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郎宁  赵云  阙旺盛 《机电技术》2015,(1):150-153,157
道路交叉口是车流、人流汇集的焦点,同时也是交通事故高发点。文中通过调查福州一些典型道路交叉口处违反交通法规行人人数及行人忍耐限度时间,分析了道路交叉口处行人与车辆驾驶员的行为和心理,重点讨论了如何在保持道路通畅、运输能力不受影响前提下,合理对交通指示灯进行配时,保证行人安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以Visual C 6.0为开发平台,设计了交叉口类、车道类、信号灯类以及车辆类多交叉口信号控制仿真系统.应用静态对象、动态对象和数据管理对象概念,实现了多交叉口几何图形的生成、车辆行驶的动态演示和信号控制评价参数的存储功能,并给出了仿真条件下交叉口通行能力、饱和度、平均车辆延误等性能指标的统计方法,为评价多交叉口信号控制效果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设计了一种智能控制汽车转向信号灯,以柔性电阻式压力传感器、汽车方向转角传感器监测转向柱转动信号,通过转向控制模块辨别转向意图,控制转向信号灯的自动执行,达到因各种原因没有对汽车转向开关进行操作的补救,对道路的交通有序通行和行人安全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人机共融环境中,移动机器人自主移动必须解决可通行区域感知与自身定位的问题。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行人行为学习的机器人同时定位与可通行区域制图算法。该算法首先基于行人行为学习的方式对非结构化道路环境中的可通行区域进行采样,并使用区域生长算法得到连通的可通行区域。在定位与制图过程中,将视觉SLAM技术与检测到的行人信息和可通行区域信息结合起来,在匹配过程中剔除动态行人身上的特征点,并通过恒速率模型+DLT算法和贪心搜索+DLT算法结合的方式提升匹配的速度和鲁棒性,在Bundle Adjustment优化过程中针对不同特征点给予不同的权重以进一步提升精度,并在构建的环境点云地图中增量式添加所检测到的可通行区域信息。试验表明在复杂的非结构道路环境中,该算法可以在移动机器人平台上同时实现准确的自定位和包含可通行区域的环境地图。  相似文献   

5.
交叉路口交通灯分级模糊控制器的研究和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逻辑能很好地描述交叉口交通流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因此非常适合应用于路口交通信号灯的控制.给出了一种采用分级模糊控制器进行路口信号灯控制的方法,以及模糊控制方法的结构、控制规则.最后由单片机实现信号灯的模糊控制,并对该控制器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它可以有效改善交叉路口的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车辆换算系数模型不能全面体现混合非机动车交通流微观和宏观特性的局限性,选取城市有机非物理隔离设施的路段为研究对象,结合超车率法建立基于非机动车行驶有效面积的非机动车换算系数计算模型,运用回归分析测算非机动车饱和率,通过实验数据样本拟合非机动车的制动轨迹,以杭州市实际交通流数据进行标定,最终计算得到电动自行车对自行车的换算系数为1.467 347,该方法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分配道路资源并指导车辆的生产制造。  相似文献   

7.
单交叉路口自学习信号控制器主要是通过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建立了交叉口模型,模拟交通警察指挥交通的思维过程.该控制器能够根据交叉口各相位车辆的排队长度,对各个相位的绿信比和总的信号周期进行实时分配,并且根据交通状况的变化,可以对信号配时效果进行评价,对信号作出调整,具有学习功能.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很好地适应实际的交通状况,可以提高道路交叉口的车辆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道路出行需求的不断增加,路面交通安全设置正逐步摆脱以“机动车为主”向“以人为本”的方向偏移。道路固定式减速带是提高安全的重要设施之一,但一直饱受争议,一方面切实带来控速减速保证行车行人安全的同时往往产生明显的颠簸感,带来不佳的驾乘体验更有甚者长期对行驶车辆造成损坏。与此同时,对非机动车辆包括两轮电动车和自行车的减速带通行阻碍明显,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天气可见度低或夜间时期。本文将速度检测与减速带翻转技术相结合,基于通行车辆速度确定减速带是否发挥增阻减速作用,并利用余弦曲线对弧形减速带进行设计,最终实现在特定限速路段场景中,增强正常行驶机动车辆通行的舒适性并提高非机动车通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交通的快速发展,道路拥堵现象越发频繁,而传统交通信号灯却不能根据车流量实时地自动控制交通信号灯时间的长短.为此,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辅助交通通行的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能够根据车流量和道路拥堵情况实时控制交通信号灯,即时调整红绿灯时间,从而使得车辆能更快速地通过,提高道路通行效率,使道路交叉口车辆通行更加省时顺畅.设计使用STM32作为核心控制板,通过外加超声波传感器,驱动模块等工具,实时检测车流量和控制交通信号灯,并根据反馈回来的数据进行自适应处理,通过获取到的数据与历史数据相比较,得出适合当前交通情况的红绿灯时间.与传统的交通灯相比,车辆通行显著更顺畅,能有效增加通行效率,减少路口处交通拥堵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导致部分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十字交通作为城市道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一定的交通压力,道路通行顺畅与否也取决于此.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网联技术提高城市部分十字交通高效分流的方案设计,从车、路、网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改进了路口车辆和行人的通行相位,避免二者因避让...  相似文献   

11.
基于实时交通流信息,以交叉口综合燃油消耗最小为控制目标,硬件采用多余度设计,大大提高了控制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采用多种通信方式便于系统功能扩展和互连.在保证交叉口通行能力的状态下,减少能源消耗,改善城市环境.能够实时记录路口交通状况,有助于未来的交通分析规划和改进控制算法.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接触式机械密封启停过程摩擦状态的转变特性,采用自主研发的摩擦磨损实验装置,对碳石墨-碳化硅配副材料的摩擦特性进行实验研究。通过采集启停过程中的声发射信号以及摩擦扭矩数据,分析二者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启停过程中端面摩擦状态的转变特性。结果表明:在启停阶段,声发射信号均方根值与摩擦扭矩值变化趋势相同,均为先增大后减小,最后再增大至一稳定值,二者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研究的配副材料在7 s左右出现声发射信号峰值,表明此时发生从干摩擦状态到混合摩擦状态的转变;稳定阶段的声发射信号以及摩擦扭矩值分别与转速、压力呈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案相互孤立,未能有效达到区域交通控制最优化的问题,提出一种面向多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案的优化配时模型。文章分析了多交叉口交通流特征,利用元胞传输模型作为基础模型对多交叉口间受控的交通流进行模拟。根据多交叉口路网中影响交通量的被控参数特征,以及交通信号控制准确性、实时性等需求的分析,提出改进的遗传算法。结合DISCO交叉口数值模拟软件,对文中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文中模型能够通过配时调节适应交叉口间交通流的变化,道路车辆平均延迟时间较其他方案小,是一种实际配时控制器可采用的优化模型。  相似文献   

14.
小波分析在振动信号去噪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旋转机械振动信号是监测和诊断设备运行状态的重要信息,但是采样信号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噪声和干扰的污染。介绍了采用小波分析对振动信号进行去噪处理。通过对噪声信号的特性分析,用一维小波对信号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在MATLAB环境下对信号进行详尽的仿真研究,验证了小波去噪的优越性,并总结了应用小波去噪的一些实际经验。  相似文献   

15.
针对在雾霾天气下现有交通系统存在的不安全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可应用于雾霾天气下的智能交通指挥引导系统。系统由主控制器S3C2440微处理器及其外围电路、副控制器STC89C51单片机及其外围电路、交通路口部分、2个方向的车辆检测模块和行人检测模块、交通信号灯、PMS5003型雾霾传感器、指挥引导模块、ZigBee模块、视频监控模块、电源模块等组成,重点对交通路口部分各硬件安放位置、车辆检测模块、行人检测模块、雾霾传感器、语音提醒模块和爆闪灯模块等进行了设计。通过此系统,实现了雾霾天气下对车辆和行人的指挥引导,提高了交通通行效率和安全,有效的减少了交通堵塞和交通事故的发生,使得交通系统智能化水平更高、更可靠和更安全,具有很强的使用价值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奇异值分解的欠定盲信号分离新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提出一种利用相空间重构和奇异值分解实现信号升维,从而对欠定信号进行盲分离的新方法。选择合理的时间延迟和嵌入维数对信号进行相空间重构而得到吸引子轨迹矩阵,对该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并根据不同信号的奇异值分布特性选择合适的奇异值进行逆变换,从而可以得到源信号的新的线性组合,实现了信号升维。随后对新混合信号与原混合信号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证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利用该方法首先分析几种常见信号如正弦信号、调频信号、调幅信号等的奇异值分布特性,研究这些信号与白噪声混合时的欠定盲分离,并将其用于实测齿轮故障信号的盲分离,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识别齿轮系统的典型故障,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文中针对焊接机器人工作所处的复杂电磁环境,对其电弧式传感器进行了抗电磁干扰分析。首先结合弧焊机器人的工作原理,探讨了机器人焊接时产生的电磁骚扰源特性,通过骚扰源特性分析了电磁骚扰源中骚扰信号对电弧式传感器的干扰耦合机理;接着根据干扰耦合机理,分别从抑制骚扰源信号传播、切断耦合通道和降低敏感设备的敏感性3 个方面对电弧式传感器进行了抗电磁干扰分析;最后进行了近场串扰耦合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信号经传输线传输的过程中,若传输线有适宜的终端,电感性近场串扰就会明显降低,电弧式传感器提取信号产生偏差的次数就会减少,从而改善电弧式传感器电磁干扰问题。该研究可为电弧式传感器电磁抗干扰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成形力是渐进成形过程的重要参数。在渐进成形力的检测过程中,针对渐进成形力信号中含有脉冲干扰、白噪声等混合噪声的问题,提出了将小波变换与均值滤波相结合的去噪方法。描述了基于小波变换与均值滤波相结合的算法步骤,针对成形力信号对小波阈值去噪参数选取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实验对比说明了新方法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从行人-汽车-环境系统视角出发,探索道路交通系统中行人安全设施、自动驾驶汽车让行行为、驶近方向以及外部人机界面(eHMI)等因素对行人与自动驾驶汽车交互过程的影响。基于洞穴式自动虚拟环境(CAVE)仿真平台,使用Unity 3D软件设计、开发了自动驾驶汽车的驾驶场景,招募38名志愿者参与行人与自动驾驶汽车交互实验,并记录交互过程中行人的决策时间、决策结果和交互体验等数据。利用生存分析对38名行人被试的实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在有自动驾驶汽车的交通环境中,行人安全设施、自动驾驶汽车的让行行为和eHMI能够显著缩短行人决策时间、提升交互体验、提高交通效率。但行人安全设施对行人决策与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过街间隙出现的早期,汽车让行行为的影响相对滞后,同时光带式eHMI用于传达自动驾驶汽车让行意图的效力和清晰度有限。  相似文献   

20.
为了抑制电网工频干扰对电流信号的影响,通过对复杂电流信号奇异值分解特性和小波熵分离特性的研究,提出一种高精度故障特征分离方法。该方法先结合SVD较强的消噪特性,对复杂电流信号做去噪处理;再对去噪后的电流信号,结合小波熵法进行故障特征分离。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剔除电网工频的干扰,实现微弱信号的特征提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