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乳液粒度及电位为评价指标,研究了不同均质压力、不同均质次数、不同蛋白含量及温度、pH等因素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蛋白质浓度为1·5%,均质压力为120MPa,均质次数为2次的条件下,微射流处理能显著减小液滴粒径;室温贮存12h后,温度、pH、防腐剂等条件对乳液粒径没有显著影响;盐离子强度对乳液粒径和Z-电位有很大影响,该实验为乳铁蛋白乳液的研制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该实验以β-乳球蛋白为原料,利用动态高压技术制备β-乳球蛋白纳米乳液。以乳液粒度及其分布、电位为评价指标,确定最佳工艺条件(蛋白浓度、均质压力、均质次数),并研究pH、温度、离子强度、防腐剂等环境因素对乳液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β-乳球蛋白质量浓度1.0 g/100 mL、120 MPa高压微射流均质3次为乳液制备的最适条件;乳液的粒径普遍在200 nm左右,且粒径分布较为集中,说明通过该法制备的乳液的均一性较高;该乳液对弱酸性及碱性、盐离子浓度、热及防腐剂均有较好的稳定性,表明β-乳球蛋白乳液具有较高的研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为乳化剂,白藜芦醇为药物模板,利用剪切乳化结合高压均质技术制备白黎芦醇乳液,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剪切乳化过程中乳化剂用量、乳化时间、乳化温度和白藜芦醇加入量对初乳液稳定性的影响,获得制备白藜芦醇初乳液的优化工艺为SSAS加入量4%,白藜芦醇加入量0.2%,乳化温度50℃、乳化时间20 min,此条件下SSAS制备的白藜芦醇初乳液的稳定性较好。在剪切乳化优化工艺条件下考察了高压均质压力和均质次数对白藜芦醇乳液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压均质对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制备白藜芦醇乳液的粒径分布有显著影响,均质压力在40~100 MPa、均质2次的条件下,乳液的粒径分布较好。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以亚麻籽油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均质处理,得到了稳定的富含α-亚麻酸的亚麻籽油体乳液,为居民在日常膳食中提高-3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提供了新的途径。在保持均质时间相同的条件下(3 min),对亚麻籽油体进行不同均质压力(40、80、120 MPa)与均质次数(1~3次)处理,考察均质处理对亚麻籽油体乳液的性质、环境稳定性(pH、离子强度、热、氧化稳定性)、储藏稳定性和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FOB在120 MPa下均质处理3次,电位绝对值增加,粒径显著减小(P<0.05)。均质处理后的亚麻籽油体乳液在50~90℃下热处理30 min,粒径、电位稳定,且表现出更好的氧化稳定性和储藏稳定性(P<0.05)。均质处理亚麻籽油体并不影响其对pH4~5和离子强度不稳定(P>0.05)。消化结果表明,均质处理后的亚麻籽油体乳液具有更快的脂肪酸释放速率(FFA)。综上,均质处理显著了减小亚麻籽油体乳液的粒径,增强了亚麻籽油体的储藏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且加快了脂肪酸释放速率。  相似文献   

5.
陈雅琪 《中国油脂》2021,46(6):48-52
采用高压均质法,以乳清分离蛋白为乳化剂制备南瓜籽油乳液,对均质压力、均质次数、乳化剂添加量以及南瓜籽油质量分数对南瓜籽油乳液粒径、多分散系数(PDI)、Zeta电位和分光比(SRI,800 nm下吸光度与400 nm下吸光度的比值)的影响进行考察,并研究了南瓜籽油乳液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南瓜籽油乳液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均质压力50 MPa、均质次数5次、乳化剂添加量2.5%、南瓜籽油质量分数1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南瓜籽油乳液的粒径为(213.33±5.60)nm,PDI 为0.215±0.002,Zeta电位为(-5680±0.66)mV,SRI为 0.27±0.02;在15 d的室温储藏期间内南瓜籽油乳液具有较好的物理稳定性和较高的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大豆蛋白和大豆卵磷脂在油-水界面层的交互作用及复合微乳体系的稳定机制,探究了温度(20、60℃)和均质压力(0~80 MPa)的协同作用对蛋白质-磷脂复合乳化体系功能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相比于天然大豆蛋白与磷脂(native soybean isolate-lecithin,NSI-Lec)形成的乳状液,热变性大豆蛋白与磷脂(denatured soybean isolate-lecithin,DSI-Lec)的乳状液功能性质随均质压力的变化更明显。NSI-Lec乳液在均质压力达到80 MPa时乳化性、乳化稳定性及电位变化不再显著,但DSI-Lec乳液在该条件下功能性质继续提高。当均质压力高于40 MPa时,DSI-Lec乳液的乳层析指数明显下降,说明乳液更加稳定。粒径分布结果表明:NSI-Lec乳液呈双峰粒径分布,DSI-Lec乳液在均质压力高于20 MPa后粒度分布曲线向小粒径方向移动,且当均质压力达到80 MPa时粒径分布呈现单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显示,DSI-Lec乳液随均质压力的提升分布更均匀,乳液连续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乳化剂类型、浓度和均质条件(压力和均质次数)对橙皮精油纳米乳液平均粒径(mean droplet diameter,MDD)、浊度以及贮藏稳定性的影响。采用四种乳化剂(皂树苷,QS;变性淀粉,MS;乳清分离蛋白,WPI;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经高压微射流经不同均质压力和均质次数制备橙皮精油纳米乳液。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随着乳化剂浓度增加,MDD会逐渐减小,而SDS、QS、WPI和MS合适的浓度分别为2%、4%、4%和8%(w/w)。随着均质压力和均质次数增加,纳米乳液MDD和浊度都呈现较相似的减小趋势,在压力和次数分别增加到22000 psi和4次时,四种纳米乳液粒径可小于150 nm。研究发现,均质压力与MDD近似指数关系,乳液的相黏度比也会影响其MDD。贮藏实验表明,经25 ℃贮藏21 d,四种纳米乳液MDD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8.
以牡丹籽油为主要原料,采用超高压均质(UHPH)方法制备牡丹籽油纳米乳液并研究UHPH压力、牡丹籽油用量、Tween-80用量对纳米乳平均粒径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制备条件并对牡丹籽油纳米乳液的稳定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UHPH压力164 MPa、牡丹籽油用量为总乳液质量的7.8%、Tween 80用量为总乳液质量的3.7%,最小粒径为(111.8±1.43) nm。贮藏温度、贮藏时间对牡丹籽纳米乳液平均粒径及Zeta电位的影响显著。UHPH制备的牡丹籽油纳米乳液贮藏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超声波辅助均质工艺对大豆分离蛋白-菊粉基人参皂苷纳米乳液品质的影响并优化其制备工艺条件。方法 以人参皂苷的包埋率和颗粒粒径为考察指标,研究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均质压力和均质次数对人参皂苷纳米乳液的影响,根据单因素实验的结果,应用四因素三水平响应面优化实验设计,获得较佳的制备工艺。利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对制得的纳米乳液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并通过其对ABTS阳离子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进行抗氧化活性分析。结果 超声波辅助均质制备大豆分离蛋白-菊粉基人参皂苷纳米乳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350 W、超声时间16 min、均质压力40 Mpa,均质次数12次。在此条件下制备的纳米乳液均粒径为(263±4.96)nm,人参皂苷包埋率为70.0%。影响因素的显著性大小顺序为:超声功率>均质次数>均质压力>超声时间。与单独超声和单独均质工艺相比,超声辅助均质工艺处理的人参皂苷纳米乳液的包埋率提高了23%,平均粒径减小了27%。由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人参皂苷纳米乳液的微观结构可知,该乳液为O/W型结构。通过ABTS阳离子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结果证明,超声辅助高压均质处理以及蛋白质-多糖复合体系的纳米载体均能够提高人参皂苷纳米乳液的抗氧化活性。结论 超声波辅助均质工艺制备的大豆分离蛋白-菊粉基人参皂苷纳米乳液品质更优,可以作为制备纳米乳液的一种更高效、更省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乳清分离蛋白(WPI)为乳化剂,经高速剪切和高压均质制备O/W型乳液,并考察WPI稳定的乳液在不同pH条件下冻融循环1~3次后的稳定性。通过表征乳液的粒径、Zeta电位和Turbiscan等参数,探究冻融稳定性的变化规律及乳液冻融失稳的机制。结果表明:初始WPI稳定的乳液在pH7.0时粒径最小为144.7 nm,电位为—46.8 mV,初始乳液对pH的稳定性取决于乳滴表面电荷的变化。经冻融处理后,乳液在pH2.0和pH3.0条件下具有一定的冻融稳定性,而在pH4.0~7.0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失稳,并在pH5.0的乳液失稳过程中观察到了絮凝、聚结与沉淀现象。推测WPI稳定的乳液冻融失稳的主要原因为蛋白质冷冻变性而脱离油水界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