、夯实底蕴性、增进宜游性等方面提出了的策略与途径.  相似文献   

4.
古镇通过其历史积淀,形成独特的空间格局,使其有别与普通城市,成为旅游热点。本文选择以五凤古镇为例,从空间格局分析出发,结合空间意象,对古镇整体空间、街巷空间、节点空间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从而提出古镇旅游开发应加强整体景观线路规划、保留现有优势、进一步统筹老街区古镇的关系、加强纵向街道打造、打造重要景观节点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古镇旅游与文化旅游密不可分。我国众多的古镇历史悠久,拥有典型的建筑文化特色、历史文化特色以及民风民俗等,具备发展文化旅游的良好条件。同时,文化旅游活动的发展可以促进古镇形成自身的地域特色与文化特色,为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以安居古镇为例,分析了安居古镇的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及发展现状,提出了举办文化表演活动、塑造文化旅游形象、打造文化旅游纪念品、形成文化产业链、进行功能分区以保护老街的文化底蕴、进行主题旅游线路设计等一系列文化旅游发展措施,以推动古镇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特色古镇在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古镇文化资源实现了逐步向文化商品的转化。在这一实践过程中,文化理性支配着人们对特色古镇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以及由外界文化需求带来的文化转换与创新;经济理性主导了文化旅游的发展,为古镇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动力。最终经济理性和文化理性共同促进古镇文化的创新型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凯文.林奇城市意象理论为依据,在道路、边界、区域、中心节点与标志物5大认知地图元素基础上揭示兴城古城的空间意象结构及其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兴城古城空间形态的控制方法。为今后古城空间形态保护与控制提供借鉴与实例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访谈和问卷调查基础上,利用SPSS20.0与AMOS17.0对惠山古镇调研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与结构模型验证。结果显示:旅游空间权能感知与开发态度显著正相关;经济感知在空间权能与开发态度间及影响感知间起中介作用;居民对古镇的旅游开发态度处于矛盾状态。研究认为,古镇空间资源开发要在平衡经济利益关系基础上关照居民空间权能诉求。  相似文献   

9.
分析历史文化名镇安居古镇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发展现状,要坚持以人为本、整体性、个体性、延续地方文脉的原则,从自然景观、人造景观及人文景观几个方面提出了古镇景观提升策略,从而做到古镇景观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和谐统一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古镇保护与更新模式探析——以闽北和平古镇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随着国内古镇旅游热潮的兴起,古镇保护与更新问题日益突出。以闽北和平古镇为实证,通过现场对居民的访谈、调研,指出古镇由于地方经济落后、历史功能衰退和价值认识差异而引发保护与更新的现实问题,对照周庄与丽江古镇保护与更新的经验与教训,提出只有依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有效地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最广泛地发动群众参与,寻求规划师和建筑师支持合作的多元保护与更新模式,才能做到既有利于协调保护建设过程中的矛盾,又有利于古镇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古镇是地方特色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古镇旅游作为一种新兴旅游得到旅游者的青睐.以广西扬美古镇为例,探讨了扬美古镇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旅游兴镇”的可行性,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认知语用学跨越了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的局限性,能更为有效地促进文化交流,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更深层次的理论支持。以《论语》为特定文本,从认知语用视角分析文化意象的翻译问题,认为要实现译文和读者的最佳关联,在对语言的选择和使用上应考虑并顺应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同时对文化意象传递过程中的亏损问题进行语用充实,以最切近、最自然的对等语实现原文和译文的语用等值。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景观理论视角出发,结合绵阳市郪江古镇案例,对传统古镇的文化景观构成要素及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基于影响文化景观的内外因素及其演变特征提出以保护文化景观特性为原则的生态治理、风貌保护、文化传承、技艺复兴、建立古镇保护保障机制等建议,由此探索传统古镇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旅游开发对古城保护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它会给当地的环境风貌、节庆习俗、居民素质、本地方言带来变化,如果任其发展,古城最终将失去特色。对此,文章从整体保护与总体协调、硬件与软件、传统文化与旅游开发、可持续理念与管理制度优化等方面提出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汶川县水磨古镇为例分析了古镇旅游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开发潜在资源,增强吸引力;开发冬季旅游项目,减小季节差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接待能力;加大宣传力度等策略。  相似文献   

16.
鉴于古镇以其不可再生的景观资源、重要的文化和历史价值,让人们心驰神往,而古镇旅游与乡村旅游有着密切的关联性。通过对走马古镇实地考察,采取SWOT法分析其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提出新时期发展古镇旅游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建泉州府文庙为例,阐述文庙这种纪念性建筑如何从具象空间和仪式空间两个方面营造记忆的参照系统,延续它所要传达的儒家思想和礼乐文化。泉州府文庙既遵从古代大式建筑的营造规制,又适宜地运用了闽南传统建筑手法,它的空间营造和记忆延续是在政权力量和民间认同的双重心理驱动下进行的,乃至到现今,它仍然以历史文化遗产和公共活动空间的定位,发挥着重要的文化传承功能。  相似文献   

18.
19.
梭罗的《瓦尔登湖》因其语言优美、思想深邃而著名,书中众多的文化意象承载了丰富的民族智慧和历史文化内涵。徐迟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考虑到源语文化意象的异质色彩,还考虑到目的语读者的审美接受,适时择取"归化"或"异化"的翻译策略,将源语中的文化意象恰当地传递到目的语文本中,使读者能够从中获得一定的文化信息和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不少历史文化名村在进行经济发展和大规模建设过程中,忽略了历史文脉的科学保护,对历史文化名村的传统风貌、建筑等造成很大程度的破坏.本文以山西历史文化名村师家沟为例,探讨了古村落的基本结构与空间环境特征,提出古村落的保护不仅要研究村落同自然环境的关系,同时也要研究村落的历史文化,准确的把握古村落的空间特色、文化内涵、价值定位,这是做好古村落保护的最基本的条件,同时也是保护规划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