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多波束系统广泛地应用于电子战设备中。讨论了基于罗特曼透镜馈电的多波束阵列系统的设计理论和原则,给出了一个16元罗特曼透镜和凹口天线组成的多波束阵列系统,阐述了馈电透镜和阵列天线的设计过程以及设计中的难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Rotman透镜各主要设计参数对于最终透镜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端口设计思路,并且比较了不同端口设计方案下,能量传输效率以及出口端相位分布,进而给出了一个中心频率7.2GHz微带形式的5端口输入7端口输出Rotman透镜的设计,并最终建立了多波束天线阵列。仿真和实物测试验证了这一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刘垄  邱竹郁  栾康 《微波学报》2021,37(3):14-18
针对宽带多波束网络的需求,设计了一个32天线端口,24波束端口,扫描±45°基于带状线形式的Rotman透镜.通过全场仿真计算,分析了透镜波束端口到阵列之间S参数的幅度、时延特性,并据此计算了 Rotman透镜的各个波束在不同频率的方向图.通过波束计算分析,发现基于微带形式的Rotman透镜相对于基于带状线形式的Rot...  相似文献   

4.
5.
介绍了罗特曼透镜的理论设计公式,探讨了独立设计参数的选取范围及各独立设计参数的变化对透镜性能的影响。实际制作的宽频带罗特曼透镜实测结果印证了独立设计参数选取范围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合理的排列端口位置,建立了透镜的仿真模型。讨论了几种快速仿真的办法,并针对透镜的具体形式得到合理有效的仿真方法,然后对透镜的整体性能进行仿真分析,通过与实测结果的比较,证实快速仿真方法的准确性。仿真讨论不同的端口长度、不同的渐变形状对透镜性能的影响,从而为透镜端口的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李峰  刘熠志 《电讯技术》2011,51(10):92-98
设计了一个工作于Ka频段的16波束H面波导结构低副瓣多波束Rotman透镜天线.各相邻波束间隔小于半功率波束宽度.采用相邻波束副瓣对消的原理实现了降低副瓣目的.实测结果表明,与未采取对消的天线相比,天线副瓣电平平均降低了10 dB.给出了H面喇叭激励下透镜内电磁场计算公式及阵列轮廓的截获损耗.螺钉移相器的应用缩小了透镜...  相似文献   

8.
分块法与轮廓积分法相结合分析Rotman透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宁  梁昌洪 《微波学报》1999,15(1):24-30
Rotman透镜馈电网络是产生多波束体制的一种有效手段,越来越多地用于雷达、预警系统和个人通信系统中。本文全面阐述了以分块法为指导思想,结合轮廓积分法分析Rotman透镜的过程,并详细叙述了利用分块法时的一些处理技巧,藉此可使计算量减少为原来的1/3。以上方法不仅可用于任意形状、任意无数、任意频率的Rotman透镜分析,还适用于Rotman透镜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相似文献   

9.
稀疏分解寻求从完备的(过完备)函数(基)集合中得到信号最稀疏的表示,即用尽可能少的基精确地表示原信号,从而获得信号的内在本质特性。通过l1最小化算法可以将稀疏信号表示为过完备集下一组基的线性组合,但得到的解通常并不是最稀疏的,在此提出了利用lq(0〈q≤1)最小化算法对稀疏信号进行分离,通过试验证明了此方法能够更准确的分离出源信号,同时讨论了参数的选取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该文将联姻策略应用在粒子群算法中,提出一种并行分阶段的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盲信号分离方法(PPSO-GRADS)。该算法具有收敛速度快,分离精度高的特点。通过仿真证明该算法比未使用联姻策略的粒子群算法有更好的性能,在收敛速度和分离效果上比传统的梯度算法,遗传算法都有较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盲信号分离的应用及瞬时线性混合模型盲信号分离的一般原理 ,介绍了几种常用的盲信号分离算法 ,并对其中的算法进行了实验仿真与分析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盲信号分离给出了一种基于解相关技术的盲分离算法。根据多源混合信号的各分量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的特点(其中包括了二阶相关和高阶相关特性),通过相应的白化、旋转方法能够解除各个分量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可以达到对独立信号分量的分离效果。研究表明,对混合信号进行适当的白化、旋转处理,能够有效地消除各阶的相关性,从而实现独立信号的分离。最后给出了实现上述过程的方法、步骤,并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独立源信号能够实现有效的分离。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复杂电磁环境下出现多个辐射源信号混叠造成的多分量信号分离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带宽自适应线性调频模态分解(ACMD)的信号分离方法。该方法利用频谱集中性指标对各信号分量的瞬时频率进行估计,将估计的瞬时频率值作为改进算法的预设频率;利用递归框架和改进带宽自适应更新方法对各信号分量进行循环迭代;直到剩余信号能量小于阈值,完成所有信号分离。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分离出多分量信号,相比较已有算法对紧邻信号具有更好的分离性能和抗噪声性能。  相似文献   

14.
首先分析了Logistic混沌系统的统计特性,利用其产生的信号遍历统计特性类同于白噪声序列的特性,将它应用在自适应信号分离技术中,最后给出了不同步长下基于Logistic混沌序列的自适应滤波结果,并与高斯噪声信号条件下的信号分离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基于ICA的雷达信号欠定盲分离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针对源信号时域和频域不充分稀疏的情况,提出了欠定盲源分离中估计混合矩阵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对等间隔分段的观测信号应用独立分量分析(ICA)的盲分离算法获得多个子混合矩阵,然后对其分选剔除了不属于原混合矩阵的元素,最后利用C均值聚类的学习算法获得对混合矩阵的精确估计,解决了源信号在时域和频域不充分稀疏的情况下准确估计混合矩阵的问题。在估计出混合矩阵的基础上,利用基于稀疏分解的统计量算法分离出源信号。由仿真结果,以及与传统的K均值聚类,时域检索平均算法对比的实验结果说明了该文算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二阶非平稳统计量的船舶噪声信号的盲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船舶噪声信号为实的非平稳信号的特点,使用二阶非平稳统计量的方法对传感器阵列所接收到的信号进行了盲分离.首先对原始信号进行了稳健正交化处理,同时根据信号的非平稳性,采用分段加窗的方法求取时滞协方差矩阵,将正交分离矩阵的求解转化为时滞协方差矩阵的联合近似对角化,并最终转化为子空间拟合问题,最后通过Gauss-Newton发进行求解.文中较为详细的给出了针对非平稳实信号的二阶统计量盲分离算法的基本步骤.最后对三艘实测的船舶噪声信号所进行的盲分离仿真试验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和较好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一个基于盲信号分离的多路回波消除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胜利  王杰 《电子学报》2004,32(7):1124-1126
多路回波消除问题的本质难点是由于多路输入信号之间的强相关性而导致的自适应滤波器解不唯一的问题.目前许多文献都是试图通过对输入信号预处理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些方法都对原输入信号作了变化,从而影响了通话质量.本文提出了一个简化的盲信号分离模型的立体声回波消除结构,在这个结构中,立体声回波消除问题被转化为两个单路的回波消除问题,从而避免了自适应滤波器解不唯一的问题.仿真结果证明了新结构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该文首先建立了混沌信号盲分离问题的状态空间模型,进而通过引入Rao-Blackwellisaion策略和加扰动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滤波的在线盲分离算法。在此基础上,为了降低分离后信号中的残留噪声,提出了新颖的延迟估计方法,很好地解决了传统的延迟加权(delay-weight)方法中信号源之间的相互干扰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王文益  邵宇识 《信号处理》2020,36(5):686-694
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utomatic Dependent Surveillance-Broadcast,ADS-B)作为一种新的监视技术正受到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ICAO)的大力推广。然而,由于ADS-B信号传输具有随机性,多条信号交织问题不可避免。本文将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Minimum Variance Distortless Response,MVDR)算法应用于单天线ADS-B信号解交织。首先,将单天线接收到的数据转化为虚拟均匀线阵模型;然后利用阵列信号处理中的MVDR算法分离交织信号。由于该算法需要准确估计信号频率,而针对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估计信号频率误差较大的问题,利用改进的频率估计方法能够降低信号频率估计误差,从而有效分离交织信号。仿真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并且对信号之间相对时延问题不敏感。   相似文献   

20.
一种时频域上的盲信号分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知劲 《信号处理》2004,20(4):384-386
滑动傅立叶变换是一种时频分析方法,本文详细推导了滑动傅立叶变换一个频率芯值与原信号的关系,提出了一个频率芯上信号盲分离算法,本算法实现容易,计算量少,计算机仿真结果证实所提出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